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芳(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青西小学)
古色古香的胡同巷子里浸染着春水煎茶的清香;热闹质朴的传统节日里传承着对联灯谜的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基础性学科,既包含了工具性,又包含了人文性。在语文教育中无不彰显着传统文化的魅力,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语言特色、生活习俗、文化差异、民族信仰、审美追求以及在漫长的历史中沉淀下来的民族精神、人文情怀等等。因此,小学语文的教育也承担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任。同时,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引进中华传统文化也可以潜移默化地丰富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中国古典文化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且中国古典文化最讲究意境美,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对意境的解读。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的课堂中,不应该让学生实施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而要在学生可以对知识准确背诵和记忆的基础上,重视他们对于知识是否可以深入理解并熟练应用。学生念经式背诵《诗经》《论语》等,只会让学生丧失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更降低了教学效率。所以教师要设置情境,帮助学生解读情境。
例如,在学习《四时田园杂兴》的时候,教师在讲解这首诗之前,就可以为学生设置这样的一幅情境:小情境一,从前,在农家小院里,有这样一户人家,他们凌晨就起床并前往田地里去锄草,到了傍晚他们才回到家,到家之后吃完晚饭就开始搓麻绳,曰“昼出耘田夜绩麻”;小情境二,农家小院里的男男女女都分工合作,各自挑起了家庭的重任,曰“村庄儿女各当家”;小情境三,农家小院的大人都外出耕作了,小孩子不知道该如何耕作,却也学起来大人的样子,曰“童孙未解供耕织”;至于第四个小情境,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让他们自己想象一下如何才能设置出“也傍桑阴学种瓜”的情境。
以上案例,可以表明: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热情的形式引入传统文化,进而丰富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效率。中国的汉字凝聚了中华文化的民族底蕴,每一个汉字的背后都蕴含了先辈的民族意识,表明了古代社会的存在,形状各异的造字形式从侧面展现了先辈的思想、心理,也彰显了各地文化习俗的不同,蕴含了大量的社会文化。小学语文教师利用设置情境、解读情境的教学方式可以高效地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识记能力,也可以激发他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在现在的语文课堂中已经很少再听到琅琅读书声了,教师为了追求课堂的高效率就慢慢省略了朗读,但是事实上并没有真正提高课堂的效率。相反的,语文课堂上教师枯燥乏味的讲述只会让学生更加讨厌这门学科,满堂都是理论性的分析、麻木的回答,学生为了学习而去学习。语文课堂越来越没有最应该存在的读书声,这是不可取的教学方式,语文课堂应该充斥着朗朗的读书声,因为汉字本身就具有凝练、优雅、知性的特点,尤其是古诗词蕴含的音律美,是任何一种文学都无法超越的,而学生只有在朗读时才能真正感悟中华语言的美、传统文化的美。
例如,在学习“短诗三首——繁星”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采用反复朗诵的形式进行预习,学生一遍一遍朗诵,直至可以熟读。然后,教师进行朗读示范,矫正学生语音上面的错误,让他们可以整体感悟这几首诗的情感。接着,教师再让学生进行自由朗诵,不断感悟这三首诗的意境,感悟诗中“明月下的园子”“藤萝下的叶子”“母亲的膝上”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然后,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让一位学生起身朗诵,并让其来回答这个问题。最后,解决了诗词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之后,教师再让全班进行朗诵。就这样,在反复朗诵中,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时感悟中国汉字的美丽,体会汉字蕴含的韵味。
以上案例,可以表明: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诵读语言,感受文化魅力的形式,引入传统文化,进而丰富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效率。汉字凝聚的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瑰宝,学生只有在朗诵中才能真正体会到汉字蕴含的力量,感受气势磅礴的气势,体会那抑扬顿挫的节奏美。
每一本语文教材都是编译者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编写出来的,其中包含的不仅仅是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那些知识能够教会学生一些思想和理念,让学生能够受到启迪和教育。在不断完善语文教材资料的这些年中,编译者已经建立起了一套可以帮助学生丰富传统文化素养和伦理素养的知识体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从基础抓起,从教学材料中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美丽,这有利于教师向学生弘扬传统文化,也有利于教师丰富教学课堂。
例如,在学习“囊萤夜读”的时候,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就要带领学生一点一点分析,理解这篇文言文的意思,“囊萤夜读”讲述的是东晋人车胤,他在小时候就学习刻苦,白天帮别人干活,晚上挑灯学习。但是家境贫寒,往往没钱买油灯来读书,忽然一天,他发现空中的萤火虫可以一闪、一闪发光,他就将这些萤火虫聚在一起,用它们身上的光来读书。从此,他就每天借着萤火虫的光刻苦学习。这样,在教学中学生学习了这篇文言文就会明白:他们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都应该学习东晋人车胤“囊萤夜读”的精神。不放弃,不言败,坚持与命运抗争到底。
以上案例可以表明: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回归教材,宣传文化教育的形式引入传统文化,进而丰富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效率。语文教材中不仅仅蕴含着大量的知识,还包含了很多文学素养,同时在一些课文中还涵盖了我们的先辈们的顽强精神,一些精神至今都能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
在教育不断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对学生进行一些有针对性教学,这时,教师可以选择建立学习小组,通过成立一些语文兴趣小组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语文知识,兴趣小组也是学生进行传统文化交流的一个场所。利用这种形式,学生可以减少被动接受知识带来的负面情绪,相反,可以促进他们积极主动进行探究,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不断领会传统文化的绚丽多彩,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文化魅力。
例如,在学习《琥珀》《飞向蓝天的恐龙》《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千年梦圆在今朝》这几篇课文之前,教师可以先告诉学生:这几篇课文的共同之处,都彰显了中华历史的渊源悠久,蕴含了大量的传统文化。然后,教师将学生分成以六个人为一组的小组,共八个小组,让每一个小组根据他们的兴趣来选取文章。在组员的共同努力之下,他们都各自研究出他们选择的文章中涉及的文化和历史知识。最后,教师对他们的成果进行质疑,或者请教,通过这样的形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
