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工程建设和管理探讨

2023-04-05 15:48朱卫华
关键词:意识工程质量

朱卫华

衡阳交通工程学院高科技研究院 湖南 衡阳 421001

1 品质工程认知

“品质”,在汉语中,与品德、品性、品行意思相类似,其内涵与人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不同的质量管理学家关于“品质”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比如,戴明认为“品质是以最经济手段,造出市场上最有用的产品”;朱兰认为“品质是一种合用性,而所谓‘合用性’是指使产品在使用期间能满足使用者的需要”;费根堡认为“品质不是最好的,它只是在某些消费条件下的最好,这些条件指的是产品价格(隐含品质成本),以及实际的用途”;石川馨认为“品质就是符合要求的标准”。四位管理学家对于品质的共通看法是认为“品质”是“符合使用者的需要”。

然而,随着大商品时代的来临,对“品质”的理解远远超出了“符合使用者要求的需要”单一的要求。现阶段的品质定义必须真正融入“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以人为本”的思想。因此,品质是产品所具有的使各方愿意接受、满足各方要求、并争取超越各方期望的特性,是产品形成过程和售后服务所达到的品位等级及产品质量等级的综合反映[1]。

在工程领域,将工程和“品质”结合起来,出现了“品质工程”(Quality Engineering)这一新生名词,是由日本学者田口玄一创立的一种工程方法,也被称为田口式品质工程,包含实验设计、品质工程、商业资料分析、部门评价法与图形辨识等[2]。自从1980年传入美国,在AT&T一炮而红,成为工业界最重要的改善活动之一[3]。目前,品质工程已经逐渐在诸多领域得到推广和应用。2017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以全面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为供给侧改革的中心任务,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4]。“品质”一词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品质革命”更是被写入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交通运输部将“品质工程”列为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重要内容,陆续编制出台了打造品质工程的指导意见和试点方案、发布了创建品质工程通知和品质工程的评价标准。这些部署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打造品质工程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品质工程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开展[5]。交通运输部将“品质工程”具体内涵界定为:①建设理念体现人和工程的和谐、本质安全、价值工程等理念;②管理举措体现精细建造,突出责任和诚信塑造,深化人本化、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和精细化;③技术进步展现科技创新与突破,先进技术理论和方法得以推广运用,包括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和新标准的探索与完善;④质量管理以保障工程耐久性为基础,体现全寿命周期管理中的建设与运营维护统一、工程实体质量、功能质量、外观质量和服务质量均衡发展;⑤安全管理以追求工程安全和风险可控为目标,促进工程结构安全、施工安全和使用安全协调发展;⑥工程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体现在生态环保、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2 品质工程的管理要点

品质工程关注的工程建设过程、工程建设结果以及工程建设者三者的完美统一,从追求优质耐用、安全舒适、经济环保和社会认可的单一品质工程建设目标维度扩散,质量保证和控制是基本要求,而品质追求和提升则是对其管理的更高层次的要求,因此,品质工程的管理要点主要体现在:

2.1 品质意识是关键

人是有意识的动物,行动受大脑支配,一个没有品质意识的人,绝不可能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在工程实践中,首先人的意识一定要上升到“品质”的高度,再辅以相应的工作技能和必要的管理措施,才能产出高品质的工程产品。“高度”反映一个人的修养和内涵,有“高度”的人自然对事物有更深刻地认识,行事也会有更高的标准。可以说,品质意识对产品品质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是品质工程管理的关键环节。品质意识,就是指人们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从内心深处迸发出的对产品品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以及在实践过程中对提高产品品质的决心和愿望。

①深化品质意识激发自主性

品质意识是在文化和培训双重作用下形成的、且需要不断强化后天意识,需要领导人对建立品质工程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以“高度关注”唤起全员积极性,通过领导力从上至下传递品质意识,引起全员高度重视,做到全员参与,全面保障。高品质的达成非一日之功,品质意识的本质在于正视现实,并不断进行改善。注重品质文化内涵建设,用品质文化将队伍凝聚成一个整体,让建设队伍发自内心的把工程做好,共同追求高标准的品质目标,从而实现品质要求,达到协作共赢的目的。

