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县域路径探索

2023-04-05 02:36
活力 2023年2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县域农村

李 玲

(中共丰县县委党校,徐州 221700)

共同富裕,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不懈追求,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期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央推进共同富裕的一系列政策出台和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的展开,各地都在积极探索促进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共同富裕是篇大文章,要想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需要在充分把握其内涵要求的基础上,紧紧抓住县域这个主阵地,确保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一、准确把握共同富裕的内涵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就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做出了明确阐释和部署,开创性地回答了“为什么要推动共同富裕、什么是共同富裕、怎样推动共同富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征程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各地要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伟大实践。

(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富裕是世界各国追求的目标,而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独特的优势。纵观西方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虽然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提高较大,但由于社会制度的原因,贫富差距问题反而越来越严重。能否实现共同富裕,是区别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所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要深刻把握我国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独特意义。第一,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不是某个阶层、某个地区、某个民族的富裕,而是中国全体人民一个都不能少的富裕,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富裕。

第二,共同富裕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是人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共同富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生活提出更高的要求,还对精神文化、法治、社会公平正义、生态环境等提出更高的要求。推进共同富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站在全社会的高度统筹谋划各项工作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共进。

第三,共同富裕不等于平均主义。我国推进的共同富裕不是“大锅饭”和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不是所有人、所有地区同时富裕,同时达到一个富裕水准,而是在普遍富裕的基础上,有差距、分阶段、有先后的共同富裕,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同时先富也要带动后富、帮助后富。

第四,共同富裕要靠共同奋斗来实现。推进共同富裕要兼顾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共同富裕不是养懒汉,不是杀富济贫。实现共同富裕没有捷径,必须靠全体中国人民勤劳致富、艰苦奋斗来实现,要鼓励创新创业、合法经营,鼓励高收入群体和企业积极主动从事捐赠和慈善事业,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

(二)共同富裕要从实际出发

推进共同富裕,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在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的有效路径。量力而行,有多大实力干多大事。坚持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尽力而为,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循序渐进向前推进。

(三)推进共同富裕既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需要不懈奋斗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基本国情和最大实际没有改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突出存在,在推进共同富裕的进程中还将面临各种风险与挑战。因此,要充分估计其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既等不得,也急不得。推进过程中不能超越阶段提出过高目标,更不能脱离实际搞政绩工程,我们需要科学谋划,从长计议,通过几代人的艰辛努力,稳步推进,久久为功。

二、推进共同富裕的艰巨任务在县域

县域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是发展经济、稳定社会、保障民生的重要基石。

(一)推进共同富裕的重点在县域

1.县域是推进共同富裕的主阵地

一般而言,县域是指以县为主体的行政区划的区域统称,包括县城、乡镇和农村,具有经济社会各领域全面的治理职能,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平台。据统计,截至2022年4月底,我国的县级行政区共2843个,县域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93%,县域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4%,县域GDP约占全国GDP的53%。县域涵盖了全国大部分面积和人口,特别是农村人口。县域是推进共同富裕的主阵地,可以说,没有县域的共同富裕,就根本谈不上全国的共同富裕。

2.县域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县域的地理中心——县城,既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连接大城市和农村的桥梁纽带,在大城市和农村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具备其独特优势。从空间距离上来看,县城最贴近广大农民,方便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打工。当前,外出务工是许多农村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农民工的工资问题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收入、家庭的幸福,更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打工可以方便照顾家庭,同时缓解农民工给大中城市带来的就业、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等压力。从功能上看,县城是县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中心,县城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治理和大城市的差距也在逐渐缩小。县城对当地农村人口来说,落户成本和生活成本也相对较低,具有就近城镇化的便利,是新型城镇化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抓手。

3.县域经济发展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

乡村振兴不只是乡村范围的振兴,还是整个县域的全面振兴,通过县域发展带动县域内农业农村现代化,进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乡村振兴最根本、最关键的是产业振兴,总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关键。县域经济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是县域经济的发展主题和方向。县域经济对当地乡镇农村发展具有很强的辐射与带动作用,能够依托当地政策和资源禀赋,促进地方产业发展,形成税收来源,吸纳劳动力就业,带动当地人民创业增收,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奠定物质基础。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继续做大做强蛋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和关键。

