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 杨修宝
记叙文作为最常见的文体之一,在统编教材中的占比最大,是一直以来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小学生学习与生活中阅读能力、表达能力训练的基础性文体。《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也提出了“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等关于记叙文教学的相关要求。因此,把握记叙文文体特征,梳理教材编排特点,突破窠臼,守正鼎新,重构记叙文文体教学的新方法、新策略是落实新课标的应然之举。
就文学理论而言,记叙文非文学体裁。叶圣陶先生在《文章的分类》中将文章分为“记叙文”和“论说文”两类,而后,1950 年左右,学界达成一致,确定了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文章体裁,明确了各文体的基本特征。统编教科书中的记叙文具有如下文体特征:
真实具体的表情达意。统编教材中的记叙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且多以或人物的经历,或事物的发展变化为重点,记载和叙述的是生活中看到、听到、经历、接触的真人真事、实景实物,反映的是具体的现实生活,材料真实完整。因此记叙文有据实而写的文体特征。记人,主要是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内心情感、精神品质等;叙事,主要是描述事件的过程,从中获得启示哲思、明白蕴含的意义等;写景,主要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内心情感、感悟人生体验;状物,主要是通过描写实物,表现其性状、价值等,表达某种独特情感或生活思考。记叙文表达的情感各有不同,或表达爱国情怀,或表达喜爱之情,或表达亲情友情,或表达思乡之情等等。因此教学记叙文时,要关注人物、事件、景物、实物的刻画与叙述,把握好文章的情感脉络。
连贯清晰的顺序线索。统编教材中编选的记叙文在行文脉络上都有一定的示范性特点,大多有特别清晰的叙述顺序,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顺序等。或有清晰的线索脉络,如,以人物为线索、以中心事件为线索、以某件有意义的实物为线索、以作者的思想情感为线索、以时间为线索、以地点为线索等等。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事,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能透彻。”这些记叙文是小学生学习阅读与写作的典型范例,因此,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学会抓住顺序和线索,理解内容情节,掌握文章结构,把握文章中心,习得清晰表达。
丰富生动的叙述描写。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和描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说明。记叙是指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做的必要的交代和说明,一般情况下,使用第一人称叙述,语气真切自然;也多用第三人称叙述,不受时空限制,能从多方面、多角度记述。记叙文中的描写是用丰富、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形象、事件情节、景物环境、事物特性等进行具体细致的描摹刻画,大多运用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场面、环境描写等,使得所写人物血肉丰满、形神兼备;所写事件曲折婉转、引人入胜;所写景物别致优美,诗情画意。读来令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因此,教学记叙文,品读细节、学习描写是教学的重点。
平实通俗的语言表达。记叙文以平实、通俗、简洁的社会化、生活化语言为主,或生动传神、或清新优美、或精炼准确、或讽刺含蓄、或幽默风趣等等。写人的语言,朴实自然,感情真挚,着力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精神面貌、内心情感;写事的语言,鲜明逼真、感染力强,充满感情色彩,推动故事情节,折射生活画面,表达真挚情感;写景的语言,意境优美、细腻隽永,情味浓厚,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情达意;写物的语言,凝练准确,细致入微,意蕴深刻,突出性状特征,善用动静结合,让物“活”起来。因此,教学记叙文要有强烈的“语用意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积累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
在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多种文体中,记叙文是数量最多的,小学生最早阅读的是记叙文,小学生学习习作最早接触的也是记叙文。统编教材中记叙文的编排具有“三个多”的特点。
编排数量多。基于记叙文的文体特征,小学生的学习生活需要,统编教科书除了编排古诗词、文言文、说明文、童话、神话、小说、现代诗歌外,其余内容大部分编排了记叙文。以小学2~6 年级上册为例,每册教材中记叙文的编排数量都在15 篇左右,在统编教材所有文章体裁中占比最大。
涵盖类别多。统编教材中的记叙文主要涵盖记人写事,写景状物这几类文章,写人类,如《军神》《小英雄雨来》《黄继光》《挑山工》《我们家的男子汉》等,写事类《盼》《那个星期天》《爬天都峰》《田忌赛马》《将相和》《跳水》 等,写景类《海上日出》《草原》《观潮》《繁星》等,状物类《小虾》《火烧云》《猫》《母鸡》《白鹅》《落花生》《珍珠鸟》等。有的记叙文表达思乡之情,如《梅花魂》《桂花雨》等,有的表达爱国之志,如《梅兰芳蓄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有的表达感恩亲情,如《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等,有的歌颂精神品质,如《清贫》《小岛》等,有的表现儿童生活,如《剃头大师》《一只窝囊的大老虎》等。
