王悦辰
(河南省图书馆,河南 郑州 450052)
图书资料网络信息化建设是传统图书馆在新发展时期转型的必要举措,将图书资料转化为数字形式是一项复杂且细致的工作,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注重网络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问题。图书馆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也是社会文化传播的重要节点,推动图书资料网络信息化的落实,创新图书馆经营模式,促使其在新媒体时代仍能保持文化传播的主体地位,这对于图书馆的发展来说意义重大。
1.1.1 图书馆在传统的运行模式中,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等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足。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运行模式的规范性与有序性较差,图书随意摆放,经常出现不同种类的书籍混放在一起的情况,读者在查找利用时会存在障碍。
1.1.2 管理模式落后。有些地区的图书馆仍在采用传统的人工记录的图书资源流动管理模式,而这些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员也很难接受系统的工作、道德、责任意识培训,工作质量与效率不尽如人意。相关调研发现,即使在一些发达地区的图书馆,图书管理人员在管理素养与专业性方面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和不足,加之信息化建设水平还不高,经常出现借还错误、工作混乱等情况。
1.1.3 图书馆文献资源的保存形式以纸质为主。纸质文献比较容易损坏,管理难度较大,且在当前的信息化环境下,用户查找的最终阶段几乎都是在偌大的书库中寻找自己需要的书籍,如同大海捞针。
以上都是传统图书馆运行模式中存在的弊端,无法满足现代信息化发展的需求,使部分图书馆的发展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也更加表明了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当今社会,人们在生活与工作中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快捷、高效的网络与信息技术,对于文化的需求与消费也日益增长。图书馆作为最重要的文化传播机构之一,在馆藏图书资料的类别与数量日益冗余的情况下,单纯依靠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体制,已经无法满足到访用户的需求。长期以这种运行模式发展下去,图书馆将无法完全实现自身的职能和持续发展目标。更重要的是,当前的图书资料保存及应用模式无法充分挖掘图书资料的潜在价值,阅读的灵活性也无法达到用户的需求标准。图书馆实施图书资源网络信息化工程后,图书资源的管理、开发利用、查找阅读等都可以通过数字化、自动化等技术在网络终端实现,且阅读形式更加多样,功能更加多元,个性更加凸显,能够充分满足用户的需求,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质量也能够得到质的提升。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很难长时间在图书馆内进行阅读活动,且人们的阅读需求往往不是在固定的空间和时间点出现的,而网络信息化建设能够实现人们随时随地进行个性化阅读的需求。人们可以通过图书资料网络系统移动终端获取所需的阅读内容,相比传统的搜索引擎,图书资料网络信息系统更加专业、快捷,用户能够阅读与应用的图书资料更加翔实和全面。同时,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可以直接通过内部的网络终端管理系统实现对资料的集中管理,效率更高,准确性与及时性更好。
图书资料网络信息化可以转变当前的机构运行服务模式,如资料存储形式、文献检索方法、信息读取方式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图书资料的检索效率,降低了传统检索提取模式下的人力物力消耗,为文化传播的便捷性提供了重要保障。基于此,用户信息获取方式的改变也会使图书资料管理现状得到改善,从而促进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提高。
在当今网络信息化发展的大环境下,图书馆只有对自身的运行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提供更多用户所需的信息资源。图书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图书资料的归类管理,能够克服海量馆藏图书资料带来的查找与应用困难,全面提升管理质量与利用效率。
当前,服务观念是各行各业都需要具备和强化的基本素养,利用信息化建设加强服务意识及服务创新,对于图书馆可持续发展来说大有裨益。尤其是图书馆在为用户提供咨询服务和办理相关业务时,能够更加准确地按照用户需求进行操作,改进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
图书资料网络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综性较强,在实施期间需要综合分析图书资料信息化、数字化的方法与模式,经过反复尝试比对,才能进行最终的构建应用。但是,由于目前大部分图书馆都缺乏相关的专业人才和能够实现这项工作的财力、物力,网络信息化建设进程一直无法得到有效推进,信息化体系、制度、管理运行水平都无法达到理想的标准,其建设的价值没有有效地发挥出来。因此,上级机构和图书馆应该重点扶持加强此项工作,为网络信息化建设提供充足的支持。
