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师彤
1
我们是顶着厚厚的云登泰山的。云层涂墨,似乎蘸满了“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气势。我们等不及了,一人带了一把雨伞,一定要登上去,哪怕前有风雨。
很庆幸,我们穿过中天门时,云层淡了一些,自然见不到一滴雨的影子。山涧中,小溪快活地唱歌,从灌木掩映的间隙跳出来,流过石桥,又邂逅突兀的岩石,形成小瀑布,击打出无数的白珍珠。这些是前几日大雨的记忆。
我们和大多数游客一样,到达一处歇脚的平台便停下来,一边担心雨来的时间,一边仰望山顶的目的地。山顶的云层是弥散的,如山神的巨手悄悄拘走最前面努力冲顶的游客。云不走,山上是否能看到“一览众山小”?
南天门不远了。我们一步一步地迈上一级级石阶。
海拔每升高一百米,石阶上会有刻上的数字。海拔1400米,是我与大海的垂直距离,也是我与云层的距离。我已经握住了云的一只手。身后有游客惊呼:“快看,太壮观了!”我们纷纷回头,看到浓云之下,城如棋局,泰安市列阵在泰山脚下。云层是天与地鲜明的分界,几缕阳光坠如金线,勾勒着看不见的神秘和可见的伟大。更远处,一道清晰的水痕如蜿蜒的玉带,横跨辽阔的平原。那是我们的黄河啊。
那天,我们坐索道下山,雨也终于来了。不过,未等我们到山脚,云层散去,从高空拖曳出一道彩虹来。
不畏浮云,我自登山;乱云飞渡,我自从容。雨的上集,是关于云的故事,而云恰是大江大河最有力量的梦。
2
去张家界与登泰山相反。我们一到湖南长沙,便开始下雨。这里的一月比北方温柔许多,没能毁掉我们更多的兴致。只是怕连续阴雨,隐去张家界许多美景,辜负了对那里的一番挂念。
小雨纤纤风细细。行走之间,反而多了山林的呢喃。
我们撑着伞,来到百龙天梯的入口。游客们一抬头,都难掩失望。电梯依附于山壁,直插入奶油般的雨雾里。完全看不见山顶。那么,到了山顶,雾落凡世,花可似锦?进入电梯间,没有一个人说话。电梯上升,仅仅在黑暗中穿行了一会儿,猛然间亮起来。人们惊喜地喊着,拿出相机拍照。电梯穿过云雾,跃进天境,高低不同的山头浓绿渲染,与白雾缠绕在一起,形成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山似神针,破雾穿云。
绕过山顶,我们步行向下,到了一处知名景点:仙女散花。观景台上,导游已经站在那里,指着远处的雾说:“要等浓雾散了,才能看得到。”有些游客不耐烦地离开了。我们决定留下来。大约十几分钟后,一游客喊:“花篮出来了。”果然,一花篮状的山石先显现出来,接着是仙女的轮廓,像电影的特写镜头,一点点清晰起来。“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恰好配得上这句,怎不是仙女?我看得入迷,直到不知不觉,仙女又消失在轻纱一般的云雾中。
云雾苍茫各一天,我静思眼前。雨的中集,是关于雾的经历,而雾恰是群山峻岭最难琢磨的戏法。
3
到杭州来读书,正好亲近西湖,去了两次,却都是淋雨。半年的时间,也不知下了多少次。
秋雨似乎最难寻。学姐说,杭州的秋季最短,秋天会“咻”地一下子来,也会“咻”地一下子走。我守在校园里,却很容易等到秋季。梧叶新黄柿叶红,更兼乌臼与丹枫。这便是雨给我的提醒,让秋天的色彩更加深刻。事实上,秋雨的锐利短暂又充满遐想。我书包里每天都背着一把雨伞,随时对抗秋雨的光临,就像校园湖里的黑天鹅对抗每一个干扰它唱歌的人。整个秋天,我都没能去西湖。我总捧着一本诗集,想念并不遥远的西湖。最后一场秋雨终究带来了一个好消息,说:“只言山色秋萧索,绣出西湖三四峰。”
西湖的雨分四季,不分美丑。哪一次西湖落雨都能遇到一位诗人,或者说每一位诗人都期待能够西湖遇雨,竭尽想象用雨绘制一幅最美的图画。从什么时候开始已经无法确定,但经历了“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经历了“春来南国花如绣,雨过西湖水似油”,经历了“催诗末用西湖雨,且送新凉入帝城”,更加无法确定什么时候结束。西湖的雨可以下千年。我独喜欢这一句“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西湖的雨,奇在:人行雨中,却梦在雨外。
雨的下集,是关于人的联想,每一个雨后的黄昏或者清晨都可能成就一首灿烂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