②以品质奠基企业品牌树立共同价值观

产品品质是一个企业的“立身之本”和“取胜之道”,关注产品品质、重视品牌建设是当代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建立全员的培训机制,提升全员的品质意识,树立全员的共同价值观,把品质作为准则、责任及荣誉,激发员工的认同感和危机感。

③规范常态化的品质工程管理行为

行为与意识存在相互强化的作用,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品质实践活动形成常态化的品质工程管理行为,对员工品质意识的转变有积极意义。项目总经理部及各工区质检部建立常态化的培训机制、考核机制,通过培训和研讨、技术交底、质量例会、QC小组活动等多种形式,对主要管理人员及施工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及教育,强化质量意识,并通过规范质量管理人员统一的标识性着装,多样化的形式和方法使得品质工程管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了规范常态化的品质工程管理行为,这可以为品质工程建设奠定坚实的行为基础。

2.2 质量管理是基础

品质工程,“根”在质量。工程质量是衡量一个工程好坏最基本的要素,也是传统项目管理中三大管控目标之一。工程项目建设不同于一般的商品生产,具有投资大、社会影响大,使用周期长等特点,其质量标准是否合乎要求,质量标准合乎要求的层次的高度,和业主、社会乃至国家都有着较大的影响。世界上许多国家对工程质量的要求,都有一套严密的监督检查办法。在德国,以质量标准为基础,以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为手段,融入产品实现全过程管理,致力于建设不依赖人的产品生产质量控制体系。在日本,以推崇精益生产理论为核心,高度关注“人”的因素,强调员工的自主、主动、持续改进。在中国,以“零缺陷”质量文化为代表性,强调使用六西格玛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把顾客的期望作为目标,并不断超越这种期望。质量不是独立的,要达成产品的质量,不仅仅依赖于管理约束和第三方监管,还需要每一个人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增强对质量文化的认同感。

2.3 品质体验是升华

项目总经理部需要坚持“品质至上”的管理纲领,将高品质体验作为品质升华的引擎,从人、工程和环境三个层面的“用户体验”出发,以用户体验的安全、舒适、便捷、满意为目标,从工程的创造性、细节把握、短板把控、可持续发展与工程美学等多方面进行提升,坚持“设计师都是建筑师、工程师都是工艺师、建造者都要成为工匠”的理念,为用户提供具有满意体验的优质工程。

3 品质工程的管理机制

以品质意识为关键,以质量管理为基础的品质工程管理,管理的要点是提升人的意识、素质和行为,对应的管理机制需要注重沟通协调、有效的资源整合以及不断地进行持续改进等。

3.1 沟通协调机制

沟通协调是重大工程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是推进项目有序管理的润滑剂。由于工程实施涉及企业多,各企业在企业管理模式、企业文化、技术标准和企业目标等方面均存在差异,且实施过程中各参建主体频繁共享信息,设计、施工计划、资源配置均在动态调整,组织内外不可避免的存在冲突和分歧,对沟通协调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工程沟通协调机制是指为加强工程项目各参与方的沟通与协调,制定并实施系统化的特定方式、流程与规则,以创造各参与方和谐合作的氛围,在保证项目总目标的实现的同时,提升工程品质。

2.2 资源整合机制

重大工程资源整合是一个动态、复杂的过程,是将分散在不同跨行业、跨区域、跨学科的企业资源聚合起来,根据特定的工程需求和一定的技术手段,对全球范围内的资源进行有效地识别、获取、配置和利用,开展工程创新,化解工程难题,实现工程目标的过程。重大工程资源整合机制是将零散、无序的资源系统性整理与集成的规则与程序。这些规则与程序能够使建设团队很好地吸收和利用整合的资源,使其通过重组、融合等方式成为新的资源,进而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新技术、新装备,为提升工程品质奠定基础。

