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海峰 孙中涛
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200
汽车驾驶人员在驾驶汽车的过程中会由于一些人为因素出现情绪和行为的不稳定,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驾驶员驾驶汽车过程中产生了攻击性驾驶行为、疲劳驾驶以及视力不良等因素。因此提高交通安全的过程中,必须要求加强驾驶员的行为管理,提高他们的安全驾驶意识,同时还需要通过相关设备和仪器,加强疲劳驾驶的监督和管理,尽可能避免交通过程中驾驶人员因人为因素造成的交通事故,而且这对于提高我国交通安全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21 年,我国机动车保有量约有4 亿辆,同比增加了6.2%,汽车保有量为3 亿辆,同比增加了7.5%。其中2021 年中国新注册登记机动车为2622 万辆,同比下降21.2%;中国摩托车新注册登记数量为1005 万辆,同比增长21.7%。其中2021 年中国新注册登记机动车为2622 万辆,同比下降21.2%;中国摩托车新注册登记数量为1005 万辆,同比增长21.7%。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也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驾驶人的管理[1]。根据统计显示,2020 年中国汽车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43098 人,同比下降0.7%,这也是说明我国交通部门十分重视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并且针对汽车和公路交通制定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作为交通出行秩序的关键交通安全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交通参与者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但是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汽车已经成为人们重要的交通工具,我国的汽车数量大幅度提升,这给公路交通和交通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也大大增加了交通事故的发生[2]。而汽车驾驶员的人为因素会直接对交通安全造成影响。如果大家都在交通过程中,不严格遵守我国交通法律法规,那么会给交通造成无法预估的后果,比如酒后驾驶、无证驾驶、开车看手机等都属于驾驶员驾驶汽车过程中的危险行为,而且这些因素也是造成交通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尤其像一些很大的交通事故,都是由于一些不良的人为因素造成,所以为了维护交通安全,必须通过全面且准确的分析,驾驶员在驾驶汽车过程中的人为因素,并且根据这些人为因素总结出相关的规避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人为因素造成的不良后果,通过这种方式不光能降低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率,还能给广大人民群众营造一个稳定、安全、可靠的交通环境。
汽车驾驶员作为公路交通的主要参与者,在驾驶汽车的过程中,必须有效地控制自身的驾驶行为,不能在驾驶汽车过程中出现攻击性行为,这种行为不仅会给自己带来严重的后果,同时也会给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影响。而这种攻击性行为主要指驾驶员在驾驶汽车的过程中,并没有按照相关的交通规则驾驶汽车,或使用一些十分暴力的方式驾驶汽车,这对于自己和其他交通参与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3]。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在参与交通行驶的过程中,驾驶人员故意使用远光灯干扰其他车辆、在较为拥堵的路段故意插队、故意别车以及在一些人流密集的区域不减速行驶,这些攻击性驾驶行为会给现代交通事物造成严重的后果,同时也是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需要驾驶人员在驾车过程重点关注这些内容和行为。
汽车驾驶员在驾驶汽车的过程中,自身的性格和情绪会一定程度影响自己的驾驶行为,同时也会影响交通安全。如果一个汽车驾驶员的性格较好且拥有比较稳定的情绪,那么在参与交通过程中会理智、稳定地控制自己的驾驶行为,即使发生了一些交通冲突,也会通过谦让、理智的处理原则,解决这些交通冲突,这对于净化交通环境有着重要的帮助[4]。相反如果汽车驾驶员的性格较为暴躁,情绪也不是十分稳定,那么在参与交通驾驶的过程中,往往会将一些简单的小事不断放大,最终导致出现更大的损失。比如现阶段我国的汽车数量正在不断地增加,在驾驶汽车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前方车辆缓慢、停车难、恶劣天气等情况时,如果驾驶员的情绪比较焦躁,会出现不断鸣笛、插队、危险超车、野蛮驾驶等行为,这种行为不仅会给其他汽车驾驶员造成影响,同时也会提高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汽车驾驶员在驾驶汽车一定时间后,自身的精神状况会产生一定的疲惫感,这时驾驶人员的反应速度、精神力、意识等方面都会有明显的下降,而且疲劳驾驶还容易出现开车打盹的情况,大大增加了交通事物的发生概率。一般来说疲劳驾驶的主要发生在高速公路上,驾驶人为了可以尽快到达目的地,会长时间高速开车,这对于驾驶人员的精神力会有很大的考验,而在高速公路上不光有私家小汽车,还有一些大型客车、货车,这些车辆都处于高速行驶状态,不仅自身的速度较快,而且自身会装载着很大重量的货物,这类车辆往往都是高速公路行驶中“霸王”般的存在,如果这些大车驾驶人员在行驶过程中出现疲劳驾驶,那么后果不堪设想。我国交通安全规则中,也明确了驾驶人员的驾驶时间,但是一些汽车驾驶者,往往会忽略这些规定,从而导致因疲劳驾驶出现的交通事故越来越多[5]。因为当驾驶人员处于疲劳状态时,无法对交通路况中的突发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也无法对于道路交通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及时的判断,从而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
