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利
(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 包头 01401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1]。城乡融合发展要以乡村振兴为基础,持续做好对乡村地区的发展扶持,强化城镇地区的发展领导能力与发展影响力,使城乡融合成为加速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持续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城乡发展统筹规划,充分发挥城镇地区文化、教育、经济、民生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完善乡村振兴发展视角下社会保障体系,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2]。当前,我国城乡建设发展进入转型关键期,利用城镇地区市场资源、人力资源、经济资源及社会资源的发展扶持,构建城乡地区协同发展新环境是满足乡村振兴发展新需求的关键。所以,城乡融合发展机制的建设至关重要,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长效化推进的基础,也是深化城乡发展双向互补的重要根本。换言之,早期阶段我国城乡融合发展侧重于城镇地区单方面为乡村建设提供支持。新时期社会发展环境的转变及乡村地区产业结构的完善,缓解了单一结构的极端化问题。运用城乡发展的双向互补,实现城乡发展建设的互相扶持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目标的有效策略。因此,城乡融合发展机制的建设,不仅能实现城镇地区及乡村地区发展需求的高度绑定,同时,也为营造良好的城乡融合发展环境夯实基础。另外,乡村振兴战略下,城乡融合发展能一定程度补齐乡村地区的发展短板,减轻城镇地区扶持乡村发展的经济负担,使城镇地区与乡村地区均能在乡村振兴的影响下充分受益。其中,城乡融合发展机制的建设起到关键性的引领作用,使城镇地区与乡村地区能基于统一的目标做好科学的发展规划,有效实现城镇地区与乡村地区发展布局的步调一致,保证城乡融合发展的整体性与可持续性。
推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产业链贯通,是乡村振兴战略下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2020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提出:“各地要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统筹地方可支配财力。”其中,充分实现城乡地区统筹发展,优化乡村地区产业结构,提升乡村地区产业发展的核心优势成为乡村振兴发展的主要内容。城乡融合发展必须要将产业振兴作为推进深度融合的内在动力,运用城镇地区产业资源的扶持及产业对接,为乡村地区的产业建设提供支持。通过挖掘乡村地区产业发展潜力、构建完善产业链及强化乡村地区产业发展政策扶持,为乡村地区产业建设的推进提供发展保障,使乡村地区的产业建设能从促进就业、发展民生、带动当地产业经济循环等多个层面发挥作用[3]。以此,改变乡村地区产业建设孤军奋战的发展局面,为乡村地区的产业转型及产业生态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人力资源流失与储备人才不足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面临的重大挑战。城乡融合发展必须致力于对乡村地区人力资源流失问题的解决,并为乡村地区提供储备人才的教育培养及人才驻留的支持,帮助乡村地区降低人力资源流失风险,促进乡村地区与城镇地区就业人员的双向流动。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一定程度降低了乡村地区人力资源流失的速度,城镇地区高等教育对储备人才的定向输送,有效提升乡村地区的人才驻留率。但乡村地区社会环境、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仍然对于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实施形成制约,使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人力资源流失问题。所以,城乡融合发展应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帮扶、商业投资、生态环境建设等多种方式,深化城镇地区与乡村地区发展对接,基于打造乡村宜居区、产业区及科技园区等策略,弥补乡村地区的发展不足,解决乡村地区人力资源流失的核心问题[4]。
