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鹏
(甘肃省工业经济和信息化研究院,甘肃兰州 743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有限公司时强调:“煤化工产业潜力巨大、大有前途,要提高煤炭作为化工原料的综合利用效能,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从甘肃省情况来看,内外部煤炭资源储量富足、相对集中,地域空间纵深广阔,环境承载能力相对较强,且新能源产业的迅猛发展为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电力保障,因此,选择先进的新型煤化工技术发展资源节约型煤化工产业是加速甘肃省煤化工产业发展的可行之路。
我国的资源禀赋从整体情况看主要是富煤、缺油、少气,且油气供应长期受制于人。原油对外依存度从21世纪初的32%攀升至2021年的72.2%,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达42%,以油气为原料的下游乙烯、丙烯、乙二醇等市场需求量较大的化工产品严重依赖原油产量和进口量的多少。受原油价格、消费税政策、碳排放成本等因素影响,近年来,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阻。但从长远来看,未来数十年,石油和天然气仍将是世界主要能源,在常规石油勘探开发难度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国际油价长期低位徘徊的可能性不大,再加上美国对华遏制愈发没有底线,出手干扰中国能源安全线的可能性不是没有,我国能源安全面临的“断供”挑战始终存在。因此,发展煤炭深加工产业,生产石油替代产品,对于推动我国石油替代战略的实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甘肃省煤化工产业起步较晚,推进速度较慢,在技术、人力资源保障方面支撑条件较弱,产业规模较小[2]。全省现有煤化工企业仅17户,产品主要涉及甲醇、丙烯、煤焦油、兰炭、化肥、合成氨等,产业链条短、产品结构单一。涉及煤化工的园区或以煤化工为主导的园区7家,主要分布于陇东和河西两地。在煤化工产业快速发展的十数年间,甘肃省煤化工产业进展缓慢,直到2011年,华煤集团平凉年产60万吨煤制甲醇项目的竣工投产,才标志着甘肃省新型煤化工发展实现零突破。
甘肃省石化工业虽然历史悠久、基础较好,但发展的后劲明显不足,一方面石化产业总量较小,占全国石化产业总量的比例不到1%,与周边省份石化产业的发展势头相比明显处于劣势;另一方面,甘肃省的石化产业长期以石油化工为主导,产值占全省石化产业总产值的比重接近80%,这就使得甘肃省石化产业的发展过于依赖石油化工,单一的产业模式必然迟滞全省石化产业的发展。因此要缩小与发达地区石化产业之间的差距,甘肃省就必须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发展煤化工无疑是一条可行的发展之路。
甘肃省内煤炭资源预测储量l656亿吨,居全国第六位。陇东预测资源量l540亿吨,占全省预测资源量的96%,丰富的煤炭资源储量为陇东发展煤化工产业提供了资源支持。河西地区紧邻新疆哈密市,利用哈密市丰富的高含油烟煤(含油量高的烟煤),在河西地区建设煤炭分质利用项目具有较好的煤炭资源优势条件。
甘肃省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借助良好的资源禀赋,近年来,全省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已建成1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1个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和4个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截至2022年上半年,甘肃省新能源装机容量占全省电力总装机的比例超过50%,全国排名第三位,发电量260亿千万时,发电量占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的28%,新能源利用率达96.8%,这就为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奠定了良好的能源基础。
河西走廊是链接我国东西部的必经之路,无论是铁路运输、公路运输,还是油气管线、超高压输电线路,都必经河西走廊自新疆送往中东部主消费市场。这就为甘肃省发展煤化工产业提供了立体多元的产品运输网路,具有非常明显的运输优势。
甘肃省土地总面积居全国第七位,地行虽狭长但地域广阔且人口密度小,土地资源相对比较丰富,特别是河西地区,土地多为荒漠戈壁,地势平坦,且自然灾害危险性低,利用荒漠戈壁建设工业项目,不占耕地、基本农田和草场,符合国家的土地利用政策,有利于煤化工产业的布局。
以陇东丰富的煤炭资源为依托,以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油煤共炼等新型煤化工技术为支撑,通过建设以煤气化技术为龙头的大型煤化工项目实现煤炭资源的高效、高附加值、洁净利用;通过与石油化工结合,建设大型油煤共炼项目,实现煤化工与石油化工产业间的相互耦合和协同发展[3]。
4.1.1 平凉能源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区
平凉能源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区发展方向以新型煤化工技术为支撑,以甲醇项目为龙头,以甲醇制烯烃装置为核心,生产乙烯和丙烯产品,乙烯和丙烯延伸生产高附加值合成材料,并依据区域市场情况适当延伸加工生产各种板材、片材和薄膜产品,打造独具特色的合成材料生产基地。
4.1.2 庆阳长庆桥工业园
