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惠文,郑木川,洪立纯,林煜,管思聪
(广东省汕头市果树研究中心,广东汕头 515041)
番石榴是粤东地区栽种的主要水果品种之一,该地区自20 世纪90 年代初就开始引种“泰国大果”“新世纪”“珍珠”“水晶”“西瓜红” 等番石榴新品种,现以“珍珠”为主栽品种,面积已达6 600 hm2,是广东省主要的番石榴商品化生产基地。经过多年对粤东地区番石榴种植区的调查研究,我们已基本掌握该地区番石榴主要病虫害种类、生活习性、发生规律、为害情况,采用农业、生物、物理、化学等措施综合防控,有效控制了番石榴病虫为害。现将粤东地区番石榴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及综合防控技术总结如下,以利于该地区番石榴产业的良性发展。
粤东地区番石榴主要病害有炭疽病、根结线虫病和褐斑病等。
为害症状及发生规律:属真菌病害,为害叶片、枝梢和果实。叶片受害,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浅黄褐色,叶缘或叶尖常有发生,逐渐向内扩展,病斑上可见黑色小点,病害后期形成枯斑[1]。枝梢受害,先出现浅褐色病斑,后病枝由上而下渐变成浅灰白色,枯死。果实受害,病斑圆形或近圆形,褐色至暗褐色,水浸状,中间下陷,上有红色小点。嫩叶和嫩梢易感病,多形成急性型病斑;果实多在未成熟时感染,果实成熟后病害症状逐渐出现并迅速发展。叶片、枝梢、果实若有伤口更易于病菌入侵传播。4—5 月和7—8月发病较严重,高温高湿利于病害发生及传播,特别是暴风雨过后常出现疫情暴发。“泰国大果”“西瓜红”番石榴最易感病,本地传统种植的“胭脂红”番石榴较抗病。
防治方法:种植抗病品种,控制种植密度。重视冬季清园,把枯枝、病枝、落叶和病果清除后集中烧毁,然后用50%硫磺悬浮剂400 倍液全园喷施。建好果园排灌系统,平地水田起畦宜采用深浅沟模式,1 条深沟,深60 cm,1 条浅沟,深25 cm。重视有机质肥施用,适当增施钾、磷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适时科学修剪,重点在每批果实采摘后及时剪除徒长枝、下垂枝、过密枝、枯枝和病虫枝,保持树体通风透光,修剪后施药1 次。在发病初期、新梢嫩叶期及幼果期施药防治,可轮换选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25%咪鲜胺乳油1 000 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 000 倍液、50%炭疽福镁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视天气、病情施药,7~10 天喷施1 次,共2~4 次。
为害症状及发生规律:根结线虫以幼虫侵入番石榴根部[2],致使树势逐渐衰弱,叶片变小、变少,转绿慢或发黄无光泽,叶缘变黄或红褐干枯,冬季更明显;枝条枯萎,着果少,产量低,品质差。受害根部形成棍棒状或不规则瘤状物,瘤状物始期白色,渐变黑色,须根较少,严重时整个根系布满瘤状物,根系逐渐腐烂,植株枯死。根结线虫病为土传病害,病原主要以卵或雌虫越冬,第二年条件适宜时孵化侵害根部。每年5—6月和10—11 月线虫有两个明显的发生高峰。初侵染原来自病根和土壤,带病种苗是重要的传播途径,流水是短距离传播媒介。缺乏有机质的砂土发病较重,通气不良的黏土发病较轻。
防治方法:加强检疫,培育、种植无病苗木。选择有机质含量较高、无番石榴根结线虫病污染源的地块种植。幼年果园可选择大蒜、大葱等作物间种,或播种猪屎豆、万寿菊等拮抗植物,轮作以水稻为好。修剪促花时可增施茶籽麸粉、鸡粪等有机肥,果实生长期用微生物菌肥液发酵豆麸稀释淋根,增强植株抗性。病株及时清出果园并集中烧毁,种植穴挖开暴晒并用石灰消毒。未发病果园每年3—4 月施药1 次预防,发病果园每年3—4 月和7—9 月各施药1 次防治。可轮换选用1.8 %阿维菌素乳油2 000 倍液淋根,10 %噻唑磷颗粒剂30~50 g/株撒施或2 000 倍液淋根,98%棉隆微粒剂50~70 g/株撒施,线虫必克微粒剂15~20 g/株撒施,或与豆麸液肥稀释混合浇施。
为害症状及发生规律:主要为害果实和叶片。果实受害,果斑暗褐色,上有黑色小点,中部凹陷,周边红褐色,湿度大时会产生霉状物;叶片受害,病斑暗褐色至浅红褐色,边缘界线不明显,叶背可见灰色霉状物。病菌在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多雨季节或果园湿度大时利于发病传播。树体弱的植株易受害发病。
