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君利|浙江省温岭市教育研究院
“双减”工作的重点是通过提升学校教学质量、提高学校作业质量和课后服务质量,进一步减轻学生校内作业负担,同时严格限制校外培训机构的培训行为,以有效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2021 年8月31日,浙江省发布《浙江省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落地以来,学校的落实情况值得关注。2022年5月12日,浙江省温岭市教育局开展了关于七年级学生学业负担状况的调查研究,旨在全面了解全市初中学校对《实施方案》的落实情况,为开展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负担工作提供依据,以促进学生各方面健康发展。
调查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颁布的《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提出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为主要依据,结合温岭市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问卷。
调查对象为全市36 所初中学校的七年级学生5169 人、初中生家长12894 人。调查覆盖面广,能全面反映区域内初中学生的学业负担状况。
调查采用网络问卷方式。研究人员统一时间,学生集中到学校机房参加答题,家长通过“温岭教育”公众号入口参加答题。
研究人员从校内作业负担(教学质量、作业质量和晚自习)与校外培训负担两方面展开调查,设计学生问卷(80题)、家长问卷(30题)。
以下,笔者从校内作业负担与校外培训负担两方面对调查结果进行梳理和分析。
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主战场在校内,减少校内的作业才能真正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实施方案》明确:“……通过提升学校教学质量、提高学校作业质量以及提高学校课后服务质量,进一步减轻校内作业负担。”因此,研究人员从教学质量、作业质量和晚自习三方面展开调查。
1.教学质量
关于教学质量,研究人员从课程开设情况、课堂教学效率、考试管理和课间休息四方面展开调查。
(1)课程开设情况
按初中学校课程设置标准,1 周音乐课、体育课、美术课和信息技术课开设的标准分别为1节、3节、1节和1节。调查显示,各初中学校音乐课、体育课、美术课和信息技术课达到标准要求的占比分别是76.75%、45.93%、78.95%、78.04%。
从调查结果分析可知,各校存在没有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课程情况。
(2)课堂教学效率
调查显示,学生对课堂传授的知识,完全听得懂的占比47.35%,大部分听得懂的占比49.49%,小部分听得懂或完全听不懂的占比3.16%。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看法,认为与实际生活有关或部分有关的占比98.53%,对课堂知识很喜欢或比较喜欢的占比88.55%;认为作业和考试对其学习相当有作用或比较有作用的占比分别为95.71%和95.05%。
从调查结果分析可知,各初中学校的课程教学有效度、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很高,学生认为课堂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关联性很高,其对课堂知识喜欢程度很高,作业和考试对其学习帮助作用大。由此,可以看出适量的检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
(3)考试管理
调查显示,关于统考的次数,除期中考试外,学校没有组织过月考等统考的占比66.02%,组织过1 次及以上的占比33.98%。在学校组织的考试类别中,期中测试占比78.61%,单元测试占比56.10%,月测试占比29.90%,课时测验占比23.60%。关于考试内容与学习内容的相关性程度,全学过或大部分学过的占比97.08%。关于教师批改试卷的速度,当天批改或第二天批改的占比96.77%。关于教师讲评试卷,及时讲评的占比86.48%,大多数讲评的占比11.7%,很少讲评或不讲评的占比1.82%。关于成绩公布的形式,有排名且公布的占比31.32%,有排名但不公布的占比12.05%,不排名但公布的占比30.43%,不排名也不公布的占比26.20%。
从调查结果分析可知,超三分之一的初中学校组织过除期中考试外的统考。其中,单元测试所占比例最高,考试内容和课堂所学知识相关性很高,教师批改、讲评试卷情况良好,考试成绩未完全做到不排名、不公布。
(4)课间休息
调查显示,关于任课教师的拖堂行为,从不拖堂的占比64.11%,有拖堂的占比35.89%。关于学生的课间休息情况,完全能走出教室自由活动的占比70.74%,偶尔能或不能走出教室活动的占比29.26%。
