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启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三甲集小学)
小学时期,教师重视语文学科。教师升级课堂教学体系,整合教学模式和方案。教师以传统文化作为教学渗透点,在不断指引学生认真学习语文知识的情况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文化能够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学习感悟,也会让学生深刻感悟语文学习价值,指引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教师把传统文化教学中存在的优势和实际价值全面展现出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料,让学生认真投入到传统文化学习情境中。教师要让小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意义,把握语文学习的精髓,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语文学科中的育人思想内容是较为落后的,大多数教师还是以应试教育理念为主,只是对学生的语文成绩和理论知识较为关注,而对他们的文化观念、知识储备和综合素养却十分忽视。这会让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所呈现的综合品质与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不相符。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只是依靠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教学,并没有深入剖析传统文化的内在含义,这会让学生所学的语文知识较为片面,不利于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
目前的社会发展更趋向多元化和国际化,因此小学生能接触到的信息种类众多且内容繁杂。由于受到西方文化所影响,部分小学生的思想认知有些偏离正常轨道。崇拜国外的流行文化,对国外的风俗过度关注,对自己民族的文化和传统节日了解很少,这些都是当下较为典型的事例,不利于小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形成民族自豪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需要针对传统文化渗透内容进行阐释,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传统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教学价值,能够让学生领略传统文化知识的优秀内涵。在小学语文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情况下,真正指引学生学习发展和进步。让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得以全面提升,加强对所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在传统文化的支撑之下,保证学生语文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在传统文化渗透的时候,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全面提升的同时,也会进一步推动学生自我进步和发展。学生会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认真学习,加强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认识。第二,教师通过传统文化的合理融入,可以让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内涵得以提升。教师让学生对不同语文学习感悟进行体会和感受时,会积极思考所学习内容。通过不断指引学生学习进步,让学生扎实掌握语文知识,体会传统文化的精髓。教师可以进一步引领学生认真学习和思考,在强化语文知识学习体验的过程中,让他们体验和认识所学的语文知识。让学生在属于自己的学习模式下,实现综合素质发展和成长。第三,在传统文化合理渗透的过程中,学生会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弘扬。学生获得了自我成长的空间,在认真分析传统文化精髓的时候,也会接触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实际价值。
识字是语文学科中的重点,也是决定学生文化基础建设的重要载体。在该阶段,教师需正确看待汉字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以组织趣味教学活动的方式,发掘和整理汉字的内在文化含义和其背后的典故。然后再让学生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此让他们对丰富的文化内涵进行理解和掌握,让学生对汉字的学习和巩固得以高效完成。在课堂教学时,教师需充分发挥字谜所具有的教学辅助功能,对汉字的内容进行结合,选择一些典型的字谜,让学生可以发散他们的思维和对汉字进行联想,学生在假设、猜测和总结中将汉字的结构和特点予以掌握。像是猜一个字:一个人搬动两个土、一个人将两个土放到一起,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识字教学变得更加有趣。为了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效传承,教师对学生进行识字教学时,需要对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引导他们对汉字的演变和发展进行掌握。有效分析甲骨文、金文、小篆、隶、楷以及行书,对不同时期和类型的汉字书写方法以及与之相对应的作品进行展示,鼓励学生在观察中对汉字的书写特点进行思考和总结。也可以向学生渗透书法的魅力以及内在含义,介绍比较典型和著名的书法大家作品,将相关书法作品进行展示。
诗词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关键模块,同时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在实践教学时,教师需本着传统文化与课堂融合的原则,深入发掘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古诗词的教学资源进行全面的整合。学生对古诗词文化进行自主鉴赏和分析,能够形成良好的文化鉴赏意识,对学生在传统领域的综合鉴赏能力和剖析能力进行提升。首先,可以诵读教材中的古诗词,在朗读中对诗词的节奏和意境进行感悟。例如,学生学习《长相思》时,让他们可以对自己的情绪状态进行处理,对文章中思乡的情感深入感悟。以情景教学方式,直观转化和呈现出诗词中的意境。让学生对其进行深入思考,在感知和体验中对诗词文化加深理解。以《塞下曲》为例,可以结合诗词意境以及描述的情景进行教学。
在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文化典故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加以关注。以明确的具体育人目标为基准,对相关典故资料进行针对性搜集,并且有效融合到课堂教学中,从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学习氛围。引领学生在深入探究和思考的过程中对典故背后的文化特征进行体会和感受,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思想认知,从道德品质层面对自身行为进行规范。例如,教师讲授“廉颇负荆请罪”的典故时,可以让学生对廉颇的优秀品质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也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发掘和整理比较有趣的文化典故,如孔融让梨、凿壁偷光等,然后通过对典故的分析和探索,让学生能够加深对道德文化内涵的理解。并在今后进行自我行为的有效规范。
