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斌,任克峰
1.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河南郑州 451450;2.鹿邑县张店镇人民政府,河南鹿邑 477284
在生猪饲养的过程中,如果发生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将会导致猪只生长缓慢、猪只养殖效率低下,对此,从养殖的角度出发,养殖户应该及时做好对猪常见呼吸道疾病的防控和治疗,避免损失的进一步扩大,并且做好防治工作,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对症下药,及早控制猪只病情。
猪常见传染性呼吸道疾病主要包括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猪流行性感冒、猪瘟、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猪圆环病毒病、猪链球病菌、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等多种疾病,这些疾病的病因多样,其中,主要包括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和病原性因素,病原性因素又可以分为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细菌及寄生虫等。
猪只所患的呼吸道疾病可以对任何年龄的猪只产生影响,尤其是对于仔猪的威胁最大,当猪只感染呼吸道疾病之后,会出现明显的咳嗽、发热、呼吸急促、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等情况,而且严重的还会导致猪只死亡,其死亡率高达15%以上。
在养殖期间,有害气体会对猪只的正常生长产生较大影响,当环境卫生不达标时,尤其是猪舍通风情况较差的状态下,氨气、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就会大量堆积,影响猪只的生长发育。与此同时,干式饲喂还会导致粉尘过多,对猪只的呼吸系统形成刺激,当猪舍通风不良时,猪舍内部也容易出现大量的细菌和病毒。另外,管理因素也会导致猪只感染呼吸道疾病,例如,当饲养密度过大、温度过高或者湿度过高时,就会导致猪只的健康状态受到影响。
本文主要针对病原性因素之中的病毒性因素、细菌性因素以及寄生虫因素引起的呼吸道疾病进行阐述。
病毒性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包括猪繁殖与呼吸系统障碍综合征、猪流感、猪瘟、猪圆环病毒病,其中,猪繁殖与呼吸系统障碍综合征会导致母猪的正常繁殖受阻,导致保育猪、仔猪都会出现感染症状,发病快、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主要是呼吸道传染,当猪只感染该病之后,仔猪会出现食欲不振、咳嗽、打喷嚏、体温升高等情况,仔猪的精神状态较差,容易出现腹式呼吸;猪流感多发于春冬两季,由于气候变化较快、天气寒冷,猪只容易出现流感状况,流感传播速度较快,但危害相对较小,且持续时间不长,主要表现为咳嗽、打喷嚏、发热,但不会对猪只的生长产生较大影响,痊愈速度较快;猪瘟传染性高、致死率高,对于养殖户的养殖效益会造成巨大损害,必须做好对猪瘟的预防和检测工作;猪圆环病毒病多发于仔猪,当仔猪刚刚断奶时候,如果进入季节更替,温度、湿度、昼夜温差都会发生较大变化,外加仔猪刚刚断奶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就会导致仔猪感染猪圆环病毒病,多表现为腹泻、发育不良、食欲不振,以及黄疸、呼吸困难等。此外,猪伪狂犬病也属于病毒性呼吸道疾病,会导致妊娠期母猪流产、成年猪只不孕不育、仔猪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细菌性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包括支原体肺炎、猪链球菌病、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猪肺疫、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病等,其中,支原体肺炎又称为猪喘气病。猪喘气病可以发生在猪只生长的各个阶段,会导致猪只生长缓慢,饲喂效率低下。据统计,我国大多数生猪养殖场都会发生猪喘气病,该病死亡率不高,如果预防及治疗工作完善,可以大大降低该病带来的损失;猪链球菌病实际上属于人畜共患病,会引起败血症、脑膜炎、肺炎、心内膜炎等一系列病症,还可能引发关节炎,当猪只感染链球菌之后,会出现发烧、毒血症等情况,猪链球菌病会导致较高的死亡率,对于养猪户的经济效益带来较大影响;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会导致患病猪只的鼻甲骨萎缩而出现面部变形;猪肺疫会导致猪只呼吸困难,严重者会使得猪只不得不保持犬式坐姿,猪只咽喉肿大,一定程度上会引发猪只死亡。