图书资料网络信息化建设工作不仅要在设备、技术方面做好充足的准备,而且对于网络信息化管理人员专业素养的要求也非常严格。但目前全国大部分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大多不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无法熟练应用网络与信息技术开展图书资料服务与管理工作。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直接影响了图书资料网络信息化应用的效率,而要想切实优化图书资料网络信息化管理,更加精细的选人用人制度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是非常必要的。
图书资料网络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科学进行,对于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图书馆经营管理人员需要积极推进图书资料网络信息化建设进程,制定科学的计划,有目标和方向地开展建设工作,促进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信息化与智能化的实现。
图书资料网络信息化建设需要图书馆管理人员之间进行协商和讨论,统筹全局规划,从整体与局部两个角度出发,制定详细的工作内容与流程,并由具备专业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人员予以执行,同时要对图书馆网络信息化的理念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根据对其应用效果的合理预期制定应用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图书馆要尽量使用符合国家安全规范的、具备最新技术的信息化及通信设备保证网络信息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与高效性。在网络安全问题方面,除了利用安全防护技术,图书馆还要对工作人员进行网络安全意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不要出现违规违纪操作的行为。
为了保证图书资源网络信息化的规范、高效进行,图书馆需要建立一套适应本馆情况、完整科学的图书资料网络信息化制度。图书资料网络信息化的目的是为用户提供个性、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同时提高图书资源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因此要保证信息化制度的科学性与适应性。图书馆科学的网络信息化制度要能对图书资源网络信息化管理工作内容进行清晰的划分,并保证对应落实到具体的专职专业的工作人员身上;要能明确各项工作运行的标准,规范相关工作的开展;要能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以合理的奖惩机制激发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动力,从而创设积极的工作氛围,促进管理服务主动意识的提升。适应图书馆自身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制度能够更好地引领图书资料网络信息化建设,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文化交流传播作用。
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养的强化是实现图书馆网络信息化应用的第一步,图书馆管理人员需要意识到工作质量和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员工的能力水平与信息化素养,要为工作人员提供更多学习与实践的机会,并要强化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自我提升的意识。图书资料管理人员也要积极主动参与培训活动,在日常工作中积累经验,学习专业技术。具体做法包括:首先,图书馆可以在网络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对管理人员进行组织培训,学习网络信息化相关专业知识,从专业素养、业务能力以及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强化培训。其次,图书馆利用奖惩制度配合考核机制对管理人员综合素养进行评级量化,鼓励综合能力强的工作人员参与更具挑战性的工作,进一步提升自身素质,从而为图书资料网络信息化建设做好人才储备。
在图书资源网络信息化建设中,因数字信息资源量十分巨大,故相关的管理难度也与日俱增,并对图书资料检索产生严重的影响。从图书馆信息化工作整体来看,根据部门的不同,工作的烦琐程度呈两极化分布,人员分配、组织架构不甚合理。对于这个问题,图书馆应以信息技术为中心,通过计算机技术提高信息处理的有效性及准确性,分析各岗位的信息处理量,在优化信息处理能力的同时,使单位的组织架构更加合理。在具体实践中,图书馆应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和优化不同部门的工作内容,加强不同岗位的信息化服务能力,使信息利用的便捷性、准确性得到保障。
图书资料网络信息化的建设与应用是现代图书馆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网络信息化技术的科学应用能够优化图书资料管理服务,充分满足现代图书馆用户的信息获取需求。新时期,图书馆需要明确信息化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全面推进图书资料网络信息化建设进程,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构建高标准的图书馆管理模式,为图书馆在网络时代获得长效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