虽然乡村地区市场容量相对较低,但待开发市场资源仍然相对丰富。城乡融合发展应基于深化产业融合发展,做好对乡村地区新兴产业市场资源开发。通过市场资源的倾斜强化乡村地区市场经济发展建设,实现乡村地区市场经济发展的正向循环,改变以往乡村地区市场经济发展潜力不足的基本现状,充分激活乡村地区市场经济发展活力,使乡村地区及城镇地区市场资源能形成有效互补。另外,乡村振兴的实施将为乡村地区市场经济发展提供多方面保障,深化城乡地区企业发展合作。进一步从经济建设视角优化乡村地区的市场结构,充分满足乡村地区经济建设发展的多方面需求,使乡村地区能保持自身的市场经济发展优势。以此,发挥城镇地区在市场发展建设方面的引领作用,完善乡村地区市场经济发展体系。
城乡融合发展必须确立长效化发展机制,通过深化各领域的发展合作,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协同体系。但从现实环境来看,我国部分地区的城乡融合发展未能注重长效化发展机制的完善,部分发展项目及发展目标的确立仅限于满足某一阶段的发展需求,未能基于大局思维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全面化推进,导致部分地区的城乡融合发展无法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另外,城乡融合必须拓展合作发展范围,将教育、文化、经济及人文发展等均融入城乡融合发展体系[5]。部分地区追求短期效益,虽能提升城乡融合的发展效率,但却无法充分发挥城乡融合发展的多元化优势,使部分领域的发展合作受限,难以形成多位一体的城乡融合发展结构。久而久之,随着城乡地区发展目标的分化,城乡融合将难以维持稳定的发展结构。
目前,部分地区的城乡融合发展仍然采取相对滞后的单向循环发展机制。部分地区片面理解乡村振兴战略,仅将经济建设作为主要内容,但经济发展只是乡村振兴发展的重点内容之一,城乡融合发展必须充分做好基础设施、教育服务、社会保障、医疗保障、生态治理等多项工作。部分地区通过经济扶持强化乡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但却未能考虑城乡融合发展的时效性问题,部分市场资源的投入及商业投资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转化为发展成果。导致城乡融合发展的时间轴不断拉长,城镇地区面向乡村地区的经济投入及资源扶持也持续增加,发展成果未能得以显现。其中,做大城乡融合发展的蛋糕,并非是蛋糕规模的横向扩大,而是要在深度、广度及高度等多个方面持续提升。单方面推进经济建设不仅增加城镇地区在城乡融合发展中的经济负担,同时破坏了城乡融合发展平衡,使城乡融合发展产生畸形结构,难以充分发挥城乡融合发展的双向互补优势。
城乡融合发展应确立平衡发展目标,以便缩小城乡融合的发展差距。平衡发展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平衡发展仅限于在共同进步的基础上构建协同发展体系,运用平均主义衡量城乡融合的平衡发展,则无法充分提升乡村地区发展潜力。换言之,部分地区基于平衡发展原则,将城镇地区的发展资源全面投入乡村建设。从而,使部分城镇地区发展步伐放缓,难以为乡村地区发展建设提供更多层面的发展支持。随着城镇地区发展劣势的逐渐凸显,一味地面向城镇地区索取资源,势必降低城乡融合发展动力,不利于良性循环发展。所以,城乡融合发展应在价值导向方向做好发展需求、发展价值及发展趋势的分析,从而更好明确城乡融合发展定位。
城乡融合发展不应局限于某一领域或某一阶段,而是要持续拓展城乡融合发展维度,强化城乡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充分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多元化推进,进一步建立多位一体的城乡融合发展结构,使产业建设、经济发展、医疗保障、工人就业及农业生产等均能纳入城乡融合发展体系[6]。强化城乡融合发展基础,稳固城乡融合发展根基,为城乡融合发展成果的转化夯实基础。各地区应针对城镇地区发展优势及乡村地区发展不足进行分析与评估,研究城乡融合协同发展策略,通过弥补乡村地区发展短板及不足,使城镇地区与乡村地区发展建设能处于相同维度,以此为城乡地区面向更多领域深化发展合作提供保障。此外,确立长效化城乡融合发展目标与发展规划,不应追求短期效益,要将发展视角立足于未来城乡协同发展建设。基于城乡融合发展的全面化推进,统筹城乡融合发展规划,保证城乡地区发展建设的步调一致,降低外界因素对于城乡融合发展的干扰,确保城乡融合发展的可持续性,使城镇地区及乡村地区能维持稳定的融合发展结构。