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音乐教育的现实瓶颈与纾解路径

2023-04-05 03:11闫冰洁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乡村音乐校本素质教育

闫冰洁

(阜阳师范大学 音乐舞蹈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

现代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育宗旨是引导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层面上得到全面的成长和发展,使学生能够契合新时代的发展诉求,成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而音乐教育是学校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我国素质教育的普及与发展提供强大的内生驱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音乐教育的教学质量与发展速度得到显著的提升,然而部分乡村地区依旧存在音乐教育发展缓慢、财政投入较低、教学方法滞后、教师能力薄弱等现实瓶颈,导致乡村音乐教育难以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以乡村地区的区域资源、民俗资源、历史资源为抓手,形成全新的音乐教育发展模态,严重地影响到乡村素质教育的发展成效和质量。

1 新时代背景下乡村音乐教育发展的基本目标

音乐教育作为学校美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培养农村学生健康的人格、高尚的品质是大有裨益的。而加速推动乡村音乐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音乐艺术作品的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还能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音乐教学体系优化与变革的方式,增强音乐教学的效果,对推动我国乡村音乐教育的快速发展,拥有难以替代的价值和意义。而在新时代背景下,将信息化技术融入到乡村音乐教育的不同环节中,能够帮助音乐教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师对学生“唱”“听”“视”的重视程度,使学生在理论传授与现实实践的过程中,更好地感受并发掘音乐艺术的“人文美”[1]。与此同时,也能切实降低乡村音乐教育与城市音乐教育之间的差异,使乡村学生能够更好、更快地获得城市音乐教育的资源,提高自身的音乐鉴赏、审美及创作能力。在素质教育层面上,乡村学校应加强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联系,注重学生人文素养、音乐素养、审美情趣的培养,提高音乐教育在乡村教育中的地位和比重。乡村学校只有切实提高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将其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才能补齐素质教育在学校美育中的短板,使乡村学生能够更全面、更多元、更有效地成长起来。

在音乐教育资源挖掘与利用的层面上,我国乡村地区拥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民俗民间文化,能够为乡村音乐教育的多元化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开拓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特别在少数民族地区,加强乡村音乐教育可以在推动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发展的前提下,使中华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地域文化及民俗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简而言之,在新时代背景下,乡村音乐教育应朝着信息化教育、素质教育及传统民族文化传承的方向发展。唯有如此,才能切实满足新时代对乡村音乐所提出的现实要求,突出乡村音乐教育事业在我国音乐教育中的特色性与独特性,使其在缩短与城市音乐教育差异的前提下,为我国文化自信、文化软实力建设,提供支持和帮助。

2 乡村音乐教育的现实瓶颈

现代化、素质化、民族化是乡村音乐教育事业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基本目标和主要抓手,可以切实均衡乡村音乐教育与城市音乐教育所存在的差异,持续推进乡村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与稳定运行。然而由于我国乡村地区存在明显的先天不足,导致乡村音乐教育面临着诸多的现实困境,致使乡村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目标难以得到落实和实现。而为推动乡村音乐教育的快速发展,我们需要明确乡村音乐教育所面临的现实困境。

2.1 课程设置和教育投入

首先,音乐课程的学科地位依旧难以得到切实有效地提升。结合实践调查与理论探究结果发现,我国乡村音乐学科的开课率虽然得到了稳定的提升,然而却依旧存在音乐课程被占用的问题,导致音乐课程所蕴含的育人价值与教育功能难以得到充分发挥。而在音乐教学的层面上,由于音乐课程被占,导致学生在下学期所学习的音乐知识难以与上学期课程相衔接,致使音乐教学的连续性被中断、被影响。而学生在音乐技能与音乐知识上的不扎实,又将导致学生的音乐素养、审美素养、音乐鉴赏能力受到严重的影响,使乡村学校的素质教育得不到快速推进。其次,课外活动较少。通常来讲音乐课外活动具体包括第二课堂、兴趣小组及由舞蹈队、器乐队及合唱队等组成的三队活动。然而在活动开展程度上,“地区偏远”的乡村学校无法充分而全面地开展各项课外活动,导致课外活动的开设质量和频率不尽如人意。由于音乐教育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将实践与知识、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领略到音乐艺术的美。然而由于课外活动的比重较少或难以得到充分的开展,致使乡村音乐教育在育人质量和效率上与城市音乐教育存在鲜明的差距。最后是教育投入不足。由于乡村地区在音乐教育投入上所存在的问题,导致乡村音乐教育普遍存在乐器老化、器材配备差等问题,且音乐教室所营造的教学氛围,难以帮助学生体验音乐、感受音乐。

