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国有企业发扬基层首创精神的几点思考

2023-04-05 04:20
智库时代 2023年8期
关键词:首创精神所有制全民

宋 琰

(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海外分公司)

改革创新最大的活力蕴藏在基层和群众中间,尊重群众和基层的首创精神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法。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上,新兴国家集体崛起,全球政治出现大觉醒,同时国内治理综合难度加大,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使社会出现了扁平化的治理困境,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经济社会遭遇了严峻挑战,必须依靠改革创新破困迎新。最大限度释放基层的改革创新能力是推动改革在重要领域深化成效的关键“法宝”。

一、首创精神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有关“红船精神”的论述中阐明了建党精神的内涵。其中“首创精神”值得我们联系党史深入体会。

第一、首创精神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精神,具有中国共产党的鲜明特征。创造力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我们党就是在不断创造历史的过程中,完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推动了改革开放。

第二、首创精神本质上是一种创新精神,是对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继承,贯穿于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整个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生活等领域许多形态从无到有,靠的正是人民群众在发展过程中展现的创造智慧。“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医药科技创新代表屠呦呦,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先行者王传福,他们敢于突破常规、面对挑战,是各个领域中创新精神的代表。

第三、首创精神不仅仅是创新的智慧,更是指我们党和人民面对日趋复杂的环境时,所表现出的探索精神和直面问题的勇气。回溯历史,可以发现,正是党和人民不畏艰难的首创精神,为中国的复兴之路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多年来中国人民在稳扎稳打的基础上,以首创精神面对未来,未来也必将以首创精神作为探索更尖端领域、寻求更深入变革、解决更重大问题的底气和支撑。

二、国企发扬基层首创精神的必要性

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得益于发扬群众首创精神,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也必然要求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国有企业要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充分发扬基层首创精神。

(一)新时代新形势为国企改革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国内环境复杂多变,带来了新机遇、新矛盾、新挑战。在“转方式,调结构”的大背景下,在经济增长放缓、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常态”下,由投资增长拉动的建筑市场将不再强劲,国内工程市场将面临饱和。国有企业是实施“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要带头探索国际化发展路径,推动“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面对复杂多变、千差万别、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国有企业更需要发扬创新精神,建立国际化思维,实现战略、管理、经营的全面创新。

(二)基层蕴藏着丰富的创新智慧

大多数国有企业基层单位多,情况差别大;同时存在多个层级,每个层级对上一层级来说,都是基层单位;作为最基层的单位,项目是企业业务开展的最基本单元。基层单位是生产的实践者、问题的亲历者,生产经营面临的具体情况、存在的突出问题,基层单位看得最清楚、感受最深,他们提出的建议和应对措施往往是最具有现实性和针对性的。发扬基层首创精神,意味着尊重基层情况的差异性,顶层改革措施、制度的出台要尊重基层的意见,不能一刀切。一方面,要重视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经过充分研究论证的方案和政策,自上而下地推动。另一方面,对于现在还看不明白情况和问题,无法全面推行的措施,就要充分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鼓励和支持基层大胆尝试,为全面改革积累经验。

(三)基层职工是推动企业改革创新的主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充分激发人民群众中蕴藏着的智慧和力量,就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多人间奇迹。充分发扬基层首创精神,是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是全心全意依靠广大职工,引导广大职工共同致力于建设现代化企业的战略性手段。

三、国企发扬基层首创精神的主阵地

国有企业发扬首创精神,要根据发展定位,将创新融入发展战略、生产经营、组织架构、团队文化中,全面提升创新力,增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具体到基层单位和基层员工,应着力在四个层面发扬首创精神。

(一)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举措是科技创新和突破产业瓶颈。国有企业要提升自主科技创新能力,就必须建立可持续的技术创新机制。一方面,要改进技术,推动装备与技术更新换代,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服务能力;同时要充分发挥国企资优势整合资源,利用产业联盟、政企合作、产学研融合等方式,在重大技术创新中发挥引领作用,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

