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科背景下动物科学专业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2023-04-05 03:11李讨讨马友记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动物专业课程

李讨讨,马友记

(甘肃农业大学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同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也进入了新时代,教育被赋予了新要求新使命,国家强调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明确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理念和重点任务。2018年,教育部在成都召开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高等教育要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历史悠久,源于1949年设立的畜牧专业[2],2001年改为动物科学专业,2012年获批甘肃省省级特色专业,2015年获批省级“动物科学专业综合改革项目”,2018年成为学校一流本科建设专业,2020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近年来,学院坚持以学习贯彻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不断加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充分利用畜牧学一级学科所创造的科研平台及“本科-硕士-博士”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在课程建设、教学综合实习实践、创新创业等人才培养环节中着力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科学精神与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具有科技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与创业技能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1 动物科学专业建设改革的措施

1.1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探索了人才培养新模式

近年来,学院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坚持“厚基础、强能力、重实践”,构建了既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又能凸现地方办学特色的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时,广泛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和学生意见,不断加大选修课比例,增设专业素质拓展课,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课程比例,使现用的培养方案更加重视学生人文素质、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其中选修课比例达21.56%,综合实践及创新创业课程比例达13.13%,又单独设置了动物遗传学实验、动物繁殖学实验、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实验和动物生产学实验(包括猪、鸡、牛、羊以及特种5门)课程等。同时,优化教学资源,突出专业核心课程和本科教学工程建设,恢复了由于院系调整失去的课程组,聘请教学经验丰富的高级职称教师担任主讲教师和课程负责人,并于2017-2018学年选择其中6门课,建立试题库(10选1),试行了考教分离,达到了良好效果。2017年,《羊生产学》完成全国高等农业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建设项目;2018年,《动物繁殖学》成功申请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20年,《羊生产学》《猪生产学》和《动物繁殖学》3门课程成为省级首批一流本科课程;近3年学院获批校级以上本科教学工程项目8项,1名教师获 “省级教学名师”称号,1个教学团队获批省级教学团队。

1.2 优化调整专业方向,实现了学生分类培养

根据教育部《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方案》,参照《动物生产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7》,结合学校畜牧学科办学特色,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研究制定专业建设质量标准,广泛征求在校生和毕业生意见,优化调整专业方向,相继增设动物科学(畜牧兽医方向)、动物科学(动物营养与饲料方向)、动物科学(动物生产学方向)以及动物科学(三校生方向)等。2014年,动物科学专业参加了学校本科专业评估,评估结果为良好;2016年,完成动物科学(三校生)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并修订了各类课程的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2017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2018年,动物科学专业升为一本招生专业,为适应新要求又及时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一系列专业方向调整优化,全面提升了专业建设水平和办学效益,构建出符合区域特色的高水平大学发展需要的专业体系[3]。

1.3 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实现了教学网络化

在专业建设中,与今日校园网络平台无缝对接,建立了工作网站,设教学、学术、学生活动等板块,方便学生了解学术动态、活动安排等。通过校、院相关网站发布有关教学信息,方便教师、学生的资源共享。部分教师、课程尝试通过网络发布课程资源,进行师生互动、相关查询、网上预约与预习、报告提交、教学反馈等。借助学校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完成对承担课程教学任务、考试安排的信息化管理,以及课程资源、网络教学等课程的管理;通过建设动物科学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系统,逐步实现对实验教学工作的信息化管理。目前学院参与完成了《羊生产学》全国高等农业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建设,建设了《甘肃省现代农业创新创业 (动物生产类)》《羊生产学》《猪生产学》《牛生产学》《动物繁殖学》《动物遗传学》6门慕课,积极鼓励师生建立微信互动课堂,实现课堂内外有效互补。

1.4 深化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一直注重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要求教师改变过去灌输式教学方法,实施启发式、研究式、参与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摒弃讲课过程中的“满堂灌”现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点讲主体脉络、重点、难点、新成果及前沿动态,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严格教学过程检查,学期初、中期、期末教学检查不间断,教学督导专家、院领导及系室主任通过听课和每学期的学生座谈会,了解课程大纲的执行情况及教师、学生上课情况,有问题及时反馈、整改。严格执行本科课程考核与管理规定,课程学习分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及考试成绩三部分进行考核,必修课(理论课)的期末成绩采用闭卷形式,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出考试题,经过教研室讨论,系主任、院分管领导审核签字后,送交教务处制卷,试卷命题规范,难易得当,制作过程强化保密工作,考试结束阅卷完成后,教师对试卷自查,所在系组织复查,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整改。组织教师开展讲课大赛,邀请专家和学生当评委,实行查阅授课材料、现场听讲课、评课相结合,评选出优秀名次,并开展专题讨论,2021年和2022年共有2名教师荣获甘肃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

