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惠文
在大数据背景下,会计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乡镇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所谓会计信息化管理就是企业在会计实务信息化的基础上,利用会计核算提供的数据和其他有关数据,借助财务管理软件提供的功能和信息,优化会计管理环节,进而节约企业运行成本和经费开支,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方式。对于乡镇企业而言,加强会计信息化管理能够实现企业内部数据资源的挖掘和利用,优化管理流程,也能够控制内部管理成本,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首先,乡镇企业应选择合适的服务商,并针对会计信息化建设展开合作。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目前市场上的云计算会计产品很多,而乡镇企业必须要根据自身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需要做出选择,并与服务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例如目前市场上用友好会计、管家婆、云代账等会计软件的受欢迎程度较高,为了选择适合自己的软件,乡镇企业应邀请专业人员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评估,进而从服务费用、产品功能、售后服务水平、安全性能等方面进行对比,最终选择合适的软件,并与服务商进行沟通,就软件的安装、人员的培训等进行深入交流。
其次,结合企业业务内容确定会计软件的试用方案。乡镇企业在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对于会计软件最常用的功能就是财务平台板块。例如企业在会计日常工作中需要利用系统实现资产分类、账簿使用、业务设置、工资管理、日常结账、凭证登记、出纳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存货管理、各项报表等操作,同时还需要系统定期提供总账、明细账、四大报表等信息。基于此,乡镇企业应根据自身业务特点,与服务商进行沟通,确定软件的使用方案,并在试用期内收集数据,分析软件与企业业务的匹配度,并及时调整其中出现的问题,促使会计软件功能与各项业务的协调配合,为后续的引入提供科学依据。
再次,确定会计软件的引入,并签署服务协议。会计软件的引入需要乡镇企业具备相应的硬件条件,以及专业的工作人员,而作为供应商应该与企业就此达成协议,保证双方合作的深入。在协议中双方应就服务内容、服务质量、计费方式、安全与隐私保证、违约责任等诸多事项进行明确规定,并根据协议展开具体工作。例如为确保会计软件的有效适应,服务商应根据协议要求为企业提供人才培训方案。在人才培训中,服务商应针对财务部门的特点制定差异化方案,同时采用线下面对面指导、线上直播教学的方式进行培训,确保会计人员对软件的使用全面掌握,为会计软件的有效运行奠定人才基础。
最后,做好系统运维,保证会计软件的有效转换。在会计信息化建设中,新的软件的引入会面临一定的困难,一旦操作不当很容易出现会计录入信息错误、会计信息丢失等问题。针对此,企业应通过与服务商的沟通,对会计软件的转换方式进行研究。例如可以采取新旧产品并行使用的方式,为会计人员提供过渡、适应的时间,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将旧系统内的会计信息转移至了新的系统中来,实现产品的更新,同时也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
在乡镇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中,通过相关程序的开发和运用,能够促进数据资源的开发,也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全面性、合理性,但是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不稳定性,会计信息系统也面临着诸多安全风险,而依然出现信息安全问题,会对企业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失。针对此,乡镇企业在会计信息化管理中,应重视信息安全问题,并通过引入技术、完善制度等方法提高安全管理效果。
第一,乡镇企业应建立会计信息安全管理的技术体系。企业引入的会计软件通常内置安全技术,而这也是企业建立信息安全管理技术体系的依托。在会计信息化管理中,企业应加强对信息系统内部操作的控制,并建立严格的操作流程。例如通过系统日志做好监控,通过统一集中日志管理、加强智能安全审计等手段有效整合日志信息,及时发现信息安全问题,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企业应加强对信息系统外部入侵的监控。例如做好入侵监测、漏洞扫描,对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涉及的会计信息进行全面扫描,确保相关人员及时了解企业目前的运转状况,并有效地避免一些错误设置,对外部入侵做好及时防范。此外,企业还应加强对会计数据安全的控制。例如企业可以对会计数据进行加密设置,避免重要信息的丢失或破坏;设置数字签名,确保传输的会计相关信息的全面性、真实性、完整性,同时也为信息安全问题追责做好准备。
