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伦 严 玲 王小军
(1.凉山州木里重点国有林保护局 四川木里 618000;2.凉山州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四川西昌 615000)
木本油料产业是我国的传统林业产业,也是植物油的重要来源,是我国重要的战略物资,木本油料产业发展对于缓解当前粮油供需矛盾、保障国家粮油安全、加速国土绿化、改善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根据国家林草局最新统计显示,截止到2020年,全国木本油料种植面积已达2.46亿亩左右,年产食用油约104万t,木本食用油占全国植物食用油消费量的2.9%[1]。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大力实施油料产能提升工程,保障粮油供给安全;国家林草局的《林草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也指出,要聚焦保障国家粮油安全,推进木本油料生产基地建设,并结合我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培育特色经济林产业集群。计划截止到2025年,全国木本油料种植面积达2.7亿亩,木本食用油年产量达250万t。
木本粮油不与农争地、不与人争粮,能有效缓解粮油供需矛盾和进口压力,是我国保障粮油供给安全的优势产业、潜力产业。凉山州地域辽阔,山地高原占全州辖区面积的90%以上,山区面积广阔;自然气候条件优越,发展木本油料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和良好的产业基础。因此充分利用现有林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木本油料产业,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产业优势,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不仅可以缓解粮油供需矛盾,而且对于巩固长江上游生态建设屏障,促进现代林业产业体系建设及调整产业结构均起到重要作用。
凉山州位于四川盆地和云南高原之间,地处四川省西南部,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区。境内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立体气候特征十分明显,凉山州也是一个多山区、少数民族聚集的典型地区,境内可利用林地资源丰富,独特的光热资源适合多种木本油料树种生长,尤其是凉山州安宁河流域发展油橄榄、核桃等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近年来,凉山州立足资源禀赋,发挥区域特色优势,坚持把发展现代林业产业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深入挖掘林草资源优势,全力推进现代林草产业建设。
目前,凉山州木本油料植物主要以核桃、油橄榄、青红花椒为主,且已形成一定规模,在助力乡村振兴及助农增收、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油茶、杜仲、青刺果、油用牡丹等木本油料植物虽发展较慢,但也已成为全州高二半山区群众致富增收的主要林业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
截至“十三五”期末,全州核桃基地面积达1 020.27万亩,挂果面积368.66万亩,干果年产量23.46万t,产值25.37亿元;青花椒基地面积192.81万亩,挂果面积143.34万亩,干果年产量11.06万t,产值26.29亿元;红花椒基地面积127.95万亩,挂果面积65.03万亩,干果年产量1.48万t,产值10.91亿元;油橄榄基地面积13.2万亩,挂果面积3.16万亩,橄榄油产量347.06 t,产值0.63亿元。全州已创建凉山州冕宁县油橄榄现代林业园区、盐源县核桃现代林业园、会理核桃产业园区、宁南核桃产业园区等多个省级、州级现代林业产业园区[2]。
凉山州有着丰富的木本油料资源优势和悠久的种植历史,以及良好的产业基础。根据有关规划,“十四五”期间,凉山州将依托区域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着力建设安宁河现代林业产业集群带、沿江特色林草产业集群带2个林草产业集群带,构建“两带协同、集群发展”的林草产业发展空间格局。届时全州木本油料产业将迎来高质量、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凉山州土地资源辽阔,交通便利,劳动力充足,全州林业用地面积有6 180万亩,占到全州面积的相当大一部分。而且山区林地居多,低效林改造、退耕还林、工程植被恢复等工程的实施及丰富的林地资源为发展木本油料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境内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干湿分明,立体气候特征十分明显,土壤类型多样,优越的气候资源及自然环境条件为发展木本油料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区域内适宜多种木本油料树种的生长。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充分利用现有林地资源发展木本油料产业,不仅可以助农增收、缓解粮油供需矛盾,而且还可改善生态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核桃、油橄榄、青红花椒等木本油料产业既是凉山州的传统产业,也是当地的优势林业产业。近几年来,凉山州以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建设比较完善的产业体系为目标,通过“1+X”林业产业发展,产业已经形成规模,综合效益也已凸显。在全州17个县(市)中,盐源县核桃基地面积已在100万亩以上,宁南县、会理县、会东县等县核桃基地面积均在60万亩以上,而其余县(市)也均在30万亩以上。核桃产业已成为凉山州栽植面积最大、受益人口最多的优势主导特色产业之一。而油橄榄产业基地面积达13.2万亩,也已成为安宁河流域各县(市)的特色产业。2021年冕宁县油橄榄现代林业园区综合产值达9 400万元,盐源县核桃现代林业园区综合产值达13 203万元[2]。花椒在全州也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其栽培面积和产量在全州林业产业中也占有重要地位。良好的产业基础,为发展木本油料产业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和经验。
