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勤芳
(广州航海学院基础教学部,广东广州 510725)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高校教育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还突出强调了“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1]。这次重要讲话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高校教育的育人首先是育德,怎样全面地“立德树人”是每一位任课教师都必须直接面对和谨慎思考的问题。近几年,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与支持下,“课程思政”已经成为衡量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个显性指标和重要抓手。这势必要求各任课教师要在课程中通过精心设计,把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既可以调动课堂气氛、增强课堂趣味性,又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让课堂教学成为落实思政教育和立德树人的主渠道,真正发挥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等非思政课程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
目前,在“课程思政”大环境形式下,几乎所有高校都已经相继开展了有关“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就笔者所在学校而言,笔者观察及走访交流发现,思政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在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实际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经过与其他高校同行交流发现,这些问题几乎是共性的。比如,某些老师一开始就没有搞清楚什么是“课程思政”,为什么要开展“课程思政”,尽管“课程思政”前后已经差不多有四年之久,他们还是错误地认为“课程思政”就是把专业课或者公共基础课都上成思想政治课,导致这部分老师对“课程思政”产生抵触、消极情绪。还有,某些老师依然停留在缺乏“课程思政”理念指导下的具体元素的“挖掘与堆砌”,只是在上课的时候机械地提一下所谓的思政元素诸如家国情怀、工匠精神等,将专业知识跟所谓的思政元素生硬、干巴巴地结合在一起,为了“思政而思政”太形式化,根本起不到“课程思政”的作用。不仅老师感到“尴尬”“不自信”,学生也很“反感”。也有部分老师认为“课程思政”需要每节课必须涉及思政,以至于在课程设计的时候造成很大的思想负担,挖空心思搜集思政元素,本末倒置。造成这些问题的最根本原因是老师没有理解“课程思政”的真正内涵。其实,“课程思政”就是把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等元素有机地融入所教的课程中,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的行为、思想产生深远影响,而不是仅在课堂上提一下所谓的思政元素,喊一下口号,也不是每节课都要有思政的设计,更不是把专业课、公共基础课上成思想政治课[2]。综上,如果想要真正达到“课程思政”的目的,首先要求任课老师必须突破思想束缚,走出误区,认清“课程思政”的本质。其次,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本文以理工类公共基础课——大学物理为例,探讨如何在课堂中“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思政教育,实现“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结合。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课程思政”其实是一种育人理念。教师是实施“课程思政”的主体,其自身的态度和专业水平直接影响“课程思政”的成败。首先,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课程思政”绝不是一个概念化的、空心化的口号,而是顺应时代发展,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迫切要求,要发自内心、积极主动地思考,脚踏实地去做,真心实意地付出。教师要深刻认识到“课程思政”已经不是一个教学问题而是一个教育问题。其次,教师要充分认识“课程思政”虽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但不能影响专业知识的传授,更不能替代专业知识的学习。通过具体的课程,做到知识、能力的培养,同时渗透对学生价值理念的引导。最后,“课程思政”的开展,不能单打独斗,需要教研室所有教师群策群力。任课教师要深耕自己所负责的具体课程,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挖掘本课程在专业领域、精神呈现、典型的人文案例等方面可以转化为引导学生认知、激发和培养学生情怀的育人元素。基于此,教研室经过研讨交流,根据大学物理的教学目标,深入分析课程的教学知识点,将教师从课程中发掘的思政元素,在教师自全理解、吃透的基础上,巧妙地进行教学设计,制订思政教学大纲、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思想也受到影响。
高等教育培养的是什么人,直接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命脉。家国情怀、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自小受到相关教育,到大学仍然需要熏陶。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结合所教知识点,有意识地激发、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中华文明上下5000多年,有很多优秀灿烂的文化和成果,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自然地引入,让学生了解“古人的伟大”,增强国家认同感,树立民族自信。例如,教师在讲授磁学发展史时,可以介绍一下我国古代在磁学方面的成就及贡献[3]。我国是发现天然磁铁最早的国家。公元11世纪,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记录了利用天然磁石摩擦针锋使其人工磁化的方法。还记载“常微偏东,不全南也”,这是世界上关于地磁偏角的最早记载,而西方则在大约公元1492年才观测到地磁偏角的现象[4]。除了磁石和磁现象的发现,还有一些很有价值的发明和应用,尤其是指南针的应用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除了“古为今用”,还可以在课堂上及时引入时事素材,可以介绍中国的科学技术进步,这些新技术和新成就很多都离不开物理。通过这些介绍,学生领略中国智慧,激发学生的行业领域发展信心。例如在讲磁的应用时可以介绍,2016年我们国家“十三五”规划就启动了高速(时速600千米)和中速(时速200千米)磁悬交通项目,旨在突破我国在高、中速磁悬技术方面的瓶颈,参与国际竞争,力争领跑世界[5]。2019年5月23日,首辆高速磁浮试验样车正式下线,该车在高精度悬浮导向、测速定位装置及控制系统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标志着我国在高速磁悬技术方面的重大突破。2021年7月20日,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时速600千米)在青岛成功下线,被网友形象地称为中国“贴地飞行”列车。该套系统是世界首创,标志着我国掌握了高速磁浮成套技术和工程化能力。及时地把这些科技热点引入课堂,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提升国家认同感。