1.5 加强实践教学建设,强化了实践技能培养

依托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实验、专业实习实践基地和科研创新平台,形成基本实验技能训练与科学研究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多模块、多层次、多元化”实验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方面,形成从专业基础课实验教学(验证性实验为主)、专业课实验教学(综合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到科研训练及综合实习的实验层级,逐步提高综合性与研究性实验比例。在实验内容设计上,按照课程及畜牧养殖特点,将一系列实验项目有机衔接,现代教学方法和传统教学手段融合,实验理论讲授和动手操作结合,逐步提高实验、实习教学质量。严格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制作的选题审批、中期检查、答辩等过程管理,学生毕业论文要求“一人一题”。2022届毕业生中,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选题占11%,模拟试验选题占15%,来源于导师科研项目的选题占52%,其它选题占22%;大部分论文选题来源于导师的科研项目,这很好地保证了毕业实习及论文制作的质量。

1.6 探索创新创业模式,全面提升了学生素质

不断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确定3个学分的创新创业类课程和1个学分的就业与创业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参与大学生创新工程(SRTP、社会实践、挑战杯竞赛、国家饲料检验化验员职业资格证书、数学建模、英语竞赛等)获得创新学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施“四年一贯制”的大学生导师制,指导老师从学生学习、思想及生活等各个方面对其进行全方位指导、帮助,学生也参与导师科研项目,得到创新研究锻炼;大力支持学生科研训练项目(SRTP),完成了从申请、制订实施方案、具体实施及结题验收的全过程,学生参与率达98.97%;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省级及国家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2017年获全国大学生动物科学专业技能大赛一等奖,2017-2018年获第三届全国牛精英挑战赛肉牛组和奶牛组均三等奖,2019年获全国大学生动物科学专业技能大赛二等奖;举办企业家讲坛,让企业家进课堂,分类指导学生职业规划,2020-2021学年共举办报告20余场,极大地增强了学生们对专业的学习信心。

2 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2.1 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仍需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由于职称晋升与人才考核评价机制往往侧重科研成果,出现了部分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现象,使其在本科教学方面的精力、时间投入明显不足,影响了教师对本科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因此,在“以本为本”“四个回归”的国家教育政策大背景下,如何从制度、政策等方面鼓励教师加大对本科教学的投入、推动本科教学质量提升,仍然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建议相关部门要尽快出台分类评审机制。

2.2 学生专业实践技能仍需进一步增强

近年来由于疫病风险加大,一些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场极不愿意接纳学生参观实习,学校又缺少实习基地,造成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很难。在与部分企业负责人交流时,他们均表示渴求大学生顶岗实习,希望能将实习期延长至少半年,但现行的培养方案不允许学生长时间待在企业。希望能够通过多方联动,建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且拥有一定话语权的实践基地,让学生在不影响生产前提下多多参与实践[4]。

2.3 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

民族和国家的进步离不开科技创新能力,对于高等教育来说更应当把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看做是教育工作的核心。但是,我国应试教育现状造成的学生想象力、创造力不够,换来的是死记硬背、钻研考试。新时期,需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探索建立适应新时代和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充分发挥科研反哺教学作用,推动各类科研平台对本科生的开放力度,进一步推进科研成果与教学资源融合,促进科研与教学的结合,课题与课程的结合,学生能在参加导师科研项目实践中得到锻炼的同时,提升其科技创新能力[5]。

2.4 专业课程框架结构仍需进一步完善

目前,各专业内部部分课程间重复内容缺少彻底整合与优化,高水平课程资源不够丰富,前沿课程和科研成果引入不足;自主编写出版的适应各专业教学特色的教材相对较少,课程资源和教材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学院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相对不足等。下一步要借鉴国内外经验,完善课程建设,加强高水平的前沿课程建设,积极组织教师申请校级、省级和国家级规划教材及数字化教学资源,进一步开发微课程、网络课程、数字化课程、慕课等,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2.5 学生学风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

许多学生选择在考前突击,只求应付考试,做不到将知识入脑入心;学生科研主动性较差,需要在老师的督促下才走进实验室;对创新创业活动的响应度和参与度较低。下一步要发挥本科生导师制作用,帮助学生尽早将被动的应试性学习转变为主动的科研性学习;同时,加大对部分学生的关注力度,由班主任和导师协作和家长做好沟通联系工作,在政策、学业指导、心理指导等层面加强帮扶和指导[6,7]。

3 结语

办好高等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而新时代下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是仅靠课堂教学就能够完成的,还必须坚持“以科研促生产、以生产助科研、以实践育人才、以创新促成长”的原则,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过程和机制,推动专业建设、教师发展及学生培养协调发展,全力培养新时期下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动物科学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动物专业课程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最萌动物榜
动物可笑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