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丽敏 杜娟 杨凤国
(承德医学院纪委)
文化自信的视域下,高校应探索有效方法和创新路径,为学生们未来的成长、成才奠定基础。高校教育要牢牢把握住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关键的切入点,将红色文化渗透其中,培养高校学生的文化自信心,使学生们主动的对红色文化进行传承、弘扬,树立起明确的认识,理解中华传统的优秀文化,成为对社会建设民族振兴有用的时代人才。
红色文化具有先进性和中国特色,在社会主义强国的建设中,红色文化是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和核心思想。红色文化资源的运用可以使红色文化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价值导向和思想底蕴方面的一致性得到充分的利用,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带动作用,促使高校思政教育的革新,促进高校高质量的办学,培育具备良好综合素养的新时代人才[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主流的价值共识,应发挥引领价值取向的作用,普及和推广给学生,而红色文化正是结合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进程中所体现出的优良品格、理想信念,所凝聚成的文化。因此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致性体现在了价值导向上,可以使学生们坚定正确的信念,树立起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形成真善美的认知,加入到社会和谐稳定的建设和发展中,成为重要的一员。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的价值一致性,使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了丰富的资源支持、文化支持,教育的内容丰富、立体,可以引导和熏陶高校的学生探索核心价值观,使学生主动的加入到社会建设民族振兴的道路中发挥光与热[2]。
中国共产党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带领着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新中国,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红色文化,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核心的指导思想,参与到了对中国的革命建设和伟大的实践中,红色文化带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特色,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支撑[3]。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围绕着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主题,设置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的内容,目的是要使高校的学生可以在思想意识上接受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的熏陶和引导,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在党的领导下参与到国家建设中。红色文化和高校的思政教育之间,形成了思想底蕴上的一致性和契合性,在红色文化的支持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了坚定的理论基础,思政教育更具有说服力、影响力,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提高了高校的思政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4]。
面临着当前的时代发展形势,多样性的文化宣传途径使得红色文化的宣传活动有了多种多样的形式和丰富的宣传渠道,以思想政治的理论课程作为教学的主要阵地和宣传的路径,并将其他的渗透方式结合运用起来,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可以使学生们激发内在的爱国主义热情。例如利用参观红色实践基地的方式,或是在多媒体平台、主流媒体平台上进行信息的传播,宣传校园红色文化,可以使学生们在多样化的宣传方式下了解中国红色文化的特性、历史起源,思想政治教育有了新的途径、方法。对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进行激发、培育,改变了单一的理论式的教育模式,向着媒体平台转化与过渡,进行教育实践,创建在线平台交流的空间环境,学生们在在线平台上可以畅所欲言,传递红色文化,树立红色观念,红色文化在校园中的根植,使得学生们内在的爱国主义情怀得到了培养。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可以激发当今的高校学生内在的爱国主义热情,因为红色资源当中蕴含了与爱国主义教育有关的先进因子,将红色文化渗透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高校的思政教育者可以从中提取与爱国主义教育有关的价值取向内容,引领大学生坚定思想和信念,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明确人生发展的方向。红色文化当中有着丰富的资源和内容,其中涵盖了大量与爱国主义情怀有关的元素,例如革命先辈不怕牺牲的革命故事、革命战士的奉献精神等,此类素材丰富,其自身所具有的育人功能,可以运用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形成人格塑造指明方向,奠定基础[5]。高校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被激发,学生们从对红色文化的探究、挖掘中,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所经历的困境,产生深刻的体会,树立起崇高的人格,提高个人品格修养,继承先进人物、革命烈士的优秀品格。强化高校学生的奉献意识,使高校学生产生了思想上的共鸣,尊重祖国过去的发展历史,树立起民族自尊心,激发学生内在的爱国热情,并促使当代的高校学生树立起文化自信心,使其具备抵御多元文化侵袭的能力,形成民族认同感、民族自豪感[6]。
在文化自信的视野下渗透红色文化的教育,对高校的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的教育和引导,要求教育者发挥出组织者和策划者的功能,结合文化自信的教育目标,将红色文化有目的性的渗透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要更新落后的教育理念,将文化的价值引导作用利用起来,切实的促使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被挖掘和利用到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使学生的观念和思想受到有效的引导和正向的帮助。教师要改变理论知识教育的模式,因为仅仅靠理论灌输进行对学生的红色文化教育,是难以达到理想的教育目标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化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有限。因此教育者要更新观念,将实践教育和理论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使学生们从意识层面上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价值,树立起正确的思想。拓宽红色文化教育的覆盖面,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高校的思政教育者在制定教学方案、组织和实施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有目的的调整教学活动中理论和实践课程的比重,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红色文化的教育,教育者要改变落后的思想观念,重视红色教育,在红色文化活动中,使学生塑造完善的个人品格,以此来增强红色文化的教育效果[7]。
