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悦 马国庆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高脂血症是血浆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过低的疾病[1]。近年来,人们物质生活愈加丰富、饮食结构调整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愈加明显,高脂血症的发病率呈现一个逐渐增高的趋势。调查结果[2]显示,我国成年人总体患病率已然达到了40.4%。目前治疗高脂血症的西药主要为他汀类,贝特类以及烟酸类等[3]。其多数都存在停药反跳的现象,且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出现。中医学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指导原则,不断发展发掘高脂血症的中医药治疗。临床医家针对血脂异常、对症治疗、减少毒副作用等方面开具中药复方,以达到保护人民健康的目的。
本文通过检索CNKI、维普以及万方3个数据库2010~2021年发表的关于中医治疗高脂血症的相关文献,检索关键词为“高脂血症”“中医”“肝”“脾”“肾”“痰瘀”等,对所得文献进一步总结分析,综述如下。
中医学对于高脂血症没有明确的病名,但对膏脂的认识却源远流长。历代皆有医家对此进行阐述。《黄帝内经》对膏脂早有详细论述,如《灵枢》云:“人有脂,有膏,有肉。”又有“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补益脑髓,而下流于阴股。”元代朱丹溪《丹溪心法》亦云:“肥人中风,手足麻木,左右俱作为痰论治”。明代《景岳全书》: “痰涎本皆为气血……其为津血,化失得其正,则为痰浊”。清代医家张志聪对膏脂同样有过论述:“中焦之气,蒸津液化,其精微……膏肥,余于内则膏脂丰满。”
中医学认为高脂血症的形成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病症。以肝、脾、肾三脏之虚为本,痰浊、瘀血为标。病机以脾失健运、肝失疏泄及肾气亏虚脏腑功能失调为本,导致代谢障碍,津液失于运化,汇为水湿痰饮。水湿痰饮浸渍日久,累及血分则脉道失畅,瘀血形成。痰瘀既是高脂血症的基本病理产物又作为新的因素阻滞气机运行,互相为病[4-7]。
根据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高脂血症分为痰浊阻遏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阴虚阳亢证、气滞血瘀证。《实用中医心血管疾病学》[8]把高脂血症分型为:痰浊阻滞、湿浊困脾、气滞血瘀、脾肾两虚、肝肾阴虚、肝郁化火、胃热腑实。高脂血症临床发病时间较长,症候虚实夹杂,因此各医家临床所见并不拘泥于上述证型。刘芳等[9]选取高脂血症患者632例,根据中医症候、舌象、脉象等进行分析,经统计得出患者大致分为5个证型:肝郁脾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阴虚阳亢以及痰瘀内阻。朱雯雯[10]选择临床收治的高脂血症患者86例,治疗组43例,遵照中医辨证分为脾虚湿盛、痰浊内阻以及肝肾阴虚三型,分别给予不同汤剂,与对照组相比临床有效率更优。辨证论治,对症治疗对于疾病治疗更有明确性及针对性。
3.1 从肝论治 于志强[11]认为百病皆因郁滞而生,高脂血症之病机不外如是。因气机失调,肝脾不调,气郁而致使气血津液失于输布,渐而郁滞,痰湿内生,瘀血交结,雍遏于血脉,发为此病。于志强[11]对于本病从三个阶段进行论治。首先是气机雍遏、郁滞渐生阶段,采用宣郁降脂煎(方药:醋香附、炒苍术、川芎、栀子、焦神曲、生山楂、荷叶、泽泻、柴胡)宣郁通滞、疏肝理气。其次是肝郁脾虚、湿浊内生阶段,采用疏肝降脂煎(方药:柴胡、郁金、枳壳、炒白术、白扁豆、葛根、陈皮、茯苓、生山楂、荷叶、泽泻、炙甘草)疏肝健脾、运化湿浊。最后为肝郁化火、痰瘀互结之阶段,采用化瘀降脂煎(方药:柴胡、川楝子、郁金、川芎、赤芍、白术、茯苓、生山楂、荷叶、泽泻、地龙、水蛭)清肝化火、化痰祛瘀。孙敏[12]认为高脂血症患者,尤其年轻人常因肝郁而起病,久而乘脾,遂采用《伤寒论》名方四逆散(方药:枳实、柴胡、白芍、炙甘草)治疗肝郁型高脂血症,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临床有效率达95.1%高于对照组的85.4%,血脂指标均有良好改善且无不良反应。经多方位数据挖掘分析得出结果,治疗高脂血症的中药归经首位即为肝经。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可以考虑选取归于肝经的中药[13-14]。
3.2 从脾论治 温伟波[15]认为高脂血症其源在脾,膏脂同属于津液一类,由脾化生而成。脾为后天之本,生痰之源,储痰之器,众多因素皆可损伤脾胃,脾虚则运化无力,水谷精微难以输布,滞留生湿,聚湿成痰,痰阻血行,进而血瘀,痰瘀搏结于脉中发为本病。基于此,温伟波[15]以健脾祛湿、化痰活血为治疗原则自拟调脂化浊汤(方药:黄芪、太子参、白术、茯苓、猪苓、陈皮、法半夏、丹参、炒泽泻、荷叶、姜黄、山楂、菊花、莪术、甘草)治疗高脂血症。陈卫蓉[16]采用二陈汤加味(方药:茯苓、神曲、山楂、党参、法半夏、橘红、白术、丹参、炙甘草)联合健脾降浊化瘀灸法(穴位:中脘、丰隆、脾俞、足三里、内关、气海、关元、血海、膈腧、三阴交)治疗高脂血症,起到健脾益气、化痰祛瘀、化浊降脂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中医症状积分、血脂指标明显改善,且优于单用阿托伐他汀钙的对照组,同时无不良反应。燕飞[17]基于“健脾、化痰”的基本原则,采用健脾化痰方(方药:柴胡、陈皮、郁金、苍术、茵陈蒿、砂仁、茯苓、泽泻、丹参、薏苡仁、生山楂、黄芪)治疗高脂血症患者。结果显示临床有效率优于单用西药的对照组,血脂指标、血清因子在治疗8周后,改善明显,无不良反应。李明权教授[18]认为高脂血症的基本病机为脾虚痰浊,基于此自拟健脾泄浊降脂方(方药:人参、白术、茯苓、半夏、陈皮、砂仁、藿香、炙甘草、荷叶、焦山楂、决明子),同时根据临床病情变化,随症加减。
