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解读中的“留白”探析

2023-04-06 09:24徐丽丹
中学语文 2023年3期
关键词:藤野苏州园林留白

徐丽丹

所谓“留白”,本是美术上的专业术语,在文本解读过程中引入“留白”概念,具有借鉴意义。文本解读上的“留白”,是指文本暗含的意义,需要读者细心体味分析。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留白”、品味“留白”、解读“留白”、应用“留白”,以帮助学生顺利地进入阅读核心,在主动探索中建立学科基础能力。

一、发现“留白”,引导学生阅读文本

语文教材包含多种体裁,学生在阅读这些内容时,常常只关注字面上的意思,不能形成深刻理解。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不懂“留白”的存在。教师要进行示范解读,针对文本“留白”现象进行集中讲解,让学生学会发现“留白”,这对全面启动学生的阅读思维有重要帮助。

如教学八年级上册的《黄鹤楼》,作者游览黄鹤楼,感慨万端,写下了这千古名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作者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慨叹呢?前文中作者提及“昔人”是指什么人?谁有能力“乘黄鹤”而去?作者为什么会想到这些?历史典故和作者乡思有什么关联?一个“愁”蕴含哪些情绪?这诸多问题的呈现,都为学生发现“留白”提供了线索。学生借助教辅材料,开始研读,通过诗句翻译,理顺了基本情节。通过一番破解性阅读和思考,学生找到不少“留白”内容。如这首诗是怀古诗,采用了意象结合、虚实结合的手法,眼见的是黄鹤楼,看不到的是仙人驾鹤而去。想象的内容没有限制,自然会海阔天空,学生解读也会呈现出差异性。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对诗人描绘的画面进行虚构处理。“仙人驾鹤”带有神话色彩,与作者乡愁没有什么对接点,如何进行关联思考,这是教师教学指导需要考虑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文本解读的“留白”,就是要为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延伸阅读思维,丰富阅读认知。

二、品味“留白”,组织学生鉴赏文本

发现文本“留白”现象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留白”,这对促进学生语言鉴赏学习也有帮助。文本鉴赏方法众多,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做出指导,让学生选择适合的手段,对文本“留白”进行深度解析,以便找到解读文本的秘诀。“留白”带有画外音的意味,属于比较高级的写作技巧,教师给学生以更多提示,促使学生尽快掌握“留白”解读的要领。

如教学《藤野先生》,这篇散文有两条线索,明线是写作者日本留学经历,暗线是围绕作者爱国情怀展开情节的。不管是明线还是暗线,都为文本解读提供方向,教师引导学生针对线索进行文本梳理,要求学生找到一些“留白”地方,然后进行集体研读。学生开始阅读文本,很快就有阅读疑惑问题呈现出来。“文本题目是藤野先生,文章中关涉藤野先生的内容并不多,这是不是有些文不对题?”“作者描写清国留学生的丑态,其目的是什么呢?”“作者弃医从文的决定只是一个偶然事件导致的吗?这与文本中哪些地方有关涉?”从学生反馈问题情况能看出,很多问题都带有“留白”的属性。如标题的问题,作者这样设计有其用意,藤野先生对作者的影响很大,整篇文章的所有情节都与藤野先生有一些关联,运用藤野先生做标题,具有高度概括性。虽然文章中很多地方都没有提及藤野先生,但他的存在是贯穿始终的,这本身就是一个“留白”。再如“清国留学生”的描写,作者展示他们的丑态,这是作者决定去仙台的重要因素,还可以从侧面表现当时清政府的腐败。这也属于“留白”的应用。

三、解读“留白”,鼓励学生深耕文本

“留白”是一种蕴含在文本之中的意义,带有含蓄性,甚至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可见其应用之巧妙,体现汉语言的丰富和细腻特点。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解读“留白”时,要做好统筹考量,联系上下文的具体语境,还要考虑文本的主旨情感,这样才能做出最为正常的解读。

学生进入文本阅读环节后,对“留白”艺术的感知体验比较直观,教师做出一些提示,可以为学生带来全新学习体验,不仅能开阔学生阅读视野,还能够历练其阅读思维,增加其阅读信息摄取量。在教学《苏州园林》这篇课文时,教师与学生一起寻找“留白”、解读“留白”,给学生提供更多阅读启示。作者在介绍苏州园林时,突出了其自然之美,绝对不讲究对称,就是突出非人工所为。这本身属于“留白”的技法应用。当游人进入园林之后,映入眼帘的都是小桥、流水、假山、池沼,很自然会寻找对称的东西,其视野中却没有这样的东西存在,游人的感觉会更自由。虚实结合是苏州园林的设计风格,门窗孔洞众多,这都属于虚体部分,透过这些孔洞看到的景物带有虚幻的色彩,这本身就是一种“留白”艺术的应用。苏州园林都是大家的后花园,桥梁过道设计独具特色,宽窄相间,让游人产生时而开阔、时而闭塞的感觉,这也是“留白”艺术造成的。苏州园林有自己的设计风格,作者在介绍其独特设计理念时,渗透了“留白”艺术内容,教师与学生一起研读文本内容,对“留白”艺术应用进行深度探究,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迪,其调动作用更为突出。

四、应用“留白”,促使学生内化文本

文本解读需要关注“留白”的存在,学生对“留白”内容进行深度发掘,可以顺利进入文本核心,教师布设一些应用任务,要求学生在读写操作中应用“留白”,无疑是活学活用的设计。学生平时读写时,也会自觉不自觉使用“留白”手段,只是没有主观意识罢了。在读写训练设计时,教师设定“留白”使用要求,无疑对学生形成心灵冲击。学生接受任务后,需要做对比阅读,真正掌握“留白”使用技术。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留白”技法,需要给出一些具体的案例,这样才能获得预想的效果。如教学《昆明的雨》,教师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找到一些“留白”片段。如作者表达昆明的特点时,列出实例“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从一个侧面说明昆明的雨季空气是湿润的。再如昆明的雨季有多长问题,作者说记不清了,但“并不使人厌烦”,又写出了昆明雨季虽然很长,但气压不低,人感觉舒服,写出了昆明雨季的另外一个特点。学生从教师示范解读中找到灵感,开始进行仿写训练,选择一个景物,利用多种描写手段,展开读写训练。教师借助文本解读机会做“留白”应用指导,成功调动学生学习思维。“留白”艺术应用无处不在,只要做有心人,便可以体会到“留白”的用意,也能够深度解读文本。在读写训练中渗透“留白”技法,这是比较有创意的设计,学生积极响应尝试,这也是比较有价值的训练。“留白”是一种艺术手法,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教师指导学生在读写环节学习应用,给学生带来更多思维启动力,也能够开阔学生学习视野,其助学效果显著。

文本解读方法众多,教师提醒学生关注“留白”现象,对文本进行深度阅读,找到这些“留白”,针对性进行解读分析,这样可以深入了解文本内容,掌握作者写作情感,也能够真正理解文本主旨要义。

猜你喜欢
藤野苏州园林留白
苏州园林修复面貌之谜
藤野先生谈鲁迅
藤野先生眼中的鲁迅
苏州园林:咫尺之内再造乾坤
浅析苏州园林的留白艺术
苏州园林对城市景观设计的启示
“留白”在中国山水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
追问,让文本解读走得更远……——从《藤野先生》的阅读教学所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