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晚红,张旺东,王雯慧,范希萍,姚万玲
(甘肃农业大学 动物医学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教书育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而在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入德育培养则是实现 “教书育人”的最佳途径,也是每个教师的基本职责。自2004年,人们开始探索并最终形成“在各类课程中结合德育培养的综合教育理念”以来。目前,德育培养已成为教育界的主要关注热点。
在人类医学中,病理学素来有“医学的哲学”“桥梁医学”之美称[2]。同样,兽医病理学是兽医学中的专业基础课,但又因其为动物疾病诊断提供了众多重要依据,故也被称为“桥梁”学科,在培养兽医专业人才中处于核心地位[3]。因此,在兽医病理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巧妙融入德育培养,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育人功能,是提高兽医病理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随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兴起,以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等为基础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应用。当然,在兽医病理学的教学中也不例外,通过这种“线上线下的融合模式”将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效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导地位,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然而,在学生思想政治德育培养方面仍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德育培养重视度仍不够,认为兽医病理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而非品德;教师对德育培养的理解不透彻,不能很好地将德育培养有效融入到教学中[4-5]。此外,还存在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教书与育人主次不分等问题。
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6]。显而易见,德育培养是所有教师和所有课程的责任,而不仅仅是政治课程和政治老师的任务。教师要正确认识,每一门课程必须具有“育人”功能,教师应主动承担“育人”职责,破除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各自独立的壁垒,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教会学生技能,更要注重学生品格、品行和品位的培养。
然而,更重要的是,由于教师是课程思政的主体,直接决定着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因此,要求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以新时代背景下的“好老师”为标准,认真查找自身在思想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重视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提高师德水平,并紧紧围绕新时代育人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自身高尚的情操、深厚的理论功底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做一个让人民满意的教师[7]。
课程德育不是简单的课程“德育化”或“去知识化”,而是对所有课程发挥“育人”功能的新要求。因此,识别并有针对性地挖掘教材德育元素,并有机融合到课堂教学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是课程德育培养建设的关键点和难点,特别是在兽医病理学这种概念抽象难懂、知识点又多的基础专业课程中。然而,也正是这样一门拥有4000多年发展史的古老学科,更需要在不断探索中改进,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兽医人才。
2.2.1 讲名人故事,学名人精神
“易烊千玺太帅了”“华晨宇太帅了”“不不不,肖战最帅了”,这是课间休息时经常听到的同学们的讨论声。对于现代大学生,名人榜样的地位已逐渐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偶像崇拜。既然如此,我们不妨在兽医病理学某些教学环节中,借助偶像话题,引入我们所熟悉的兽医病理学家的故事,既可活跃课堂气氛,也可学习名人之精神。例如,在兽医病理学发展史的学习中,引入朱宣人老先生,在劳动强度极大的情下,仍坚持正常学习,不忘自己的责任,为正常恢复教学做准备,以此激发同学们“坚忍不拔、刻苦磨练”的奋斗精神,这也是当下突发事件中所彰显的中国精神之一。再如,在学习骨瘤时,引入陈怀涛老先生在吃带鱼时,注意到在一些带鱼脊柱部位有白色结节物,最后经一系列病理学检测手段确定为带鱼骨瘤,从而激发同学们的科学创新精神,也可引导同学们更加热爱生活,正所谓“生活处处是惊喜呀”。
2.2.2 培养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事实上,不管是生活中所具备的认识、分析、判断、选择和决定能力,还是学习和科研中的创新能力,都依托于思辨能力[8]。思辨能力是我国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指标,应贯穿于大学生知识学习的整个过程,而兽医病理学则恰恰是一门德育元素非常丰富的学科。例如,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化规律,就映射了丰富的德育元素。缺氧临床上经常遇到,是病畜死亡的直接原因,因此,对于死亡来说,缺氧是原因。然而,事实上,环境中氧含量减少或呼吸道通路不顺畅时均可导致缺氧,所以,缺氧又是供氧不足的结果。再如,当丹毒杆菌侵袭猪心脏时,易引发疣状心内膜炎,以心内膜表面长出灰白色或黄褐色花椰菜状赘生物为特征。而当此赘生物脱落随血流阻塞血管时,可使相应器官发生梗死等病变。告诉同学们,在面对疾病时,要认真分析、辨别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主导环节,才能准确诊断疾病,并及时采取合理措施。同样,在平时的生活或学习上遇到问题时,也要“多观察多思考,找准问题后再下结论”。另外,提醒同学们,正所谓事有“本末”之分,要想在量变积累的基础上实现质的飞跃,必须究其根源,才能从本质上有所改变。
2.2.3 尊重生命,内化职业道德
