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永靖县刘家峡中学·张本福
教育工作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在不停发展。从过去简单地播放一些视频、展示PPT,到现在很多教师开始使用在线教育平台和希沃白板等丰富的专业教学工具,二者的融合程度在不断提升。这种变化说明信息技术介入一般的教学工作已经得到了普遍认同,确实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也证明信息技术和教学工作本身都在不断变化,要不断满足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新需求,教师在融合信息技术方面不能停下改革创新的脚步。如何针对当前的新需要创造智慧课堂,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需要思考和实践的一个重要问题。
所谓“智慧课堂”,一直以来主要有两种理解。首先,是运用智慧型教学手段,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其“智慧”主要体现在技术手段方面,而且越来越倾向于强调信息技术的应用,其他手段逐步成为信息技术的辅助。其次,是开发学生智慧,同时促进教师智慧成长的课堂,使得师生双方都能获得思维等根本性能力素养的成长。现在,这两种理解正在逐步融为一体,即通过智慧型的教学手段,特别是信息技术,开发学生的智慧,而教师也在这种课堂上实现自身的发展,提升教学专业素养。
通过智慧课堂的内涵可以看出,该种课堂模式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离不开信息技术等先进教学手段的应用。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目前的条件下,没有一些有效技术手段的支撑,师生双方就难以开展某种形式的智慧型教学。比如只有黑板,就无法以动态直观的方式在教室里为学生展示知识内容。第二,智慧课堂要实现师生双方的智慧发展,不能只强调开发学生的智慧。缺少智慧认识的教师,无法深入理解智慧课堂的内涵并有效提升对智慧手段的应用能力,促进学生智慧发展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第三,智慧课堂的构建成果并不完全由信息技术所决定,或者说智慧课堂发挥的实际效果取决于人,取决于师生双方。只有正确的应用和师生双方的共同参与,才能有效体现出智慧课堂与信息技术的实际价值。
初中语文学科的智慧课堂同样具有上述内涵与特点。而且因为初中语文学科自身的特殊性,智慧课堂在该学科领域还会体现出特别的意义。首先讨论初中语文学科的自身特征。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学生既要掌握语言文字方面的知识技能,提升语言应用能力,又要在精神上受到熏陶,与古往今来的伟大人物产生精神上的共鸣,透过文字理解他们的思想并通过自主的文字创造将自身的收获表达出来。没有智慧,学生就会成为语言文字知识的“容器”,就会变成单纯的“死记硬背”,无法体现出语文学科的应有价值。
因此,构建初中语文智慧课堂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吸收与应用,帮助学生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如审美创造等方面的全面成长。在信息技术等智慧教学手段的帮助下,学生能够跨越时空的距离,把课文中的内容拉到眼前,看到笔者眼下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也可以突破日常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在课外展开充分的师生交流与同学互动,分享自己在课外自主阅读中的收获,打开思路,发现新的阅读乐趣。智慧课堂给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带来的是全新的学习体验,是他们挖掘自身智慧潜力的重要凭依。而教师也能在这一过程中发现学生的优劣势,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与需要并通过智慧手段满足其个性化学习需求,与学生一起成长,以更加智慧的状态投入到新的教学工作中。
从近些年来初中语文教育的整体发展趋势来看,信息技术正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课堂上,其教学技术手段变得越来越“智慧”。但智慧课堂绝不仅仅是教学手段上的智慧,还在于师生双方体现出各自的智慧,实现智慧的发展。而从这个角度加以审视,可以发现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为了响应时代的号召,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都在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完善当前的教学工作,打造智慧课堂。但是,一些教师在应用的时候只求“规模”,不求质量。
也就是说,教师急于运用各种不同形式的信息技术,期待能够马上具备运用AR/VR技术的条件。已有的各种在线教育平台或希沃白板等软件,还有大量的网络化学习资源,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出现在初中语文课堂上。造成的结果则是“过犹不及”,不仅教师对这些技术工具的应用停留在表面,学生的学习体会也非常不好,无法有效吸收理解如此复杂多样的学习资源,增大了学生压力的同时降低了其学习效果。其反映的其实是教师尚未将自己的智慧和智慧的教学手段、开发学生智慧等要素较好地结合在一起,有必要展开具体策略的创新。