长庆桥工业集中区发展方向以甲烷化技术、油煤共炼技术为核心,重点发展煤制天然气产业,并与石油化工相结合建设油煤共炼项目,生产天然气、柴油、石脑油等清洁燃料,并配套建设天然气输气支线,产品直接进入西气东输管线,打造独具特色的清洁能源生产基地。
以煤炭分质利用技术为核心,以大型煤化工项目为载体,以副产品的高附加值利用为增效手段,采用上下游一体化发展模式,建设大型煤炭分质利用项目,通过煤干馏、煤气化、F-T合成、甲烷化等各种新型煤化工技术的耦合,实现资源的更深度、合理、高附加值利用,构筑河西地区独具特色的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模式,与风电、光电一起打造河西清洁能源生产基地。
4.2.1 酒钢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
酒钢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发展方向以煤炭资源的高效、清洁、高附加值利用为目标,以煤炭分质利用技术为核心,以副产品的综合利用为增效手段,实现各种资源的深度、合理、高效利用。
4.2.2 酒泉循环经济产业园
酒泉循环经济产业园发展方向以煤炭分质利用项目为龙头,以甲烷化技术为支撑,以煤焦油和焦炉气的高附加利用为增效手段,以清洁能源煤制天然气为主要延伸加工项目。
4.2.3 柳沟综合物流园区
柳沟综合物流园发展方向以煤炭分质利用项目为龙头,以新型煤化工技术为支撑,以煤焦油和焦炉气的高附加利用为增效手段,以煤制天然气和IGCC为主要延伸加工项目,主要生产柴油、石脑油、天然气、电力等清洁能源产品。
目前,煤化工产业的发展虽然受到了一定的挫折,但仅是缘于低油价时期的成本考虑,与煤化工产业链并无碍,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前景依然是光明的。在化工产品与居民生活日益密切的当代社会,煤化工与石油化工作为日化原料的两大来源,并存、互补的格局将长期存在。我国拥有非常丰富而海量的煤炭资源,自主可控、无需进口,因此,以煤炭为原料替代石油生产日化原料,对保障我国居民生活和生产制造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甘肃作为我国的内陆省份,煤炭资源丰富且生产环境相对安全,发展现代煤化工具有一定的先天优势[4]。
建议成立协调全省煤化工产业发展的专门推进机构,聘请煤化工专家作为发展顾问,尽快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明确配套优惠政策,在政策、土地、资金、税收等方面,灵活放宽,适度放权。项目方面,帮助现有企业完善手续,对新上煤化工项目的审批、立项、备案、注册给予优先办理,同时加强宏观控制,集中摆放项目,防止盲目上马,避免重复建设,杜绝各自为阵上项目的状况,切实优化资源配置。资金方面,协调金融机构增加对煤化工项目的贷款投放量,保证投入强度。
持续推进产业合作和承接产业转移,努力营造良好的项目投资环境,严格按照政企合同内容和条款兑现政策,尽可能简化办事程序,减少非必须审批项目手续,缩短审批时间,提高企业应对市场变动的能力,加快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开放格局。在此基础上,加大招商目引资力度,坚持“大招商、招大商”,紧盯煤化工产业龙头企业,引进延伸产业链的项目[5]。
园区建设过程中,在配套完善水、电、路、气、讯等各项基础设施的同时,遵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完善节能标准体系,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实现“三废”集中治理,推进园区绿色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打造具有代表性、先进性的百亿级、千亿级智慧化化工园区。
大力培养对煤气、煤焦油进行初级加工的煤化工龙头企业,支持和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带动下游企业多元发展,延长煤化工产业链。在此基础上,打破笼统的行政区划,鼓励大企业异地建设煤化工项目,由省政府牵头制定异地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为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提供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省级层面建立专业的煤化工工程技术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从事产品研究开发、生产工艺改进、技术引进吸收、高级人才培养等核心工作,同时,针对人才短缺的现实困境建立完善的引才留才机制,在住房保障、职称评定、子女就学等方面给予相应支持。
加快实施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建成“土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绿色工厂,实现生产过程绿色化、企业管理信息化、安全监管智能化,提升企业科学化管理水平,逐步完成全域企业“三化”改造,推进煤化工企业转型升级[6]。
在“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上狠下工夫,重点以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为发展方向,延伸发展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现代煤化工产业链条[7],增加附加值,将煤炭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推动煤化工产业向多产品、高端化、高值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