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体树人”杰出校长体育品行的核心特质、现实价值与培育进路

2023-04-06 10:49关清文张晓林
体育学刊 2023年1期
关键词:品行校长体育

关清文,张晓林,2

(1.四川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1;2.成都体育学院 研究生院,四川 成都 610041)

民国时期,北大蔡元培、清华梅贻琦等知名校长曾多次发表个人体育论述,制定了相关措施和制度[1-2]。时至今日,这些学校依然保持着学校体育优良传统。可见,校长的体育认知、行为等品行对推动学校体育发展至关重要。然而,我国始终缺少对校长体育品行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学者们多停留在思想研究层面,并未建构起校长体育品行的核心特质,缺乏指导校长发展体育品行的具体思路。

为了寻找对学校体育有突出贡献的校长,2019年蔡崇信公益基金会启动“以体树人杰出校长计划”,先后两年在全国14个省市选出21位体育品行优秀的“以体树人”校长[3]。本研究对21位“以体树人”杰出校长的工作影像进行语音转录与内容提取,共获得4万余字关于校长及相关教师、学生和家长的访谈文本。通过线上访谈3位“以体树人”杰出校长,并未发现有关校长体育品行的新范畴,以此确保访谈文本的完整性与有效性[4]。同时,采用三角互证法,从新闻报道、官方宣传等多渠道搜集有关21名校长的工作介绍,从侧面证实访谈文本的真实性与准确性[4]。运用Nvivo 11对文本内容进行自下而上式的扎根编码,通过“开放-轴向-选择”三级编码过程[4],最终生成166个三级节点,建构起校长体育品行的“核心特质”与“现实价值”。希望以此引起对校长体育品行的关注,为校长体育品行培育提供实践方案,从而推动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

1 校长体育品行的概念界定

《史记》中有关品行类的单音节形容词主要分为“仁、善、怯、坚、邪、软”等类别[5]。《说文解字》释“品”为“众庶也,从三口”[6]42。段玉裁对此做出注解:“人三为众,故从三口”[7],阐明“众多”之义。《易·乾》中的“品物流形”,也释“品”为“众多”[7]。而“行”在《说文解字》中的释义为“人之步趋也,小步也、步止也”[6]38,通过人的步伐举止代指其行动、行为。综上,“品行”可以理解为“人的许多观念及其支配行为的总和”。与之邻近地,解析“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素养”,是指“品格和能力”[8],相较而言,“品行”在此处表述具有范畴更广和整体性更强的涵义,可与“素养”当下广泛用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身体素养”等表达区别开来,界定“校长体育品行”具有别开生面之义。再者,从校长特殊的社会身份属性上用“品行”一词来表述,符合校长“德高望重”“德才兼备”等社会共识性形象,词义表述与指向实体具有较高的适切性和匹配度。

俗话说“品行端正”,是指人的言语、行为得体,符合社会文化对人的约束标准,而在不同文化场域中,不同社会身份的人所表现出的“品行”各有差异。换言之,修饰定语决定着主体品行(素养)的发展方向和内容。比如,教师专业素养是指教师服务于教育教学过程和培养学生成长发展的素质和修养[9],教师这个特殊定语决定着素养发展的方向和内容。所以,校长品

行可指校长服务于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的许多观念及其支配行为的总和。其次,“专业”作为“教师专业素养”的特定场域,有别于“教师一般素养”“教师通用素养”等。同样,校长体育品行中的“体育”是指校长在“学校体育”这个特殊场域中的品行。综上所述,从“品行”释义到“校长品行”界定,再到“校长体育品行”的阐述,“校长”“体育”成为校长体育品行相互交织、互相限定的特定场域,共同引出“校长体育品行”这一概念——校长致力于学校整体发展和学生全面培养所表现出来的学校体育治理观念及行为的总和。

