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支撑点,描画同心圆
——新时期家校合作的困境与出路

2023-04-05 07:49安徽省淮南第二中学胡传海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家校家长学校

安徽省淮南第二中学 胡传海

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阵地,两者在服务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业进步方面目标一致。同时,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时间等方面差异迥然,各自存在局限,两者构成互补关系。也因此,家庭和学校这两股教育力量理应互相支持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进步。新时期,面对日益复杂的教育环境,家校合作已经成为保障学生成长进步的重要条件,“其价值在于可以使人们能在更广阔的环境中获取更广泛的资源以实现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进而为学生更好地适应新的生产与生活模式做好准备”。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任务。”家庭和学校在教育过程中相辅相成,均不可或缺。然而基于本人长期的班主任工作经历和在校实践观察,不得不承认,现阶段的家校合作开展得并不充分,家校双方甚至还存在互相掣肘、“反向用力”的糟糕情况。因此,找出并清理家校合作的障碍,思考家校合作的出路,着手构建家校合作的新范式,已然成为一个亟待“破局”的教育新命题。

一、家校合作的困境及分析

家校合作的理想状态是双方理念统一、各司其职、沟通顺畅、尊重差异、理解难处、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然而,以本人观察到的教育实际来看,家校合作的现实生态远不及理想状态,现将突出问题归纳并分析如下。

(一)理念滞后,合作意识淡薄

受制于参差不齐的地区性家长受教育水平,同时也受到区域性教育氛围的影响,学生家长对教育本身的理解存在局限性,更遑论对家校合作的重视。学生处于“放养”状态,家长对学生的成长缺少必要的指导和干预,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始终“缺位”。家长无法给予教师以真实的学情,难以领会学校的教育意图,与家校之间的配合和信息的反馈形同无物。

更为普遍的现象是,哪怕家长不会受到教育和经济因素掣肘,但因为教育理念落后,教育方式僵化,家长把家庭教育的职责转嫁给学校,导致家校合作共育的意识淡薄。这类家长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孩子就交给你了”,他们只在考试之后问成绩,给校方反馈的大部分都是“在家也学习”之类的模糊宽泛的信息和诸如“管严一点儿”无所针对的期待。因为缺少过程性的教育参与,这也造成了实质性的家庭教育“缺位”。

同时需要重视的是,部分一线教育工作者对家校合作的重视程度也有待提高。客观地说,家校沟通极大地增加了班主任的工作量,大大降低了班主任致力家校工作的意愿。日益激化的家校矛盾和耸人听闻的家校冲突推波助澜,进一步消解了教师对家校合作的耐心。但不可否认的是,不少教师并不认可家校合作的教育方式,对家长参与教育的行为缺乏信心。在这里,家校联系成为一种低效或者是无效的教育方式。

(二)职责不分,家校定位错乱

新时期教育生态的一大变化是,一个强势干预学生发展和学校事务的家长群体正在兴起。高素质的家长,高投入的教育,对应着高标准的成才期待。这类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要求更高,积极地参与到教育过程中来,他们个体的教育需求常常与学校整体的教育供给产生抵牾,造成他们对学校教育的不信任。也因此,无论是学业辅导还是道德教育,他们都强势参与进来,甚至彻底取代了学校的教育职能。家长作为家庭教育主体的“越位”,混淆了家校职责定位,其危害不仅在于教育的重复,更有可能因为其非专业性影响学生符合教育规律的成长和进步。

家校“你进我退”的方向也不尽然如此,微信、QQ、家校通等新的沟通工具以及智学网、七天学堂、腾讯课堂等新的教育技术的出现,丰富了家校合作的手段,但同时也把家长和学校从面对面的沟通放到虚拟的时空中,重构出“家长—信息—教师”的互动关系。在“教条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知识观支配的学校课程和教学”背景下,这样的互动使得学生家长不断地将教师发布在网络上的信息转化现实的教育行动。网络让家长和教师“共同在场”,教育的“正义性”往往促使教师不自觉地“越界”,本该由教师承担的教育任务转移到家庭,“使家庭作为教育主体的责任变成单向执行学校的义务”。学校教育无序延伸,学生家长成为被支配的提线木偶,家庭教育也因此被挤压进时空的罅隙。

(三)执行不力,合作流于形式

家校一体,共同行动,需要家校双方找准自己的定位,明确自己的责任,切实履行自己的义务。缺少了家校双方的共同行动,也就意味着共同体内部行为出现了差异或不同步,如若这种异质性未转换为家校双方共同行动的内驱力,则会演变成为共同行动的障碍,甚至会削弱或破坏已经形成的家校合作共同体。当下,家校合作的主要问题就是家校双方均存在行动力不足,流于形式。

