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磊 王一恒 李佳璇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2021 年5 月28 日,习近平同志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提出,要“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建设全球人才高地”。2021 年11 月24 日,教育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通过开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支持大学毕业生创新创业,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本文通过调查河北省H 大学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分析创新能力问题出现的原因,从多角度构建河北省大学生创新能力指标体系,最终为河北省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提出对策建议,激发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力,助力河北省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于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理解和分类。学者运用不同的方法总结出大学生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对比发现,一部分学者总结出的指标大致相同,均围绕创新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创新知识能力、创新实践能力这四个指标。赵磊应用Delphi-AHP 法将一级指标确定为以上四个指标。其他学者的指标不同之处在于,顾准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际考察相结合的方法提出“创新非智力因素能力”的指标。王坚等以科学性与可操作性为基本原则,通过深度访谈和实地调研,经设计和检验,总结出一级指标包括创新技能,但不包含创新实践能力。李卓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升数据真实性,充分还原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从而确定指标体系还包括创新环境、创新意识、创新活动成果,但不包含创新知识能力。李国胜等通过分析创新能力的基本内容和培养体系的组成,将科研能力确定为指标之一。另一部分学者的指标体系相差较大,其中张玉娟通过词频统计法、设置阈值法并分析指标含义,最终从知识储备、创新、研究、实践能力四个方面建立评价体系。张磊以科学性为原则从创新基础、思维、技能、潜力四个角度和层面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总体来看,当前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没有形成公认、成熟的评价体系。大多数通过问卷调查、实际考察、访谈法等方式确定创新能力指标的影响因素,构建指标体系。也有通过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等,构建指标体系。但现有指标体系的研究只停留在第一第二指标层面,没有更深一步进行分析研究。虽然众多学者提出大学生创新能力体系的构建方式,但河北省有必要结合京津冀一体化的地缘优势,形成适合河北省大学生创新发展的指标体系。
聚焦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遵循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界定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各个基本要素,初步提出大学生创新能力体系构建的各级评价指标。借助问卷调查法进行数据收集、比较分析,构建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创新能力的内在要求及具体要求,将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指标体系由多维评价指标组成,其中包含以大学生个体为主体的创新能力内部评价指标,和大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所处环境等外部评价指标。运用德尔菲法对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框架进行简化,最终确定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模型结构框架,该评价体系共分为两级。四个一级指标,分别为知识获取能力、创新思维意识、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环境条件。四个一级指标共包含十三个二级指标,知识获取能力(包含发现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数据搜集能力)、创新思维意识(包含创新意识、逻辑思维能力和开放思维)、实践应用能力(包含知识运用与转化能力、创新成果质量、课题研究与学术论文成果)和创新环境条件(包含师资力量、教学条件和政策环境)。
基于H 大学学生创新能力现状,使用分层后随机的方式,共发放问卷120 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15 份,通过质性分析、AHP 评级体系对其进行分析,发现规律并预测未来的能力发展变化趋势,指导实践。
一是知识获取能力:78.39%的大学生希望学会使用网络数据库,大学生在获取论文资料时,仅有20.57%的同学使用知网等数据库,大学生普遍认为使用网络数据库获取知识的能力较为重要,但很少的学生使用专业的文献获取网站。二是创新意识:有65.23%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开放能力有待提高,71.89%的学生认为创新项目信息来源于班级群,70.83%的本科生不经常寻找大学生科技创新方面的项目信息。分析显示,目前本科生的创新意识较强,但大多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非主动地了解相关信息。三是创新实践活动积极性:62.5%的同学对创新实践活动感兴趣,36.89%的同学参加过科技创新类项目,55.38%的同学希望参与到更多的大学生创新项目并获得支持,这说明大学生对创新实践活动关注度较高、参与积极性高,但信息获取渠道单一、形式有待灵活多样。四是创新实践氛围:分析发现,61.51%的学生认为校园应开展灵活多样的创新活动,并通过多样的宣传帮助学生获得信息。针对“网络原住民”一代的大学生,活动方式和信息渠道可以更加灵活多样。
建议学校根据大学生所学的知识,开设知识获取方法的课程。例如,知网、万方等数据库的使用方法等。课堂上教师在讲授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要传授高效率的学习方法,提升大学生学习效率。对于大学生自身来说在学习的同时,要学会自我反省,确定学习方法是否正确,在反思与学习中,提升自身的知识获取能力。
高校作为大学生的培养者,日常的课程安排,极大程度决定了大学生的发展方向。适当地进行课程优化,提升创新思维课程的比重,可以潜移默化地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意识。班主任可定期开设以“创新”为主题的班会,由大学生自行设计班会形式,在实践中深化创新意识。教师要将创新思想引入课堂,建立开放民主的教学环境,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社团作为大学生课外活动的聚集地,组织开设创新思想培训,在学习中,深化大学生创新意识。
学校可适当提升大学生奖励力度,提升大学生实践积极性。如提升“互联网+”等项目的立项数量与科研经费。教师设计课程时融入实践课程,提升实践课程比重,提升课堂趣味性。如在实验室开展化学实验、用计算机开展大数据工具比赛等。在丰富的课程活动中,提升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进一步加大“产学研用”合作活动,定期引进贴近专业的企业进校园、加强“实践导师”合作工作,开展基于企业实践、社会需求的专业性“创新”活动。开展以创新为主题的活动,如组织“创新”校园文化服装设计大赛等。鼓励教师参与创新环境建设,形成“导师深度参与式”教学模式,搭建师生交流平台,为大学生提供创新项目咨询服务,提升大学生创新项目的孵化成效。同时,建议学校为大学生社团提供更多资金及各方面的支持,定期组织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辩论赛、志愿行、话剧等。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的作用,为大学生营造良好创新能力培养和创新实践氛围。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层次分析法等方式,分析H 大学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从知识获取、创新意识、实践积极性、环境四方面,构建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并提出适合河北省大学生创新能力发展需求的具体建议,期望在专业能力人才的有效供给方面,助力河北省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