2.2 队伍建设与教师素质

在乡村音乐教育信息化与民族化的背景下,学校教师不仅要拥有较为丰富、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还要拥有较高的信息化素养、文化素养及现代教育意识(以学生需求为主、注重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育)。然而根据实践调查结果能够发现,我国乡村学校在音乐教育队伍建设与教师素质等层面上,依旧存在着诸多的现实瓶颈。首先,我国乡村音乐师资队伍建设虽然相较于前几年得到了显著的提升,配备并引进了诸多的专职教师,并且在学历水平和教学资质上都得到了有效的改善[2],然而在乡村音乐师资队伍建设上却难以满足新时代所提出的特殊要求。现阶段,乡村学校在音乐师资队伍建设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年长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较为滞后,而青年教师由缺乏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技能,导致教学质量和效率较低。虽然青年教师拥有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然而在现实实践中,依旧以传统教学法为主,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阐释,忽视对学生能力与素养的培育。此外,年长教师的比重较高,而青年教师的比重较少,两者在教学交流与沟通上,又缺乏科学合理的沟通机制。其次,乡村音乐教师的素质与能力决定了乡村音乐教育的开设效率。尤其在信息化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只有较高信息化素养的教师,才能利用各类信息化设备、软件及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音乐、感受音乐,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质量。而在民族化发展的层面上,如果教师的人文素养较低,将导致当地的民族音乐资源难以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进而影响到我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质量。

2.3 校本教材与教学方法

首先是校本教材。校本教材是学校对统编教材的补充与完善,能够根据学生的素质教育实际,进行优化和改进,使音乐教育更契合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办学理念。与此同时,校本教材也是学校整合并优化当地优秀的民俗民族音乐资源,形成特色鲜明的音乐教学体系的抓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和传承当地的民族民俗音乐文化。然而在现代乡村教育事业的持续推进中,校本教材却难以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应用,导致校园文化与学生的艺术情操无法得到更切实、更有效地优化。虽然我国部分乡村院校在持续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对校本教材的重视程度,然而由于教师能力、教师资源及教师队伍建设上所存在的问题,导致乡村音乐教育的校本教材的开发难以得到充分推进,或者校本教材的开发质量和效率不尽如人意。此外,在校本教材开发的过程中,还存在着校本教材难以结合当地的区域优势、资源优势及信息化教学特点,导致校本教材与音乐教育民族化、素质化、现代化等发展目标相错位,不利于我国乡村音乐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其次是教学方法滞后,教学方法是落实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抓手。但我国乡村音乐教师由于教学理念的滞后,导致教学方法难以得到及时有效地更新和拓展,进而影响到乡村素质教育的推进历程。譬如以知识传授为抓手的教学方法,虽然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然而却难以使其在音乐表演、音乐素养及审美能力上得到发展和成长[3]。