以上案例,可以表明: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专项研讨,激发学生主动性的形式引入传统文化,进而丰富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效率。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可以不断激发他们的兴趣。作为新一代的青年,学生的身上肩负弘扬传统文化的重任,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各种形式帮助学生培养民族文化的素养,能够将文化底蕴和文化精神深深扎根在学生的心中,让他们可以真正学习到文化中的营养,这样学生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也可以更加如鱼得水。
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时间安排上面可以发现,教学时间和教学空间很少,教师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保证一定量的教学内容,并融入传统文化知识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教师需要适当进行一些拓展,将教学范围扩大,将学生的课后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优秀的传统文化仅仅依靠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是无法将精髓传授到学生身上的,在课后利用课外活动融合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也是有利于教师提高课堂效率的。教师不仅仅要保证学生可以不断接触到传统文化,还要保证学生可以在课堂中真正学习到知识。
例如,在学习《墨梅》这首古诗的时候,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中引进中国水墨画,将水墨画与语文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将《墨梅》中蕴含的意境用画展示出来,对于小学生而言这是相对困难的,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一些社交软件,比如QQ、微信、抖音等,为学生传授一些水墨画中画梅花的技巧,还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其他人创作的优美的水墨画。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利用一些课后时间进行绘画,同时教师也要鼓动学生的家长,让他们帮助学生一起完成,避免学生产生放弃的思想。
以上案例,可以表明: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拓展教学,以提升课堂效率的形式引入传统文化,进而丰富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效率。优秀的传统文化极具民族性与继承性,作为课堂的拓展,课外的活动和要求也要与课堂同步进行,这样才能高效提高课堂效率。
提及中国传统文化极具特色的代表,书法一定是其中之一,书法彰显了我国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极具意境的审美情趣。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对学生进行相应的书法熏陶,有利于他们开阔视野,积累更多的知识,同时也可以锻炼他们的心智,陶冶他们的情怀,提高他们对于美的认识。
例如,在学习了《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这三首古诗之后,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在纸上,用钢笔将这三首古诗写下来,在学生写这三首古诗的时候,教师要注意留意学生的笔画、力道。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书法能力很弱,所以教师要为学生普及一些书法上的知识,传授一些书法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书法能力尤为重要,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书法的魅力,对于学生写得好的地方,教师要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肯定。课后,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在节假日的时候为家里写一些对联等等。
以上案例,可以表明: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进书法,丰富课堂的形式引入传统文化,进而丰富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效率。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不仅仅要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热情,还应该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积极引进一些优秀的教学经验,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同时尽可能运用多种教学形式,为学生营造一些良好的学习传统文化氛围,进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可以徜徉在传统文化的海洋中。
将传统文化引入到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想办法避免学生出现“三分钟热度”的现象,避免出现学了一段时间就放弃的现象。对于以上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之外带领学生组织一些和传统文化有关的娱乐活动,为学生提供可以展示他们的舞台和机会,从而增强他们学习传统文化的自信心,进而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效率。
例如,在学习了“梅兰芳蓄须”这篇文章之后,学生对于梅兰芳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拓展一些有关梅兰芳的知识,讲授一些梅兰芳的光辉事迹,放映一些梅兰芳的经典视频。然后,让学生选取一段他们喜欢的经典片段进行排练,在校园举办“文化节”活动的时候,鼓励学生积极上台表演。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不仅仅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还可以激发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
以上案例,可以表明: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巧设活动,营造展示平台的形式引入传统文化,进而丰富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效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在活动中能够释放自己的情绪。这样,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可以得到更好的效果,也更能促进他们对于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对于他们的人文素养也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总之,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把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不仅仅可以有效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还可以帮助学生在文化素养上打下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素质教育更加被社会各界重视,传统文化也不断融入语文课本当中。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不断重视传统文化,可以通过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热情;诵读语言,感受文化魅力;回归教材,宣传文化教育;专项研讨,激发学生主动性;拓展教学,提升课堂效率;引进书法,丰富课堂;巧设活动,营造展示平台的形式,丰富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把传统文化引入小学语文课堂中,丰富课堂教学,进而提升学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