融合信息技术,发展初中语文智慧课堂是教师提升教学效果,实现师生共同进步的基本渠道之一。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思考的不是是否应该应用信息技术,而是如何让信息技术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找到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语文智慧课堂的有效构建策略。其中最为基础的是要全面梳理和更新教学模式,在正确合理的框架之下,把信息技术放在应有的位置。
在这方面,教师要牢记信息技术本身的工具性。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乃至课外作业等组成部分都可以围绕信息技术进行调整优化,但其目的是为了让信息技术这一工具起到效果,不能违背正确的教学理念。比如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要促进学生的自主成长,兼顾教学的趣味性与教育性。无论目前的教学工作因信息技术使用过少而缺少趣味性,还是使用过多影响到了教育性,都要进行教学模式的调整更新,完成对基本框架的搭建。比如在预习阶段,在明确的目标和任务下,鼓励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进行自主的知识探索,与同学老师在网上展开交流,为学生收集和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指导以提升其效率。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空间可以更加自由,但不能变得漫无目的,缺少方向。
教师的信息素养如何,不仅直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教师的智慧水平,同时也决定着教师是否能够让信息技术这种智慧教学手段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开发学生智慧方面取得优秀的教育成果。比如在课外阅读方面,现在网上有很多电子书阅读或者“听书”软件,相比于纸质书籍,其价格更低,阅读起来更为便利。教师应该向学生推荐合适的软件。更进一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推荐差异化的读书软件,帮助学生收集整理优秀且免费的读书资源,方便大家的课外阅读活动。
为此,教师要具备较强的信息素养,要了解各种与初中语文学习有关的技术手段。教师平时应注重自身学习,除了收集、整理和阅读文献资料等理论学习工作之外,还要经常在网上与网友交流,寻找年轻学生群体较多的网站,了解大家都在使用哪些软件,这些软件是否可以应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对于了解到的情况,则要加强教学实践,及时推荐给学生并保持与学生的交流,鼓励学生提出意见和建议。以在线阅读软件为例,学生提出该软件具备读书笔记的功能,而且在联网状态下还能实现网友之间通过读书笔记的交流。教师了解到后,要与学生共同研究如何利用这一功能实现本班同学之间的互动,实现在线状态下的课外合作阅读。
想要用好信息技术,依托信息技术打造出师生满意的智慧课堂,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问题是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这里所说的“个性特征”其实应该理解为包括个性在内的各种特征。比如学生自身的信息素养,是否熟悉信息技术的日常应用,在使用信息技术获取资源的时候是否有较好的分辨能力,会不会盲目相信网络上的各种内容等。这些个性特征对于学生在智慧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效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要根据其特征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留下预习作业,请学生通过网络查找资源,看一看专家学者是怎样解读这篇课文的。具体的指导要基于对学生的了解。比如平时不常搜索此类资源的学生,教师要向他们推荐一些网站,教给他们高效的资源搜索方法,必要时可以与信息技术教师合作;自主思考的能力较弱,缺少思辨与批判精神的学生,要向他们推荐一些解读角度和观点并不完全相同的资源,尝试让他们把学习这些资源之后的自主思考结果写下来。只要教师平时注意对学生的观察与分析,就能很好地做到以上几点,让学生在适合自身智慧水平的情况下运用智慧工具并发展学生的智慧。
不同的学生,需要教师以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事实上,针对学生的分层教学指导虽然是必要的,但不可能穿插于初中语文教学的全过程。比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准备教学资源的时候,只能在同一个资源中融入不同特点的内容,很难为各种特征的学生群体制作各具特色的内容并在课堂上全都展示出来,无论时间还是精力都不允许教师这样做。
这时,通过多元的教学方法,就能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找到各自的切入点,同时也让教师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教学目的找到更多的选择。以《阿长与〈山海经〉》的学习为例,在学生已经进行过自主的智慧预习的情况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对课文的某些情节片段进行模仿,表现出主人公与“阿长”的特点;根据预习成果将学生分成小组,推动小组内部的交流讨论;请学生对本篇课文的思想情感进行阐述,并依据回答组织小型的辩论活动。通过上述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使得所有学生都能找到比较适合自己的学习途径,由点及面,带动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状态及其学习效果。
