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夫
(沈阳大学)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使得新时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获得了较大的空间。在此背景下高等院校需要结合时代的发展趋势,针对当前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优化创新,尤其是注重高素质创新优秀人才的培养,将这一人才培养的理念纳入绘画专业培养中,可以为整个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来提供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但是在当前实际教学中,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以及创新能力培养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需要得到解决,因此针对当前的教学体系及模式进行优化,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做好规划,在提升其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实现整个行业的繁荣发展。
第一,产业发展的需求。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十分迅速,尤其是在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的范围不断拓展,在文化艺术交流领域所发挥的作用也得到了重视。在多元化发展趋势下,各个行业需要进行革新,并结合创新带来迎合整个行社会的发展趋势,但是文化创意产业必须要从创新点出发。因此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就非常关键,在完整的产业体系下需要结合创新作为突破来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发展[1]。
第二,人才发展需求。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需要在提升学生美学素养的基础上,实现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使得学生能够具有发现美、创造美的综合素质。但是从当前我国高校绘画专业人才培养中可以得知其培养模式仍然相对陈旧,并没有针对课程进行全面改革。在社会推动下高校需要注重绘画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使其能够更好地为整个产业的发展来提供支撑。在新时期社会发展中创新是人才的基本素质,包括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因此对于当前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进行革新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在激发学生创造力想象力的基础上,开展创新性的艺术活动。
高校绘画专业中高素质创新应用人才培养教学体系需要在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的基础上来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借鉴国内外先进的人才培养经验,并结合教育工作者自身的教学经验来进行人才教学体系的完善是非常必要的,在这一过程中进行人才培养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高校绘画专业人才培养中需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来实现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优化,充分展现学生在实践教学当中所具有的地位。尤其是在进行绘画实践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新的理念技术以及方法,更需要注重提升学生艺术拓展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实现知识结构的多元化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第二,将传统理论知识与创新性教学进行有效融合。在实际教学中传统的理论知识对于学生的实际发展也是非常必要的[2]。但是,在新时期进行课程改革时需要融入实践性、创新性的教学内容,通过整体化原则来实现课程设计教学的计划以及教学内容的优化,通过统筹兼顾,在教学的主体上来融入创新教学的内容。针对学生所需要掌握的知识要素以及技能要素进行充分分析,来实现课程的有效整合。针对课程资源进行整理,能够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互相补充,将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与传统理论知识进行有效的渗透,使其成为整体,从而实现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第三,开放性原则。绘画专业与社会现实需求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进行高校绘画专业教学中,不仅要保证基础内容的教学,更需要进行综合性的教学设计,将艺术前沿的最新知识补充到实际教学中。通过开放性思维来提升实践能力,作为教师也需要学习理论前沿知识,了解整个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并与实际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融合,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第四,全面控制教学质量。在高校绘画专业高素质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中,需要针对当前教学大纲、专业知识、培养计划的落实情况进行实时分析,并了解教师的职责考核情况,对于教学质量进行全面监控评估以后能够保证实践与创新教学可以落实教学的目标。在实际教学质量监控时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法来确保教学工作的合理有序推进。