对于土建类施工企业来说,加强技术创新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原材料价格和人工工资的增高,施工成本提高,城市化高峰越过,基建规模逐步萎缩,产业链分工调整,竞争更加激烈,只有依靠技术创新优势才能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中交路建坚持创新驱动,将科研创新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积极打造适应市场的科技创新体系。“十三五”组织立项科研课题内容涵盖公路、桥梁、隧道、轨道交通建设,新型材料、机械设备开发应用等众多领域,研发了“塔身钢筋节段整体提升技术”等一系列原创性工艺和装备,补齐了拱桥斜拉扣挂施工等二十余项工艺短板。同时积极推动产学研一体化进程,同国内先进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联合,加快新技术的研究、推广和应用。获得一批重大科研成果,近百项工法、专利等优秀科技成果在公司范围内进行推广,在项目中取得成功应用,有力提升了品牌竞争力。

(二)强化管理创新,建立适应创新的组织模式

管理创新是国企创新的核心,只有建立创新体系保障,才能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创新的可持续化。在组织建设上,要优化内部组织结构、打造专业创新团队、建立激励创新的制度机制,激活内部创新动力。在管理载体上,要运用好互联网信息技术,加快建立现代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提升创新效能。

管理创新是国企改革的重要方面。近年来,中交路建大力推进管理创新,开展《基于互联网+的技术专家集约化管理创新研究》《投资项目供应链资金闭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等多项管理创新课题研究,获得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管理创新成果奖。公司全面推进“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建设,建立项目示范机制,形成一批可复制的管理模式和可推广的管理成果,有力提升公司品质工程建设水平。

(三)加强模式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治理高度多次提出国企治理要强化模式创新。就国有企业目前发展和市场未来需求而言,模式创新是推动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作为建筑业的领军企业,十三五期间,中交路建积极推动模式创新,依托核心业务,聚焦新业态,抢占新领域,加强资本运作,围绕产业链、价值链,不断整合人才、资产、资质、技术等资源,积极打造专业化的平台,强化建链、补链、强链工作,在设计咨询、试验检测、养护加固、物资采购、机电安装等方面形成了特色价值环节,形成了新的业务增长点。

(四)以岗位创新为源头,以创新点滴之水汇聚成企业发展的磅礴之势

企业的创新成果是企业职工在各自的职业岗位上精益求精,点点滴滴改进提高的结果,创新是每个岗位的职责,是每个职工义不容辞的责任。发扬首创精神,意味着立足岗位职责,保持时刻创新的冲动,冷静地分析每一点创新可行性,甘愿啃硬骨头,在枯燥的优化工作过程中重复再重复,追求最终哪怕只是点滴改进与创新。企业要优化创新,必须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激发普通员工的创新热情。近年来,中交路建在鼓励职工岗位创新方面推出多项举措,开展“五小”创新创效活动、“创岗建区”“青年突击队”活动,充分锤炼青年职工的业务技能,激发员工岗位创新的内驱力。

四、国企发扬基层首创精神的主要措施

(一)坚持顶层设计和基层首创的辩证统一

强调基层首创,并不意味着要弱化顶层设计,要认识到基层首创和顶层设计的辩证关系,做到由下而上和由上而下的辩证统一。一方面,鼓励基层先行先试,再将行得通的效果好的基层做法加以提炼总结成顶层设计并推广。另一方面,在战略决策上坚持顶层设计、统一领导,战术选择上鼓励基层创新、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动能。

要落实顶层设计,首先,要沉下心来研究吃透政策,注意区分原则性要求、刚性要求和指导性要求,弄清哪些契合本单位实际,哪些是特定条件下的特殊举措,将中央精神和总部要求具体化,制定符合实际的贯彻落实措施,真正把政策用好用足。同时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职工开展调查研究,弄清本单位的真实情况,在此基础上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才能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落实举措。最后,在吃透政策,摸清基层实际情况的两个前提下,积极探索、大胆创新。

(二)健全创新激励机制,积极营造“首创文化”