智慧课堂的重要内涵和特点在于促进学生的自主成长。学生以自身在智慧上的不断发展,搭配信息技术等智慧的学习手段,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实现高效的自主学习,这是所有教师梦寐以求的一件事情。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根据学生的成长情况不断拓展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
比如,教师可以尝试翻转课堂模式。即由学生在课堂之外完成自主的学习过程,尽可能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推动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在课堂教学中,则主要将时间用于小组间的进一步互动并解决遗留问题。翻转课堂既是课堂内外教学活动在主要功能上的翻转,同时也是师生角色的翻转,信息技术是翻转课堂能够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为线上的师生与学生间的沟通交流提供了渠道和环境,让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够成为教学的主要过程。以《背影》为例,教师可以将学生提前分成小组,请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展开交流,交流的时候可以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回忆自己与父亲相处的往事,也可以边讨论边寻找各种解读。同时,每个小组都会有一份教师提前布置的学习任务单,学生的自主学习要围绕这些任务单进行,以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不会“失控”。第二天上课时,先从分享任务的学习成果开始,然后针对各小组的不同收获组织交流互动,解决问题,总结归纳。
初中语文智慧课堂应该实现线上线下的高度融合,不能将之简单理解为“线上教学”。在刚才关于翻转课堂的例子中即可以看出,学生可以通过线上途径展开自主学习,但仍然要通过线下课堂上的交流互动解决学生仍然存在的疑问。而且,如针对阅读对象的角色模拟表演等活动,只能通过线下方式进行,线上的效果是无法与线下相比的。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以智慧的方式促进线上线下的融合。
以《最后一课》为例,教师应指导学生提前展开预习,了解这篇课文的时代背景,请学生思考一下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和情感,与中国近代以来发生过的事情有何种共通之处,把思考的成果以文档或其他方式写下来并发给教师。第二天上课时,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成果,把学生分成小组,各组依据预习成果创设具备。可以是直接改编课文内容,也可以是把其中的人物和情节替换成中国近代史的某个历史片段。表演结束之后,组织同学之间大讨论,互相交流学习和表演的体会,进一步构建对课文的理解。二者结合的效果,是单纯的线上或线下所达不到的。
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智慧课堂有助于项目式教学的开展。在以往的教育工作中,项目式教学主要发生在一些实践类较强的科目中,比如信息技术或劳动课程等,在初中语文学科中的应用并不多。因为项目式教学需要延续较长的时间,需要师生双方在这段时间内不断解决新发现的各种问题,实现越来越深入的探索。在没有信息技术的帮助时,学生很难在课堂之外展开有效配合,也就无法合作推进项目,同时又无法把过多的课堂时间用于项目任务教学。
但是,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智慧课堂的“课堂”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学生在课堂之外也能进行持续、深入且有效的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学习成果和真实的经历与感受,以同学间的认知冲突和彼此互动推进项目进度。比如,在学习《藤野先生》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项目任务:请大家回去后广泛收集资料,再现鲁迅留日时期的经历,探索鲁迅在日本文学乃至亚洲和世界文学界的地位,尝试把鲁迅和藤野先生的故事表述完整等。各个小组根据本组的能力,既可以完成上述所有项目任务,也可以选择其中的几个作为主要任务加以完成并适当涉及其他任务。各组完成之后,同学们会了解鲁迅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经历,以及这些人生经历对于鲁迅先生创作的影响乃至鲁迅先生对世界文坛的影响。通过项目任务学习,学生所得到的智慧是要明显超过单篇课文的教学的。
综上所述,当前初中语文智慧课堂的构建已经离不开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但从以上讨论也可以看出,信息技术并非“万金油”,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信息技术是手段和工具,对开发学生的智慧有帮助,能够促进教师在教学上的智慧增长,在智慧的教学过程仍然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去实现,要促进线上线下教学的充分融合。可喜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师生双方对于信息技术都愈发熟悉,各种软件不断涌现,为师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相信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之下,一定能够在构建初中语文智慧课堂方面取得优秀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