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钢琴音乐创作特征与原动力分析

2023-04-05 14:37刘克慧扬州大学音乐学院
艺术品鉴 2023年3期
关键词:练习曲小调音乐创作

刘克慧(扬州大学音乐学院)

肖邦是史上最受欢迎,也最具影响力的钢琴作曲家之一,1810 年3 月1 日出生在波兰华沙附近的一个小镇,7 岁开始作曲,8 岁登台演出,随之轰动了整个华沙,1829 年,19 岁的肖邦开始在欧洲巡演,很快由于他温和内敛而单纯的个性,在巴黎居住期间,结交了李斯特、舒曼、门德尔松等好朋友,肖邦的旋律充满了波兰民间歌曲的风格,他浪漫主义的演奏在当时也并非主流,但凭借着独到的艺术审美和执着,肖邦很快收获了大批的粉丝。肖邦钢琴音乐创作十分有特点,无论是在旋律和声、调性、节奏上都十分有创意和独特性。

一、肖邦钢琴音乐创作特征

肖邦的音乐倾向于在即兴乐段中表现微妙的思想感情,他常以玛祖卡与波罗乃兹等曲式之名将自己的思绪和激情发展至最高潮。肖邦虽然经常受到肺病的折磨却又时时都不忘记亡国之恨,李斯特也曾称赞过他,有着火山般的激情,无边无际的幻想,但身体上却又非常柔弱,他是怎样的矛盾体,心灵与躯壳之间的差距如此之大。虽然肖邦的歌曲都是浪漫的,但乐思中却隐含了悲愤和反抗。

(一)肖邦钢琴音乐创作的背景

18 世纪末19 世纪初,肖邦处于波兰华沙,度过了少年时期,这一时期肖邦作品的风格大多是华丽,富于浪漫和幻想,争取自由独立对青年时期的肖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培育了他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从小在不稳定的社会环境中成长的肖邦,对波兰人民的生活有深切的关怀之情,同时也激发了肖邦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怀。肖邦通过音乐来表达着自己的内心思想和最深切的情感,他向听众转达了自己的爱和恨,并歌颂祖国,歌颂英勇和伟大。正是拥有这样的国际环境,肖邦虽远在异国他乡却运用自己特有方式即音乐语言,传递着祖国的声音,体现着自己对祖国命运的关注。肖邦在巴黎生活了19 年时间,1837—1845 年七年间,在与女作家乔治桑爱情的影响下,他的创作达到了高峰,此间他的作品无论从作曲技术还是音乐内涵上,都更成熟。悲剧性冲突也表现得更加强烈,他与乔治桑长达九年的情感纠缠,也最终抵不过生活的琐碎,以分手告终,肖邦的晚年境遇凄凉,1849年10 月年仅39 岁的肖邦因肺结核在巴黎英年早逝,由于对祖国的眷恋肖邦留下遗愿,请亲友将他的心脏带回华沙。肖邦的一生除了创作少量的室内乐曲和歌曲之外,几乎全部的创作都围绕着钢琴音乐,其中一部分是钢琴与乐队的合奏,而他的独奏作品,则更能代表肖邦钢琴音乐的艺术水准。

