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山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学习成果认定”是指将学习者在限定时间内以多种学习方式所获得的知识、技能、能力、态度和价值,并通过相关标准进行评估后,给予认可和评价的过程。[1]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道路上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是为国家培养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通道。[2]但伴随职业教育改革深入和新时期人才培养需求,对于培养社会需求多样化人才的当前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学科与学科、专业与专业、课程与课程之间都存在交叉。致使当前高职教育出现了多样化人才形成过程中的学习成果差异化与传统教育单一目标考核体系对接难、认定难、转化难的矛盾。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讲,学生的使命在于获取对于自己、国家、社会有用的知识和能力。在校期间获取的学习成果应该是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3]如果学生因个人兴趣爱好获取的成果能得到有效的认定,从而可以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被动学习,为学生更好投入到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学习中,降低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成本。因此学习成果的认定,能培养多元化个性学生成长。为学生提供更自由灵活的学习途径和更多的学习机会,促使获得更加有用的知识和能力,为职业生涯中打下坚实基础。[4]首先,在校期间的时间相对固定,自身精力和时间毕竟有限,若能使自己的爱好在大学期间能得到提升是人生价值的一种体现。其次,如果能通过某种途径获取自己未来几年专业方面的能力提升或者是成果,将会实现自己在专业领域的能力提升,实现自己大学梦想的重要成就。最后,若能在校期间通过学校或社会给予的平台,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获取了重要的成果,将是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也是自己融入社会之前的一次重要体验。非学校要求学习成果得以认定是满足学生学习的愿望和激发更好学习的动力。
高职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多元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具有个性化优质学生也是职业教育的初衷之一。[5]对学校办学来讲,建立学习成果认定体系是完善自身办学科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不断推进学校办学实力提升的有效途径。从而激发个性化学生的成长有重要意义。能建立非学科和专业要求学习成果的认定体系,能更好地为这些学生打通成长成才的阻碍。更有利于他们更高水平学习成果形成,更有利于学校形成多种人才培养模式,为学校综合实力提升形成巨大影响力。
对于社会来讲,市场需要运转,离不开多元化人才的支撑。建立具有科学体系的认定机制,是解决学生多元化素质提升的关键举措,可以满足社会多样化人才需求。社会大市场运行后备人才培养是关键,更能满足社会需求专业技能技术人才。有了流程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就能为社会发展需要的固定人才培养增添重要意义,可以减少社会二次培养的成本。从而形成低成本高产出的节约型人才培养。
综上所述,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形式下,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成果认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以及学校多元化人才培养的职责所在,也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难点与痛点。
首先,随着潮流变化,无形中给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学生造成一定影响。特别是刚脱离普通高中或者中职教育的严格管理,催生他们释放天性的气质,更具有自己个性化的自由发展。其中社会潮流是反映在多数人意愿的基础上形成的群体性的社会活动。在这种社会活动中,每个人都将利用这个潮流实现个人愿望,在潮流中表现自己,也在潮流中使自己的个性化得到改造。[6]其次,无形中学校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也会给予影响,因学校教育是德育教育和知识教育的结合体,学校环境的影响可能是潜在的耳语目染。如有的学校注重创新创业、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历提升、社会服务、社团文化等方面的工作,就可能影响学生在校期间朝着相应方向进行奋斗。对于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来讲,学校环境影响是引导学生获取个性化学习成果的主要因素。最后,家庭对孩子成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长辈对于自己的期望,促使他们朝着一定方向努力,往往这方面与未来就业有直接相关性。
学分制本身与高职院校学习成果形成没有矛盾,但伴随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精细化学科划分、专业划分以及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完善。学历获取需要满足专业要求的最低学分或相应条件。往往有时高职学校学生在获得某项学习成果时候因时间和精力原因,导致在学科和专业规定要求课程学分不足,则无法按照学分制获取相应学历。从而造成高职院校学习成果形成与高等学校学分制管理理念下的学历获取存在现实性矛盾。
首先,学习成果认定本质目的在于两方面,一是为了获取某种肯定或好的评价。如物质方面奖励或精神荣誉方面的表扬;二是为了达到交易目的的替换。如学生因某方面学习上的不足,为了满足学分制下学历获取的一种认定与转化或代替;其次,学分制是以建立健全选课制、导师制、学分计量制、学分绩点制、补考重修制、主辅修制、学分互认制等为基础,以弹性学制为前提,把必须取得的毕业总学分作为毕业标准的教学管理制度。[7]