深入挖掘物理学史的典型人文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6]。纵观整个物理学的发展过程,有很多经典的案例,每个案例都蕴含丰富的人生哲理[7]。如果能巧妙地利用,可以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人生观。比如在讲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时,可以介绍法拉第的学术成长历程。众所周知,法拉第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其实并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在物理学家奥斯特发表“电能生磁”的工作后,法拉第反向思维,提出了“磁能否生电”的猜想[8]。为了验证这个猜想,他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失败后,历经10年,终于在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物理学中最重要的发现之一。法拉第的成功不是靠运气,而是他不轻言放弃的结果,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任何人都不可能轻易地成功,必须付出艰辛,还需坚强的毅力。
考虑到物理学内容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方法性,教师在传授物理知识时,不但要有意识地、有计划地训练学生如何正确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8]。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大学时期培养的思维方式对人的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例如,在讲授稳恒磁场的性质时,可以引导学生采用类比的方法,让学生与前面所学的静电场知识进行比较,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并掌握两种场的性质。又如,在求解变力的功、质量连续分布的物体的转动惯量以及用库仑定律求连续分布电荷的场强等一系列问题时,都需要用到微元法、叠加原理、积分等有关知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第一次遇到此类问题时,可以详细地对学生讲解怎么分析问题、怎么解决问题;再次遇到类似问题时,可以先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思考并回顾之前这类问题如何解决;以后多次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学生解决此类问题时便会觉得如鱼得水,水到渠成了。其实,这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思维方式可以延伸到平时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当我们遇到复杂的问题时,可能会一时感觉手足无措,但是静下心来,把复杂问题分解成一个个简单问题,然后把每一个小问题一一解决了,那么最终复杂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物理学发展史中创造性的思维方式也值得当代大学生借鉴。纵观物理学发展的历程,物理学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需要创新,需要创造性思维,更需要追求真理的不懈毅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介绍一些典型的案例,介绍物理学家是怎样突破当时的科学极限,创立新的理论。尽管他们在追求真理的路上困难重重,但他们仍然一往无前。
例如,在讲到波动光学时,教师可以先在课堂上简单提一下光学的早期发展简史——光的微粒说和波动说300年大论战,最后证明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然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个课后小作业,让学生详细了解光学的发展历程。在讲授相对论时,可以给学生介绍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的发展过程[9]。其实在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之前,有几位科学家已经非常接近相对论的大门,但是他们由于受当时牛顿绝对时空观的束缚,最终没能进入相对论的大门。爱因斯坦与他们不同,敢于摒弃绝对时空观,最终创立了相对论[9]。通过这些典型案例的介绍,学生认识到科学不是一成不变的,其总是在不断进步的,需要创新思维和科学的突破,也要敢于挑战权威。又如,在讲到自由落体运动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的贡献。他之所以被尊称为近代物理学之父,不仅跟他在学术上的重要成就有关,更重要的是因为他在思维方式、方法上的创新。他追求的是直接动力因,与亚里士多德追求的目的因截然相反[10]。近代物理学史的累累硕果证明对直接动力因的追求是正确的,而对终极目的因的追求是错误的。他的成就说明多观察、善总结以及抽象的思维方式的重要性。
大学物理作为一门与科学技术和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在“课程思政”方面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挖掘。要想真正做好“课程思政”,这首先需要教师充分理解“课程思政”的真正内涵,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其次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改革,在课堂上做到专业知识跟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实现教书和育人的有机结合,最终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