(二)肖邦音乐创作的内涵和情感层次,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肖邦钢琴作品中的浪漫是一种非常深沉,甚至有时会沉重和压抑,却是具有一种无限力量的一种浪漫。肖邦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其中99%都是钢琴作品,这些作品有着各自不同的类型,风格差异巨大,给人带来的感受也完全不同,除了传统曲式,肖邦对单曲的形式进行了极大地开发,例如前奏曲,谐谑曲、夜曲等,艺术价值非常高,肖邦有两套练习曲一共24 首,可以说是检验钢琴家的一项标准,肖邦的每一项练习曲都非常具有针对性,对钢琴家技能侧重各不相同,而且即便是练习曲也极为动听,同样是练习爬音的练习曲,车尔尼的听上去会让人觉得有点无聊,肖邦的第一首练习曲《瀑布》,却非常细腻好听,肖邦练习曲中最难的第二首练习曲“半音”,在钢琴上演奏半音需要大拇指,食指和中指完成的,而肖邦的半音练习曲,除了演奏半音之外,还要加入其他的声部,需要平时不用参与半音演奏的手指也加入其中,因此这首练习曲看似平淡无奇,实际在演奏时就会发现极有难度。肖邦练习曲还有第三首练习曲《离别》,听上去旋律很慢,难度似乎不高,但实际上其中有很多声部交织,以及很多需要连接的演奏技法,都是看似很小却又细致精妙的技巧,与李斯特夸张外露的练习曲不同,肖邦的练习曲更注重灵动技巧与优美旋律的结合。肖邦练习曲还有很多独特的联系方式,例如,第五首练习曲黑键,这首作品的右手演奏除了一个音以外,其他全部在钢琴的黑键上完成。第11 首练习曲分解和弦,练习一种特殊技巧,有点像演奏吉他时的轮指指法,可以在钢琴上演奏出竖琴的音色,非常独特。第18 首练习曲三度,对手指技能要求极高,需要手指一四指和二五指来回交替,速度快且整齐,难度系数很高。电影《战地钢琴家》用的是g 小调第一号叙事升C小调第20 号夜曲,电影《不能说的秘密》斗琴部分是根据一升o 小调圆舞曲op.64,NO.2 改编。

(三)肖邦的钢琴创作特征具有民族性

肖邦钢琴作品深受祖国的影响,具有深刻的民族性、思想性和崇高的革命内容。作品内容主要表现出波兰人民生活和英雄气概为主题,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波兰人民对自由、幸福的渴望。肖邦音乐中的民族特色主要体现在波兰舞曲和玛祖卡中,不仅如此,他在其他作品中也充满了浓重的波兰特色,例如夜曲和前奏曲中,这些对波兰的故土情怀,都源自于肖邦对一生都没能回去的家乡的眷恋,因此乐曲中所承载的意义,早已超越了音乐的意义,在肖邦之前,作曲家是大多局限于协奏曲、奏鸣曲、套曲等,肖邦则挖掘了很多单曲的形式,并且达到了很高的高度,例如,肖邦的叙事曲像讲故事一般,其中蕴含着明显的剧情递进,与此同时乐思非常复杂,很有深度,肖邦创作有四首谐谑曲,谐谑曲的节奏特点是每一个小节只打一个重拍,一般是要表现诙谐、幽默的情趣,但对肖邦的音乐来说,节奏特点更为重要,并且有着突出的喜剧效果,听觉效果非常独特,肖邦在即兴曲、夜曲、圆舞曲等方面的成就也非常高。肖邦最著名的第四首即兴曲《幻想》,是钢琴十级考级必弹曲目,音乐构思极为创新,像是一种清风,给人以非常空灵的感受,《夜曲》一般是速度比较慢,难度较低的曲式,在肖邦的演绎下,平静浪漫的同时又富有沉思,而肖邦的圆舞曲,不再是以往为了人们跳舞而做的伴奏,是一种纯粹的乐曲形式,我国音乐家傅聪认为,肖邦艺术价值最高的作品是他的前奏曲,肖邦以非常简单的乐思创作一两分钟甚至不到一分钟的曲子,写成了24 首前奏曲,每一首前奏曲都可以发展为一部交响曲,可以说,肖邦是将24 个极为宏大的音乐动机浓缩在了30 分钟之内,非常了不起,肖邦在传统曲式上,奏鸣曲的造诣要高于协奏曲,肖邦的协奏曲对乐队的处理不够好,过于突出钢琴独奏,而他的四部奏鸣曲非常具有想象力,肖邦第二奏鸣曲极为凌乱的开头,谐谑曲、葬礼进行曲和第四乐章组成。最后一个乐章只有一分钟左右,在绵长的悲伤后快速结束,给人以意犹未尽的感受。著名演奏家古尔德只演奏德奥的曲目,非常推崇巴赫,唯一演奏录制过的肖邦作品就是第三钢琴奏鸣曲,他认为这首作品所展现出的结构感,是巴赫才有的,非常具有层次感,据说肖邦曾认真研究过巴赫的所有作品直到去世之前还记得巴赫十二平均率,48 首曲子中的每一个音符。