第二,乡镇企业应建立会计信息安全管理的制度体系。建立健全会计信息系统制度是保证会计核算操作安全的前提,也是会计信息化发展基础。乡镇企业在会计软件的引入过程中,应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即建立输入控制制度,根据会计核算的要求以及计算机网络系统自身的特点对输入同类的付款凭证、记账凭证、原始凭证自动按日期分类顺序和自动进行编号,形成对数据的统一化、标准化管理;建立内部监督管理体制,通过监督管理促使企业内外部各个部门之间能够相互进行交流、相互配合,形成有效的运作管理体制,同时对会计信息系统相关风险进行提前合理预知、全面了解有关企业内外部相关制度,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防止失误、及时有效纠正错误;建立专门的信息管理部门,让专业会计人员了解企业发展整体方向,充分了解掌握关于企业内部运转情况,了解企业管理信息,并通过业财融合实现企业内外部相关软件业务数据存储数据的正确性,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失误,进而规范会计信息的生成与传递,提高会计信息管理的安全性。
首先,转变思想理念,提高对业财融合的重视。大数据时代,要想加快会计信息化建设,乡镇企业应该重新认识业务与财务会计之间的关系,并吸收业财融合理念,将其贯彻到企业管理全过程。所谓业财融合就是企业将业务活动与财务管理融合起来,并实现内部协调管理的一种思想方法。在大数据的支持下,乡镇企业的会计信息化不断发展,这为业财融合提供了便利,同时业财融合也能够促进会计信息化的管理,提高会计管理价值。基于此,乡镇企业的管理者应发挥带头作用,为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的交流与联系搭建桥梁,并通过会计活动促使员工认识到业财融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而促使全体人员实现思想层面的转变;此外,通过会计数据分析,对业务活动进行指导,凸显会计管理的作用和效果,促使企业员工主动打破思维定势,积极推进业财融合。
其次,利用会计信息化平台,搭建业务到财务的流程框架。乡镇企业在业财融合中,应利用会计信息系统的优势,引导会计人员深入业务前端,促进其与业务人员的交流互动,促使其从会计分析的角度为业务工作开展提供相关建议。搭建业务到财务的流程框架,保证会计人员能够直观了解各部门业务开展的实际情况,并通过彼此间的及时沟通,对会计流程进行有效调整,确保后续管理工作的开展。此外,乡镇企业还应从整体上加强对话,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对会计工作流程进行合理区分细化,实现流程的规范化运行,突破业财融合中的阻碍,并提高业务数据、财务数据资源的质量,提高业财融合效果。
最后,统一数据标准,保证数据资源质量,促进业财融合。乡镇企业在会计信息化管理中,应结合业财融合的需要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并为其提供与业务人员沟通的机会,确保他们能够从多视域对业财融合数据信息进行综合研判,以预期企业发展趋势,实现对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有效监控。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标准化的数据资源是会计人员综合研判的前提。乡镇企业应根据信息化发展要求,完成财务会计数据产生与记录的标准化处理,对涉及的具体业务、财务数据、口径、频率等进行明确要求,确保财务数据得到规范化处理;完成对财务会计数据储存与调用的标准化处理,确保各部门能够按照需求有效调用,提高会计数据的使用效率,同时也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性。通过标准化的数据管理能够有效打通业务与财务之间的沟通隔阂,形成更加丰富的数据资源,并为乡镇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标准的、可靠的依据,从而提升企业决策管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在大数据时代,乡镇企业要想实现会计工作信息化管理,必要具备专业的信息化管理人才,这样才能推动企业积极引入信息技术,并实现对会计工作的改造与革新。
首先,乡镇企业应根据会计信息化管理要求分析人才需求结构,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会计信息化管理中需要运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处理等新技术手段,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会计素养,还要具备数据分析、挖掘与运用的能力,这样才能灵活地运用数据资源,分析整合企业所需要的会计信息,为企业管理提供参考。从乡镇企业的发展要求来看,其在复合型人才培养中应做好以下工作:其一,适当提升招聘门槛,以会计信息化管理为基准,确定招聘标准,重点考察应聘者对会计信息化管理的认知,综合评价其专业素养以及工作经验,有效挖掘专业人才,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其二,重视对在职的会计人员的培养,设置专业培训方案,丰富培训课程内容,要求财务部门人员积极参与,同时组织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如根据业财融合要求促进业务部门人员和会计人员之间交流工作经验与工作技巧,促使会计人员不断提高综合能力,更好胜任当前会计工作;其三,培养专业化的业财融合人员,从业务部门、财务部门中挑选优秀人才进行定期交流学习,集中培训,在企业内部培养复合型人才;其四,完善培训机制,创新培养手段,在会计信息化实践中强化其工作能力,提高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率。