2 “以体树人”杰出校长体育品行的核心特质

2.1 完整的学校体育育人“认知观”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校长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10]。校长治理学校体育的思想源于个人认知,也就是学校体育育人“认知观”。“认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被定义为人的生活或存在方式,是个体的价值追求[11]。从这个意义上,校长学校体育育人“认知观”是从自身以体树人的价值追求出发建构的学校体育育人理念。价值哲学强调,人的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是认知得以发生并进行下去的动力[11]。通过访谈发现,多位校长亲身感知到体育之效,锤炼了意志品质,建立起体育情怀,产生个人体育倾向与依赖,这成为影响校长学校体育育人“认知观”的底层逻辑。“一次马拉松让我明白了奔跑的意义。只有健康的体魄,才会有所作为”“我在高考那年压力特别大,但是我每天早上必须坚持在操场跑10圈。体育让我始终对生活充满热情”。此外,教育传统观念、时代育人要求和学校发展理念也是影响校长形成学校体育育人“认知观”的主要因素。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育理念随着历史发展一直延续至今,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指引。体育作为教育的核心构件,以个体差异为出发点,在以体育人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因材施教[12]。校长张辉说:“我们是从小学一年级,有几个项目给他们进行测试,来给孩子推荐一个适合他的体育项目,咱们要求每一个孩子要有一个项目,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有的孩子可能适合打篮球;有的孩子灵活,适合打乒乓球;有的孩子比较聪明,适合下棋”。毛泽东多次提出“健康第一”的教育方针[13],要求积极开展体育、文娱活动。时至今日,“健康第一”仍然是指导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原则。许多校长指出,“一个孩子身体健康之后,才能有更多精力去完成他想完成的东西”“疫情期间让我们更加明白,孩子们的身体健康是第一位”“我一直坚信,孩子们的身体健康了,他就成功了一半”。校长对“健康第一”理念的认识,成为自身重视体育促进健康的前提,从而更愿意推动学校体育发展。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成为体育文化跨越百年的历史话语[13],指向肢体的“野蛮”与精神的“文明”,“野蛮”行为应建立在“文明”精神的基础上。校长朱志辉对学生说:“在摔跤训练中,我们要做到快速、勇猛,练习摔跤并不是去欺负人。”体育运动的“野蛮”只能转化为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而不能成为欺负他人的“野蛮”底气。校长阮光清对学生讲:“一场比赛还真不是赛场上重要,我更看重台下。进球了,你要跑到队友这边,因为赛场上不是靠你们,要靠他们后方支援,这很重要的,叫赛场礼仪。”校长在向学生传递体育的集体性、团结性精神,在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拼搏目标时,不忘牢记“更团结”的价值依归。

校长的学校体育育人“认知观”有时以“口号”的形式呈现。口号结构工整,能精炼、准确地反映传播者的意图[14]。民国时期,清华校长梅贻琦提出“强身健体,培养人格”[2]。至今,清华依然以“无体育,不清华”作为学校“以体树人”的思想引领,这也影响着许多校长凝练自己的学校体育口号。比如,校长周琳为了强调体育比赛的独特魅力,提出“无赛事,不体育”;校长高富英提出“无体育,不教育”等。

2.2 卓越的学校体育治理“领导力”

“治理”一词源于拉丁文和古希腊文,原意为引导、控制和操纵[15],现指一种共同参与的管理活动[16]。学校治理是在校长的组织领导下,通过管理者、教师等共同参与,形成学校有效发展的治理过程。在校长责任制的权力赋予下,校长领导力在学校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Kouzes和Posner在《领导力》中指出,领导力是领导者激励他人做出成就的能力[17]。校长领导力则为,校长激励他人完成服务学校发展与学生培养的各项事务的能力。因此,领导力与治理的涵义高度契合,不仅凸显出领导者的权力作用,又体现了多元参与的协作特征。校长卓越的学校体育治理“领导力”主要体现在感召力和前瞻力两个方面。

感召力是由个人的信念、修养、才能等构成的内在吸引力[18]。校长的感召力,一方面源于感召教师的信念坚定、工作激情等品质;另一方面源于感召学生的性格随和、平等相待等特质。首先,对教师而言,校长治理学校体育的信念与行为,润物无声地感召着自己参与到学校体育工作中。一名教体育的语文老师说:“不是因为我语文教不好,主要是因为阮老师(校长)对体育的热爱感染了我”。阮光清治理学校体育的坚定信念与炽烈激情,吸引了许多教师投身学校体育事业。教师们提到,“阮校就是一直保持在这种巅峰状态”“他做任何事都比较精益求精”。其次,在学生眼里,校长是一个颇为陌生的“大人物”,难以奢求与其自然地交流。然而,校长能与学生打成一片,这种亲和力成为感召学生乐于参与体育的关键。校长熊佑平说:“孩子们常叫我大熊。”学生们说“大熊校长是一个非常独特的人”“他也会和学生打成一片”“平时我们都叫他‘大熊’”。校长完全接受学生称呼自己“大熊”,“僭越”自身与学生之间的“年龄落差”和“身份屏障”,对学生展现出亲和的感召力。