3 推进乡村音乐教育发展的对策

3.1 提高课程认识,完善管理制度

首先,转变思想。我国乡村学校要想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和价值,就需要转变传统的育人理念,革新对乡村音乐教育功能与价值的认识。(1)提高学校领导的认识。学校领导与市县级领导对乡村音乐教育的关注程度,逐渐成为影响课程开展与方案设计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切实提高乡村音乐教育的实效性,县级领导应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狠抓音乐教育工作,提升学校各级领导对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2)提高教师对音乐教育的重视。乡村校级领导应在严抓素质教育工作,持续推进音乐教育体系制定的前提下,通过文化宣传、网络宣传、会议开展等形式,逐步帮助音乐教师明确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文化传承中的价值,使教师转变传统错误的教育理念,为学生带来充满朝气的音乐课程。其次,加大投入,完善管理机制。乡村学校要想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和价值,就需要提高经费投入比例,改善音乐教学设备,满足音乐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开设需求。由于音乐教学设备是乡村学校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品质的保障,需要学校根据音乐教育目标的要求,构建出教学设备采购、维修、更新等机制[4]。最后,成立专项的音乐教育基金,为信息化技术设备、设施的引进做足准备,使农村音乐教育逐渐满足信息化、现代化的发展特点。而在完善管理机制的层面上,乡村学校需要根据音乐课程所存在的“被占课”和“课外活动”不足等问题,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不同组织机构、学校领导及教师的主体责任,通过教学质量监督机制的构建,确保音乐课程开课质量、效率及规模的有效提升。譬如在课外活动制定上,乡村学校应在管理机制的制定过程中,明确每学期课外活动的开设数量、课时及形式,切实引导音乐教师提高对音乐课外活动的重视程度[5]。

3.2 提高教师素质,强化队伍建设

第一是师资队伍建设。乡村院校在强化乡村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应逐步提高音乐教师在学生培育中的地位,将音乐学科纳入到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音乐教师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在乡村学生教育中所蕴涵的价值和功能。(1)合理优化教师结构,确保青年教师与年长教师的比例均衡,使两者在教育交流与沟通中,实现优势互补。(2)在增资、评职、奖励、表彰等层面上,做到音乐教师与其他教师一视同仁,并充分考虑音乐教师的发展诉求,为其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体系。(3)提高准入门槛,加强教师评价,注重队伍建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使乡村音乐教师队伍始终保持旺盛的发展势头。(4)拓宽教师来源,乡村学校及教育部门应以职称改革为抓手,通过“一校多师”的方式,加强城市教师向乡村学校的流动,提高教师交流的频率和质量,从而缩短城市音乐教育与乡村音乐教育所存在的差距[6]。第二是教师素质提升。(1)乡村学校应加强教师培训工作,注重专业培训、信息化培训及民俗文化培训等工作的开展质量。其中专业培训应包括乐器演奏、乐团建设、舞蹈排练、合唱指挥等专题培训;信息化素养培训应包括技术应用、知识学习及创新拓展等内容。而在民族文化培训上,应引导音乐教师挖掘并利用当地的民族民俗音乐文化,增强乡村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3.3 编写校本教材,优化教学方法

首先是校本教材。乡村学校在编撰并印制校本教材的过程中,应确保教材拥有时代感,能将素质教育理念、信息化教学思想充分地融入到校本教材中,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审美诉求,让学生对音乐教学内容产生期待。譬如在曲目整合与搜集上,学校应在保留经典曲目的同时,融入同时代发展与时俱进的歌曲,如抖音歌曲、国外歌曲、流行热曲等。随后确保民族音乐在教材编写中的比重,积极将当代或近现代的民间音乐、民族音乐、民俗音乐作为音乐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教材编写的形式上,应以信息化教学为抓手,使各类网络教学资源能够与教材内容“切合起来”“衔接起来”[7]。譬如在歌曲部分,可设置自主学习任务的内容。其次是教法创新。乡村音乐教师要想创新音乐教学方法,就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慕课教学等。譬如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将知识传授翻转到课前,将乐器演奏、歌唱练习翻转到课堂等。但综合考虑到学生家庭的经济情况,乡村教师应尽量将信息化技术集中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体现音乐作品的人文美和艺术美。譬如将任务驱动融入到音乐教学的不同环节中,能够帮助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任务,更广泛、更积极地探索音乐理论与实践知识。

4 结语

乡村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够在新时代背景下呈现出多元化的育人意蕴,使民族文化传承、素质教育目标及现代化教育技术成为乡村学校健康发展的基本抓手,而从管理制度、教育投入、师资建设、教师培训、校本教材及教法革新等层面出发,优化乡村音乐教学体系,创新乡村音乐教学内容,能够切实解决乡村音乐教育所面临的现实困境,提高乡村音乐教育的实效性和有效性,促进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乡村音乐校本素质教育
西方乡村音乐与中国乡村音乐发展谫论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美国乡村音乐文化探析
浅谈美国乡村音乐的风格及其演变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