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乐乐(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实验初级中学/山东省青岛市)
中国是诗词的国度,诗歌作品浩如烟海。先民们可以借助诗词这一艺术形式抒写自己的内心情志,表达个体的审美价值取向。古典诗词以其纯朴的情感、优美的意境、丰富的意象、深厚的内涵、简洁而又凝练的语言传唱至今,备受国民青睐。卷帙浩繁的古典诗词作品也蕴含着丰富的语文教学价值,它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具有巨大价值。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可以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担负起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使命和责任。研究统编本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提升古诗词教学的效益,可以帮助中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理想信念,以正确的“三观”去对待人生。同时也有利于不断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当下,学界对于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教学的相关研究还并不是很多,因此,笔者在充分借鉴学习前辈学者对统编本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为切实提高当前统编本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提供了一些方法和策略。
文化素养是一个人变成社会所需人才的必备条件。这些素养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实践和个人修养,还包括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使得学生的知识能力以及作风品德等诸多层面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一个中学毕业生,尽管没有系统学过中国文学史和外国文学史,但他通过语文课的学习,至少应该知道中外文学史上那些最有代表性的杰出人物的姓名、生平简历及其代表作。这是一种起码的文化素养”,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拓展了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注重人格养成,崇尚多元审美,因此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就能够做到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实现素养熏陶,健全学生的品格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生在初中阶段慢慢开始形成自己的“三观”,他们对于世界有了自己的认知和看法,因此抓好初中阶段的教学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那么让学生自己去主动体会诗词中浓缩的人生哲理和一些道理,就能够帮助他们学习。比如杜甫的诗词中对国家兴亡的感慨以及李白在诗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浪漫情怀和豪放的性格都是很吸引人的,而这些是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很少能够接触到的,所以在阅读诗词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之前所未触及的一些事物,让他们对生活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并且使他们建立一些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义重大。文化素养是一个国家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关键所在。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其深厚的文化素养和传承。经典古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化精髓的体现,学习古诗词一方面是对传统文化精髓的继承和发扬,另一方面也是在不断挖掘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并在新时代不断赋予其新的精神内涵,起到文化精神传承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我国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切实肩负起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任务,让我们的学生都能够与圣贤为伍、与经典同行。在教学中既要分析其文本,又要对其意蕴进行欣赏,还应该多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得学生对古诗词真正认可接受并充满热爱,从而给他们的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
思维能力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其通过文字、图像等具体物象,开展综合分析和研判,并形成一种独到的见解和认知,通过这种感性认知能力的提升,可以进一步促进其进行理性思考。古诗词的教学也是如此,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方式,从而感受诗人和词人运用的写作手法。也就是说学生可以通过古诗词学习积累特殊的句式和用词,同时提高其语言文字能力。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阅读理解的各项能力,可以通过对古诗词的朗读,感受作者情感,体会诗词背后的意蕴。通过长期学习,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助力学生的健康成长。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通过对古诗词句的日积月累,理解古诗词所蕴含的语言韵律,进而不断提升其鉴赏古诗词的能力和方法,通过不断学习,让学生具备“出口成章”的本领,同时加强对古诗词意境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其思维的发散和成长,感受到作者的思绪和情怀。
文以载道,经典古诗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载体,在精炼的语言中通过可能是朴素、可能是豪放、抑或是婉转优美的表达来突出情感。初中语文教学更注重通过大量学习和长期练习来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够用较为精炼、富有风格的用词准确表达情感,强调“意境”学习。初中阶段是一个较为特殊的阶段,此时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素养,但由于“三观”并不成熟,对事物的认知度还不够,因此不具备独立的审美观念,看事情容易停留在表面,在审美上容易随大流。在初中阶段,随着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古诗词教学获得了更大的空间,古诗词是真、善、美的艺术结晶,无论语言还是意境都极富魅力,诗人往往借助一定的人或物来进行情感表述,在用词上经得起推敲,在情感上丰富而深刻。学习古诗词是培养学生对文学兴趣爱好的第一步,有利于陶冶自身情操,提升审美情趣。古诗词向我们传达着作者内心深处所寄托的感受和对人类世界的想象。
