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小麦种业产业加快推进运城种业振兴

2023-04-06 00:04师范生
农业科技通讯 2023年2期
关键词:运城市运城种业

师范生

(运城市农业种子站 山西运城 044000)

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1-3]。运城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山西省种业振兴行动部署要求,围绕“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总目标,以做强小麦种业产业为抓手,集中政策、资源优势,全力以赴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着力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优势特色种业基地,培育种业龙头企业,加快推进运城种业振兴。

1 运城小麦种业发展现状及成效

运城古称“河东”,因“盐运之城”得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地处北纬35°黄河金三角核心区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年平均气温13.3℃、降水量520 mm、日照2 350 h、无霜期220 d,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自然禀赋优越明显,是山西省最重要的粮食主产区,素有“三晋粮仓”的美誉。运城小麦种植历史悠久,不仅是我国黄淮冬小麦的优势区,而且也是当地优势特色产业,生产的小麦种子商品化率高,具有较强生产优势。全市常年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28万hm2以上,年用种量约4 500万kg,种子市场规模2亿元以上。2021年以来,运城市抢抓国家种业发展战略机遇,在充分调研、广泛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种业强市的建设目标。一是创建种业创新平台。组建了运城市农业科学合作研究院,列出科研专项资金支持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研究,加快良种良法配套应用,实施新品种研发项目2个、技术攻关项目10个。二是深入开展小麦育种攻关。选育出‘运旱1512’‘运旱1392’抗旱高产广适的国审小麦新品种2个,节水高产小麦新品系‘运麦1934’已进入山西省省级生产试验。三是提升杂交小麦育种能力。完成了第二代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创制,育出了第二代小麦杂交种,杂交种的恢复度在95%以上,小麦增产幅度在10%以上,不育度、恢复度、增产幅度三项指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四是打造运城小麦品牌。“运城有机旱作小麦”获得“最具影响力农产品品牌”奖。开展了“黄河情·麦穗香”2021运城小麦文化节、“黄河岸边寻麦香”大型农耕文化之旅直播周等系列活动、 2022大国农匠·面花制作大赛暨第二届运城小麦文化节、运城优质旱作小麦发展论坛等,在加快推进运城现代农业强市、种业强市建设步伐,进一步扩大“运城小麦”“运城面粉”品牌的知名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五是健全种业服务保障体系。全市拥有农作物种子质量检验机构2个,拥有国家级农作物新品种区域试验站3个,省级品种展示评价基地5个。全市农业综合执法人员300余人,种子事业人员200余人。常年开展种子市场专项治理行动2~3次,开展执法检查800余人次,开展春秋冬季种子质量监督抽查3次,在春秋播种季节开展种业信息监测和调度活动2次以上,每年5月前完成全市种业统计工作等,通过加强种业事中事后监管、种子质量监督抽查、品种筛选展示、种业信息监测等,在规范种子生产经营行为、保障农业生产用种安全、营造依法治种良好氛围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2 运城小麦种业发展优势

2.1 旱地小麦育种优势明显

运城市域内小麦科研育种单位有4家,分别为山西农业大学棉花所、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运城市蓝红杂交小麦研究中心和运城市农业科学合作研究院。“十三五”以来选育旱地小麦品种30余个,在黄淮冬麦区具有较大影响力,如晋麦47、运旱20410、运旱618等3个旱地小麦品种在全国累计推广面积近333万hm2,为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

2.2 小麦企业运营效果较好

运城市具有小麦种子生产经营资质企业有21家,自主选育品种达20余个,如金麦919、晋麦100号等,这些品种的研发与推广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据2021年运城种业基础数据统计,全市小麦种子企业总资产4.90亿元,营业总收入3.45亿元,科研总投入462万元。小麦种子销售总量达5 300万kg,小麦种子销售总额达2.39亿元,企业运营和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2.3 小麦种子生产自主率较高

运城市建有小麦良种繁育基地1.1万hm2,主要分布在永济、芮城、闻喜等地,年产良种近5 500万kg,完全满足全市小麦良种需求。2021年,运城永济申报了国家级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县,芮城、稷山等7个县申报了省级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县,小麦种业基地建设稳步推进。