建立创新亲和的企业文化,需要从制度保障、管理机制、文化氛围等多个层面入手,健全创新激励制度体系,积极开展物质及精神奖励,并努力拓宽职工成长渠道。

1.推进创新激励机制建设,为“首创精神”提供制度保障

通过建立科技发展专项资金制度,完善业绩考核指标体系,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法,设立科技和管理创新奖励专项资金,为研发人员创新提供必要的财务支持,保障技术研发人员成果转化收益,以奖金作为重要激励手段,激励职工在各自岗位上创新优化。

2.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为“首创精神”提供宽松环境

在缺乏容错纠错机制的大环境中,虽然有的职工具有创新的思维、想法,但由于怕失败、怕创新不能达到既定的结果,使许多创新萌芽难以转化成创新行为、创新成果。建立科学、符合实际情况的容错纠错机制,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营造激励创新的良好环境,支持大胆探索、鼓励担当作为,营造出允许失败、宽容失误的干事环境,最大限度地为敢闯敢干的职工打消顾虑,为新时期创新企业文化建设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为“首创精神”提供文化土壤

为职工工作、学习和成长创造良好条件,加强内部沟通协作,培育形成鼓励研究探索、宽容对待失败、追求卓越成就的企业创新文化。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官网以及主流媒体,加大对公司创新产品、新兴业务、开拓创新典型人物的宣传力度,不断强化创新理念,促进“首创精神”在企业文化深入扎根,广泛发芽,蓬勃发展。

(三)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平台,打通“首创人才”成长通道

国有企业要提升创新能力,人才队伍是关键。当前国有企业职工队伍普遍年轻化,基层队伍以40岁以下的青年职工为主体,他们的特点是学历高、干劲大、闯劲足,具有很高的创新热情,但是,面对复杂的实际问题,往往感到能力不足,空有“首创热情”,缺乏“首创能力”。调查中发现,职工普遍反映,一方面,缺少提升能力的通道,另一方面,他们缺少展现能力的平台和创造功绩的机会。针对这种情况,公司管理者要敢于放权,善于压担子、积极搭台子,为青年职工成长提供实践机会,激活他们的竞争意识,为青年人的成长进步提供空间。同时,人力部门要在打造学习型企业,为职工提供学习发展平台上下功夫。

近年来,很多国企在这方面做了有益探索,通过打通项目经理、总工、市场开发人员职业发展通道、落实刚性培训学时任务、实行“职业导师制”、组织创新工作室等途径充分发挥技术带头人的“传帮带”作用,为加速青年职工成长提供助力,为员工创新创效提供平台,为国有企业实现创新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力。

【相关链接】

国有企业,是指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以及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包括中央和地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和其他部门所监管的企业本级及其逐级投资形成的企业。

国企的性质,就是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性质。所谓全民所有制企业,实质就是企业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企业。而所谓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性质,就是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企业所具有的性质。因而,所谓国企的性质,实质就是生产资料属于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企业所具有的性质。

全民所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一种主要具体体现形式。在中国实行计划经济时,全民所有制企业是以国家所有制具体实现形式体现的。国家所有制具体实现形式,是通过全社会范围的经济联合使劳动者取得生产资料共有者的地位。因而,这时中国国企作为由国家投资组建的从事产品(商品)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实质是以劳动为谋生手段的劳动者与全民所有制生产资料实际结合的经济联合体。在全民所有制条件下,我国全体人民中的劳动者一面是具有平等地位的生产资料的共有者;另一面是由社会分工所决定的不同生产职能的专门化承担者。全民所有制企业就是这种全民所有制经济中媒介劳动者与全民所有制生产资料实际结合的经济关系环节。广大劳动者的双重身份就是通过这个经济组织结合起来而具体实现的。所以,中国国企本质上是全民所有制的具体实现形式。它是通过劳动者与全民所有制生产资料的结合,具体实现全民所有制生产关系的。

猜你喜欢
首创精神所有制全民
全民·爱·阅读
红船精神和西柏坡精神蕴涵的首创精神及实践思考
“红船精神”内涵解读
试论中国共产党创建过程中首创精神的历史作用
高句丽土地所有制演变浅探
可持续全民医保
音乐教学中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措施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混合所有制
混合所有制医院:到底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