习作类型多。统编教材编写理念之一是“读写并重”,教材中的记叙文不仅是阅读的范本,更是学习习作的范例。统编教材在每个单元的习作编排上特别注重学以致用,注重通过单元课文的阅读学习,习作表达方法,形成单元学习成果——单元习作。因此,统编教材的单元习作,大多编排的都是记叙文的习作。如记人的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漫画”老师》《我的“自画像”》等,写事的习作《我学会了____》《我的心儿怦怦跳》《那一刻,我长大了》等,写景的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游____》《____即景》等,状物的习作《我的植物朋友》《我的动物朋友》《我的心爱之物》等,游戏活动的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写一次游戏》《多彩的活动》等。教材如此编排旨在引导学生全方面、多角度地学写记叙文。
践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理念,统编教科书记叙文的教学,要改变以往内容碎片化、思维浅表化、教学程式化的教学困境,要运用新理念,研究新策略,实施新学法。笔者梳理总结了“十个一”的教学策略,以期实现重构新课标视阈下的记叙文教学。
围绕一个主题。当下,如何运用现行统编教材落实新课标语文学习任务群,成为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与工作重心。教材中的记叙文单元整组教学可以作为研究突破口、教学切入点,来落实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理念与要求。可以结合单元人文主题和单元语文要素,创设情境主题,进行学习任务群教学。如写人类的单元可以创设“写采访提纲”“写人物小传”“设计人物名片”“为人物建档案”“写人物颁奖词” 等情境主题展开学习;写事类的单元可以创设“创编小剧本”“小小故事会”“积累素材库”“撰写拍摄脚本”“藏在文章里的秘密”等情境主题展开学习;写景类的单元可以创设“写特色简介”“为____代言”“绘制路线图”“创编导游词”“撰写调查报告”等情境主题展开学习;状物类单元可以创设“创作广告词”“为____征集名称”“____发布会”“写推荐书”“撰写摄影解说词”等情境主题展开学习。
抓住一个问题。教学记叙文,关键在提问设计,抓住一个“主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可以达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教学效果。教学写人类的文章,可以抓住“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个问题展开学习;写事的文章可以抓住“哪个细节打动了你”或“作者用什么方法写的”等问题展开学习;写景状物的文章可以抓住“物——态——情”的主线展开学习。还可以围绕课文题目设计问题主线展开学习,如教学《清贫》可以围绕“怎么理解清贫的意思”展开学习;可以围绕单元语文要素设计“主问题”,如教学《母鸡》,可以抓住“作者如何表达对母鸡的感情的”这一问题展开学习。还可以抓住关键语句设计“主问题”,抓住语言反复处设计“主问题”,抓住文章矛盾处设计“主问题”等。
细读一处文本。运用学习任务群的理念教学记叙文,除运用现成的统编教材单元整体教学之外,还可以发掘、整合教学资源,自行组元多文本教学内容,形成记叙文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运用阅读、观察、对比、梳理、整合、分析等学习方式,发现同一个主题、同一种形式、同一种写法、同一个对象、同一种情感等等。还要引导学生细读单篇文本,或发现精巧的句式表达,如“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学习短句子的妙用;或发现典型的段式结构,如并列式(《美丽的小兴安岭》)、总分式(《海滨小城》)、因果式(《父亲、树林和鸟》)等;或发现典型的谋篇布局,如总分结构式(《富饶的西沙群岛》)、首尾呼应式(《母鸡》)等。针对写人记事类的记叙文,可以引导学生在转折处、矛盾处、关键处、细节处研读文本,展开比较式任务学习、主题式任务学习、项目式任务学习。
指导一处朗读。教学记叙文要进行朗读设计,引导学生在不同的朗读活动中思考、理解、体会、品悟。笔者研究实践了记叙文教学的十二种朗读教学策略:文通字顺通畅读、设计问题理解读、领会感悟体验读、传情达意表演读、理解内化积累读、调换词句对比读、推进情感复沓读、以评促读评导读、奠定基调引导读、感知语言想象读、开扩视界拓展读、创设情境配乐读。这十二种朗读策略,可单独运用,可组合使用,达到教学最佳效果为宜。教学中在指导朗读时要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不同学段对朗读教学的要求,如第一学段要重点指导用语气、语调和节奏表现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第二学段重点指导用不同语气、语调朗读,通过节奏和停顿表达自已的理解与感受;第三学段重点指导借助语气语调、重音节奏传递汉语声韵之美。
展开一次想象。统编教材中的记叙文,或文辞简洁优美,或贴近儿童生活,或描写生动传神,特别适合在阅读学习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教学时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想象:围绕课文题目展开想象,如《乡下人家》《桂花雨》等,围绕题目设问,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围绕情节展开想象,如《军神》《小岛》《慈母情深》《梅花魂》等,围绕“内心感到触动(感动)”的细节处展开想象,深入理解文章主旨,深刻体会人物形象;结合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展开想象,记叙文中多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修辞语句,想象画面、情节、形态等,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借助课文插图展开想象,通过图文融合,理解关键语句、体会人物内心等;还可以抓住文中的补白展开想象,描画再现故事情节,揣摩人物内心世界等等。
