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平平
班固在《苏武传》中采用多种写作方法,突出了主人公苏武的大义,赞美了其“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品质。文中的侧面描写尤为突出,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接下来,笔者就谈谈《苏武传》中侧面描写的作用。
一、描写典型的环境,从侧面反映苏武的忠君爱国
在《苏武传》中,作者描写了复杂的政治环境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从侧面衬托出苏武的忠君爱国。
波诡云谲的政治环境为苏武的匈奴之行增加了不少難度。苏武奉命出使匈奴时,匈奴部族的内部已经是矛盾重重了,一场蓄谋已久的政变正在发生……苏武虽然没有直接参与这场精心策划的政变,但他的副将张胜却是直接参与者。这就导致苏武也被卷入了这场政治风波。后来,策划政变的一方出了一个叛徒,导致政变失败。在这种情况下,见风使舵的张胜又叛变了,成为了当政者的“座上宾”。当单于派来的人要带苏武去接受审讯时,苏武只对手下的人说:“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当即拔出佩刀想要自刎。被救后,处于如此复杂的政治环境中,苏武面对单于、李陵、卫律、叛徒张胜等人的威逼利诱,宁死不屈,最终保住了名节,成就了千古美名。
恶劣的自然环境从侧面衬托出苏武“忠诚于汉朝”的决心。苏武具有坚强的精神信念,即使遭受到了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仍旧不改初衷,决不向单于低头,坚决不投降。无奈的单于只好把他囚禁在了大地窑中,并且断了他的饮食。为了活下去,苏武只好拖着病弱的身体“噬雪吞毡”。被折磨了数日的苏武并没有死去。匈奴认为是神在保佑他,于是又把他流放到了北海边上荒无人烟的地方,让他去放公羊,并扬言要等公羊生了小羊才会将他释放。由于缺少粮食,苏武只能靠吃野果来充饥。这场流放是没有期限的。在生存环境如此恶劣的地方,苏武靠着强大的意志力活了下来。从始至终,其忠君爱国的心就没有动摇过。他拄着自己的旄节日复一日地牧羊,以致于系在旄节上的牦牛尾毛都掉光了。无论是在艰苦的大地窑,还是在荒无人烟的北海,苏武都展现出了无比强大的意志力和拳拳的爱国之心。
二、描写典型的人物,从侧面反映苏武的不卑不亢
班固除了描写苏武这个人物形象外,还对三名降将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以此从侧面反映出苏武的不卑不亢。
张胜贪生怕死,而苏武却能舍身成仁。张胜作为副将,本应该将全部的精力放在“维护汉匈和平”之上,但他却和虞常私下来往,参与到了匈奴内部的政变之中。事败之后,殃及池鱼,牵连了身为正使的苏武。苏武不想受到侮辱,更不想对不起自己的国家,便决定自杀。自杀未遂,又遭到了审讯。卫律“举剑欲击”,参与者张胜马上投降,而苏武却不卑不亢。卫律“复举剑拟之”,苏武也没有丝毫动摇。在面对敌人的胁迫时,张胜贪生怕死,为保命而归降,与苏武的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衬托出了苏武的不卑不亢。
卫律在汉朝长大,由于害怕受到李延年的牵连,匆忙逃亡到了匈奴,受到了单于的重用,背叛了自己的国家。苏武面对卫律的再三威逼,不仅“不动”“不应”,而且大骂其不顾恩义,背叛皇上,逃离家乡,远离亲人,甘愿做异族的奴隶。两相比较,高下立见。这样的苏武又怎能不令人动容?
李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苏武也从未动摇过。为了突破苏武的心理防线,使其投降,李陵先告诉苏武他的家庭已遭遇了重大的变故,一切都已物是人非;然后提醒苏武现在年岁已高,为何自苦到如此地步;紧接着又谈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试图引发苏武情感上的共鸣。但是,苏武却坚决地回应:“愿无复再言。”无计可施的李陵最后不得不感叹:“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总而言之,班固在《苏武传》中通过描写典型的环境和典型的人物,从侧面反映了苏武的忠君爱国和不卑不亢,刻画出了一个“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
(作者单位:重庆市合川中学)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2023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