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雅晶
(华南农业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0)
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2]。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步入快车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下称思政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当前我国研究生在学人数已超300万[3]。近年来呈现硕士招生规模稳步扩大,博士招生规模适度超前布局的态势。研究生群体本身有着生源多样复杂、思想已趋定型、行动独立分散等特点,体量扩大直接导致研究生教育难度增大、效能降低。能否保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体量发展相匹配,成为研究生教育的关键课题。
当前各行各业对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研究生教育的地位与作用也更加凸显。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相较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由于导向重视不足、投入力量不够、工作队伍不全等原因,研究生教育主动服务、有效支撑国家和区域发展能力有待加强。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的突出主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鲜明中心,立德树人的明确标准,均为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与此相对,当前研究生思政教育、课程学习、科研活动、实践活动等方面的体制机制未完善,尤其教育体系与评价环节中侧重学业科研能力的培养教育,德、体、美、劳的教育体系与培养机制有待健全。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始终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4],牢牢把握思政教育的生命线,建立健全“三全育人”机制,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重要抓手与关键驱动。
“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工作主线,也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使命愿景。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根本标准;服务需求,立足国情,扎根中国大地,以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为导向;提高质量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卓越领军人才的本质要求;追求卓越,加快建设一流学科与一流高校,培养创新人才主力军,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重要人才支撑。坚持“四大主线”使命愿景,必须加快推进“五位一体”体系建构、“三类主体”队伍建设、“四维空间”场域拓展。
研究生教育工作由学校党委领导,由研究生院、研工部等相关部门牵头。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全员育人”可分为三类育人主体,分别是由研究生导师、研究生辅导员、朋辈榜样组成的主要育人主体,由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组成的协同育人主体,以及由后勤服务、行政服务等部门等组成的共同育人主体。三类主体在实际工作中互联互通,互促互进,组建有育人理想坚定、师德师风优良、仁爱之心饱满、履职能力扎实的“三全育人”工作队伍。
主要育人主体中,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教育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清楚了解研究生的学业进展,动态掌握研究生的思想状况,以过硬的师德师风和良好的人格魅力教育引导研究生树立良好品德与学风。研究生辅导员是研究生思政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要遵循研究生成长规律、教育规律,主要牵头并协同研究生导师建立健全研究生思政教育体系,做好研究生价值引领、党团班建设、学风建设、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危机事件应对等工作。朋辈榜样的“身边教育”、同龄群体的“自我教育”是研究生思政教育的重要切入点。从党员、学生干部、学术能人中选树宣传研究生朋辈榜样,让“受众”变身“主讲”,让“同龄人”变身“代言人”,讲好研究生榜样故事,弘扬研究生正能量。
协同育人主体中,思政课教师是思政课程的育人主体,讲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的奋斗历程与动人故事,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研究生凝心铸魂,引导研究生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专业课教师是课程思政的育人主体,在专业课程教学的顶层设计中,要将思政教育作为首要育人目标,将思政教育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程中,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课程思政育人,促进研究生政治觉悟与专业素养同进步,理论水平与学术水平共提升。
高校后勤服务是通过人际交流与生活场景来演绎生动、鲜活的“思政课堂”[5]。后勤行政的主要工作直接参与研究生的生活环境建设、秩序管理,其履职的效能性将直接决定研究生日常生活满意度与获得感,因此相关部门是全员育人队伍不可或缺的一员。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履职培训,培养仁爱之心,压实工作责任,将解决研究生的现实问题与思想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强化管理育人,不断深化服务育人,让思政教育与价值引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源可溯。
全过程育人,指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要实现这一目标,应以研究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中心目标,建构思想引领、专业教育、科研创新、实践锻炼、文体赋能“五位一体”的全过程教育体系。
思想引领,坚持党的领导,把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贯穿研究生教育和管理工作全过程。以课堂为主渠道,以思政课程为核心,以课程思政为基础,坚持“问题导向-理论阐释-价值引领-行动落脚”的导学逻辑,深入浅出、生动鲜活讲授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以研究生党建为主要抓手,以研究生干部培养为关键环节,将党组织建在科研团队上,强化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研究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研究生党建带动研究生团建,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选优配强研究生干部,打造一支思想觉悟高、政治站位准、责任担当强、工作作风实的研究生干部队伍,激励研究生党员与研究生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