引起猪只感染呼吸道疾病的寄生虫主要包括猪肺丝虫、蛔虫、后圆线虫等,其中,猪肺丝虫会引起猪只感染支气管炎及支气管肺炎,严重者导致猪只死亡;猪蛔虫病会引起猪只生长缓慢、饲喂率低、发育不良,严重者出现僵猪症状,该病发病范围广泛,感染率高,但可以进行及早防范;猪后圆线虫病会导致猪只贫血、食欲不振、生长迟缓。相较于病毒性和细菌性呼吸道疾病,寄生虫呼吸道疾病更容易检测和预防,可以通过粪便检测、场地检测及时发现寄生虫虫体,而后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大多数猪只在患病初期多表现为咳嗽、打喷嚏、气喘等,在这一时期,难以凭借简单的观察确定猪只病情,而且在患病猪只咳嗽、打喷嚏的过程中,病原可以通过飞沫传播污染饲养场地及饲料,导致其它猪只感染疾病。与此同时,患病猪只的排泄物内也会存在大量的病原,同样产生传染的风险。
在猪只感染病原之后,部分身体素质较好的猪只不会立即发病,这就导致传染病存在较强的潜伏周期,在潜伏期内,感染病原但未发病的猪只会充当传染源的角色,导致其它健康猪只相继感染病原。
猪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的感染渠道较多,引进新猪、外来车辆、外来人员、采购养殖器具都有可能导致病原进入养殖场,引发猪传染性呼吸道疾病。此外,猪舍卫生条件差、饲养密度大、场所密闭、季节交替都会导致猪只抵抗力下降而更容易染病。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我国生猪养殖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以及养殖集约化程度的提升,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病容易出现交叉性感染,猪只的发病症状只能作为初步诊断的依据,还需要借助ELISA进行血清学抗原检测,结合患病猪只的病理情况,从而进行准确检测和药物治疗。
在早些年的生猪养殖中,部分养殖户存在滥用抗生素的情况,导致部分病原的耐药性逐渐升高,而且由于存在交叉感染,一方面要借助血清学、病原学等多种诊断方式进行确诊,导致诊断难度显著提升。另一方面要持续提升用药剂量,而这又容易导致病原的持续演变,导致病原的耐药性更加进一步提升。
在防疫工作之中,疫苗是常用的手段之一,针对妊娠期母猪进行疫苗注射,尤其是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系统障碍综合征、猪伪狂犬病等疫苗的注射,从而使得仔猪可以通过母体获取抗体,具备一定的免疫能力。疫苗的注射要严格按照科学的免疫方案执行,例如,母猪每年应该接种3~4次的蓝耳病疫苗,仔猪在7日龄和21日龄时则要分别接种2 mL/支的支原体灭活疫苗,从而提升猪只的免疫力,降低猪只染病概率。
猪只呼吸道疾病的防治工作还需要加强对病原体的检测以及对病情的诊断,从而及早确定疾病类型,避免养殖效益受损。当猪只确诊病情之后,要将患病猪只进行隔离,加强对同栏猪只的观察,及早采取措施,避免过大的经济损失。
从养殖户或者养殖企业的角度出发,必须为饲养的猪只提供充足的优质饲料和水分,做好排泄物的清理,避免排泄物污染饲料以及养殖场所。做好对养殖场所的通风工作,在季节交替的时候做好温度控制工作,确保温度、湿度都适合猪只生长,夏季要针对高温情况进行降暑,秋冬季节则要做好保暖,同时对猪舍进行定期的消毒处理。
在饲养期间,做好分区管理,同时采取全进全出、早期隔离断奶等措施,以此防止猪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并且缓解猪只的应激反应,提升猪只的免疫力,可以在饲料之中加入相应的药物,例如添加免疫营养健力源、精准抗应激剂等等,减少猪只的转栏,避免猪只出现应激问题。为了保障猪只的营养水平,要做好对饲料的观察,如果发现饲料受到污染,要及时进行处理或者更换,并且添加大豆异黄酮、生物活性肽,提高猪只的营养水平,帮助仔猪克服断奶应激。
在饲养期间,要保障科学的养殖密度,一般情况下,在保育舍中,仔猪活动空间不小于0.5 m2,生长猪的活动空间不小于0.7 m2,存栏量控制在12头左右,以此降低猪只的染病率。此外,保育舍要做好温差控制,尤其是针对断奶后的仔猪,将温度控制在28~30 ℃之间。与此同时,也要尽量减少干式喂养,适量增加饲料的湿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猪只的发病率。
猪只呼吸道疾病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且容易发生交叉感染,对此,需要不断提升养殖管理水平,做好对呼吸道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对患病猪只进行隔离治疗,加强对养殖场所、饲料、养殖密度的管控,通过疫苗接种提升猪只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