防治方法:加强果园管理,建好排灌系统,重视雨季排水,降低果园湿度;增施有机肥,健壮树体,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注重冬春季修剪清园,清园后全园喷施1∶1∶120 波尔多液[3]或30%王铜悬浮剂600 倍液1 次。管理过程中注意收集病果、病叶并烧毁,以减少侵染源,减轻发病。应重视发病初期的防治,可选用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等喷施,每隔8~10 天喷施1 次,连喷2~3 次。
粤东地区番石榴主要虫害有果实蝇、蚜虫、腹钩薊马、粉虱等。
为害及发生规律:以柑桔小实蝇为主,雌雄成虫交配后,雌成虫在膨大至成熟果实内产卵,孵化后幼虫在果实内蛀食,造成烂果,果实容易脱落,影响产量及品质。在粤东地区冬季温度较高,柑桔小实蝇无明显越冬现象,全年都可发生,一年发生7~10 代,世代重叠,6—10 月虫口数量最多。疏松湿润的园土有利于该虫繁殖。
防治方法:严格检疫,调运水果时应重视检疫工作,严把关口。加强虫情监测,实行统一防控。果实套袋防治,选择白色透明聚乙烯薄膜袋和泡沫塑料网套,薄膜袋长25 cm、宽20 cm、厚0.2 mm,在袋底两角处,各留1 个漏水孔以防积水,网套长14~16 cm,厚4 mm。套袋前喷施病虫害防治药剂1 次,可选用40%灭病威悬浮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或45%施保克水乳剂1 000 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3],待药液干后再套袋。有条件的园区可采用防虫网防控。及时捡拾被害果和落果统一销毁,减少虫源。诱杀成虫措施有:(1)性引诱剂诱杀雄成虫,用甲基丁香酚加毒剂(敌百虫等)做成毒饵进行挂瓶诱杀,每667 m2诱瓶均匀挂13~16 个,诱瓶距地面约1.5 m 左右。(2)用敌百虫∶红糖∶水=1∶28∶1 000 制成毒剂施于果园防控。(3)虫害严重果园,1—2 月果实采收前喷施药剂防治病虫害,待药液干后套袋。先套泡沫网,再套薄膜袋,然后用塑料绳扎紧袋口后,用50%辛硫磷乳油∶干泥沙=1∶10,每667 m2撒施50 kg 于树冠下。成虫高峰期对树冠喷施80%敌敌畏乳油1 000 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1 000倍液,每隔5~7天施药1 次,连施2~3 次。
为害及发生规律:以若虫、成虫聚集于叶片背面、嫩梢、生长点和花上吸食汁液,受害嫩叶皱缩卷曲。蚜虫还能传播病毒[4],诱发煤烟病。粤东地区属亚热带地区,气候条件有利于蚜虫繁殖,可全年发生为害。
防治方法:加强果园管理,使枝梢整齐抽发,以利于防控。果园挂黄板诱灭有翅蚜,合理利用瓢虫、寄生蜂、食蚜蝇等天敌昆虫防控。药剂可采用24%螺虫乙酯悬浮剂2 500 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 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 500 倍液等喷雾防治。
为害及发生规律:成虫和若虫多聚集在叶片、果实或花为害,锉伤表皮,吸食汁液,被害部位形成粗糙赤褐色斑痕,严重时叶缘和叶尖干枯卷曲,甚至叶片脱落,果实上则留有粗糙赤褐色疤痕,影响果实外观及内在品质。每年3 月开始虫口密度渐增,5—10 月为发生高峰,高温季节若虫虫口密度大增,冬季则多为成虫。
防治方法:主要在3 月,5—10 月施药防治,重点在花蕾期和果实套袋前施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500 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3 000 倍液,10~15 天喷施1 次,连喷2 次。
为害及发生规律:主要聚集在叶背为害,可诱发煤烟病,影响植株光合作用及果实品质。全年发生,一般1—3 月繁殖较慢,为害较轻;4—5月虫口密度略增,6—9 月虫口密度下降,10 月后虫口密度又增加,11 月虫口密度达到高峰,12月后虫口密度減少。
防治方法:主要在4 月、10 月施药防治,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2 000 倍液、24%螺虫乙酯悬浮剂2 500 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 倍液,15~20 天喷施1 次,连喷2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