我们知道,兽医病理学除了理论教学环节之外,另一大模块就是实践教学。一般最常用的就是尸体剖检和病理切片观察技术。目前,尸体剖检技术已成为兽医病理学中最基本,不可缺少的诊断技能之一。但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轻视或无视实验动物及其尸体等现象。因此,在讲授该部分内容之前,首先应强调这些实验动物为兽医学,乃至医学事业和人类社会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告诫同学们一定要尊重生命和尸体,也可结合当前突发事件中涌现的 “逆行者”实例,激发同学们的奉献精神。同时,剖检过程中,随着一个个鲜活生命的慢慢结束,让同学们感受生命的意义,学会保护自己,更加地热爱生活。
此外,病理切片观察技术是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切片的病变特征,来诊断疾病的另一种手段,在操作过程中要求同学们一定要爱护显微镜和切片。对已编号的每台显微镜、每张病理切片,和每位同学的学号固定,让该同学负责其相应保养任务。通过这些措施,潜移默化的培养同学们的责任心和职业责任感。
事实上,教学改革并不是对课程的变更,也不是对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的增减,而是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上进行革新,但核心仍是实际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一种让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方法,也是促进德育元素渗入课堂教学的必备条件。现以兽医病理学教学中常用的讲授法和案例教学法进行说明。
2.3.1 讲授法
一直以来,课程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就是讲授法,因通俗易懂易于被同学们接受。然而,讲授法因“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又常受到人们的质疑,但在实际教学中,当面对疾病过程中的概念、发病机理等,较抽象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时,讲授法常可通过分解知识难点,来帮助理解。例如:在发热一章内容的讲解过程中,同学们对于该章中出现的特殊名词(发热激活物、内生致热原和发热调节介质),以及引起发热的基本调节机制,很难理解和记忆。那么我们仔细逐一分析这些名词的概念,不难发现,其实这三个名词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而形成的链条正反应了发热的调节机制。也就是说,发热激活物的本质其实就是致病因素,在作用于机体时可激活产内生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由该物质进入体温调节中枢并传递发热信息,最终再由体温调节中枢释放的正调节介质调控调定点上移,从而导致发热。像这样逐层剖析,再加上丰富的相关图片和视频,相信同学们很容易掌握,即在发热过程中,发热激活物只是个诱导因素,内生致热原则是发热信息的传递者,而发热调节介质才是使温度升高的最终执行者。让同学们不仅从“死记硬背”的传统模式中解脱出来,也可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
2.3.2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以生活实例为基础,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的教学方法,主要重在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这是兽医病理学教学中较实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例如,对于红、白、混合血栓形成的原因和机理,学生们很难理解和记忆。经仔细分析,其实,血管中的血流原理与水渠中的水流原理是一致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同学们分组讨论水渠中的水流特征,以便帮助理解。现在来看,血液中有形成分主要是白细胞和红细胞,其中白细胞体积大、表面粗糙、数量少,就相当于水流中的石头,当水流突然变慢或出现漩涡时,首先容易沉积形成血栓头部,显白色;而随着白细胞的继续沉着,体积小、表面较光滑、数量较多的红细胞,就相当于水流中的沙子将逐渐沉着,镶嵌于白细胞间,形成血栓体部,为红白相间;而当剩余的红细胞继续沉着时,则形成血栓尾部,为红色。这样以生活实例为基础,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也告诉同学们“科学来源于生活,也必将服务于生活”和“从理论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真理,激发同学们的“探索欲和求知欲”。
近年来,随着中国教育形式的改革,一种以“线上线下相融合模式”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广大教育者的关注。然而,也有些人认为这种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切换,根本与德育培养没有什么关联。其实不然,正是因为这种教学模式的改变(特别是线上教学),迫使教师和学生逼着自己走出各自的舒适圈,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教师为了避免在网课中出现信号不好的情况,一般在授课前会准备钉钉、腾讯会议、企业微信等多种渠道,自由切换,学生们也能应对自由,在应变能力提高的同时掌握了一定的软件使用技巧。此外,师生自控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即在没有外人监督的情况下,教师仍能以高质量教学,学生也能控制好自己,按时进入学习状态。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会想出各种适合线上教学的方式。首先,为了降低线上教学的枯燥乏味性,在准备教学内容时,尽量多配图,多结合生活实例。例如,由于一氧化碳引起缺氧时皮肤黏膜呈樱桃红色,故在准备图片时会将中毒的机体涂成樱桃红色,并标上“一氧化碳与氧气的亲和力比血红蛋白高200倍”等字样,既能激起同学们的兴致,也能加深记忆。此外,作业结构的改变,即每章作业一般由“名词解释、解答题/论述题、拓展题”构成,特别是此类拓展题“临床上经常将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混为一体,请问两者是一种病吗?请阐述!”“机体发热说明体内一定存在炎症。请判断并进行阐述”等。既可以帮助同学们巩固课本知识,也可激发同学们对知识探索欲。更重要的是,可保持知识的新鲜度,培养创新精神。
课程教学与德育培养的有机结合是新时代高校实现“三全育人”的有效途径。兽医病理学作为一门富含德育元素的专业基础课,不仅帮助同学们理解专业知识,掌握疾病诊断技能,还有助于加强同学们的德育培养。然而,对于兽医病理学德育培养的教学模式仍处于初步阶段,还需要教师们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树立课程-德育结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