2.4 小麦新品种展示示范成效突出

2020年以来,全市累计建设优质小麦新品种展示示范基地360 hm2,展示示范新品种82个,召开观摩会50余场次,观摩群众8 000余人,遴选出优质小麦‘乐土808’‘济麦44’‘冀麦325’‘济麦38’鲁研373’‘鑫星169’等重点推介品种6个,全市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45%,主推品种市场占有率在60%以上。

3 小麦种业产业发展短板

尽管运城小麦种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标种业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求,在种业科研创新、种业基地建设、种业企业规模、种业政策扶持等方面还有较大不足。

3.1 科研创新能力不强

企业商业化育种刚刚起步,育繁推一体化程度低,缺乏自主育成的主导品种,尤其是水地小麦品种育种能力不强,目前推广的品种以山东、河北的品种为主。大部分企业多是合作育种,或者购买品种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少,品种同质化严重,缺乏竞争优势[3-4]。在近5年全市经销的水地小麦品种中,本市自主研发的品种占比不到10%。

3.2 优势小麦种业基地建设不足

由于资源优势发挥不充分,再加上资金短缺和政策惠及力度不够,全市小麦种子生产基地分布较为零散,生产成本较高,与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五化”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抗风险能力不够强,农机与农艺还不够融合,信息化程度还不高,优质小麦良种保障能力不强。

3.3 企业规模普遍较小

运城小麦种子企业虽然数量多,但规模普遍较小[3]。尚未有真正意义上的“育繁推一体化”企业,注册资金超3 000万元的企业仅有5家,占比不到20%,缺少有示范带动作用和影响力的种业龙头企业。绝大多数种子企业主要靠代销种子维持生存。企业“小、散、弱”的局面没有明显改善,企业提档升级和特色化发展滞后,各种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综合能力不强。

3.4 种业发展扶持政策有待加强

在仓储用地、加工设备、种质资源库及种业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较为薄弱,资金投入不足。种业科研创新和种业基地建设主要依赖于企业自有资金,市级尚未设立种业发展专项资金,也没有出台促进种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奖励措施,政策扶持力度较弱。

4 运城小麦种业发展目标

坚持“特”“优”发展战略,发挥优势,补齐短板,加强强筋、弱筋优质小麦的选育与推广[4],突出做好“三个强化”,一是强化育种创新能力的提升;二是强化优势种业基地建设;三是强化种业龙头企业培育。力争到2025年,培育出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审优质小麦新品种3个以上,建设1.7万hm2标准化、集约化、机械化、规模化和信息化的“五化”优势小麦种子生产基地,打造1~2家产值亿元的“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培育2~3家骨干特色种子企业,为种业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5 推进运城种业振兴的建议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运城市种业振兴行动实施办法》的要求,深入实施种业振兴五大行动,以种质资源保护为基础,以科研创新为关键,以供种安全为底线,以种业企业为主体,以净化市场为保障,集中攻关、重点突破、健全体系、创新机制,实现运城种业振兴。

5.1 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

一是加强种质资源普查收集。编制并启动实施运城市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总体方案,开展种质资源常态化收集工作,摸清全市作物种质资源种类、数量、分布等家底,抢救性收集地方特色品种,实现应收尽收。加强农业种质资源对外交流合作,加大优异种质资源引进力度。二是健全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完善基础设施条件,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分类建设农业种质资源库。确定市级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单位。鼓励有条件的优势企业结合自身实际需要建立种质资源保护设施。三是开展种质资源鉴定与应用。加快推进作物种质资源精准鉴定,挖掘一批高产、优质、抗逆种质和基因资源。建立健全种质资源交流共享机制,推动资源及信息充分共享、高效利用。鼓励种业企业成为种质创新利用主体,开展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和创制,参与地方特色品种开发,推动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和产业优势。

