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宝木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含山实验小学 安徽马鞍山 238100)
随着智慧课堂的日益普及,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有了新的变化,就是明确智慧课堂要以为学生、老师、教学管理者服务为目标。学生通过智慧课堂轻松参与数学课堂的学习和互动,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劣势,从而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教师通过智慧课堂,快速备课,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度,及时获得学生的教学反馈,制订个性化教学方案,解决孩子们课堂上出现的学习疑惑。
通过对当前课程改革实践的分析,结合一些教学案例,笔者发现当前智慧课堂教学反馈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一些教师机械地单方面反馈,只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反馈,而对学生的感受、态度、价值观反馈忽视和削弱。有些教师只给予正式的反馈,盲目武断。课堂上出现了师生之间的虚假对话和活动。课堂教学表面上看起来非常活跃,但实际上根本没有内容,学生不能理性思维。新课程概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应该具有生机和活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学会接受教学反馈,并据此随时调整教学过程,而不是坚持预设。大多数的反馈可以使教学绽放光彩,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合理优化教学反馈,并对学生进行及时的逆向反馈,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使我们预设的教学目标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进一步激发,进而喜欢上数学学习。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还要主动用数学思维和方法解决问题,同时要注意探索和应用的过程。因此,要善于运用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积极组织课堂教学,有效开发课堂资源。智慧课堂中的教学反馈不是随意的,它需要教师设计课堂教学,即教师不仅要进行教学设计,还要设计课堂中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境,对如何处理每一种情境事先作出安排,形成灵活的程序,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空间,最后才进行教学定位,如教师要完成预设的教学程序,学生要得到预设的发展。例如,在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时,笔者是这样设计的:
师:(向学生平板推送巧克力情境图)大家都吃过巧克力吧?你们喜欢吃巧克力吗?
生:吃过、喜欢吃。(同学们笑着说)
师:还是这块巧克力,我们来看它被分成了几份,是怎么分的?
生:这块巧克力被平均分成了八份。(学生思考后指名汇报)
师:看着这块巧克力想吃吧,小华和爸爸也想吃,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吃了多少。(向学生平板推送完整情境图)
生:小华吃了这块巧克力的4/8,爸爸吃了这块巧克力的3/8。
师:仔细观察情境图,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A:小华和爸爸一共吃了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生B:小华比爸爸多吃了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生C:爸爸比小华少吃了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生D:小华和爸爸吃过后,还剩下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
师:你们反馈的问题非常好。
接着,笔者根据学生的反馈引导并启发他们解决第一个问题,然后学生独立解决第二和第三个问题,最后在笔者的提示下解决第四个问题。当然解决问题只是第一步,重点在于让学生借助四道算式,通过观察、分析得到解决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问题的方法:分数的分母不变,只要将分数的分子相加、减即可。
因此,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既要重视课程资源的挖掘,也要重视学生已经达到了怎样的认知水平,充分利用智慧课堂的直观性,将具有抽象思维的内容向具象思维转化,便于学生接受,从而掌握相应的知识内容。同时还要重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如锻炼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勤于思考的习惯……在此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留有充足的思考时间和充分讨论的空间,注重他们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去分析相关问题,看看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保持和他们处在同一水平线。教师应“以人为本”,充分了解学生,合理设计教学,营造和谐氛围,课堂上设置问题要严谨,使学生在探索新知识时,能利用原有的学习经验和认识水平去思考。设计的问题要遵循学生“踮起脚”就能解决的原则,确保他们有兴趣去思考、去解决,从而使他们爱上数学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课堂要有全局的把控能力,要将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看在眼中,记在心上。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表现,教师要能做到在把控课堂的基础上关注发生突发情况的学生,要将他们的各种表现巧妙地利用起来。教师在学生自尊心不受伤害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合理地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向有利于教学开展的方向转化。当然在利用学生课堂上表现的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反思自己教学中所存在的不足,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做到不怕突发情况。如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十几减9练习》时,一教师让学生尝试编写一个数减9的减法算式。学生们兴趣高涨,个个跃跃欲试:
生1:15-9。
生2:13-9。
生3:6-9。
这位同学刚说完,还没来得及坐下,班级里有些同学就不乐意了,一位同学立刻站起来说:“老师,他编的减法算式不对,6-9不够减。”该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两只小手使劲地搓着,眼看眼泪就要夺眶而出。这时,教师让其他同学安静下来,对他投向赞赏的目光,说:“同学们,你们可能还不知道,这道题目没有编错,等我们上了初中就能解决它了。我们应该送给他热烈的掌声,感谢他为我们展示了一道到初中才能解决的减法算式。”同学们听了教师的话后,都自觉地鼓起掌来,而那位学生也高兴地抬起了头,在同学们的掌声中坐了下来。
此时教师指着刚刚那位学生所说的减法算式6-9说:这道减法算式就我们现在的水平还不足以解决它,那么你们有什么办法将它变成一道我们目前能解决的减法算式呢?学生们一开始都皱起了眉头,不过很快就有学生举手了。
生1:把6换成11,变成11-9。
生2:把6换成12,变成12-9。
(班级里一下子热闹起来了,很多学生都想试一试)
教师笑着看了看学生,继续说:如果这里的“6”必须在,你能想办法把它变成一道我们目前就能解决的减法算式吗?这次很快就有学生举起了小手。
生3:在“6”的前面增加“1”,变成16-9=7。
生4(一开始回答“6-9”的学生):在“6”的后面增加“0”,虽然这道减法算式我们还没有学过,但我会算,60-9=51。
……
到这里,教师会心地笑了。正是教师赞赏的目光和语言,使这位学生重新找回了自信。教师的连续两问,让学生在换“6”和在“6”两边增加数字的过程中,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而一开始回答“6-9”的学生再次勇敢地站起来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到该教师心中有学生,眼中有课堂,利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加以利用,从而使自己的课堂有生成,学生有想法。
课堂教学面对的对象是学生,他们都有自己的思维和想法,所以有经验的教师都这么认为:科学的教学设计是前提,收集课堂反馈及时进行调整才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时,课前笔者设计了以下两个环节:
环节一:以四人为一组,拿出准备好的圆形纸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并在小组内交流。
在组织全班交流时,得出以下结论:半径和直径有无数条;半径的长度是直径长度的一半;圆是轴对称图形。这些都在笔者的预设里,接着通过动画演示使学生认识到得出这些结论必须有一个前提:在同一个圆里。这时,有一个学生高高举起手来,笔者问他:“怎么了?”他说:“老师,两个圆大小相等也是可以的。”多么好的生成啊。笔者觉得有必要让学生一起去验证一下,于是对教学设计进行了适时调整:增加了上面的结论对于两个大小相等的圆是否也成立这一环节。最后在学生的验证和多媒体的动画演示中,我们共同将前提扩充了:在同一个圆或大小相等的圆里。通过增强这一环节,学生对圆的认识会更加深刻了。
环节二:以四人为一组,拿出课前用不同形状的物体制作的车轮,在桌子上滚一滚,比一比,想一想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轮轴为什么要放在圆心位置。
在组织交流时,得出以下结论:车轮做成其他形状都不易滚动,只有做成圆形的才方便滚动。至于轮轴为什么要放在圆心位置学生都不知道怎么回答。突然有个学生小声地说:“可不可以利用动画演示来看一看呢?”对啊,一语惊醒梦中人,为什么不制作出动画,让学生感受一下呢?于是笔者利用课后时间,在网上搜集素材制作了将轮轴放在圆形不同位置的动画,通过演示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将轮轴放在圆心位置,车子才会平稳行驶。
从这两个实例不难看出:没有完美的教学设计。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因为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偏离我们的预设而感到懊恼。我们应该明白:教学设计是死的,人是活的,要感谢我们的学生,正是他们一个个偏离预设的生成,才让课堂有了活力。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学生的反馈适时调整,以使学生的生成更有价值。
当前,智慧课堂逐渐普及,教师应该学会利用智慧课堂来辅助收集来自学生的反馈,然后对其进行反思,总结提炼,以更好应对来自学生的反馈。如笔者在带学生复习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时,利用智慧课堂向学生推送了以下一道习题:根据一句乘法口诀写出四道算式(口诀是一九得九)。从大多数学生的反馈中笔者收集到以下一道算式:1÷9=9。这使笔者很疑惑,为什么学生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呢?在与他们的交流中认识到原因应该是没有让学生真正理解除法的含义。于是笔者抓住这道算式让学生说一说它所表示的含义,说着说着学生发现了问题,从而加深了他们对于除法含义的理解。
教师就应该这样,对于学生的反馈要做到及时反思,总结提炼,然后做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所谓“趁热打铁”。当然,在这里要做到眼中注视每一个学生,要时刻关注他们在课堂上所作的反馈,及时给予回馈。同时课后要反思总结,改进教学反馈的应对策略,从而产生更优化措施,使得课堂更加高效。教师要在总结中不断生成,与学生在课堂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现有认识水平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反馈策略,确保所有的学生都能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回馈而受益,只有这样才能让反馈策略具有广泛的实践与推广意义。
因此,教师在智慧课堂上科学应对来自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反馈,使数学智慧课堂成为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师生思维碰撞出智慧火花的课堂。这样的智慧课堂才会闪耀智慧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