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丹蓉 (福建省惠安县八二三实验小学)
小说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文体之一,具有经典性、时代性、科学性。尤其在小学语文高年级阶段,小说相关的单元做出了比较大的调整。需要教师创新更多小说细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能够从多元化的角度分析理解教材,提高学生小说细读的能力。
小学语文高年级的小说选文主要有中国小说、现代小说、古典小说以及著名外国小说等。每一篇小说作者要传递出来的思想感情都不相同,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因此,教师在教学小说时如果单纯沿用单一的上课模式,必然会导致小说教学流于形式。长此以往,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兴趣,丧失学习积极性。为此,教师要努力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如开展一些小说细读方面的主题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细读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在课堂上的细读内容目前还远远不够丰富,我们则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细读主题活动,拓展学生知识面,丰富阅读资源,为作文的写作提供思路,增强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
例如,在统编版小学六年级《桥》的这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以“无私奉献”为主题的细读活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关于著名“桥”的资料,并且回忆以往学过的关于“桥”的文章,然后引入本节学习课文《桥》。让学生朗读课文,从中找出与“桥”相关联的语句或者字词,再深入思考这里的“桥”与我们以往或生活中的桥有什么不同。学生分组讨论,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更容易将学生带入到思考之中,引导学生自主开展细读。最后,教师再引用文章中的关键字眼来细化作者想要表达老汉无私奉献的精神。比如,文章中出现的咆哮、狂奔、狞笑、放肆、势不可挡、清瘦、沙哑等词汇描绘出洪水的可怕。再如,“人们停住了脚,望着老汉”,这个“望”字在当时环境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边是凶猛的洪水,一边是所有人望着老汉的安静。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联想出老汉此时高大的形象,也包含了人们心中对老汉的信任和活下去的希望。再如,后面出现的“推”和“揪”的动作说明了什么?再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展开细读,不断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深入解析。文章最后发现,老汉在面对广大群众时,艰难选择了舍弃家庭,保护了众多群众的生命安全,紧扣了无私奉献的活动主题。这一课文中对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把学生带入到故事发展里。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开拓思维,在细读的基础上深入解读小说主题。
在阅读当中,细读方法就是探索文本语言的一把钥匙。教师需要对教材文本有清晰全面的认识,针对性地使用多种细读教学方法。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多引导学生采取细读的方法,深入解读文章,实现与文本真正融合,学会感受文本中表达出来的情感,提高阅读水平。同时,在细读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充分认可与鼓励,立足课文主旨和情感指导学生细读,积累细读经验。
例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穷人》这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先以列夫·托尔斯泰的背景故事作为课前导入部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随后带领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以课前导入这部分为基础,指导学生展开细读以及对课文内容细节进行讨论,身临其境地让学生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以及淳朴品质,用自己的话总结概括文本中出现的人物品质,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接下来,教师再来细化文本内容,并提出问题文章中没有出现穷字,课文题目为什么会叫“穷人”呢?学生再次根据教师的问题进行细读,更进一步地感受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自主组织小组,开展设计“课本剧”的方式来展现细读之后的成果。构建这样多元化的细读方式,学生更能体会作者描写时的心理活动,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
小说主要是以叙事为主。包含了丰富的对话、生动的故事情节,极具生活化性质。所以,教师要科学合理地选择小说教学细读内容,能够使学生进行深层次的阅读理解,感悟课文主题,实现在阅读情境中教师、文本与学生三者之间的密切交流沟通。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对于细读的内容选择往往把握不到位,很容易浅层阅读或是随意细读。浅层阅读就是停留于表面文字的梳理,没有引领学生进行深度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深入挖掘文字表达的内容。随意阅读就是教师是为了完成教学而阅读,没有引导学生从作者想要传达出来的意图出发,致使学生偏离了小说的主流价值。
教师要有效启发学生细读文本的意识,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时能够从归纳、总结文本内容入手深刻理解课文。首先,指导学生掌握概述文本内容的方法,运用精简的语言,对文本内容简短概括。其次,引导学生以主题内容为基点,扩展文本内容,提升细读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感知教学的方式,深化学生情感认识,产生情感共鸣。
例如,在《慈母情深》这一课文教学中。本课的重难点为引导学生通过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情感。在文章中“我的母亲”出现了三次,每一次的描写都让母亲的形象栩栩如生,丰富了课文的画面感。另外,文章中还出现了“四个立刻”,增加了语言的张力,将母亲挣钱的局促、机械、枯燥渲染得淋漓尽致。要引导学生深刻体会教学内容,走进文本,与文本之间产生对话,促进学生感悟母爱的伟大,提升学生感悟的能力。
首先,教师可充分利用鉴赏教学手段,以此强化学生的文化感悟能力。其次,鉴赏教学还能激发学生的文本细读意识,提高阅读能力。在语文赏析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全面剖析文本主题思想,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鉴赏文本内容,升华学生的思想情感。由此可见,教师利用鉴赏教学方法,不失为鼓励学生发挥文本细读功能优势的有效途径。
以《祖父的园子》这一课教学为例。课文中,作者描写的都是童年的美好,和谐的生活景象。从文章的表面来看,作者拥有一个非常美好快乐的童年时光。但是,细读之后会发现文章是以哀愁的情感来展开写作的。教师要让学生能够体会作者的怀念感情,对阅读链接的内容进行细读。这个链接选自《呼兰河传》。其中,交代了作者用文字记录“祖父的园子”的缘由。学生了解到是因为园子的主人不在了,也不能够再次看见园子的一切景象,表现了作者的伤感之情,让学生以鉴赏的角度来细读这篇文章。表面是美好,实际上是从另一个方面展现作者的伤感情绪,感悟美好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