前瞻力是指领导者着眼未来、预测未来和把握未来的能力[19]。研究证实,前瞻力包括洞察力和历史思维能力[17]。首先,洞察力表现为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校长李全说:“孩子们游走在网吧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他喜欢玩啊。我必须找到能把孩子留在校园里、能让他感觉非常有趣的项目,所以我就选择了足球。”面对网瘾成疾的学生,校长李全意识到学生沉迷网络的本质,选择用足球的“具身运动乐趣”替代学生在网吧中寻求的“虚拟游戏乐趣”。这种前瞻性的做法最终使学生爱上了体育运动,能够安稳地留在学校学习。其次,前瞻力还体现在历史思维能力,表现为了解组织发展的历史并影响自身对未来的看法。“100多年前我们就提出了德智体全面发展”“一开始,我们学校的体育已经发展到一个高峰时期,我来接任校长之后也做了非常多的思考,就想在原来传承的基础上去提升”。校长们对学校体育历史发展的认识与思考,是指导其规划未来学校体育治理的基石,展现出治理学校体育的历史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校长学校体育治理“领导力”的形成与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校长对“人”的吸引,无论是先天性格优势,还是后天职业发展,校长对体育工作的态度和面对学生的身份转变,让教师钦佩、受学生喜爱,形成“众人趋之”的学校体育治理合力。另一方面,是校长对“事物”的判断,建立在学校体育认知的基础上,校长能深刻认识到学校体育问题的本质,具有学校体育长远发展的意识,体现出校长较强的分析学校体育问题和认识学校体育发展的思维能力[20]。

2.3 科学的学校体育改革“工作法”

校长的学校体育改革方法,一般受前期经验和“摸着石头过河”两种思维的指引。从行为理论[20]来看,校长的前期经验和“摸着石头过河”都需要在形成完整认知观的基础上,加以探索、尝试与创新学校体育改革“工作法”。同时,校长学校体育治理“领导力”的强弱也影响其学校体育改革的力度和效果。因此,完整的认知观与卓越的领导力成为校长具备科学的学校体育改革“工作法”的前提和基础。

体育课程教学作为学校体育的主阵地,是实现“教会”学生运动技能的重要平台。校长陈刚提出“体育课程属类”概念,将体育课程分为基础类、技能类和综合类,形成结构化的体育课程发展体系。此外,校长窦桂梅开创了“‘1+X’成志体育课程”,是指在落实国家标准课程的基础上,为满足学生需求提供“X”个自选项目。其中,“X”里分3个层级,低段以习惯和兴趣为主,中段以习惯和部分运动技能为主,高段要通过团队比赛来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校长们对体育课程的分类、分层设计,既符合学生学习运动技能的规律,又充分满足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个性化需求。

课外体育活动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补充,是满足学生“勤练”运动技能的有力途径。尤其是在“双减”背景下,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增多,为学校体育改革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校长熊佑平说:“我们学校的时间表比较有特点,课间只有5分钟,我把这个时间挤出来,安排一个长课间,每天就有65分钟用来集体运动。”康永邦校长说:“学生要运动得好,那时间不够就保证不了,所以我们大课间的时间现在延长到1小时,学生有效锻炼的时间能达到40分钟左右。”可见,诸多校长都十分重视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通过不同方式延长学生课外运动时间。

体育竞赛是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实现体育运动“常赛”的主要方式。校长周琳在学校推行“凡开必赛”,她指出“凡是我们开设了的项目,都会有比赛供孩子们来提升、来锻炼。我们每年班级的足球、篮球比赛就会达到400场次”。校长刘君推行“足球天天见”,指的是“要让每个孩子每天都能打上一次比赛。可供比赛的足球场地(包含不规则场地)有31块,每天就可以有93场比赛,186支队伍参加比赛”。这一举措实现体育活动“全员参与”,使全部学生在“勤练、常赛”足球技能的过程中,逐渐巩固与掌握足球运动技能。