5.2 实施种业创新攻关行动

一是加强基础性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依托运城市农业科学合作研究院和其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以小麦、玉米、大豆、甘薯等作物育种为重点,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基础理论、资源挖掘与创新利用、重要农艺与经济性状形成机制、重大品种和骨干亲本遗传规律等基础性研究。开展高效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人工智能设计等技术研究,突破生物育种、数字育种、智慧种业等关键育种技术,形成精准高效的育种技术体系。二是开展作物育种联合攻关。以高产、优质、抗逆、宜机为主攻方向,以小麦、玉米等为重点,开展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以甘薯为重点,开展杂粮新品种选育;以油菜、花生、大豆为重点,开展油料作物新品种选育等。

5.3 扎实推进种业基地建设

一是依托产业基础和发展需求,分作物、分区域、分类别合理布局种业基地。在永济、芮城、稷山等县(市、区)创建国家级或省级小麦制种基地县,打造垣曲谷子等市级特色作物区域良种繁育基地,提高良种供种保障能力。二是将制繁种基地优先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配套建立科研育种基地和新品种展示示范基地,加快创建一批集育种科研、品种试验、加工仓储、销售物流、技术示范于一体的市级种业示范基地。三是实施区域良种繁育基地奖励政策。抓住场地联动发展机遇,按照基地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信息化“五化”要求,推动种子企业与生产基地加强协作,加快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强化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应用,提升制种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打造现代化制种基地。

5.4 加快种业企业主体培育

一是培育企业发展阵型。围绕粮食稳产保供需求,按照“保数量、保质量、保多样”的要求,突出重点品种、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加快构建强优势、补短板、破难题的种业企业发展阵型。支持企业继续做强优势、做大规模,不断巩固提升市场占有率。支持企业加强育种创新攻关,提高种源质量,加快提升产能效益。二是打造种业企业集群。支持大型种业企业发挥贴近市场、集成创新、资本实力的优势,实施兼并重组、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培育具有较强研发能力、产业带动力和国内竞争力的种业龙头企业,引领带动全市种业发展。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挥特有资源、特色品种等差异化竞争优势,培育以优质小麦等地方资源开发为主的特色优势种业企业。引导服务型企业做优服务链,在品种测试、分子检验、制种加工等环节开展社会化服务,培育一批在种业创新链、产业链上能提供专业化技术支撑或服务的平台型种业企业。三是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整合资金、项目、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创建种业研发创新中心[5]。支持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与优势企业对接,组建种业创新联盟,鼓励企业牵头承担科研攻关任务,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落实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到企业兼职创新等政策,鼓励企业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吸纳创新人才。鼓励金融机构与优势企业对接,加大中长期投资力度。推动种业基地与优势企业对接,完善育种研发、生产加工等配套设施和专业化的服务,支持企业牵头承担基地建设项目。

5.5 强化种业市场监管

一是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加快构建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激励原始创新,落实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健全知识产权监管制度,推行全链条、全流程监管,构建属地为主、部门协同、区域联动和社会参与的监管格局。切实保护品种权人合法权益,开展保护种业知识产权专项整治行动等。二是严格种业市场监管。坚持“双随机、一公开”原则,在制种用种关键时点,突出重点区域、重点品种开展监督检查与质量监测,加强对非法转基因种子的监管。加强基层种业管理和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力量,落实常态化监督检查机制。健全种业行业协会,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5.6 健全组织保障体系

一是成立运城种业振兴工作领导小组[6]。建立市有关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协同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将种业振兴行动纳入粮食安全责任制一同考核监督,落实党政同责要求。二是健全种业服务保障队伍。加强种业工作机构建设和力量配备,构建市县乡三级上下贯通的工作网络,提升种业技术指导服务能力。三是将种业发展工作列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将种业振兴作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来抓,统筹谋划,落实主体责任,强化政策制度和工作力量保障。

猜你喜欢
运城市运城种业
运城面粉、运城苹果、运城蔬菜 “三个运城农业品牌”打造运城新名片
运城市农业农村局:“双减双抢”确保秋粮颗粒归仓
运城市:有机旱作农业将成为农民增收致富新路子
点赞!李克强总理山西运城赶年集
运城清廉地图
山西运城:冬日盐湖色彩斑斓
运城市盐湖区:“三抓三消除”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