随着教育的不断进步,中国也越来越注重传统学科语文的建设发展,因此,优秀的语文教师也越来越多,语文的专业化水平也在提升。然而在如今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有许多兼职语文教师和跨学科教学的情况,这些都不利于语文教学的发展,会降低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因为这些教师并不是专修语文,他们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而有些教师也会因为教学经验不足以及教学思想的欠缺,对于语文知识的内涵缺乏见解,在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缺乏对内涵的认知,这些都会导致学生不能充分理解古诗词内涵。
初中的学生由于即将面临初升高的问题,他们的压力越来越大,他们也越来越重视成绩,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上也将重点放在了背诵古诗词上面,缺失了对于古诗词内涵的鉴赏。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是以教师为主,缺少了对于学生的重视,因此大多数教师都是按部就班对学生进行教学,学生们只会背诵古诗词,而没有提升对于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古诗词最大的特点便是用词规范,意境优美,所以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应该是一种精神文化的享受,但是随着现代生活的转变,生活优越的初中生们对于这种意境美却感受不到,也无法与古人们产生语文共鸣,这也就导致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热情的减少。
对于处于初中阶段的青少年来说,兴趣才是最好的教师,作为从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乍一接触初中语文科目的诗词相关内容,青少年很难在短时间内获得对于诗词相关内容的共鸣及认同,导致青少年在诗词学习方面普遍缺乏学习热情,得过且过及浮于表面的现象比较明显,这就对教师的整体教学过程把控引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深入分析青少年学习诉求的基础上,着力于建立起将知识与兴趣有机融合的教学氛围,鼓励引导青少年融入诗词内容世界,进而深入提升实际教学效果。在进行《夜雨寄北》的实际教学期间,基于青少年主要兴趣点并不在爱情的基本现状,教师需要考虑从时代背景及作者身世等角度进行教学切入,帮助青少年建立起框架性思维结构,提升多维度宏观感悟体验。
在初中语文科目的诗词相关内容教学过程中需要秉持跳出框架看问题的总体思路,着眼于重构教学内容体系的角度推进整体教学过程,形成既契合教学实际又满足教学需求的适应性体系,一方面要以诗词作者作为划分诗词教学内容的全新维度,通过同一作者不同作品的关联关系推进联动教学模式,另一方面要以诗词主旨作为整合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通过不同作者相同主旨的关联关系强化对比教学模式,唯有如此才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确保实际教学效果符合预期。如在进行《浣溪沙》与《水调歌头》的实际教学期间,这两首诗词虽然全部为苏轼所作,然而背景却大不相同,通过对诗词进行对比分析,能够大大强化青少年的学习体验。
从初中语文教学的初衷来看,其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往往从类别精选的角度进行统筹考虑,很难做到应收尽收,更多着眼于通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起到引导青少年自主学习的作用。对于初中语文中的诗词内容来说也是如此,教师在按照教材框架推进实际教学期间,需要在课堂中适时引入外部延伸拓展教学内容,着眼于提升青少年学习的全面性,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青少年的独立思考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如在进行《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教学期间,教师通过充分阐述辛弃疾所处的悲凉境地,激发出青少年的身临其境之感,进而从时代背景或作者经历角度进行教学内容拓展延伸,有效提升青少年的学习效果。
初中课本中的很多诗词画面感很强,能够将学生带入到具体的情境当中,例如李白,李商隐的作品。在此类诗词的教学过程中,通过适当引导,可以由字面进入到具体的意境之中,充分发挥享受到想象力。为具体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教师在诗词教学期间注意特殊意境用词,例如“月”的意向是用来表达离愁别绪,渲染悲凉的气氛;“斜阳”也代表愁绪;“杨柳”表达出难舍之情等。自然现象或景物,在诗词之中已成为情绪意境的代表,通过这种教学和引导,可以让学生通过这些有明显含义的词语,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针对初中阶段的诗词教育,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兴趣培养,可以将一些诗词中涉及的历史典故对学生进行讲述,向学生介绍关于诗词的创作背景。比如在针对关于辛弃疾的《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诗词的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介绍关于辛弃疾的生活历史以及这一作品的创作背景,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增强对于这首词写作背景的理解,以此来增强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古诗词往往涉及一些历史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进行深层次教学意境的创设,要发挥出学生的想象力。实际上,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要做好对于初中古诗词意境的创设,结合不同的诗词与整体的教学工作来实现教学引导,比如在针对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向学生介绍诗词中包含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文章的情景图,帮助学生增强对远离家乡,独自漂泊和思念家乡的情绪的理解,为学生带来更加真实的画面感,所以教师要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帮助学生进入到诗词的意境中去,引导学生有效发挥想象,增强对于诗词的理解。
在新时期,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诗词教学应当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做好整体的课堂教学的优化,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设备,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视觉、听觉的感受,比如在《次北固山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来制作一些PPT或者图片,来让学生增强身临其境的感受。
古诗词是弘扬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和悠久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新时期,广大教师都应该积极致力于对古诗词教学的研究,通过古诗词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让学生都能爱上古诗词、爱上语文课,增加人格魅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