(二)推进共同富裕的难点在县域

“十三五”规划期间,我国县域经济社会各领域取得显著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新成就,农业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城乡差距逐步缩小,收入结构不断优化,分配格局日趋合理,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从整体上看,县域的发展与大城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县域内区域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与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相对较高

最新资料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2.39,从世界范围来看仍属于较高水平。同时,在县域内城乡居民收入也存在很大差距,农村收入普遍较低,尤其一些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基础尚不稳固,返贫致贫的风险仍然很大。

2.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不足

县域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传统基础设施逐渐提升完善,但与大城市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农村相对落后,尤其是在信息化的新基建方面投入少、建设不足的问题突出。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相对落后,与人口规模不相匹配,尚不能满足人口集聚的支撑能力。

3.产业集聚协同度不高

县域内的农业产业同质化现象严重,难以形成生产、加工、仓储、销售等产业链各环节的产业集群。相对落后的县域,企业还主要停留在初级产品的加工上,产业附加值低,产业链不完善,难以形成集聚效应。县域大型产业园区较少,缺少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产业创新能力依然薄弱,产品研发能力不强,产业链协同性不高。

4.人才供需矛盾突显

当前,除少数发达地区的县域以外,大多数县域普遍存在用人难、留人难的问题,尤其缺少高层次人才。同时,广大的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较多,农村人才普遍流向大城市和发达地区,造成农村地区缺少劳动力,人才断层、流失问题严重。人才短缺成为制约县域发展的重要因素。

5.发展观念相对滞后

当前,县域的发展观念离现代化的理念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体现在:第一,农村思想观念相对落后。我国农村有5亿多农民,一些农村,尤其经济相对落后的地方,仍存在法治观念淡薄、诚信缺失、天价彩礼、重男轻女、封建迷信等现象,严重制约农村的发展。第二,创新意识不强。思想相对保守,习惯于固有的思维定式,发展的思路不开阔,点子不够多,缺少闯劲。

因此,实现共同富裕的重点在县域,难点也在县域,抓好县域发展,也就抓住了实现共同富裕的重点和关键。

三、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县域路径

针对当前县域发展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因势利导,应势而动,积极探索,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县域实践。建议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系统谋划,明确县域共同富裕的目标方向

坚持系统谋划、推进共同富裕是有效避免盲目片面、统筹协调各项工作的重要法宝。

1.加强全局谋划

找准本地在全国、全省、全市范围的坐标定位,分析研判面临的机遇、风险与挑战,因地制宜确定适合共同富裕的目标、路径、政策和主要发力点,推动更深层次改革,逐步融入全国、走向世界。

2.注重整体推进

共同富裕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各个领域,特别是民生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从资源配置、政策制定、改革导向、绩效评价等方面整体性推进,要大力推进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联动,保持政策的统一性和连续性,才能有效、稳妥地解决共同富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真正回应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切。

3.统一思想共识

要加大宣传和正确引导促进共同富裕的舆论,精准诠释推进共同富裕的内涵要求和重大意义,澄清各种模糊认识。

要宣传勤劳致富促进共同富裕的典型,提振群众推进共同富裕的信心和热情,要加强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凝聚共识,形成推进共同富裕的磅礴精神力量。

(二)锚定产业强基,聚力县域共同富裕的关键抓手

发展是硬道理,聚力产业发展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硬核支撑,是推进县域共同富裕的关键抓手。

1.深入实施产业强县战略

坚守实体经济,做优主导产业,发挥先导性和支柱性现代产业引领作用,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加强产业基础能力协同创新,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推动产业链向中高端迈进,重点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

2.优化产业总体布局

以优化完善产业生态为导向,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条、整合载体资源,构建更好的产业生态。把工业发展作为主攻方向,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探索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激发传统产业新动能。以工业化思维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壮大农业产业基础,围绕农业特色主导产业,深化农产品加工度,提高农产品加工率,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充分利用资源禀赋发展乡村旅游、观光农业等农业现代服务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3.加快数字经济发展