其次,完善激励机制,促进复合型人才的不断发展。大数据时代下,乡镇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管理现状与实际需求,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增强制度的约束性与规范性,督促会计人员及时反馈工作信息,督促其主动深入业务活动,并在实践中提升综合素养,逐渐形成良性循环。在激励管理中,企业应积极建立岗位责任制,根据会计信息化管理目标,细致划分岗位责任,明确工作指标,并确定各个环节的主要负责人,明确指出一旦出现问题,第一时间问责到人,提升会计人员的责任心与紧迫感,确保其在工作中端正态度、认真负责;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加大监督控制力度,根据各项指标来确定考核评价内容,对会计信息化管理效果展开综合评价,将评价结果呈现出来,对于表现良好的个人或者团队给予不同形式的奖励,同时也应对于出现问题的个人和团队给予一定惩罚,这样利用奖罚分明的公平环境形成激励,以此督促会计人员更加主动地参与信息化建设,并将会计融入企业管理、推进业财融合,为乡镇企业的转型和发展提供支持。
首先,优化了财会管理流程,提高了企业决策水平。专业的财务软件对企业内部的费用申请及报销流程进行了优化管理,系统功能支持费用申请、费用报销、费用转移、核销管理等业务,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另外,丰富了费用报销审批途径,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也让会计工作更加精准、细致。信息化系统提升了企业的财务分析和决策能力。例如乡镇企业可以直接利用信息系统中提供的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实现了对相关信息的深度挖掘,并利用财务管理工具识别重要的或敏感的各项财务指标信息,快速准确地了解各个分店的运营状况、资金动向、采购入库情况等,及时发现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改进经营决策、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了可靠依据。此外,会计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创新乡镇企业的会计工作模式,让企业的日常工作和业务操作能够突破时空的制约,实现移动办公,从而更加迅速准确地应对会计工作中的问题,保证企业的有序运行。
其次,提高了会计数据的利用价值,保证了信息数据的安全。通过会计信息化建设,乡镇企业可以建立一个数据中心实现对会计信息的统一管控,进而对多渠道来源的业务和财务数据进行集成和分析,打破了信息孤岛,实现一体化管理,提高企业内控水平。此外,信息化系统能够对企业每一项会计数据的修改、业务信息的上传进行记录,对工作人员的操作进行权限管理,保证数据资源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专业的服务商不仅为企业提供会计软件,还能够提供监控预警等服务,利用专业技术实现数据的安全运行与维护,最大限度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性,提高会计数据资源的有效利用。
最后,有效控制了乡镇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乡镇企业通过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引入信息技术、搭建信息化平台,对会计工作进行梳理和构建,能够实现对企业成本的有效管理。例如在显性成本控制方面能够在保证会计工作有序运行的同时控制人力成本的投入;随着会计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运行逐渐走向正轨,隐性成本也逐渐降低,例如信息系统使用前安装维护成本、功能升级服务、安全服务、数据维护、后期维护、安装时耗等方面的成本控制效果逐渐显现。根据企业运行的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数据背景下会计信息化发展模式的成本优势会越来越突出,而这对于乡镇企业的发展而言无疑是有益的。
总之,在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在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程度和应用效果也越来越突出。因此,乡镇企业应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即选择合适的会计软件,搭建会计信息化管理平台;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保证会计数据的质量;推进业财融合,提高会计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完善专业人才管理机制。这样的措施能够优化企业财会管理流程,提高管理决策水平;提高会计数据利用价值,保证信息安全;控制经营成本,提高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