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小艳(甘肃:正宁县山河小学)
在新课改的发展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已经成为发展主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版)》明确指出,要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工具,以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投入数学活动之中。因此,教师要积极探究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的融合的重要意义和方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打造高效课堂。
小学生年龄小,正处于成长与思维发展的黄金阶段,对诸多事物缺乏理解。在数学课堂中,数学知识过于抽象,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如果不及时处理与解决,往往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传统模式下放羊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无法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与效率,而应用信息技术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在强化学生记忆的同时也能提高教学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几何图形”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大屏幕展示多种图形,并选择不同的颜色进行填充,以此加深学生印象,也能吸引学生的眼球。
实现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可以将多媒体以辅助工具的方式应用于课堂教学。通过网络下载数学素材与数学资源,丰富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教学氛围,在开阔学生眼界的同时也能创新教学内容。实践证明,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小学数学教师缩短了备课时间,而备课效率大大提升,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无形中提高了教学水平,而且还能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在图文并茂的教学环境下巩固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融合,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这与核心素养理念高度契合。与此同时,借助多媒体技术,学生可以形象化地感受数学知识,可以通过问题设置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问题意识,实现个性化发展,能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为后续的数学知识点学习打好基础。
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能促进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教师可以采用动画、视频等多种方式将数学知识呈现给学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课堂学习中保持注意力,不断加深数学知识的印象,进而完成基本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从宏观角度分析,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教学手段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教育事业的推进而发生变化。新课改下创新教学理念已经成为主要的趋势与客观要求,但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并没有从本质上解读新课改的要求,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过于固定,学生听课模式过于单一,教学流程过于陈旧。这种情况下,课堂教学往往与学生学习需求存在矛盾,无法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小学生虽年龄比较小,但正处于思维培养的重要阶段,数学教师要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数学思维能力并非天生的,而是学生在后天的学习中逐步养成的。教师要深度把握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质,强化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但仍有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并未认识到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忽视对学生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降,甚至对数学产生抵触心理。
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符合当前新课改的要求,可以推动数学课堂教学的改变与创新。它不仅能使课堂教学更具灵活性与多样性,而且也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保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空间思维的培养,是教学重点之一,且难度较大。多数小学生空间能力欠缺,在面对几何图形时会出现手足无措、一头雾水的现象。为此,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众所周知,原先的教学中多为实物教具,虽然教学方式比较简单,但实物教学却存在缺陷与不足,实物是实心的,学生想象力不足,对其内部构造缺乏了解,难以展开联想,实物教学还会模糊几何体的线条。而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数学教师可以选择应用三维图像及动画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无形中发挥想象力,提高空间思维能力,正确认识各类几何图形。
比如在教学“长方体与正方体”知识点时,如果单纯地照本宣科,学生难以理解,而运用多媒体技术,便可以改善这一现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图形。教师可以搜集与长方体、正方体相关的三维教学动画,设计三维动画,对长方体、正方体的图形知识进行展现,如此,就可以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图形的几何模型,有效提高空间思维能力。
课堂氛围是提高学生积极性的重要保障。在小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成长特点,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传统教学模式过于枯燥无趣,还会让学生产生紧张感,尤其对学困生而言,是一种“折磨”,更是一种阻碍。然而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相互整合,能够从根本上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所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也能为学生营造乐学、善学的氛围。教师要有效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从主观上转移教学空间,通过图像、视频、声音等带给学生新鲜感与刺激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感受数学的乐趣与魅力。
比如,在教学“复式统计表”相关内容时,教师便可以运用多媒体的方式插入声音或图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或搜索与制作统计表有关的动画,将其插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对统计问题展开探究,集中注意力,从而实现基本的课堂教学目的。
在小学数学中,诸多知识具有抽象性,如不及时解决抽象问题,往往会让学生产生困惑。基于此,数学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解决抽象问题,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将抽象问题具象化,加深学生的理解,双管齐下帮助学生解决数学抽象问题。
比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教师便可以借助多媒体动态图像,以小动物为主要对象,两只小动物分别从AB 两地出发,其间两只小动物相遇并分离,以动画图像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对时间进行把控。此外,教师还要以数形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提高数学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此有清晰的认识,并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拉近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距离,使课堂教学变得具趣味性。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到数学的意义,进而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刺激学生的感官,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作为学生感性认识的重要保证,生活经验至关重要。对此,数学教师要将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加强对直观思维与抽象思维之间关系的认识,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与空间思维能力。比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图形属于轴对称图形,在学生思考之后踊跃回答问题,同时教师要借助多媒体将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图形进行展示,以此引出对称的概念。这种导入新课的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加强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联。
习题训练是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馈的重要方式,也是巩固教学效果的重中之重。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设计练习题,帮助学生在分层练、对比练中巩固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此外,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即时反馈功能更是实现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教师可以借助该项功能快速获得习题训练结果。从学生角度出发,及时反馈可以让他们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加以检验,也能实现自我反思与自我激励。比如在教学“角的度量”时,学生量角的时候正确读出角的度数是重点更是难点,为了让学生对角的度数有清晰的认识,教师可以选择交互式电子白板配套及时反馈系统为学生设计不同的习题,如用内圈刻度测量锐角和钝角、用外圈刻度测量锐角和钝角、测量不是水平放置的角、测量有一条边被挡住的角等。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也能通过该系统及时了解学生的答题状况,对于学生错误率较高的题目,教师要进行统一讲解,做好指导。
总之,信息技术带给小学数学教学重大的变革,不仅符合新课改的基本要求,而且能从本质上改变传统教学所存在的问题。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实现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符合基本的教学目标,也能建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在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思考能力与分析能力。对于教师而言,要不断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工具,避免产生依赖性,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小学数学课堂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