专业教育,将科学精神、学术诚信、学术规范和伦理道德作为研究生专业教育和学术培养的首要内容,严格把好入学关、培养关、毕业关,加强学风建设,全面提升研究生专业教育水平与质量。严把入学关,完善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有力监管的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体系。严把培养关,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培养方案,规范核心课程设置,强化过程环节监控,完善考核评价指标,切实提升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严把毕业关,抓住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论文评阅与答辩、学位评定等关键环节,健全内部质量管理体系与预防处置机制,压实培养责任,杜绝学位“注水”,严惩学术不端行为。
科研创新,加强研究生知识创新能力培养,引导研究生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积极投身国家各项事业发展进程,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完善科教融合育人机制,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导向,加强集思维启蒙、技能实训、素质提升一体的系统性、全面性科研训练,以团队培育、平台搭建、项目锻炼支撑高质量研究生培养。强化产教融合育人机制,推动行业企业参与研究生培养,推进生产制造、专业培养、科研创新的三者的有机衔接与互通互融,推动产学研阵地共建、资源共享、成果共创。
实践锻炼,结合学科专业开展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等基本社会实践活动,培养研究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生产劳动教育让研究生参与实际生产过程,并在其中体验从简单劳动到复杂劳动再到创造性劳动的发展过程,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切实提高劳动质量和效率,尤其是在具体生产实践中习得劳动新方法,掌握劳动新技能,产出创造性劳动新成果。服务性劳动教育引导研究生到服务性岗位上见习实习,利用所学知识与技能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切实提升社会工作技能与群众工作方法,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中坚定理想信念,强化担当作为,培养奉献精神。
文体赋能,加强体育锻炼与美育培养,锻炼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以体育德、以体育智、以体育心,根据研究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优化研究生体育资源投入,将体育课程纳入研究生公共课、选修课体系,促进养成体育锻炼、健康运动的良好生活习惯,帮助研究生促进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充分挖掘运用专业学科以及校园文化的美育资源,提供多样化、高质量、受欢迎的校园美育活动,将美育考核纳入研究生综合素养评价,激励研究生涵养心灵美、形象美、语言美、行为美,激发学术科研与健康生活的生机活力。
以实验室、课题组为主的学习空间、以学生社区、宿舍楼栋等为主的生活空间、以运动场、礼堂、学生组织活动场所等为主的实践空间、以校内官网、官微、短视频平台等为主的网络空间,构成了研究生学习、生活的场域,场域的空间拓展与内涵延伸是全方位育人的创新举措。
创新拓宽学习空间。基于研究生学习阶段的特点,其学习空间不应局限于实验室、课题组等传统意义上的学习空间。探索建设集课程学习、资料查询、学术研讨、研究试验一体的研究生学习中心,推动“双一流”学科及相关学科群首先入驻,强化交叉学科建设、跨学科交流。建设研究生产教融合研学基地,以高科技、高质量为特色,以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为支撑,着力提升学术研究、科研创新能力。
完善配套生活空间。遵循研究生群体的成长规律,将德育、体育、美育、劳育的主要场所有机融合,打造特色鲜明、服务周到、管理有力、运行顺畅“一站式”研究生社区。社区中嵌入学生管理、后勤行政等部门的管理服务,推动研究生辅导员与相关工作人员进驻社区、研究生导师经常性走访社区,实现思想引领入园、管理服务下沉、安全保障到位、文化艺术植入,将服务资源与力量集中一线,下沉基层,打通研究生教育管理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全域拓展实践空间。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结合学习生活实际,将研究生的实践空间由校内拓展至校外,至国家需要的地方。引导研究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以实际行动主动参与、积极投身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伟大实践中,并在德智体美劳的具体实践中树立家国情怀、增强实践能力,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主动占领网络空间。网络是思政教育新场域,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政教育主阵地,以微信、易班、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为载体,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校内官方网络平台为中心,构建各二级单位官方网络平台、有影响力的校内个人平台同向同行、同频共振的多元融媒体矩阵,对于热点问题及时发声、难点问题有效发声、疑点问题主动发声,精准识别需求,提质供给内容,加快传播速度,深化传播影响,持续奏响网络育人强音。
建立健全研究生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体制机制,引导研究生主动投身、积极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是面对研究生思政教育机遇与挑战的应对策略与解决方案,也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重要使命与关键课题。必须紧扣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以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为主线任务,以研究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中心目标,建设以研究生导师、研究生辅导员、朋辈榜样为主要育人主体的坚强有力的全员育人队伍,建构思想引领、专业教育、科研创新、实践锻炼、文体赋能“五位一体”的全过程教育体系,实现全方位育人的四维空间拓展与场域内涵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