(四)肖邦钢琴音乐创作呈现多元艺术特色,乐曲题材非常丰富

整体创作特点从旋律和声风格、节奏速度等方面分别来论述,肖邦的音乐作品都具有真挚,热情,柔和,宽广如歌的特征,他在波兰民间音乐中,找到了自己的旋律风格的源泉,那宽广优美富于歌唱性的曲调,常常是建筑在自然音阶和民间调试的基础上的,但是肖邦利用民间曲调绝不是直接引用,而是经过精心提炼创造加以发展,鲜明地突出了波兰民间音乐的特点,从而使他的音乐散发出一股浓郁的波兰泥土的芳香。浪漫主义风格明显,节奏韵律自由不拘。具有色彩的和声,个体化的织性创作。

(五)忧伤是肖邦音乐的特质之一,是真诚和复杂的情感,是一种更高级的表达

肖邦忧伤的精髓,不仅仅靠小调本身的由于和暗淡,更要靠与大调配合,彼此呼应,例如,肖邦的《a 小调圆舞曲》,这首曲子的整体基调是a 小调,但是这就意味着这首曲子只有暗淡的小三和弦的听感吗?仔细听,前16 个小节,暗淡的小三和弦仅占了一半,剩下的一半50%都是明亮的和弦,它的基本模式是两个小三和弦,加上一个大小七和弦,和一个大三和弦,这两种和弦的听感都是偏明亮的。这样音乐给你的感受就是从暗到亮的渐变,就好像你的视野被逐渐打开了的感觉,然后正当你感到充满希望的时候,也就是在第四小节的明亮的大三和弦的时候,接下来第五个和弦,又回到了a 小调的主和弦,小三和弦,把你的心情又带回到了光谱最忧郁的一端。

其实用稍微专业一点的和声学来解读,这里发生了“离调”这个现象,或者你觉得“离调”这个概念有争议的话,我们也可以说这里产生了关系大小调调式交替的现象,我们注意在第三个和弦这里,肖邦用了自然小调的七级,而不是常用的和声小调的七级,在自然小调上七级的七和弦是一个听感较明亮的大小七和弦,这个大小七和弦的下一个和弦,又是a 自然小调的三级的大(三)和弦,这种大小七和弦向大三和弦解决的感觉,更像是偷偷跑到C 大调明亮的氛围中去玩耍,它的听感就像是在C 大调上,从属七和弦解决到主和弦,而不是停留在a 小调的暗淡的氛围中,也就是说在这里肖邦主动调度了大调明亮的听感,来反衬小调,给人一种大小调相间的感觉,这就突出了曲子更丰富的情感,忧郁与俏皮同在,深沉与轻快交融。

(六)肖邦钢琴音乐创作特征之弹奏手法

肖邦一生虽然短暂,但经历丰富,双手纤细小巧,肖邦弹奏钢琴的方式非常温柔,和当时习惯将手举高重重敲击琴键,使用“搥打法”来演奏的钢琴师全然不同,他的指法纤弱但速度奇快,弹奏出的琴声充满了轻盈感,虽然响度不高,却流露着细腻的情感,如同诗人吟诗般,创作作品其中弹奏手法也是重要的一项,是肖邦个性的体现。

二、肖邦钢琴音乐创作原动力

音乐是人们内心世界的映照,不仅可以表达人们的悲喜之情,还可以传递爱意,振奋人心,鼓舞士气,所以肖邦在钢琴音乐创作中的原动力是对音乐的热爱、是对生活的热爱、是对祖国的热爱、是对爱情的向往和深刻感受,以及他善良丰富的内心世界。

(一)肖邦钢琴音乐创作原动力之热爱音乐

肖邦很小就开始接触音乐,音乐造诣早在七岁时被人发现,七岁上台表演,钢琴的美妙音符从此在心中埋下种子。肖邦在捷瓦诺夫斯基的庄园感受到了很多乡村音乐并深入学习,所以作品中有很多波兰民族特色因素。音乐学习之旅让肖邦不仅十分热爱钢琴,还从钢琴的乐曲中找到了童年的快乐以及表达情感的另一种模式。热爱是坚持创作的原动力,肖邦对音乐的热爱加之技能不断提升和熟练,才有了更多优秀作品的产出。保持热爱和将热爱成为一种职业,肖邦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两者的结合将产生更多优秀的作品。