一方面,依靠数字技术,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推动数字产业化;另一方面,利用数字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改造,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地区核心竞争力,逐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深化改革创新,激发县域共同富裕的内生动力

改革创新是激发共同富裕的内生动力,是扎实推进县域共同富裕的战略支撑。

1.深化改革抢抓机遇

积极创建国家和省市综合改革试点,在试点布局、资金政策、项目建设上争取更多支持。大力推进国家数字乡村、电子商务进农村等改革试点示范项目建设。推动改革纵深突破、行稳致远,着力破除经济发展的难点、群众生活的痛点、影响市场活力的堵点,以重点突破牵引带动全局发展。

2.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建设开放联动的技术要素市场,优化科技和其他要素的配置,实施“全要素”“全面向”的全面创新。重点聚焦产业重大创新需求,集中力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技术突破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3.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支持骨干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研发中心、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推动产学研有效衔接,提升自主研发能力。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完善产学研融合推进机制,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完善人才奖励荣誉制度,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高水平构筑区域性创新创业高地。

(四)促进农民增收,筑牢县域共同富裕的坚实根基

县域共同富裕的最大短板在农村,促进农民增收,筑牢县域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多措并举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1.稳妥推进“三块地”改革

承包地改革方面,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制定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的配套措施,建立健全土地承包权依法自愿有偿转让机制。宅基地改革方面,适度放活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使用权,积极引导城郊农民利用闲置房发展“房东经济”,开展资产及生产资料租赁业务,获得稳定的租金收入。对于规划保留村,允许村民对租期10年以上农房进行修缮和翻建,允许村民下乡以租赁、合作方式充分利用农村空闲农房发展休闲创意、养老养生、农家乐等产业。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方面,放活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实现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价同权,允许就地入市或异地调整入市,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2.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要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大力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坚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在产业项目建设上加强引导。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集体经济发展基金及奖补措施,稳步推行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规范化抓好成员界定、股权量化、收益分配等环节落实,推动集体经营性资产量化到人、固化到户,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充分发挥“阳光扶贫+”监管平台作用,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健全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促进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和农民增收。落实好上级各项帮扶项目和资金,优先扶持村集体领办合作组织,发展农业产业项目,支持试点村集体经济发展,走好本地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3.引导农民创业就业

引导农民在电商、乡村旅游、创意农业等乡村新业态领域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创新培训方式,提升培训效果,增强农民就业能力,把更多的农民培育成创业致富能手。将各类财政创业补贴和税费减免政策全面覆盖,适当放宽返乡创业园用地、用电、用水标准,吸引更多返乡农民入园创业。

(五)促进城乡融合,把握县域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是推进县域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

1.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坚持系统思维、共享理念,从县域全局统筹规划城镇和村庄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一是重点加强农村供水、用电、道路出行等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环境整治,不断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差距;二是持续增加农村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加快城乡教育、医疗、养老等一体化建设,促进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下沉,推进城乡公共服务资源开放共享,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强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以共建促进城乡共富共享。

2.健全体制机制

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是要从制度、法律等维度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

一是持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提升城市包容性,推动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调整和完善户口迁移政策,促进有能力的、能在城市稳定就业的农村人有序实现市民化。

二是完善市民住房保障体系。推进公积金改革,制定农民进城买房、住房专项贷款办法,推动完善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同权的住房制度,使农业转移人口有房可住、有学可上、有户可落。建立农民工就业促进制度,在市民化人口中开展就业职业培训,提升新市民素质,实现人口社会性流动。

三是完善公共服务体制和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等,逐步建立由政府主导、市场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治理模式,全方位创建城乡要素聚合机制,强化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内生动力。

3.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

一是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通过市场机制,引导生产要素更多流向农村,给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保护合法收入,切实提高农民的收入。

二是强化社会兜底保障和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保障困难群体收入。健全以税收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区域收入差距。

三是探索建立有效的第三次分配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和个人从事慈善捐赠,激励高收入群体回报社会,努力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县域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2014年度陕西县域十强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