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多元化发展对接,根据城乡发展的双向需求,定位城乡融合发展方向及发展目标,是充分发挥城乡融合双向互补优势的关键。各地区应从产业、市场、生态、教育及医疗保障、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做好城乡融合发展衔接,在保证城乡融合发展效率及发展质量的同时,满足城乡融合发展的多元化需求,使城乡融合发展能实现互利共赢。譬如,基于产业生态建设,强化城镇地区及乡村地区协同发展,将城镇地区产业资源导入乡村市场,发挥乡村地区地广人稀的发展特点,打造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产业园区,充分结合城镇地区的发展优势,带动乡村地区的产业体系建设,将部分先进技术、储备人才及基础设施运用于乡村产业建设。解决城乡融合发展中存在工农矛盾,进一步强化乡村地区产业发展水平,帮助乡村地区牢牢把握产业建设发展的主动权。该策略不仅能缓解乡村产业经济发展压力,同时也深化城乡融合发展合作,使城镇地区的产业资源倾斜,成为实现乡村产业升级与产业转型重要基石。
逐级递进的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在不影响城镇地区发展建设的基础上,为乡村地区提供必要的发展支持,是实施阶梯式发展战略的有效路径。各地区应优先明确共同进步的发展原则,剪除平均主义思想对于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通过确立价值导向的发展方略,完善城乡融合发展的协同体系。所谓价值导向发展方略,是指在制定城乡融合发展决策之前,针对合作发展项目及融合发展规划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教育价值及服务价值进行分析,结合城乡融合发展的文化、经济及民生建设等多方面需求,制定科学的融合发展决策,确保各个阶段城乡融合发展成果能得到充分转化。其中,各地区不应盲目进行阶段性的融合发展规划,而是要从考量发展影响及发展潜力的同时,分析可能产生的问题与弊端。以此,保证城乡融合发展能按照正确路线稳步推进,进一步实现城乡融合的良性循环发展。
建立城乡融合发展的资源与信息共享机制,主要目的在于实践协调发展的核心目标,避免城乡融合发展产生非必要的内在矛盾,有效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系统化、多元化及科学化推进。譬如,2021年6月,江西省某市正式启用线上商务服务对接平台,城镇地区与乡村地区相关企业、机构均可在该平台发布需求、合作信息等。该市面向周边乡村提供无偿服务对接。某城市旅游观光服务合作社利用该平台,打造多位一体的观光旅游服务区,将城镇地区旅游产业与乡村旅游充分结合,有效实现城乡旅游服务的一体化串联,使乡村地区能更好获取发展资源。所以,建立城乡融合发展的资源、信息共享机制,能充分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步调一致,使城镇地区与乡村地区能各自发挥自身优势,弥补传统模式下城乡融合发展时效性不足问题,使城乡融合发展真正意义做到互利共赢。
当前,城乡融合发展的学术研究大部分是以城镇带动乡村发展作为主要结构。从现阶段发展环境来看,城镇带动乡村发展能更好实现多元化对接。但随着城乡差距的进一步缩小,单方面以城镇为主体带动乡村发展将不再适用。所以,为更好满足未来发展需求,城乡融合发展应运用逆向思维,提升乡村地区发展领导地位,将乡村地区的部分发展优势转化为弥补发展不足的动力,并深化对城镇地区的发展合作,有效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双向协同。例如,将乡村地区的农业产业发展优势转化为农业科学发展及专业人才培养的科学研究、教育优势。通过在乡村地区建立农业科学研究中心及研究实训基地,丰富城镇地区农业资源。随着城镇地区农业资源的丰富,城镇地区可以将产业资源优势转变为市场资源,为乡村地区提供更多层面的市场资源倾斜。使城镇地区与乡村地区发展建设能形成双向互补,改变传统的城乡融合发展思路,让城镇地区及乡村地区的发展优势能成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动力。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能够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多方面支持。新时期城乡融合发展机制的建设,必须结合乡村振兴发展规划科学做好融合发展布局,确保城镇地区与乡村地区能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充分受益,进一步满足城乡融合发展的多方面需求,为城乡差距的不断缩小提供切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