目前我国油料作物种植结构基本形成以油菜、花生、大豆为主的格局。但是,受到资源和经济效益低等因素制约,短期内我国油料播种面积难以大规模增加[3]。发展木本油料产业,是我国有效应对耕地资源紧缺、食用油油料不足的有效手段[4]。同传统草本油料作物油菜、大豆等相比,木本油料产业虽然存在前期投资成本高、投资回收期长和生产投资风险高等不利因素,但与其相比具有一定的产业特有优势。凉山州境内除安宁河谷地区以外,主要以山地为主,而且可用于栽植油菜等作物的土地有限,同时山区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发展传统油料农业产业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木本油料具有产量高、收益期长、不与农争地、不与人争粮、抗灾力强、管理简便、栽植后多年收益等优点[5],兼具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可充分利用山区林地、土地资源优势,其发展空间广阔。
木本油料产业产业链条长、市场空间广、风险相对较小,凉山州拥有丰富的木本油料资源优势、一定的产业基础,已形成绿色富民、助农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势林业产业。
立足全州土地、产业发展现状,根据木本油料发展实际需求,坚持科学发展,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和改造低效林。通过对现有木本油料林地进行摸底调查,摸清底数和发展现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规划布局,分类分步实施[5]。扩大以油茶、核桃等为重点的木本油料优势树种的发展规模。
木本油料林的产量与其经营模式密不可分,标准化、集约化管理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生产成本,还能实现林地的高效高产[6]。目前全州以核桃为主的“1+X”林业生态产业中,核桃、花椒、油橄榄已成规模,通过对现有基地开展提质增效,引导林下复合、立体经营,实现“长短结合、以短养长、养长补短”的“生态经济双丰收”目标[7]。按照“多样化、多极化”的思路,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同时通过构建育苗、种植、生产、加工、销售、旅游等全产业链条,延长产业链,提升产业规模,拓展增值空间,提高木本油料综合利用水平和产品附加值[6],推进产业的一体化发展。
以优质、绿色产品为依托,打造大凉山特色农林产品品牌。凉山州安宁河流域是我国油橄榄的最佳适生区之一,以凉山中泽、冕宁元升公司为龙头企业,配套建成了一定规模的油橄榄系列产品加工厂,中泽、澳利欧等本土品牌在橄榄油产业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市场品牌效应。而大凉山核桃、越西贡椒等产品品牌也已具有一定的口碑。因此在后续发展中要立足凉山州木本油料产业发展实际与地域特色,结合市场发展需求,精心谋划产品策略和实施方案,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点的品牌,突出生态、安全、绿色、健康特点,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木本油料金字招牌。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多渠道多方式作好品牌宣传推广,扩大木本油料产业的市场影响力,推动形成品牌体系,提高市场占有率。
凉山地区自然风光优美、旅游景点众多,以现有产业园区为基础,通过聚合发展打造一批集种植、林下种养殖、森林康养休闲农业于一体的现代产业园区和主题公园,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和农文旅产业,将产业基地建设与乡村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产业结合,坚持产业、文化、旅游统筹推进,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挖产业发展潜力,以促进木本油料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竞争优势更加明显。
木本油料产业是适合山区发展的重要林业产业,具有巨大的生态、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凉山州林地资源丰富、气候环境条件适宜,适合多种木本油料植物生长,核桃、油橄榄等已成为主要林业优势产业,且达到一定的产业规模,且对发展油茶等其他木本油料植物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因此发展木本油料产业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与条件。依托资源禀赋,多管齐下,抢抓发展机遇,因地制宜发展木本油料产业,提升基地集约化经营水平,强力推进产品精深加工,提高产业综合效益[8],为推进全州木本油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实现产业振兴、乡村振兴、生态振兴和助农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