眼睛作为驾驶员判断外界环境的重要工具,必须保证驾驶人员具有一个良好的视力作保障。在驾驶人员驾驶汽车的过程中,会通过视力和听力的结合,尽快掌握车辆所处的环境,这样不仅能帮助驾驶员尽快做出正确反应,还能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但是如果驾驶人员的视力不佳,像散光、近视、色盲等视力问题,都会给交通驾驶带来严重的影响。如果一名驾驶员具有较为严重的近视,但是也没有戴眼镜和矫正,那么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驾驶人员的视线范围会受到很大的限制,驾驶员在看远一些的物体时会产生模糊的情况,这对于驾驶员正确判断事物有章严重的影响,像刹车不及时、没有打转向灯就转弯、没有进行紧急避让等,都会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此外如果驾驶员患有色盲症,这种情况下驾驶人员无法正确判断红绿灯,会出现闯红灯的行为,给交通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为了提高汽车交通安全,必须加强对驾驶员行为管理工作,这样可以规范驾驶人员的行为,同时也是维护交通安全的重要方式。例如开展驾驶员的教育培训工作,首先要对驾驶员汽车驾驶教育中的性格进行全面的监测,一些存在攻击性行为的驾驶人员,需要进行教导和纠正,避免出现一些他们在驾驶过程中出现不规范、不安全的行为。当驾驶员考取驾照后,也需要进行有效的监管,利用先进的大数据技术对一些存在攻击性行为的驾驶人员进行重点的关注,这样不仅能提高驾驶人员对自身不安全行为的认识,还能避免在驾驶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最后还要对驾驶人员进行心理培训工作,促进驾驶人员自控能力的提升,并且要求他们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像酒后驾车、不规范使用灯光、恶意别车等行为,都需要驾驶员重点关注,并且认识到这些行为带来的严重后果。
驾驶员在驾驶汽车的过程中,必须认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交通安全不仅关系着“你、我、他”的生命财产安全,一旦发生交通安全事故,那么将成为多个家庭的灾难。因此驾驶人员必须有效控制自身的情绪和性格,当出现暴躁情绪时,要给予克制,然后使用正确的方式进行引导,使自己可以根据交通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而驾驶员出现这种情况时,可以通过多做几次深呼吸,缓解情绪,尝试与前行车辆保持一定车距,缓解跟车时的紧迫感;开窗让新鲜空气进入车厢,保持头脑冷静;将车停在安全地带稍事休息,使情绪平缓下来;车上放一张幸福时刻的小照片,让美好回忆帮你平复情绪。通过这些方式让这些驾驶人员可以尽快缓解自身的暴躁情绪,以一个平静稳定的心态解决交通问题。另外作为一名汽车驾驶人员还需要提高自己的驾驶过程中和专注度注意力,在驾驶汽车过程中不能出现玩手机、打电话、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并且还要时刻关注交通道路情况,像前方车辆的行驶情况、道路中的掉落物品等情况,都需要驾驶人员时刻保持专注度。最后驾驶人员还需要积极总结自身的驾驶特点和实际情况,认真负责的对待每一次汽车驾驶,并且提高自身的交通安全意识。
疲劳驾驶的行为对交通安全的危害较大,因此作为驾驶人员必须有一个充足的精力和良好的作息,保证自己在车辆驾驶过程中不会出现疲劳驾驶行为。疲劳驾驶行为主要出现在长途驾驶过程中,这些驾驶人员为了尽快到达目的地,通常会进行长时间驾驶,这就导致自身的疲劳感大大增加,我国相关法规中明确规定了汽车驾驶人员在驾驶过程中超过四个小时,就必须到服务区中休息。虽然说交通法规中有着明确的要求,但是驾驶人员的身体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说驾驶人员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灵活调整驾驶时间。如果感觉自身的疲劳感达到临界点,但是没有达到连续驾驶时间,那么驾驶人员也需要进行及时的休息,尽快调整自己的精神状态。作为一名合格的驾驶人员,还需要重视休息和睡眠,尤其要进行长时间驾驶任务时,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睡眠质量是保证驾驶人员安全行驶的重要前提,只有保持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才能安全、稳定的开展驾驶工作。所以作为驾驶人员必须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做到早睡早起、不熬夜,如果在驾驶过程中驾驶人员出现身体不适或者睡眠不充足等情况,要避免上路行驶。最后驾驶人员在服用一些会产生困倦的药物后,也不允许驾车出行。
为了更好地了解驾驶员的身体情况和个人资料,必须对驾驶人员建立全面的档案资料管理模式,通过详细的档案资料库可以更好地开展驾驶人员的管理工作。驾驶员的档案中应包括驾驶员的身体情况、视力情况、是否存在不适合开车的疾病、眼睛是否存在色盲或其他问题,通过这些详细地记录,不仅能对驾驶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进行详细了解,还能对驾驶人员在驾驶过程中行为进行记录,像是否发生过程交通事故。通过驾驶人员的档案资料管理,可以有效约束驾驶人员的行为,确保驾驶人可以时刻遵守交通安全。最后建立全面的驾驶人员档案资料时,还要增加安全教育培训,因为随着我国交通环境的不断变化,驾驶人员的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所以说相关部门必须积极开展一些公益性的交通安全教育活动,为驾驶人员普及交通安全知识,并且讲解一些实际的交通案例,增加驾驶人员的交通安全意识。
综上所述,汽车驾驶人员的人为因素是造成交通事故频频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这方面的管理,并且结合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控制驾驶人员的驾驶行为,这样不仅能确保交通安全工作的持续性发展,还能帮助驾驶人员不断提升交通安全意识。本文中笔者通过对我国汽车和公路交通的发展状况、维护交通安全的重要性等内容进行分析,并且对汽车驾驶员事故行为中存在的汽车驾驶员的攻击性行为、汽车驾驶员的性格和情绪、汽车驾驶员的疲劳驾驶行为、汽车驾驶员的视力不良因素等状况进行阐述,最后对强化驾驶员的行为管理、提高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监督和管理驾驶员的疲劳驾驶行为、建立全面的驾驶员档案资料等提升汽车驾驶员交通安全的相关对策进行探讨,希望给相关的交通部门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