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庆
铁岭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清河大队,辽宁铁岭 112000
关键字:畜禽屠宰;检疫检验技术;检验标准;检疫合格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高新技术的发展,食品安全问题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特别是肉质食品的安全问题,食品不安全将会严重影响人的生命安全。为保证食品安全与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针对畜禽屠宰产品检疫合格标准进行分析,并依据检验内容做好记录,使生产过程更加标准和具体,针对不同种类的检验技术进行有效说明和阐述,让人民群众能够更加安全和放心地食用肉制品。
在对畜禽屠宰场的肉制品检疫过程中,一定要依据实际情况,按照严格流程进行,特别是屠宰畜禽刚刚入场时,不但要对屠宰场进行消毒处理,还要对疑似有病毒的产品进行查验和对比分析,充分掌握运输过程中畜禽所走路线以及相关情况后再进行临床检查。
对肉制品的临床检查包含环节较多,首先需要对畜禽排泄物的情况、畜禽呼吸状态、外貌和精神状态进行有效检查,以上检查全部合格后,还需要对畜禽进行有效消毒,特别要对运输工具进行消毒处理。与此同时,对畜禽临床检查时要做好记录工作,有效保存,根据出勤种类的差异性记录的情况和保存的时间也存在不同,然后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保存。
在对进入畜禽屠宰场的畜禽进行查证验物时,首先需要对入场的动物检疫证明进行检查,还要对运输的出勤佩戴的标识进行核对,然后对运输货主和承运人进行询问,了解动物在运输过程中的状态状况,以及精神样貌等。需要做好临床畜禽检查工作,针对畜禽的当前精神外貌,呼吸状况以及排泄物情况进行检测。最后,需要针对运输动物进行鉴定和消毒。
对于不同种类的畜禽屠宰,检疫方法也是存在差异性,针对家禽屠宰检疫规程应该根据索要检疫的对象进行分类,通常情况下,需要检疫的动物中鸽子、鹌鹑和鸡、鸭、鹅是比较常见的禽类,检疫的具体工作是查看以上禽类是否存在结核病、白血病,以及流行性流感等。家禽进入屠宰场后,应针对家禽的组织器官进行严格检验,包括对内脏的检验和体表的检查。内脏是针对家禽的心脏、肝脏、肠道、口腔、气管等部位进行严格检查。而家禽的体表检查包括肛门和眼睛以及爪子等。在家禽检疫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注意腔上囊和体腔的检查要严格认真,保证体内各部分完整的情况下,做好清洁度检查,首先需要考核家禽体内是否存在寄生虫、胆汁污染、血块粪便等,还要查看家禽上囊是否存在出血和肿大的状况[1]。
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对于禽类肉制品的引用和需求较大,每天需要屠宰的家禽量较大,通常情况下,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对宰杀的禽类进行抽检,屠宰场宰杀的禽类每天大约在10 000只,因此应对60只进行抽检,如果数量超过10 000只,则要保证抽检量控制在1%范围内,一旦在抽检过程中发现问题和异常情况,则要根据实际情况扩大抽检比例,保证肉质的安全性。
对于不同种类家禽的屠宰检疫规程是不同的,可将家畜屠宰分为牛羊猪等情况。针对牛羊屠宰产品,要针对分割的皮毛骨头、内脏、蹄子等不同部位,严格按照实际情况进行检验。在屠宰检疫过程中,一旦发现牛羊存在创伤性包皮炎、脂肪坏死、白血病等现象,则应判断此类肉质不符合规定,肉质不合格无法进行销售。与此同时,还要针对牛羊的组织器官是否存在病变进行判断,主要包括皮肤发炎、病理性萎缩、浮肿以及严重出血或者体内存在寄生虫等,一旦发现以上疾病则应暂停屠杀,不能销售,否则将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威胁的影响。在牛羊肉检疫过程中,需要针对实际情况,做好肉制品的处理和检疫工作,当发现具有创伤性皮炎时,要针对病变部分进行销毁处理,或者直接暂停销售不能使用。神经纤维瘤则要将病变的组织进行切除处理,神经粗大需要切剪进行销毁。
