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力:看待班级的方式决定带班的模式

2023-04-05 13:50王晓波
江苏教育 2023年4期
关键词:场域领导者班级

王晓波

从初出茅庐的“菜鸟”班主任成长为“羽翼渐丰”的成熟班主任,我经历了三个阶段:“人治”两年,“法治”三年,“文化治班”十年。十五年间,我从一个不被看好的,甚至一度被认定为“做不了班主任”的教师,逐渐成长为常州市首届“学生最喜爱的班主任”、常州市首批“特级班主任”。回首过往,我以为,是“认知力”的提升,撬动起一系列关键能力的改变,最终成就了一切。

什么是认知力?百度百科上的解释是“指主观对非主观事物的反应能力”。认知力不同,人的认知模式以及受其影响的思维方式、做事方式都会不同。史蒂芬·柯维认为:“认知模式”就像一张地图,帮助我们决定要去往何方。我们所看到的地图决定着我们的行为,我们的行为决定着我们得到的结果。如果我们转换认知,行为和结果也会相应发生改变。就班主任而言,如何带班、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如何育人,取决于我们如何认识“班级”“班主任”和“学生”。

一、班级:从组织走向学生生命成长的场域

我们认识和理解班级的方式将决定我们如何定义自己的角色、如何进行班级的建设。不同视角下的班级有着不同的存在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今天的班级,至少存在三种视角差异和不同追求:班级授课制视角下的班级,把班级视作为教学组织形式,追求的是提升教学效率,目的是“为学”;管理学视角下的班级,把班级看作学校的基层行政组织,追求的是提高管理效率,目的是“做事”;德育论视角下的班级,把班级看作是学生接受德育的场所,追求的是“育德”。

无论“为学”“做事”还是“育德”,都不是完整的教育。教育的根本目的或者说是最高目标是育人,即培养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也就是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培养真正的人”。怎么培养?只有把学生置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才能实现。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以为,班主任应该把班级视作为一个有助于培养真正的人的“日常生活世界”,一个师生生命得以舒展的“共同生活场域”。班级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稳定安全的物理空间和交流合作的社会空间,而且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汲取资源、健康发展的个性空间和参与丰富的班级生活、自主创造日常生活的发展空间。在这样的空间里,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保持长久的交往,乃至终生的友谊。在这样的空间里,学生以班级共同体的公共利益为目标,班级公共权利为全体学生所共享,公共事务由全体成员所共治。每个学生通过积极承担共同生活的公共道德义务,在促进或增益能惠及每个成员的公共福祉的同时成就自己,养成公民人格和品德,成为真正的人。

二、班主任:从班级管理者走向班级领导者

回答了“班级是什么”“班级为什么”的问题,我们才能回答班主任和学生的角色定位问题。在前文所述的三种视角下的班级里,班主任一直是以“班级管理者”的身份自居,即班主任把“对照学校的量化管理标准,完成学校下达的任务,遴选得力的班干部维持纪律,督促学生学习”视为自己工作的主要内容。伴随着班级功能由“组织”走向“师生共同生活的场域”,班主任的自我定位也要随之转换,即班主任应该成为班级的领导者,激励每个学生发展,让班级充满朝气,让班级文化灵动活泼。

从工作对象来说,班主任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发挥领导作用。首先,作为学生的领导者,班主任应该从学生的成长需求出发,精心设计班级活动,带领并陪伴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其次,作为家长的领导者,班主任一方面要指导家长科学实施家庭教育,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另一方面要做好家校协同,推动家校协作共育。最后,作为班级系统的领导者,班主任要做好班级发展规划,做好与各方人员的沟通、交往和合作,为实行班级愿景而共同努力。

从班主任领导力的内涵来看,应该从理想化影响、精神激励、智能激发和个别化关怀等四个方面进行。理想化影响主要是通过班主任高尚的品格、高度的责任感等,对学生施以人格影响;精神激励则要求班主任以积极的心态发现学生的进步,赏识学生的优点,激励他们确立远大志向,鼓励他们超越自我;智能激发则是指班主任不囿于常规的班级管理方法,重点激发学生建设班集体的热情;个别化关怀意味着班主任不仅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给予每个学生相应的支持与爱,还要积极建立与学生的个别化联系。

三、学生:从片面发展走向幸福完整的人

当我们把班级视作为一个师生共同生活、生命共同成长的场域,把班主任看作为一个领导者的角色时,就不能简单地从“知识”“管理”“道德”的意义上来看待学生、思考学生发展的问题,而必须把学生视作为一个具体的人进行思考,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追求人的幸福完整作为最高的教育目标。

把学生视作具体的人,首先,要满足学生作为人的基本需求,即在学生培养的过程中,不能仅仅把知识和分数作为追求的目标,而首先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关注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其次,要尊重学生作为人的独特性。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因此,在学生培养的过程中,要做到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规划成长路径,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室里开花”,都能获得不同的成长。再次,要意识到学生是动态发展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一个学生都蕴藏着无限的可能性。最后,要尊重学生作为人的差异性。这里的差异性,不仅表现在同一个班级不同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还表现在不同时代学生群体的差异,教育应该尊重人的差异性。个体的差异提醒我们不能搞“一刀切”“齐步走”,必须看到学生在智力、能力等方面的不同,要有“静待花开”的耐心和恒心。学生的群体差异提醒我们,要关注成长于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学生在个人需求和价值追求等方面的差异。比如,相对于成长在工业时代的人而言,生于信息时代、长于网络时代的学生,其需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看,现在的孩子一出生就不用面对生存和安全的问题,不用面对知识匮乏的局面。现在的学生需要的是父母、教师和朋友的情感关注、支持和理解,希望自己的想法得到尊重,希望能够做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学生需求的变化提醒我们,不能用过去的眼光看待今天的孩子,动辄用“我们那时候……”“我的前几届学生……”来教育学生,这样是必然培育不好未来的人才。

综上所述,班主任如何看待班级,就会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继而影响到自己培育学生的方向和方式。班主任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要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必须要加强学习,紧跟时代的步伐,了解世界时事变化,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力。

猜你喜欢
场域领导者班级
民主论辩场域中的法律修辞应用与反思
百年党史场域下山东统战工作的“齐鲁特色”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中国武术发展需要多维舆论场域
闭目塞听,才是领导者的第一大忌
真诚是领导者的最高境界
组织场域研究脉络梳理与未来展望
金圣节能清净剂 节能减排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