夯实一处训练。记叙文属于“实用性”文本范畴,教学时要围绕单元语文要素,设置任务驱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语文实践。文质兼美的写景状物类课文,要引导学生进行朗读的训练,想象文字描写的画面,把情感融于文字之中,通过朗读把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表达出来,还可以配上舒缓动听的音乐,通过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朗读,让学生沉醉于语言文字描绘的意境之中,让朗读课文成为一种精神享受。故事性强的记人写事类课文,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说的训练,统编教科书关于“复述”的训练,进行了系统的编排,教学时可围绕不同年级对复述的具体要求,进行借助图示复述、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创造性复述等说的训练。关联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和词句段运用,引导学生进行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的训练,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训练,类比辨析、阅读赏析的训练,片段描摹、读写结合的训练等等。
学会一种积累。统编教科书中的记叙文是学生阅读积累的素材库,从低年级开始就要引导学生学习积累、学会积累,养成积累的好习惯。尤其一册教材中几个单元语文要素都指向词句教学的单元,更要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有主题的积累。如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可见这册教材,词语教学是重要内容之一,因此要引导学生针对词句的学习,要从关注到理解,再到积累和运用,这也是中年级“从词学文”的实践路径。因此,教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这组记叙文,可引导学生进行这样的积累:学习《大自然的声音》,关注“描写声音的词语”,学习分类积累;学习《读不完的大书》,关注“四字词语”,学习专项积累;学习《父亲、树林和鸟》,关注“多个修饰词语连用”,学习语句积累。
教授一种方法。教学记叙文,要体现“切于实用”“学用结合”的原则,要体现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的特点,要引导学生学会一系列阅读理解的方法,描写表达的方法,这些方法的习得要边学边用、活学活用,学以致用到生活阅读、日记习作中。如教学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抓住关键句理解文意、围绕关键句写一段话的方法,刻画人物细节描写的方法,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活动场面描写的方法,情感表达的方法等等。这些方法的学习要循序渐进,步步为营,切不可点到为止,水过地皮湿。如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围绕关键句,可以这样设计单元学习任务群:任务一,诗中的江山如画——初识关键诗句;任务二,跟着书本去旅行——认知关键语句;任务三,最美城市的评选——实践关键语句;任务四,我是文字魔法师——强化关键语句;任务五,我是最佳小导游——运用关键语句。
进行一次写话。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不合两败俱伤。“阅读与表达并重”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理念,教科书按照阅读与表达同步推进的思路编排,体现“阅读铺路,由读到写”的编排原则,旨在重视培养阅读能力的同时,引导语文教学关注表达,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统编教材中的记叙文,多是读写结合的最佳范本,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从读学写,以写促读。可以设计“写法迁移”——迁移处拓写,“情节延伸”——结尾处续写,“补白填充”——空白处补写,“片段临摹”——精彩处仿写,“细节描摹”——概括处扩写。
拓展一组文本。《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颁布,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实施,昭示着只学一本语文书的时代过去了。教学时要融合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理念和统编教科书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编写理念,教学记叙文时要引导学生完成由学“一篇”到学“一类”的学习进阶。如教学老舍先生的《猫》后,引导学生进行同主题拓展阅读,比较阅读夏丏尊笔下的《猫》和周而复笔下的《猫》,体会不同的描写方法;教学《为人民服务》后,拓展学习《一夜的工作》,深入理解“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实质与典型楷模;教学《慈母情深》后,拓展学习《母爱》,深入体验语言文字带给读者的感动,深刻体会母亲的无私奉献与伟大。学一篇,拓一篇;读一篇,拓一组;进而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结构特点、表达方式、写法特色等等。这样由“这一篇”推演至“这一类”,逐渐改组完善学生的知识系统和认知结构,让语文能力、核心素养随着阅读增量、学习升级而不断增值,渐成系统,触类旁通。
识体而读,准确地把握文体特征;适体而教,精准地确定教学内容。以上十个教学策略适文选用,恰当组合,可让记叙文教学走出散乱、碎片化的既往,走向有序、系统化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