结合数据统计和相关的研究来看,全国绘画人才的培养是欣欣向荣的,不过,在高职院校绘画人才培养方面也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和不足,需要充分结合新时期的需求和人才培养的改革方向进行相应的转变,大体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绘画人才培养的结构设计不够合理,整体上的发展和定位不太明确。合理的人才结构设计能够促进整个产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对于绘画产业而言,结合绘画产业链的打造来看,如何解决目前存在的人才培养层次衔接问题,进而直接适应如今的产业体系,更好地给社会生产力服务,是相关从业者重要的任务和需要考虑的问题[3]。如今为了让绘画产业能够迅速地适应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思路,在快速培养大批绘画人才的前提之下,保障人才的素质水平提升。很多专业院校都迅速建立起来,试图以数量取胜,不过,在个人的定位方面和整体的发展规划方面存在很多的缺失,这就导致了人才市场上绘画专业的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多,可是在个人的素质方面却难以达到实际的要求。特别是在绘画的原创性以及与之相关的营销、策划等方面存在着大量的人才缺口,特别突出的,就是高职绘画专业学生培养和绘画本科生培养、研究生培养之间的区分层次不明显,导致人才结构混乱,彼此之间的也没有足够区分,进而使得产业链在人才选择方面存在着很多的困难,整体上适配和人才素质满足需求有个别问题。
第二,绘画专业教学资源缺少系统整合方面。教学系统性整合现有的资源将极大提升整体上的授课效率,对于人才培养的知识度打造和相关效率提高也有很好的帮助价值。不过目前绘画专业在我国算是一个新出现的专业,近年来虽然有各类的政策和相关机构予以大力的扶持。不过,由于整体上的新影响以及缺乏经验,都导致教学资源的整合存在着较多的难度。部分地区绘画教育专业是近几年才开设的,整体的历史还相对比较短暂,培养体系也不够完善,在师资力量教学的软件以及硬件方面也存在着缺失。此外,教师个人的素质,特别是在教学方法以及职业素养方面存在着较多的欠缺,创新性也难以满足实际的需求,这都会导致教学资源没有办法真正发挥出足够的效率,和预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只有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和资源的整合,才能够真正提升教学的有效性,这也是新时期绘画专业改革的重要方向[4]。
第三,绘画人才培养模式相对比较单一,缺乏个性和特色。绘画人才培养本身就是充满个性的专业设定,同时,在接下来的就业过程中也需要具有个性和思考创新能力的人才。不过,近些年来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面实践和理论的结合存在着脱节的现象,加之订单式的培养、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理论上的模式没有真正落地,以至于在人才培养方面模式是相对比较单一的,也缺乏个性和特色,这都会导致学生个人的能力和社会之间的需求存在着较大的不适配,同时没有真正发挥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新模式的引领作用。此外,没有根据专业人才的实际情况来打造个性化的课程体系,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只有真正坚持工学融合的实质性推荐才可以真正保证特色和创新性。
第四,在专业建设性方面存在着导向不足的问题。由于近些年来高职院校在绘画专业方面存在着只顾数量的问题,以至于专业开设的院校数量,越来越多人才招生规模越来越大,可是在专业建设的导向型方面却存在着很多的不足。特别是在课程体系的建设方面,由于缺少侧重点的安排,导致了忽视了人才市场需求的规律,以至于整体上的供需之间存在着较多的矛盾。部分院校只重视投入物力和财力,对于其中软件的部分却有很多的忽视,特别是和地区需求产业结构调整、地域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结合不力,导致整体的情况难以把握。此外,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意识相对比较差,也会导致专业建设缺乏导向,以至于人才的培养没有办法和社会的需求真正相结合就会存在学生毕业即失业的问题。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定过程中,也需要结合各类科目的设置和培养目标的宏观、微观安排,使得课程都能够满足学生的就业需要和个人能力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整体上的教学效率。
此外,对于新技术的使用不利,也会导致新时期绘画专业人才培养效率相对比较低。绘画专业和新时期的新技术,比如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结合是十分紧密的。这不仅因为这些技术能够带来当下热门的素材和焦点话题给创作者更多的灵感和思路,也因为在绘画设定过程中,特别是在一些动漫及电影绘画的设置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的新技术使用。如果在高校学习过程中,对此存在着一定的忽视现象,就会导致学生在能力和思路方面存在双重偏差,这和新时期人才需求自然也是不相符合的,是高职院校需改变的重要问题,引入信息技术也可吸引学生个人的注意力。