2.3 持续改进机制

持续改进是根据爱德华·戴明的管理理论建立起来的。持续改进是建设团队不断寻求改进机会的持续过程,即针对改善项目实践而开展的、全项目范围内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过程。持续改进机制是以过程改进为核心,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对组织成员进行授权并采取一定的改进工具,不断提升实施效果的运行模式。对工程进行品质管理的需求决定了持续改进机制在整个管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及发挥作用的巨大潜力。工程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对实施过程作出总结分析,提出经验与教训,进而指导下一阶段工作的展开,并对实施效果作出评估,形成动态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工程实施过程中,完善基础管理、培育项目文化、开展技术创新、追求品质工程、推行智能建造等均体现了持续改进的管理思想与促进作用。项目执行过程中,以业主的要求和令业主满意为目标对项目实施进行全面跟踪。定期对项目管理的执行情况开展检查、考核,重点分析各成员单位协作的效率及设计施工联动的效果;建立健全会议制度、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商讨项目管理的持续改进事项,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法,以会议纪要的形式清晰列明讨论事项及改进的责任人和完成时间,严格考核改进的完成情况,并依据完成情况予以奖励或惩罚。

4 品质工程的管理措施

质量管理是品质工程管理的基础,质量保证与控制以全面质量管理为理论依据,从人、机、料、法、环、测等环节分别制定实施方案,并在实施中注重相互配合,从而达到全面、全过程保证品质的目的。质量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精心计划、谨慎实施、步步为营。

4.1 依靠装备和科技保障作业质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品质工程的建设,需要把控施工精度和质量精度,结合不同专业领域的先进技术,以“大型化、装配化、工厂化、标准化、智能化”作为总体建设理念,一流的施工设备和高科技手段可以有效保障作业质量,助力打造品质工程。

4.2 遴选优质材料保证源头质量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从项目经理到施工人员,无论是意识还是行为,其最根本的作用对象还是材料,因此,从源头上遴选优质材料是进行提升工程品质的基础环节,比如,清水混凝土的施工,从开展清水混凝土配制及施工技术专题研究开始,调研国内外清水混凝土技术,确定清水混凝土配合比,优选切实可行的模板技术,研究现场施工控制技术及管理措施,编制清水混凝土施工与验评技术指南,为清水混凝土的品质施工提供基础。

4.3 优化设计方案确保过程质量

利用设计优化的可靠性和可实施性,从本质源头上提升工程品质。设计方案的优化包括方案可靠性、方案的安全性以及方案的可达性三个方面优化设计方案,确保施工过程质量。

4.4 开展现场标准化优化质量作业条件

以优化的设计方案作为指导方案,在现场进行质量专项培训、利用“6S”管理打造“整洁现场”、作业标准化规范施工工序等实践质量作业改革,实施工厂化、流水化作业,严格执行施工规范标准,抓好重点工艺、技术的改进,深化标准化建设,积极推进工厂标准化管理,促进品质工程与管理上升到更高层次。

4.5 全过程动态监控检查把控质量

监控检查是PDCA循环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控制质量、保证品质的重要管理手段之一,在品质工程管理中,突出施工全过程监控整体把控,进行质量考核与检查分布把控等措施,通过监控和检查,及时、动态掌控质量状况,在品质工程质量控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5 结语

“品质工程”程相较于“质量达标”,是工程实践由追求检验合格向追求高品质体验的升华。在追求品质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解决品质工程的管理要点,人是核心,提高品质意识是关键;在这一意识驱动下,在质量管理基础上进行品质体验的升华;再次,品质工程的管理是多维度的,涉及沟通协调机制、资源整合和持续改进机制,是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对人、工程、资源和环境等层面的融合关注与提升,推动工程建设向“合格”到“满意”的跃迁。

猜你喜欢
意识工程质量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质量”知识巩固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子午工程
质量投诉超六成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