对于检验不合格的牛羊屠宰肉制品,要合理处理出现病变、白血病、尿毒症、全身性肿瘤等情况的产品,对其进行销毁和非食用处理。针对在屠宰厂牛羊肉品质检验过程中发现创伤性心包炎的肉质时,要根据病变位置进行高效处理,对于心包膜不断增厚、极度扩张、沉积存在渗出物恶臭现象的进行销毁处理。而对于心包炎脊柱增厚被切为蛋白,包含与周围相粘连,可通过高温有效处理,然后出场。在检验过程中,一旦发现有神经纤维的肉制品时,应该考虑是否有心脏病,心脏周围出现白线成索状,不断延伸时应该对神经丛进行切除,然后根据接触情况进行有效处理。对于神经粗大、水肿呈黄色应该将组织神经切除干净,然后复制进行加工原料的处理。腋下神经粗大、呈灰白色、有囊泡,一定要保证这类肉质不能被使用,并且要销毁处理。对于脂肪坏死的肉制品,处理时一旦发现手指大到拳头大的肾脏呈现灰白色,包含结晶体时应该将坏死部分切除干净,牛羊肉不受限制,可随意出场[2]。而针对病畜产品,则要销毁不能使用,患有尿毒症、恶性肿瘤、全身性肿瘤一定要高效处理,防止人员误食。所有工作结束后,每天需要针对牛羊检验结果进行登记和记录,记录当天所检查的牛羊指数所发出的产地,以及不合格肉制品的处理情况,有效保存便于后续检查和利用。
生猪屠宰产品的检疫工作,首先对于生猪的检疫需要卸车后逐头观察生猪的情况,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分圈编号进行识别,精神状态好的健康猪到宰场圈休息,疑似病猪进行隔离圈进行观察,而对一些病猪或者伤残猪则要进行处理。保证疑似病猪通过饮水和充分休息后,样貌恢复正常后,赶入到屠宰场,症状得不到缓解的应该进行处理。建议工作人员每隔1 h需要到屠宰场巡视一圈,保证生猪12~24 h内完全休息,充分饮水停食。并根据猪的动作进行监督和管理,发现病猪则要立即隔离。对于死因不明确的牲畜,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并盖章,还要进行检验工作,也就是在生猪处置之前,要进行一次全方位的立体检查,并进行处理的填写工作。
将猪的群体或个体作为观察对象,一旦发现恶性传染病,则需要隔离到实验室进行检查和研究。包括对生猪的头部内脏、蹄子尾巴和外在的皮肤等进行有效检查和分析,当在检疫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则要另做处理,全身性肿瘤、尿毒症、高度水肿等情况视为肉质不合格。在检疫过程中,还要依据检疫的真实情况做好肉质处理工作。肉制品放血不全则会出现弥漫性红色血管中残留,此时则可进行销毁。对于轻微症状,皮肤充血发红,通过高温加工处理,则可以继续销售。
局部肌肉病变需要深层肌肉切除,检查结果正常,通过高温处理后,肉质正常,则可继续出厂销售。与此同时,在家畜屠宰工作过程中,不管是牛羊还是猪,都应该对淋巴结、肾上腺等进行摘除处理,主要原因是上述部位被人误食,为增加体内的激素,引起食物中毒现象,加上牛羊猪病变淋巴中具有大量的细菌,使用将会造成人员伤害。
对于屠宰过程中的肉制品,判定为不合格的种类,应该是存在放血不全、白肌病、公母猪尿毒症、急性中毒等病症的,特定病变的组织器官存在严重出现浮肿现象,并且寄生虫有损害部分局部带有异味。针对在生猪检验过程中发现放血不全的肉制品,应该进行无效处理,对于皮肤下脂肪呈现红色、肌肉颜色较暗、血管中存在血液的应该和内脏异常处理。
皮肤充血,脂肪淡红色肾脏颜色暗,肌肉正常,此时通过检验合格的,通过高温加工处理后出厂,在检验过程中发现白肌病肉制品则可根据病变程度,按照实际情况分别处理。此类疾病主要是色泽苍白,肉质存在渗出的血,而针对后期肌肉和有白色条纹并伴有苍白色,散发着白色小点之类病变的猪肉,应该对头部尾巴、内脏等都进行全方位的销毁和不能使用的处理工作。病变可通过切除后,病理检验合格高温处理方可出厂使用[3]。
生猪屠宰场对于肉制品的检验工作应该做好登记记录,每天对大批量需要宰杀的生猪进行检验工作后,需要将记录完整地保存起来,所要宰杀的生猪头数、产地检查检疫工作以及不合格处理情况都要进行登记,方便后续检查。
在家畜检验检疫工作期间,一定要保证规范合理,否则将会导致人们服用的肉制品不符合标准,对屠宰场的检疫和肉制品自身存在一定关系,要严格按照规定和步骤进行,是保证人体身心健康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有效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保证屠宰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