从调查结果分析可知,超过三分之一的任课教师存在上课拖堂现象,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在课间休息时间不能完全走出教室自由活动。
2.作业质量
《实施方案》明确“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分类明确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强化作业来源、设计、布置、批改、反馈、讲评、辅导等各环节的统筹管理……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关于作业质量,研究人员从作业布置状况、作业指导和作业时间三方面展开调查。
(1)作业布置状况
关于教师布置的作业类型,调查显示:有动手操作作业的占比75.26%,没有的占比24.74%;有分层作业的占比49.26%,没有的占比50.74%;有精选作业的占比58%,没有的占比42%。关于学生被教师罚写作业,调查显示:没有或不知道被罚写的占比73.82%,有罚写的占比26.18%。关于作业难度,调查显示:中等难度的占比52.56%,中等偏下或很低难度的占比28.65%,中等偏上或很高难度的占比18.79%。关于当天布置的作业与上课内容的对应程度,调查显示:对应程度很高或较高的占比88.67%,对应程度一般、较低及没有的占比11.33%。
从调查结果分析可知,各初中学校教师布置的实践性操作作业比例恰当,作业内容与上课的对应程度较高,分层作业和精选作业所占的比例仍需进一步提升,存在部分难度偏高的作业,且仍有小部分教师布置了惩罚性作业。
(2)作业指导
调查显示:进行作业批改的教师占比96.47%,其中批改时间为当天及第二天的占比98.60%,详细批改作业的占比81.65%;当学习上有困难时,接受过教师个别辅导的学生占比84.66%,没有接受过个别辅导的学生占比15.34%。
从调查结果分析可知,教师批改作业情况较好,绝大多数教师在学生学习有困难时能做到个别辅导。
(3)作业时间
调查显示:周一至周五,学生在校书面作业时长在90分钟内和90分钟外的分别占比79.94%和20.06%;晚自习结束后到家,无作业的占比63.09%,1小时内能完成的占比27.78%,1小时以上才能完成的占比8.34%,其他的占比0.79%;周末,学生在家每天的作业时长,2 小时以内的占比31.02%,2~3小时的占比30.29%,3~4小时的占比18.23%,4小时及以上的占比20.46%。
从调查结果分析可知,学生的作业量需要适当减少。
3.晚自习
《实施方案》明确:“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拓展课后服务形式,提升课后服务质量。推行……初中生晚自习服务……为重点的学校课后服务。”关于晚自习,研究人员从覆盖面、结束时间及有无上课行为情况、家长满意度三方面展开调查。
(1)覆盖面
调查显示,各初中学校的晚自习开设率为100%。
从调查结果分析可知,各初中学校积极响应相关文件精神要求,能做到晚自习开设全覆盖。
(2)结束时间及有无上课行为情况
调查显示,各校晚自习的结束时间,20:30 前的占比76.98%,20:30—21:00 的占比22.30%,21:00后的占比0.72%;晚自习时间,没有上课行为的占比33.04%,有上课行为的占比66.96%(学生一天在校上课的总节数,7节以上的占比56.78%)。
从调查结果分析可知,晚自习时间学生主要用于做作业,但上课现象仍比较普遍,学生每天在校的上课节数较多。
(3)家长满意度
调查显示,家长对学校的晚自习服务表示很满意、满意或基本满意的总占比98.07%。
从调查结果分析可知,初中生家长对学校晚自习的满意程度很高。
学业负担的另一来源是校外培训。校外培训机构以“应试”为导向,培训时间都在周末或休息日,使得学生没有休息时间。此外,校外培训机构的培训内容超前,既增加了学生压力,又降低了其学习内驱力,导致内卷严重,形成“电影院效应”,也极大地增加了家庭的经济开支。《实施方案》明确:“严格限制校外培训机构数量、培训时间和培训价格,有效减轻校外培训负担。按学科类和非学科类对校外培训进行分类管理。”研究人员从学生参加校外学科类培训班的情况、参加校外非学科类培训班的情况、家长及培训班布置作业的情况三方面开展调查。
1.参加校外学科类培训班的情况
调查显示,学生参加校外学科类培训班的占比16.66%。具体情况如下:培训1 门的占比9.17%,培训2门的占比4.62%,培训3门及以上的占比2.87%;学生培训最多的前4门学科分别是数学(9.79%)、英语(8.05%)、语文(5.65%)和科学(4.8%);周末,学生参加的学科类培训班学习总时长在1~2小时的占比11.11%,2小时以上的占比7.50%。
从调查结果分析可知,学生参加校外学科类培训班负担不重,培训最多的学科是数学和英语。
2.参加校外非学科类培训班的情况
调查显示,学生参加校外非学科类培训班的占比31.44%。具体情况如下:培训1 门的占比22.04%,培训2 门的占比7.35%,培训3 门及以上的占比2.05%;周末参加的占比29.78%,周一到周五参加的占比1.66%,周末和非周末都参加的占比1.35%。