学生素质评价能够及时反映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同时也可以检验学校体育的育人效益。阮光清指着自己曾经手绘的雷达图说:“这张图就是我30年前手画的学生体质发展示意图。红色是孩子的薄弱项目,通过一年训练以后弱的项目就上来了,让孩子们直接看到自己锻炼的成效。”与此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技产品逐渐应用于学校。校长饶美红说:“通过阿里巴巴的王坚院士,跟我们一起打造建兰‘大脑’。”建兰“大脑”作为学生综合素质一体化评价的大数据中心,可以精准反映学生身体素质状况。

综上可见,从体育课程教学的分类、分层设计,到课外活动时间的结构性调整,再到学校体育竞赛的“全员参与”,到学生素质评价的“科学监控”,均体现出校长改革学校体育的科学思维,尤其对学生身体素质进行大数据评价。尽管30年前大数据技术尚未出现,但科学的工作思维让校长通过双手绘制出一幅又一幅科学、精准的学生身体素质雷达图。

3 “以体树人”杰出校长体育品行的现实价值

3.1 以体为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马克思曾多次围绕智育、体育、劳动等阐述人的全面发展教育观念[21]。毛泽东认为,“德智皆寄于体”,体育具有“强筋骨、增知识、强意志”等功效[13]。跨越百年,习近平提出体育课要帮助学生“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22]。因此,在提倡全面发展教育理念下,体育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整体统摄作用。校长具有杰出的体育品行,能够坚持“以体为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对学生而言,参与体育能够“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首先,乐趣是教育的根本所在。一名学生说,“篮球进筐的那一刻是抑不住的喜悦,使我忘记所有烦恼”。学生对体育的喜爱迁移到“爱上一所学校”。一名学生家长说,“以前孩子不喜欢上学的,(因为民乐小学特色的体育活动)现在都喜欢来民乐小学上学”。其次,学生体质变化最为明显。家长看到学生锻炼后的身体变化说,“身体变得很健康很强壮”“体重基本上是控制下来了”。一名校长也自言道,“这么多年下来,整个学校的学生身材比较好”。再次,在改善学生体质的同时,体育能够实现人格的全面塑造。许多教师指出,“锻炼以后,孩子们的凝聚力、集体荣誉感都非常强”“能够让学生在团队当中学会合作、学会理解”。学生们也有强烈的感受,他们说“我比较喜欢篮球,有激情,还有团结能力”“我们有信心把奖杯一直留在我们班”。最后,体育运动中的拼搏过程可以锤炼学生意志。一位家长说,“我们家孩子之前就比较怕苦、怕累,自从在学校社团参加了篮球,就是再炎热的夏天,他也不怕苦、不怕累”。此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体现在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一位语文教师说,“随着学校体育改革越来越久,明显看到孩子们在表达上、在写作上的层次更丰富,甚至他对同一件事物的认识也更有层次”。可见体育在刺激学生产生肢体感受时,还增强了学生对外在事物的认识,彰显出体育独特的育人价值。

3.2 以体育人,转变教师育人观念

在我国,体育因袭了“尚武”之气,常被标签为“四肢发达”的行当。人们对体育产生“好汉不当兵”[13]“浪荡公子学体育”[23]等刻板印象,使体育成为不愿“踏足”之地,加之学校(非体育)教师对体育价值淡漠,导致体育课经常被改为文化课。学校教师对体育育人价值的忽视成为学校体育发展举步维艰的重要阻碍。校长因领导者身份的“权利威严”和资深教育者身份的“职业魅力”,往往成为学校教师言听计从的“大家长”。因而,校长体育品行会影响教师对体育的看法,逐渐转变教师育人观念,建立起“以体育人”的意识。