综上所述,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学生非专业性学习成果的形成与学分制之间必然存在矛盾体,从而造成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成果认定措施很难实施的问题,给当前提倡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理念产生分歧,给因材施教增加了阻力。因此建立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成果认定体系是当下高职院校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随着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学科与学科之间具有了严格意义上的界限,但在现实案例中往往需要多学科之间建立亲密联系。导致出现不同学习成果与专业人才培养存在了很大意义上的非关联性,出现当前不同学习成果认定的难度。表现在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不同行业不断兴起及各学科的相互交错,出现多种多样形式的成果。加之我国职业教育注重学生职业技术技能,主要培养从事生产技术与现场生产管理的人才。[8]因此出现的不同学习成果存在类别、级别、社会认可度的差异性,同时很多学习成果与学生自己所学专业存在巨大差异化导致学校再给予学生建立认定标准时较为难判断情况,从而导致很多非相关成果无法被认定的情况。
对于高职院校来讲,学生在校期间获取的学习成果大概包括为学科竞赛获奖、行业技能竞赛、科学研究发明、文体组织获奖、行业技能鉴定等。但往往这些学习成果获得是在学校的官方引导下形成的和学生自发社会引导形成的。[9]大多数时候学校有明确的引导,但却没有后续统一学校层面认定,并且缺乏统一标准衡定相关类型学习成果给予课程学分认定与转化。即使个别学校存在相应的认定机制,都是以自己的一套评估体系将不同的学习成果兑换成学分进行认证,使得学习成果的相互认证和转换只能在某些范围内实现,无法获得更大范围的应用和认可。一般来说没有国家层面(官方)的统一构建和统筹安排,永远缺乏具有公信力的认证服务与管理平台,因而所兑换的学习成果缺少权威性和公信力。主要问题表现在评估指标体系参差不齐,缺乏分类标准,评估数据不具说服力。
专升本是当前高等职业专科学生通往本科的重要途径,高等专科学生需要学历提升,但如何把具有标志性的学习成果进行认定或转化。当前普通高等学校对于学生相关成果的再认定难,没有权威的认定标准,导致部分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还需要不断进行重复课程学习,对于原本可以继续深入自己擅长的成果方向,从而被迫停止或者消失。
家庭和学校是学生健康成长道路上的关键因素。家庭期盼和学校教育目的在于从德育上感染学生和引导学生明白真善美,获得分辨真善美的能力。
高职学校是学生技能技术培养的中间阶段,在学生学习成果的行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10]因此有效划分学习成果是高职院校需要建立的重要途径。伴随学生兴趣爱好延伸和个性发展以及从学生在校期间获取的学习成果划分来看,我们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一是趋向与专业属性专业类学习成果。与学生学习专业具有很好的关联性,是对于学生对于职业技术技能提升的有效肯定与鼓励,对于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具有很好的作用;二是趋向于新时代创新创业方向的学习成果。例如创新创业项目、比赛、创业、科技研发等,具有很好的社会需求和实用性,是学生融入社会前的一种体验式学习。对于社会需要的创新性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三是趋向于基础人文方面的学习成果。大概可以包含演讲、文创、志愿服务、文体比赛等方面,对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具有很好的帮助,对于人口素质提升具有很好的作用。因此营造科学合理的引导环境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基础,有效鼓励学生主动获取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尤为重要,获取好的学习成果只是时间问题。
高职院校发展是建立在以专业的学科性进行划分,每一个专业具有固定的方向。同时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多元化的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成果的形成应鼓励向趋于专业性学习成果的形成。首先,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具备明确的框架体系,人才培养具有严密的流程性。根据学校专业属性确定相对应的人才培养体系,是以专业为基本单位包含准确的专业定位、办学理念、实施方案细则、学生获得毕业条件等要求;其次,专业人才培养也需要一定的专业基础理论作为支撑,因此趋向于专业相关的基础性学习成果的形成也是高职教育的目的之一。更能为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打下基础,为后期的专业方向和核心知识积累发挥支撑作用;最后,引导学生获取趋向专业相关性学习成果更有利于学生向专业纵向发展,以至于未来学历提升、技能获取、理论研究深入等方面形成逻辑闭环。最终为职业生涯规划打下基础,为发展终身学习起到铺垫作用。[11]
在我国职业发展道路上并不缺乏鉴定机构,并且具有庞大的职业鉴定力量和全面的职业鉴定范围。高等职业教育是通往社会职业的重要途径,具备产生或形成不同类型的学习成果。职业鉴定是高职学校技术技能得到认可的重要部门,特别是对于具有专业属性的相关技术技能鉴定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性。对于未来高职院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成果认定有着良好的优势。建立专门的学习成果鉴定是未来高职教育的重要环节,它既能丰富职业教育成果形成,又能为学习成果认定和转化打下基础。[12]因此建立专业认定机构和统一认定指标和专业机构是未来高等职业教育内部发展的重要契机。
学历提升是这个时代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和形式,也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衔接的重要纽带。[3]对于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来讲,学历提升依然是高等职业未来需要面临的问题。因此打通学历提升过程中学生个性化成果认定与转化是未来职业教育改革的难点和痛点。特别是当前在部分院校之间已经存在了专升本环节学生成果不能被认定的情况,导致部分优秀学生在学历提升这一方面具有局限性,影响学生的最终升学。随着部分省份对于当前不同层次学校联合试点本科专业的实施,未来高等职业教育中如何打通具有个性化学习成果认定与转化是关键性问题。
多种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学习成果认定是当前我们高职院校需要面对的复杂问题。首先,营造科学合理的引导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成果塑造,遵循事物客观发展规律。高职院校需要有效划分学习成果分类,更有利于学生兴趣爱好的引导和培养。其次,高职院校需要对应自己所办专业特点,趋向专业相关性学习成果培养,多以学科专业类学习成果引导为主,充分借助学校平台创造专业类成果。再次,建立专业认定机构和统一认定转化指标,借用学分银行原理将未来职业教育做大做强。最后,打通学历提升道路上的转换途径,为需要帮助的人群提供更多机会。围绕“因材施教”的目的开展教育教学,为国家培养新型技术、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