从调查结果分析可知,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参加校外非学科类的培训班,且参加校外培训班的时间主要是周末,参加非学科类培训班的人数比例高于参加学科类培训班的人数比例。
3.家长及培训班布置作业的情况
调查显示,家长每天布置作业的占比32.62%,没有布置的占比67.38%;校外培训班每天布置作业的占比13.83%,没有布置的占比86.17%。
从调查结果分析可知,超过三分之一的家长给孩子额外布置了作业,家长布置作业的比例高于培训班。
教育督导部门要加强对学校课程开设和考试的督导力度,把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体育课,学校组织考试的频次纳入学校年度绩效考核,督促学校在上好音乐、美术、书法课的基础上,逐步开设舞蹈等课程,使学生掌握1~2项艺术特长,使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相互促进。教育督导部门还要督促学校大幅压减考试次数,除期中和期末考试外,学校和班级不得以任何名义和形式组织考试,考试成绩应采用等级制,考试结果不排名不公布(以一对一方式让学生和家长知晓)。
学生进入初中,学科增多,学习负担明显加重,有意识地引导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显得更加重要。学校要注重提升教师的能力,以打造高效课堂。
一名优秀的教师不是靠延长教学时间来提高教学成绩的。教师须做到四个“优化”:第一,优化教学设计;第二,优化教学策略,恰当灵活地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精讲精练,及时反馈,有效调控,切实提高教学活动实效;第三,优化作业设计,减少简单重复的作业;第四,优化学习习惯培养,帮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中专注听课、课后及时复习的好习惯。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尤其要提升作业设计能力。学校应协同教研部门组织开展提升教师作业设计能力的系列培训,既可以请专家名师来学校指导也可以送教师外出培训,以帮助教师诊断自己学科的课堂教学与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班级学情精心筛选作业,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分层布置作业,确定合理的作业量。同时,学校要对教师作业布置的量和质进行不定期抽查,确保学生能在90分钟内完成书面作业,禁止教师布置惩罚性作业。
学校要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合理安排晚自习。首先,要督促教师做到晚自习不上课,让学生能在学校完成作业,学生晚自习结束时间不迟于20:30。其次,要丰富晚自习的内容安排。初中生学习强度大,学习内容相对复杂且枯燥,在这一阶段学生会容易对学习失去兴趣。为了增强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学校可在1周5晚的晚自习中抽出1~2晚,开展“基础+拓展”的两段式服务。在基础时间上,由各学科教师承担起作业指导、答疑解难责任。在拓展服务时间,学校可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素质拓展类活动,如体育运动、各类社团活动、劳动教育等。学校可拓宽服务渠道,依托校外资源,将课后服务内容有序延伸到校外基地和场馆,也可适度将课后服务志愿者引入校园。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以及人工智能时代,很多产业和行业正在或将被不断颠覆。新时代的父母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学校可引导家长懂得,考试分数只是学习结果的部分体现,而不是孩子成长的全部,要多关注孩子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质的培养。此外,学校还可引导家长为孩子选用质优、免费的线上学习资源,如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浙江微课网、之江教育汇等。这些资源包含各个年级各门学科的内容,初中生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学习内容。这也可以为家庭节约开支。
相关职能部门应开展三方面常态化审查工作:一是培训资质的审查,对培训教师的资格、教学规范、备案手续等进行全面审查;二是培训内容的审查,培训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进度不得超前;三是培训时间的审查,不允许在国家规定的节假日开展培训。审查中如发现问题,相关职能部门应要求培训机构给出具体的整改方法并上报,问题严重者可取缔其培训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