班主任作为中小学教学班的负责人,受校长体育品行的影响使得自身育人观念产生较大变化,能够积极支持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一些班主任说,“体育项目我很支持他们去参加,参加体育训练的孩子我都觉得非常阳光、开朗”“去参加体育比赛,伙伴们这种呐喊助威,对于孩子的学习、性格的发展都起到积极作用”。不仅如此,在校长体育品行的感染下,许多教师不仅思想上接纳了“以体育人”的理念,还在行动上践行着“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奋斗目标。一名语文老师说,“我们每天有一个自发的体育活动,就是跟着孩子们跳绳,我自己这个学期也减了13.8斤。其实这所学校带给我们的是师生双向发展、共同成长。我觉得这样我们才能共同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教师在参与体育的过程中亲身感受到体育的益处,改变了对“体育无用”的错误认识,建立起“以体育人”的积极观念。

3.3 以体为径,丰富校园文化环境

文化在《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一书中被定义为“人类在处理人与世界关系中所采取的精神活动与实践活动的方式及其所创造出来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因其强调文化活动方式与成果的辩证统一关系,所以被认为是最全、最科学的“文化”定义[24]。从这个含义上,校园文化则是教师、学生间精神与实践的活动,以及他们的行为所创造出来的物质与精神产物。校长杰出的体育品行不断影响着教师和学生的体育观念,在学校体育治理进程中,形成了全校师生共同拥护的“以体树人”价值理念,成为体育丰富校园文化环境的精神活动形式与产物。另一方面,校长积极推动学校体育改革措施落地,创造出多种体育活动、建造起众多体育设施,成为体育丰富校园文化的物质活动形式与产物。校长薛开明说,“为了让校园气氛活跃起来,我们做‘三个大’——大课间动起来、大社团活起来、大竞赛搞起来”。校长熊佑平感慨道,“10年的体育投入收获是很多的,体育让校园有活力,体育也让校园更和谐”。如果说学校体育活动是一种动态性的校园文化,那么同样以物质形式呈现,建造在学校立体空间内的体育场地设施就是一种静态性的校园文化。比如,校长康永邦在4个校区配置了800多张乒乓球桌,使乒乓球桌成为学生随处可见之“玩物”;校长熊佑平充分利用楼顶空间,建造起阳光操场等。因此,无论是物质、精神层面,还是动态、静态产物,校长体育品行都尽显“以体为径”、丰富校园文化环境的现实价值。

3.4 以体为根,筑牢民族复兴伟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历经100多年以来不断奋斗、不断创造的永恒主题[25]。回溯百年征程,在筑牢民族复兴伟业的不同时期,体育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显著作用。新文化运动时期,“兽性”和“野蛮”的齐呼[26],召唤体育培养体质健康、骨气傲然的“觉醒者”。革命战争时期,“红色体育运动”的号召[27],呼吁体育培养体格强健、信仰坚定的“战斗者”。生产建设时期,“劳教结合”的提出[28],鼓动体育培养体力充沛、无私奉献的“劳动者”。改革开放之后,体育依归价值理性的基点,培养协调、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奋进者”[29]。党的十八大以来,“少年强、体育强、中国强”的擎画,引领体育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追梦者”[30]。百年民族复兴史的每个阶段都留下了体育筑牢民族复兴伟业的标志性痕迹。2022年1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提出,“建立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31]。在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下,校长通过自身杰出的体育品行,将继续坚持“以体为根”,发挥体育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根本性、标志性作用,不仅要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转变教师育人观念和丰富校园文化环境的显性成效,还要凝练学校体育工作经验成为历代校长“以体为根”,筑牢民族复兴伟业的隐性理念。诚如,从教40年的校长阮光清所言,“三代人走过了,其实在做着一件共同的事情,就是‘以体树人’。我相信,未来我们的孩子会更热爱体育,年轻教师他们也会沿着‘以体树人’的这个方向前进”。