3.3 从肾论治 张杰[19]认为肾与浊邪关系密切。肾主藏精,为“封藏之本”,肾中精气为人体生命活动之本,如若肾气亏虚,藏精不能,溢则成浊;肾主水液,若肾的气化功能失司,泛溢之精无法代谢,聚则生浊。同样当后天之精泛溢化浊,则损伤肾的功能,而致肾气不足。治疗时标本同治,补肾兼之降浊。临床纳入60例高脂血症患者,30例采用其经验方补肾降浊汤(方药:熟地、制首乌、女贞子、锁阳、制苍术、陈皮、炒黄芩、生山楂),余者服血脂康胶囊。结果显示,在改善血脂水平上两者相近,临床有效率及症状改善上补肾降浊汤更优[19]。罗银生[20]采用温肾化痰方(方药:枳实、陈皮、肉桂、竹茹、茯苓、炙甘草、姜半夏)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患者,临床有效率为93.02%,高于单用西药阿托伐他汀治疗的76.74%,且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血脂指标均有良好改善,同时数据显示结果优于对照组。张丹芳等[21]采用温肾化痰方(方药:枳实、陈皮、肉桂、竹茹、茯苓、炙甘草、姜半夏)联合阿托伐他汀进行临床试验,试验结果显示,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87.5%,中医证候积分及血脂指标均有改善且优于对照组改善情况,同时无不良反应。
3.4 从痰瘀论治 周仲瑛[22]认为痰瘀致病,临床症状复杂多变,实为疑难杂症之源。高脂血症中痰瘀相互搏结是病理变化的主要进程,亦是主要的致病因素。痰瘀皆为津血不能循其道,不归正化而致。痰瘀既是高脂血症的基本病理产物又作为新的因素阻滞气机运行,互相为病。本病临床累及经络、血脉、脏腑等众多系统,在治疗时,注意在痰瘀的基础上辨别是否夹杂他邪,综合论治。根据病人的实际病情可选用降脂I号方(方药:胆星、法半夏、昆布、僵蚕、瓜萎皮、 生山楂、丹参、虎杖)或选用降脂II号方(方药:制首乌、枸杞子、制黄精、桑寄生、泽泻、金银花、决明子、荷叶),在此基础上进行方药加减变化,更好地对疾病进行诊治。徐舒蔓[23]选取临床确诊高脂血症患者100例,50例服用阿托伐他汀,余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消浊饮治疗(方药:海藻、昆布、莪术、三棱、荷叶、绞股蓝、生山楂、葛根、决明子、牡蛎)。研究结果表明加用自拟消浊饮治疗高脂血症患者提高临床疗效效果明显,良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血脂水平,同时根据血流变可以发现其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效果亦可,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倪晓凤等[24]选取临床确诊高脂血症患者100例。观察组50例采用化浊调脂方(方药:法半夏、陈皮、瓜蒌、薤白、丹参、川芎、泽泻、虎杖、绞股蓝、山楂、荷叶、甘草)治疗,对照组服用阿托伐他汀。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2%,高于对照组84%,且血脂及中医证候改善优于对照组,无明显不良反应。
高脂血症作为诱发动脉粥样硬化、急性胰腺炎等危险疾病的高危因素,对于其防治已不容忽视。《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中医“治未病”思想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病后防复。高脂血症实应如此思路防治。在血脂出现异常之后,应及时关注,通过饮食、运动等控制血脂。然其发病之初,病情不显,无法察觉,发展下去,则会给身体带来巨大损耗。因而及早治疗是不二选择,目前各医家对于高脂血症的主要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都持有不同想法,但又殊途同归。总以肝、脾、肾脏腑功能失调为本,痰浊、血瘀为标。肝郁者疏肝理气、通畅血脉;脾虚者健脾利湿、化痰活血;肾虚者补肾温肾;痰瘀者则化痰活血祛瘀为主。临床治疗时,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中医证候、舌脉等判断患者的证候偏向,临床患者多数都虚实夹杂,几证相兼,治疗时适当兼顾主次证候、多管齐下,以取得良好效果。同时嘱患者调情志,节饮食,加强运动锻炼等,使得疾病尽快康复。中西医结合治疗亦是临床医家常选择的治疗方式。中医整体观与西医微观实验室检查相结合,中药与西药相辅相成,更好控制病情,改善状态。在血脂指标得以控制之后,亦不可掉以轻心,脂质水平改善是长期的工程,加强患者的认知,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生活习惯,转变生活方式,防止复发。
总之,目前临床对于高脂血症的研究,多以中药单药或者中药组方的治疗效果为目的,但样本数量普遍较小,部分研究未进行明确的分型,可信度不高等问题有待解决。因此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才能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广泛、科学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