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试题评析

2023-04-06 14:14温志一
考试与招生 2023年2期
关键词:选材试题考查

□温志一

2022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试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落实“一核四层四翼”的考查内容和要求,精心选材,体现时代精神、地域特色;重视情境设置,贴近考生、贴近现实;优化试卷结构,强调迁移应用,鼓励思维创新;突出考查了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深入挖掘了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德育目标渗透到试题中,充分体现了“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综合评价新理念。试题稳中求进,在选材、设问、答案及组卷等方面做了一定的创新,在保证内容覆盖面、突出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考查的同时,又赋予试题一定的深度,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实现学生综合素养达成度与考查要求的有效对接。

一、坚持立德树人,突出学科价值

2022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试题,以“立德树人”为主旨、“学科素养”为主导、“人地关系”为主线,紧扣时代主题与学科主干知识,运用地理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思想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地诠释了自然环境演变、人地协调观念、优秀传统文化和生产、生活实践等主题内涵,检视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反映了高考命题的国家意志,实现了选才目标与育人目标的有效衔接。

试题用事实说话,关注国家建设和发展的伟大成就,厚植学生的时代自豪感和使命感。例如第1~2题以华北雄安新区“千年秀林”工程为例,突出新区建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人地协调观;第5~6题关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瑞丽市和缅甸木姐市密切的经济合作,见证了中缅两国的多元交流,进而助推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融合发展,阐释了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第17题聚焦珠三角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机器换人”案例,引导学生对我国当下正在进行的产业结构优化进行思考,展示了我国当代产业升级的恢宏画卷。

试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地理教育主题。例如第16题以我国西北某山区冰蚀地貌在地质时期的演变为情境,反映全球气候变暖对自然环境中相关事象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环境问题。第18题关注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引导学生从家乡环境问题入手,思考家乡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第19题以广西喀斯特地貌区通过引入山地马拉松、公路自行车、攀岩等现代体育赛事为情境,并挖掘龙舟、独竹漂等民族特色活动资源,使曾经的“石头山”变成群众致富的“金山银山”。试卷给考生明确传递了既要发展经济又要青山绿水的理念。第20题,围绕陂塘这一主题,从传统的生产功能到现代被赋予的生态功能,华丽的转变体现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观能动性和实践智慧。

二、创设丰富情境,强调素养导向

情境是高考地理试题呈现的载体。本套试卷重视情境的创设,又兼顾地理学科文理并蓄的特点,围绕高中阶段地理主干知识选择材料,构思精巧,既不偏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及情感体验,也不超出学生的理解程度,有利于激活思维、激发想象,有效检测学生的地理素养水平。

试题中情境类型多样,生产、生活、生态三类情境全覆盖,从区域到地方不同尺度的情境兼而有之。华北某国家级新区“千年秀林”工程(1~2题)、中国瑞丽市和缅甸木姐市协同发展(5~6题)、货轮在欧洲西部经历的天气变化(7~9题)、东莞制造产业“机器换人”(17题)、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18题)、广西某地的“体育+民族特色活动”旅游发展模式(19题)、我国南方某地的传统生态工程陂塘(20题)等,这些都是现实生产、生活中的情境素材,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解决问题的能力。小明的溶洞研学基地考察(12~13题)、研学小组对土壤侵蚀影响因素数据分析(14~15题)等,这些都引导学生养成主动学习、探索情境的习惯,考查学生进行探究性解题的能力。

情境构建将试题与学科素养考查有效衔接。例如:第18题,以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为研究背景,考查学生在分析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关系的基础上,将一般规律具象化,并据此提出促进人地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应对措施,引导考生从家乡建设入手,探讨“天、地、人和谐”这一主题,对学生的地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素养要求较高;第12~13题,通过小明同学溶洞研学基地考察这一情境设置,把安全研学、地质科考等信息传递给学生,明确考查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素养,引导中学地理教学对于地理实践力这一素养的落实;第16题,以我国西北某山区冰蚀地貌在地质时期的演变为情境,揭示了不同时期冰蚀地貌冰斗、U型谷的形成与气候演变之间的内在因果关系,对考生的逻辑推理、逆向思维等高阶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试题看似是纯粹的自然地理内容,但也“植入”了气候变暖的全球环境问题,显得更有磁性和张力。

三、立足地理思想,落实能力要求

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地理学的独特视角看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地理学科的育人方向之一。本套试卷从对已知地理区域自然和人文现象的描述,到对地理各要素之间的耦合关系、演化过程和内在规律的探究,均以自然地理为基础,以人文地理为导向,以地理信息技术为手段,经过解释地理事象、演绎地理过程、解析地理规律,最终解决地理问题。试题强化学科基础,落实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考查,渗透地理学科的核心思想,实现对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考查要求。

试题较好地揭示了对天地人的地理理解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认知,以主题载体的实用性、情境信息的有效性和问题设计的学科化奠定了试题的立意基础。如第7~9题以“欧洲西部经历的一次天气变化”为情境,利用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和简单的文字信息展开多角度、有梯度的设问,既考查了天气系统、洋流、地方时计算等必备知识和获取解读信息、综合分析的能力,又结合尺度转换,把大尺度分布的洋流和小尺度的风向相结合,解答情境问题。第10~11题以横断山区自然地理要素空间差异为探究素材,分析降水、径流深和气候、地形之间的多要素因果关系,对考生的地图信息解读、空间定位和综合思维等能力要求较高。

“应用”与“创新”是本套试卷的重要特点,合理运用地理原理和规律,可以更好地挖掘试题的学科内涵,引导教学有的放矢;创新思维可以拓展试题的知识外延,使测评更有效果。第14~15题,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背景下,利用不同分辨率数据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进行调查评价,其结果却明显不同。试题据此真实案例进行设问,从探究评价结果“失真”的原因,到完善、改进途径,选材、设问的创新度高,体现了渗透尺度思想在地理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最终引导中学地理教学对尺度思想进一步落实。

四、关注家乡发展,强化地理实践

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学以致用。本套试题选材关注家乡,既有“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脱钩的思考”,又有来自家乡“太行山溶洞的研学科考活动”,还有雄安新区“千年秀林”和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河北省人口数据的真实资料,通天理,接地气,有民生,思考现在,着眼未来。试题重在考查知识的“应用性”,用地理知识工具和思想方法解决自然演化和人类活动中的实际问题,可以让学生真切体验到地理学科在美丽家乡建设中的作用与魅力。第3~4题,利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河北省的真实数据反映我省人口规模变化预期,引导学生思考人口红利消退期正确应对少子化、老龄化、劳动力短缺等深层次人口问题,研讨我省应采取的积极措施。第12~13题,选材“河北屋脊”太行山溶洞景观,通过小明同学实地考察这一情境设置,引导中学地理教学对地理实践力素养的培养和乡土地理模块学习实践内容的落实。乡土地理的选材给学生以亲切感、熟悉感和一定的获得感,对中学地理教学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导向作用。

本套试卷体现了新时代素质教育的要求和考试评价的方向,符合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总体难度适中,紧扣地理主干内容。试题配表1个,配图10幅,包括统计图、景观图、示意图、区域地图等多种类型。试题围绕12个主题,选材涉及古今中外,创设25个问题,引导学生在时间与空间维度上解释过去,思考现在,着眼未来。试题兼顾地理学科文理并蓄的特点,选材精当、构思精巧、答案精准、组卷精致,给学生以亲切感、熟悉感和一定的获得感。

猜你喜欢
选材试题考查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