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家校沟通主要依靠微信等通讯工具展开,教师往往只专注于信息的下发,而家长在交流群中多是“追捧式点赞、自由式闲谈、集体性缄默”。沟通的过程无良性互动,执行情况无监督与反馈,很多绝佳的教育机会因为敷衍怠慢,执行不力而错失。再如,教师根据学生特点为学生制定假期规划,不少家长因为缺少与学生相处的技巧,原则性不强,不仅不能落实校方的任务,反而会被学生牵着鼻子走。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因为学生离校而中断,教育在家庭中没有得以接续,教育过程不连续,教育效果自然难以保障。又比如,一些教师把家校合作异化为一种教育惩戒的手段,“叫家长”纯粹就成为一种教育任务的转移。而实际上,很多家长对教师遇到的问题也无更好的处理智慧。相应的,“告教师”也属同种性质的教育行为。只有问题的反馈,没有解决问题的商讨,不做分工,不关注教育进展,这样的家校合作只是一种信息的通报,难以发挥家校合作的教育功能。

二、家校合作的出路和策略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论及“协同育人”时指出:“要积极争取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引导家长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氛围。”可见家庭是育人链条上不可缺少的一环,但家庭教育短期内要达到和学校教育两者并重的位置,在教育生态发展不尽平衡的当下,确实存在相当大的难度。立足当下,寻找家校合作的出路,重担势必还是应该由学校和教师承担。

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要实施者,不可避免地成为联系学校和家庭的重要纽带,并且扮演家校合作的组织者、指导者、推动者、活动资源开发者等多种角色。教师是推进家校合作进程、确保家校合作工作顺利开展的人力资源基础和重要保障。相应地,与家长建立有效合作也就应该成为教师的必备技能之一。基于此,下文将从教师角度提出破局家校合作难题的思路。

(一)更新理念,打破合作壁垒

为了走出家校合作艰难发展的泥沼,学校和教师首先要摒弃固有观念,消除偏见,树立合则两利、分必两伤的认识,更新教育理念,努力把家校合作打造成教育武器库中的新利器。已有研究表明,合理运用家校合作这一教育手段“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提高社交和情绪能力,促进心理健康的积极发展,并减少行为问题,而且有助于改善教育生态环境、促进教育公平”。也有研究指出,家长和教师沟通的频率和家长对教师关系的评价都会显著影响师生关系,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业表现、生涯规划、社会性发展。因此,学校层面一方面要创造条件把班主任从冗杂低效的管理工作中解放出来,减小工作阻力;另一方面则要把家校合作纳入班主任培训和管理工作中去,制定详细的合作指南和考核量表,狠抓工作落实,力图打造家校合作的小生态。学校先“动”,在工作中向家长渗透理念,分享方法,最终实现家校“联动”。

(二)创新渠道,改进合作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家校合作的方式愈加多元,但与传统家校沟通相比,也没有显示出突出的优越性。例如,流行于当下的微信家校群,校方发布的通知、布置的任务、提出的要求,家长们要么“无视”,要么附和,这样“有去无回”的沟通并无效益,推动家校合作,从根本上避免虚假的沟通和低效的合作,创新渠道,搭建平台,应该纳入学校发展的顶层设计。具体来说,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渠道多元化。家校沟通不必拘泥于班级,应该满足不同家长的实际需要,根据需要“组团”;不必全部由学校牵头组织活动,家长也可以主动组织活动;不能只是学校单方面传达信息,家长也应该有权威的表达平台。线上和线下可以结合起来,甚至进一步加大线下沟通的比例。诸如家长会等传统的沟通方式予以保留,但也要增加家长主动了解学校信息的途径,如设置“家长进校园”开放日,邀请家长列席相关会议,安排家长入校作为“巡视员”等。第二,管理制度化。家校合作参与人员、管理架构、活动内容、参与方式、活动周期、评价方式进行规范化管理,保障效果。第三,活动常态化。根据家长需要,周期性开展活动,以保证参与面和活动效果。总之,把家长纳入教育活动中来,让家长参与管理和学习,在满足家长沟通交流需要的基础上,以“校”促“家”,推动家庭教育更好地开展。

(三)优化方法,提升合作效果

家校合力形成的前提是家校双方,目标一致,“同向用力”。有学者说:“家校共育的重点已经不在‘育’字,其关键在‘共’字。‘共’不仅是一种目标相同、步调一致、职责共担的行为方式,更是一种和谐共融、和衷共济、和美共进的美好境界。”在当下的教育生态中,教师要想和家长同鸣共振,家校沟通的方法尤为重要。教师要学会建立共识,统一立场,更应该确立“问题意识”,排除沟通中的“噪音”,保证信息准确、清晰、全面地传达到位。比如教师在要求家长配合教育学生时,应当直言问题,不要回避遮掩,向家长讲明家庭教育措施。再如,帮助家长分析学生学习问题,应当整理出最直观的数据或者图表,一对一分析。笔者在工作中,坚持贯彻“问题意识”,常分组召开家、校、生三方参与的会议,不说客套话,直言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策略;通过“易查分”网站第一时间分享细化的成绩,既保护学生隐私,也给家长提供诊断学习的直观数据。诸如此类的小方法,帮助家长明确了自身的任务,较好地配合学校完成了教育学生的工作,提升了家校合作的效果。

综上所述,学校在学生管理上的进阶方式之一就是合理利用家庭的教育力量。学校和教师要更新理念、畅通渠道、改善方法,为家校有力沟通和有效合作搭建支撑点,共同描画教育同心圆,才能让家校同频共振,形成教育合力,打造全新教育生态。

猜你喜欢
家校家长学校
关于发起创建“家校共育实验校”的函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学校推介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