4 深化新时代学校体育发展下校长体育品行的培育进路

4.1 在职业培训中完善个人体育品行

职业培训是教师及校长再教育的根本途径,是校长完善个人体育品行的主渠道,要同时注重纵向和横向上的培育。一方面,从纵向职业历程上,多数校长由普通教师成长起来,完善校长体育品行更要将目光放远,做好校长后备人才体育品行的培育,在职业培训中融入更多体育元素,提升后备人才的体育理论与实践能力。首先,要逐步加大全学科师范生体育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培育力度,将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考核纳入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的职业培训与考评范畴。其次,要加强普通教师在职业培训中的体育理论与实践学习,将个人体育品行的发展贯穿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评价体系。再次,对于即将晋升为校长的普通教师而言,教育部门应在校长晋升职位之前和晋升之后的试用期内,集中开展校长培训,邀请学校体育专家向校长讲解体育的价值与功能,完善校长“以体树人”的认知观。另一方面,从横向培训形式上,完善校长体育品行不能只空谈阔论,而要充分结合实践。正如,毛泽东经常徒步、爬山、渡江[32],感受到“体育之效”后才创作出《体育之研究》;习近平总书记也是因为酷爱体育,才在多次讲话中用“接力赛”“举重运动员”等体育词语,对科技成果转化与思想宣传作出指示[33]。这表明,亲身参与体育产生的身体感知,能够影响个体行为方式与内容。因此,在校长职业培训中应当通过开展多种体育活动,让校长感受不同体育运动的乐趣与育人价值,从而确立起自身对“以体树人”的正向认识,进而完善个人体育品行。

4.2 在榜样学习中借鉴他人体育品行

对于缺乏体育运动经历和学校体育管理经验的校长,难在短时间内从理念认识到实践操作,这需要有一个可以参考、借鉴的样板。维果茨基[34]提出“最近发展区”,强调同伴学习的积极效果。校长与校长之间身份一致、年龄相仿,不仅是同伴,更是朋辈,一起交流工作经验能够促进自身职业能力的提升。从2018年开始,哈尔滨市每年成立10个中小学校长发展共同体[35];但是在众多校长发展共同体实践与研究中,少有涉及学校体育。因此,应当重视校长发展共同体中的学校体育内容,成立各省、市校长学校体育治理共同体,汇聚地方高校学校体育专家、大中小学校长、中小学体育名师、优秀退役运动员等各类英才,促进各学段校长治理学校体育工作方式方法的学习与提升。其次,树立“以体树人杰出校长奖”获得者为省级示范标杆,建立“以体树人”校长工作室。通过开展学校体育治理工作坊、示范学校体育工作观摩、“以体树人”杰出校长工作经验交流会等不定期的线上与线下活动,创设多种校长学习与交流平台,使校长在榜样学习中借鉴他人体育品行,以此为镜完善自身体育品行,从而有序开展学校各项体育工作。其中,校长切勿东施效颦,盲目模仿别人的观念和方法,而不结合本学校实际情况;更不能邯郸学步,既没有学到别人的精髓,又把自己学校原有的学校体育治理方式全盘推翻。因此,校长要在学有榜样中辩证借鉴他人体育品行,理解他人学校体育观念和改革方法的实质性思维,适应性地将其移植到本学校体育工作改革之中。

4.3 在政策落实中规范自身体育品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印发了30余份有关学校体育发展的政策。校长作为执行学校体育政策的第一主体,执行效果远高于学校体育部主任和教育局行政人员[36]。在建立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责任制下,校长落实学校体育政策要与党中央对学校体育工作部署保持同向同行,使自身的学校体育“认知观”和“工作法”紧跟时代步伐、追随改革印迹,在政策落实中规范自身体育品行。首先,校长要建立起学校体育内外整体性、系统性发展的思维意识,有助于宏观把控学校体育政策内容。其中,要了解学校体育内部的体育课程、课外活动、体育竞赛等组成要素,以及厘清学校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等相互间的逻辑关联。其次,校长对学校体育发展要有敏锐的洞察力,经常关注学校体育政策的热点议题。比如,2020年中办、国办文件中提出“‘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后,2021年教育部有关文件就对此作出具体阐释。如果校长具有敏锐的学校体育洞察力,必然能看到国家对此教学模式的重视。对该内容的学习,校长既可以更新学校体育“认知观”,树立学生身心健康和技能发展同频共振的理念;又可以革新学校体育“工作法”,完善体育教学中“健康与运动”的内容结构。最后,校长可通过组织学校体育教研活动,召集学校体育学科带头人、体育教研组长、体育教师等共同商讨政策落实的具体任务,实现学校体育决策共商、共建,扫清政策落实障碍,提高政策执行能力,提升校长的学校体育治理领导力,从而规范自身体育品行。

猜你喜欢
品行校长体育
优良品行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善念是一种高贵的品行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富川县安监局开展“ 讲道德、有品行” 专题学习研讨会
彭林军:诚实守信 砥砺品行
论校长的修养
好校长是怎么炼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