校园环境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的质量和高校办学水平具有直接的影响,在实施高校的思政教育活动中,引进红色文化,促使学生坚定文化自信,要求教育者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红色文化氛围,促使学生主动的进行知识的学习探索。高校需要加强对红色文化的宣传力度、教育力度,改变学生落后的观念,使学生们重视红色文化知识的学习,关注红色文化历史,改变红色文化教育只停留在课堂形式表面的教学模式。教师要主动的探索,创建红色文化氛围的路径,使学生们可以长时间的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影响,在文化氛围、文化环境中,坚定文化信念,提高对红色文化的正确认知能力。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营造良好的红色氛围、红色环境,明确红色文化渗透的目的和思政教育的改革目标,在校园内部进行文化建设,构建起红色文化的环境和教育氛围,建立起课程计划的评价机制体系,促使学生们正确的看待红色文化,重视红色文化,主动的探求红色文化和我国的革命历史。在建立课程计划评价机制的过程当中,教育者可以通过策划活动的方式,营造良好的红色文化环境,使学生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下,主动的展开对红色文化知识的学习,树立起正确的思想和价值观念,明确价值取向、价值发展的目标,主动的传承红色文化,弘扬红色文化,在校园文化的环境中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并且作为红色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与他人进行文化思想上的交流,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8]。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否具有创新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实施高校的思政教育活动中,教育者要主动的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并对思政教育的方法进行创新,以提高思政教育的质量。以文化自信的视角,在实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需要将目光集中在对教学内容的创新上,导入红色文化的内容,实现对教学方法的创新,改进灌输式的思政教育模式,对教学方法进行升级,转变落后的思想观念和教学手段,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获取更多学生的认可,使学生们集中注意力,去探索知识。教师在对教学资源、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的过程当中,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对学生时代倾向、成长特点、发展需求的分析,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对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的挖掘和合理运用,明确红色文化教育的方向,从中选择适合高校学生学习的内容。例如从民族精神的角度、爱国精神的角度,挖掘红色文化的教育元素,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切实的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和时代发展的需求,推动红色文化教育和思政教育相融合的进程。教育者要更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建立起信息化的平台,打通在线教育的渠道,使学生们突破时空限制,受到影响和熏陶,随时随地的对红色文化知识进行探索,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教师应把握好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功能,使学生们了解红色文化的发展历程,并在多媒体平台上对红色文化的鲜活事例形成立体、直观的认识,再现红色文化的场景,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使学生领悟红色文化的知识精华和内涵[9]。
红色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进入到了新的时代,红色文化的弘扬、传承活动过程中,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可以使网络平台成为红色文化宣传和教育的阵地。在文化自信的视域下,高校要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构建起红色网络平台,例如学校可以借助校园网站进行红色文化的宣传,使学生们体会到浓厚的红色文化环境、红色文化氛围,在观看校园网站的各个板块内容的过程当中,产生深刻的文化体验感。鼓励和引导学生发言交流,撰写与红色文化有关的文章发布到校园网站中,使学生成为校园文化宣传的主体,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生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们在网络平台上进行互相的交流,会对红色文化形成更全面的认识,拓展知识视野,感悟红色文化的魅力。利用新媒体新技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者要重视对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高度融合,将信息技术等先进的科技运用到红色文化的宣传中,增强红色文化教育的吸引力和时代感,灵活的运用新媒体技术,例如微信公众号、微博平台、抖音短视频等,进一步的将红色文化宣传的覆盖面拓宽,增强红色文化传播的时效性、有效性。
红色文化是精神财富,也是我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核心构成部分,在文化自信的视域下,高校要加强对学生文化自信心的培养,应从文化的视角将红色文化和党委领导融合起来,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新方法,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开发和应用。党中央国务院对于红色文化的研究工作和传承工作始终持高度重视的态度,在新时代的环境下利用有效的举措和方法,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建设和使用,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对红色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径进行探索,坚持党委领导,强化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改变口头宣讲的模式,而是要真正将各项工作落地执行到位,教师要主动的学习文化,了解红色文化,扭转落后的学习观念工作观念,增强自身的专业能力,加强教育质量优化。
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堂的进一步延伸,有助于扩大思政教育的覆盖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在文化自信的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组织和实施与社会实践有关的活动,将红色文化的教育渗透其中。例如走访国家博物馆、战疫纪念馆、革命圣地,让历史事实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们从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感悟中,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思想政治素养。教师在实践活动中,可以利用现存的红色文化物质资源,吸引学生的目光,使学生们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产生深刻的体会,树立科学的认知、正确的历史观念。例如我国有着大量的红色文化基地,包括湖南通道转兵纪念馆、陕西西安事变纪念馆、河南淮海战役烈士陵园、韶山毛泽东故居等,均可以作为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渗透红色文化的教育。学生们通过参与实践活动,产生直观的感受,对于心目中的英雄人物有更深层面的了解,看着斑驳的战争痕迹、历史发展的印记,学生们将会对革命先辈勇于牺牲、顾全大局的崇高品质、爱国精神产生深刻感悟,强化家国情怀,将红色文化的正能量延续下去。在潜移默化的社会实践情境中,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强化学生家国情怀,高校学生将会树立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念,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社会责任感。教师还可以用服务社会的实践活动,例如组织乡村支教活动,走进乡村教室,让高校的学生们和当地的乡村教师之间进行相互的交流,使学生们通过参与实践,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一技之长,为乡村的学校建设和管理服务,切实解决社会民众困难的同时,激发学生内心向善向上的力量,促使学生们形成了解社会、融入社会的信念,主动的奉献自我,帮助他人、为社会建设服务,为民族振兴贡献力量[10]。
综上所述,在文化自信的视域下,高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要结合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将红色文化运用其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使学生们坚定理想信念,努力成为担负起时代使命的时代青年人才。高校要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内容进行创新,开发和利用红色文化,将中华民族的艰辛历程作为育人的素材,渗透到思想政治的教育活动中,革新育人观念,创建良好的红色文化环境,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组织和实施社会实践活动,提高高校学生的思政素养,促使其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为社会发展、祖国兴旺提供人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