(二)肖邦钢琴音乐创作原动力之良师益友的生活圈

肖邦的父亲是一位教师,对肖邦的培养尽心尽力且善于找到他的热爱所在。肖邦在巴黎生活期间,经常同诗人、作家、文学家等人来往,深受友人们的影响,对创作有了很深刻的认知和理解,比如:雨果、海涅、维特维茨支、巴尔扎克,这些朋友中有波兰、法国、德国,都对各自民族有着深刻的热爱和眷恋,这些友人对文艺的理解和主张都饱含民族精神和特色,从而也深深感染了肖邦,激发了肖邦热爱生活、热爱民族、热爱国家的情怀,与作家乔治桑恋爱,也让肖邦受益匪浅。

(三)肖邦钢琴音乐创作原动力之热爱祖国

1830 年肖邦离开华沙,从此余生再未回到故土,对家乡的思念和眷顾,让他无私地帮助过很多的波兰人民,肖邦免费为他们演出,用音乐填补他们内心的焦虑、不安和恐慌。由于对波兰有着深厚的爱国之情,肖邦在钢琴音乐创作中融入了自身对国家命运多舛的着急,对国家发展的担忧,对国家充满希望的期盼,他通过音乐的形式不断表达着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通过自身的努力,让钢琴音乐回响在世界的每个角落。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精神,让肖邦的钢琴音乐创作更加多元化,共情能力更强,每一个音符都注入了民族性,激发人们对祖国的热爱。在他39 岁去世后,他请亲友将心脏运输回波兰,让那颗深深爱着祖国的“心”永远留在了故土。爱国主义情怀是一种非常伟大的情感,是人间大爱,在肖邦的精神世界中,用自身擅长的音乐“武器”为祖国呐喊助威,通过创作激奋人心的音乐作品,传递自身对祖国的热爱,让大爱在内心不断凝聚力量,成为钢琴作品创作的源泉,也成为肖邦为国做贡献的一种形式。

(四)肖邦钢琴音乐创作原动力之真挚纯良的爱情

内心世界丰富的肖邦,在遇见作家乔治桑后,深深被她洒脱多变的性格所吸引,两人坠入爱河,在同居生活的九年中,肖邦在爱情的滋润下,不断将自己的情感融入钢琴音乐作品中,这段时期成为肖邦创作的巅峰时期。在与乔治桑相处期间,肖邦为她创作了第6 号圆舞曲降D 大调「小狗」Op.64-1 等,乔治桑说:“肖邦的音乐天才充满了大自然的神秘与和谐,根本不需要模仿”,可见肖邦对钢琴音乐的创作技巧是多么的精湛,而且一次次突破自身创作的瓶颈,让钢琴音乐创作以新奇、不同寻常的方式表现出来。爱情是人类传递情感的一种方式,也是艺术创作的动力之一,不仅可以激发人们内心真正的灵感,还能让人身心愉悦,为生活和工作增添别样的精彩。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肖邦钢琴作品创作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人文背景下,肖邦通过不断学习和对生活的感知,从旋律、调性等方面进行创作,不断为钢琴曲的创作打破常规寻找突破,通过音乐的形式表达了波兰人民对自由、对和平、对生活的热爱,也表达了肖邦自身对故土的眷恋及爱国主义精神。

内心丰富的肖邦,不仅会通过音乐传递国家大义之情,还为一生挚爱创作出很多经典钢琴曲,让音乐插上爱情的甜蜜,创作出属于肖邦式的独特忧伤和浪漫。

让音乐的表现形式更加多元化,也让音乐的内容更加包罗万象。

猜你喜欢
练习曲小调音乐创作
姚晨琴歌四首《云·山·风·松》音乐创作初探
手风琴演奏中练习曲的意义分析
对李斯特超技练习曲版本演变的思考
戏曲音乐创作应把握的三重风格——以朱绍玉戏曲音乐创作为例
四 季 相 思
思 夫
五河小调
从两篇音乐创作评论引发的思考
托布秀尔音乐创作简析
绘事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