第一,合理调整专业课程,提升学生个人的综合能力。对绘画专业课程而言,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提高学生个人的创造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根本的方向来改变传统模式下存在的各类问题。专业课程设计要在基础课程的前提之下,以努力提高个人的开创性和创造性为目标[5]。结合我国目前艺术专业门类的学科设计来看,特别是专业课设计大多都只重视培养基础技能,虽然部分课程有了相应的改革,不过在绘画专业整体上的调整都是对传统模式的延续,因此是很难达到给学生带来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预期目的。教师应当从创造性思维和相应观念的改变方面来培养学生、教育学生。此外,要重视对于学生专业设计能力和社会就业需求之间的衔接及融合,比如图形设计、形态创意设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就相对比较新颖,和社会上的人才需求也是相对比较适配的。在设计策略方面也可以在宏观引导和微观实践等多个维度培养学生个人能力。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也应当重视地区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引入,不应当照搬照抄国外的教育体制,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满足社会人才需求。
第二,配备专业的导师。结合新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推进,在教学条件允许的地区应当给班级配备多名专业导师和辅助人员。结合导师制的模式,学生不仅能够在专业知识水平方面获得更多的积累,在个人能力,特别是综合素养方面也可以得到不断地完善绘画专业和生存教育,完善人格综合发展等议题之间也有着紧密的沟通。合格的导师能够教会给学生如何利用个人的基础素养来完成职业任务,同时也会让学生学习保持高度的职业道德以及将绘画专业和人生相融合,进而使得整个的课程体系和个人能力提高。此外,导师还可以起到重要的精神引领作用,在掌握学生基本能力之后,可以就他们个人的成长方向、成才方向、就业方向等给出相应的建议,这也十分有利于学生在就业之后能够真正发挥自己的特长,给个人的成长、生活、工作及社会的人才培养带来实际的帮助。这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目前十分推崇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此外,在部分科研项目中导师也会组织学生互相合作,或者是和学生一起完成相关的项目,这样的竞争精神培养也可以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合作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在个人人际关系培养方面同样会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导师制的教学模式,在很多学科中都已经得到了实践,在国外也是颇具特色的项目,因此,在绘画专业的受精过程中可以借鉴相关的经验和教训来。
第三,开展颇具地域特色的绘画专业教育。艺术和文化都源自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因此在开展相关的教育过程中,必须要结合颇具地域性特征的文化元素引入来打造相关的教学模式,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去了解生活,也可以保持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的有机结合,满足人才培养新目标。中华民族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中有很多优秀的部分,将其引入到绘画专业的教育中来也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提升个人的绘画能力,这也是我国文化优势的具体展示。比如,西北的黄土画派就充满了豪爽的特性,然后给学生们带来更加广阔的绘画视野。因此,对学生而言,了解和学习颇具地域性的能力可以更好地掌握地域文化,进而在充分提高个人能力的同时具备满足新时期需求的素质和能力。
此外,应当提高学生的艺术综合性素养,学科教育是相对比较多元的,也是相对比较繁琐的。除了对学生的智力开发人才培养之外,还要注意学科之间的整体性,使得相互的关联能够给学生个人的成长带来更多的帮助。比如,综合艺术课程以及相关的教学论都可以将音乐、美术、体育、舞蹈都纳入到绘画中,进而使得学生对艺术学习的内涵有更深的理解,探索更具价值的内容。
第四,重视新技术的引入。新媒体艺术引入可以使得学生在学习和了解绘画知识的过程中,有更加深刻的体会,可以帮助学生去掌握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方式,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也需要专业教师团队的帮助,因此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科基础的前提之下,去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思路,在调研、实验、对比等多重的模式帮助之下,满足绘画人才能力提升和素养提高的需求。这也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是实际从业者个人任务和使命之所在。
第五,打造好的环境,深入设计规划。高校在如今获取的资源和政策扶持是越来越多的,这也是能够提升教育效率的根本前提,也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重要载体。不过,高校的教育资源往往是比较繁杂的,包含学校资源、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等。因此,在梳理和总结方面必须要有更加成熟的策略。对于绘画专业人才培养和相关的教学设计而言,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进行相应的开发,同时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帮助。在宏观设定方面,满足社会性需求和学生个人需要的同时,将新技术、新理论、新观念引入其中。在宣传方面应当结合广播站、宣传、栏图书馆,在引入社会资源网络资源的基础之上,联系地区的美术馆、艺术工作室、公园风景区等,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提升机会。
总之,高校绘画专业需要注重培训学生的综合素质,针对当前的专业课程进行调整,配备专业的、高素质导师,结合具有地域特色的课程开展来实现学生的创新素质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