教师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传承时,需要对陶行知的思想予以遵循,课堂教学中要紧密融合生活化理念,将新颖、具有实践能力和生命力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构建出来。让他们在现实生活环境中学到更为丰富和广泛的传统文化知识,以及获得更多体验空间。在对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对实践进行积极参与和探索的过程中要对文化进一步加深理解,在今后可以肩负起文化传承的使命。例如,教师可以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到生活实践调研当中,从现实生活中发掘具有传承价值的传统文化素材。了解趣味民间传说和故事,也可以通过实践调研掌握历史遗迹以及关联的文化故事。古诗词在语文课本中占据了重要的模块,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形式,其文化内涵以及所具有的育人价值十分显著。
除此之外,通过古诗词规范教学,能够让学生掌握语言处理技巧,陶冶学生的情操,实现道德、情感的有效教育。因此,教师需本着传承经典,品古韵之美的原则,对教材中的优秀古诗词进行搜集。并在此基础上,对具体的育人方式进行创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诗词鉴赏氛围,引导学生从审美的角度出发进行深入赏析。比如说,教师在引导学生围绕《题西林壁》这一诗词进行鉴赏和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的优势,合理创设情景,渲染诗词氛围,探索朗读节奏,即横看/成岭/侧/成峰……,鼓励学生有感情地参与到诗词诵读学习活动当中。并鼓励学生以合作探索的方式,就古诗词的文化内涵、艺术特点,以及所呈现的情感进行深入探索,保证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更具层次性和深刻性。
在传统文化领域,优秀的民族节日也是重要的表现形式,在新时代的社会环境下传统文化的传播价值比较突出。为了彰显民族文化特色,需保留优秀的传统节日,教师要将自身的教育和引导职能充分发挥出来,鼓励学生积极融入传统节日的氛围当中。让学生能够正确看待优秀的节日文化,在体验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传承意识。例如,在端午、中秋、重阳等一些重大的节日期间开展特色化的主题活动,引领学生自主搜集与传统节日有关的文化内涵,了解相关的习俗活动。并组织个性化的文化庆祝活动,强化学生的文化意识。同时促使学生在参与节日活动的过程中,对民族优秀文化建立起自信心。
身为语文教师需明确学科本身所具有的文化传承和传播作用,在确定教育主题的前提下,规范开展多元化的课外实践活动。进而保证学生所拥有的传统文化实践体验空间更加丰富而完善,促使学生在主题拓展中就文化内涵以及传承的目标形成准确认知。例如,教师可以围绕古诗词文化开展趣味的传经诵典活动,引领学生就课外比较优秀的古诗词文化进行提炼整理。然后自主诵读、综合赏析,促使其深刻感悟古诗词的文化意境以及所具备的魅力。不仅如此,也可以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到传统文化的实践调研当中。在引领学生学习完《北京的春节》这一节课之后,鼓励学生就春节有关的文化习俗和传说进行深入发掘,合理撰写报告,总结心得体会,以强化学生对春节文化的感悟。
为做到传统文化规范传承与有效弘扬,教师在实施语文授课时需正确看待家庭教育以及家庭文化氛围的熏陶。在教育实践中,教师需利用一定的载体和技术手段,搭建智能化、智慧型的家校互动平台。通过与家长之间的有效沟通配合,明确传统文化教学的目标。然后在确定语文教学主题的前提下,规范开展趣味性亲子文化活动,组织丰富多元的文化探索任务。引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搜集比较经典的传统文化故事,了解相关的习俗,然后在家长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创新实践中。例如,家长可以与学生一起阅读唐诗宋词300首,探索《论语》《道德经》的文化内涵,也可以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到传统节日的庆祝和体验当中,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行感悟,真正融入传统文化的氛围当中,切实感受到自身所担负的传承职责和使命。
教师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时候,在让学生获得深刻学习体验的情况下,还要让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分析传统文化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这也成为学生学习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基础和精髓。教师发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价值,在不断提升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情况下,让学生可以学习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教师对学生讲授语文知识时,就可以分析文化经典中的生僻字,让学生在查阅学习的时候,更好地掌握拼音,加强对字音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在文字学习的时候,可以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著作中的古今异义词汇。学生在掌握其中内涵情况下,也会扎实分析古文,提升对学习的认知和理解。教师让学生在掌握更多词汇量,积累谚语和俗语的情况下,为传统文化内容的理解提供准备。教师在全面指引学生学习进步的情况下,让学生学会分析所学内容,加强学习体验和认识。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学生分析语文知识的时候,应立足具体特点和内容。在构建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阅读经典文化内容的情况下,可以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欲望。学生在经典文化学习的时候也会领略到做人的道理,在不断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情况下,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成长。教师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找寻符合学生阅读素养的经典文化内容和体系。让学生沉浸在对传统文化知识学习的氛围里,激发自身学习兴趣和欲望,让学生的经典诵读内容更加全面和合理。
例如,教师让学生学习《三字经》《百家姓》等内容,这可以成为学生阅读学习的重要支撑。这一过程中,蕴含了很多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学生在领略到学习精彩的情况下,也会学习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价值。教师在全面激发学生学习潜力的情况下,为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民族发展和历史积淀的重要产物就是传统文化。语文教师在新课改的教育环境下,需要对小学生素质建设的相关需求予以重点关注,对语文课堂中传统文化的支撑作用进行深入分析,对课堂教学和传统文化相融合的改革价值进行明确。然后在确定语文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全方位搜集优质的传统文化资源,将其有效融入各个阶段的教学活动当中。让学生在更为宽松和自由的学习氛围下,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参与,对传统文化的内在魅力和精神价值进行真实体验和切实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