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第一五六中学
日前,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发布《2020 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全方位展现了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德育发展与科学学习质量状况,分析了影响相关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是我国义务教育健康发展的“体检报告”,对推动学校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报告》中科学学习质量监测结果显示哈尔滨市八年级学生科学成绩平均分为478 分,低于全国平均分12 分。科学学业表现达到中等及以上比例是61.4%-92.8%。数据反馈出了问题,也搭建起了教育发展的新起点。
实践应用过程中,学校充分利用质量监测结果,引领科学教师从有效教研、加强集备等方面实现专业成长,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报告》中提出,八年级71.7%的物理教师、87.5%的生物教师、70.3%的地理教师认为教研活动存在问题。针对此现象,学校及时查摆、寻找短板、制定改进措施。依据教师需要,聚焦“新课标”,将教研活动内容具体化、主题化,做到“问题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
开展“新课标”学习交流活动。物理、生物、地理学科教师就新、旧课标的异同,“新课标”的课程性质、课程理念、学业质量、课程实施等进行深入学习,并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展开积极研讨。明确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注重满足学生需要,注重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开展“聚焦新课标、践行新理念”推门课活动。一个学期以来,共有89 位教师积极参与,占学校教师总数的60%。所有教师上出“自己的课”,上出原汁原味,自主设计、选择、开发和实施“自己的课”。活动中,科学学科教师由被动教研转变为主动成长,着眼大单元进行整体教学设计,注重减负增效,提高课堂实效。
开展“云端”教学研讨活动。学校围绕落实“双减”政策,立足新课程标准,集思广益,共同研究减负高质的教学策略。充分发挥网络教研优势,与常规教研有机结合,有效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网络教研教师参与率基本能达到100%,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春风能拂起一池潋滟波澜,集备能激起一腔智慧情怀。为打造高质量的课堂,学校不断优化备课方式,采用“四步备课法”,即:第一步学情分析,确立重点;第二步主备说课,细化环节;第三步交流探究,优化教法;第四步二次备课,深入反思。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备课细节,实现新老教师经验共享、优势互补、潜能开发、智慧生成,促进新老教师自身专业提升,全面提高备课质量,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师群体素质。
在集备展示交流活动中我们惊喜地看到:物理学科教师注重优化细节设计,力求让每一名学生融入课堂,把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实验能力,规范物理学科术语,从多角度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从“经历实验”到“自主设计实验”完成科学探究;地理学科教师团队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最大限度地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形象地演示出来,以此唤醒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感受科技的魅力;生物教师关注学生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培养,恰当且丰富的情境设计不仅让教学充满趣味,更能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报告》显示物理、生物教师对学生动手实验的讲解指导率分别达到52%~100%和28.8%~100%。可见基层学校需要全面关注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学科教学必须以动手实践和思维发展为起点和归宿。学校开展“居家实验”“生活化实验”“实践探究小能手”等活动,极大增强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了学生科学思维品质。
《2020 年度黑龙江哈尔滨市报告结果解读》中说明学习兴趣与科学成绩的关系是成正比的。研读报告后,教师积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居家实验,分享交流。物理教师将课堂上的演示实验细化分解,引导学生居家完成力所能及的小实验。其中包括“测量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测量小灯泡额定功率”“研究小灯泡电阻”和“研究小灯泡电功率”等等。老师利用网络技术,让学生将小视频发至学习群,这样大家既能相互交流,也能指出彼此在做小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正的地方,大大提高了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
源于生活,探究实验。全体生物教师共研共商,积极开展线上“温度和湿度对霉菌的影响”实验活动。教师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深入浅出地为学生介绍相关生物知识,引导学生主动观察生活,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不断进行检验和假设,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这样引导式的学习过程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对后续的生物学习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学校开设丰富的科技类社团,课程内容涉及基础知识、动手搭建、软件编程等内容,让学生在“玩中学”,尽情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不断提升学生编程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如创客社团,运用乐高积木作为教学器材,学生主要学习智能机械制作与控制知识、技巧。社团的核心理念是“做中学,玩中学”,主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机器人社团进行无人机编程,带给学生新鲜感的同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意识,提升科学素养,点燃科技梦想。
通读《报告》我们发现,八年级随迁子女同本地学生科学学业表现水平差值为10.1%。解决“随迁子女及家长缺乏科学素养培养意识”等问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协同助力,营造尊重教育规律的大环境。
家校协作,共育英才。学校每学期至少召开3 次线上线下形式多样的家长会、家长学校或家长大讲堂,以此提升家长科学素养的培养意识。科学学科教师从学习计划到活动实施,从习题配备到辅导答疑进行周密计划,做到有分析、有预设、有实施。班主任从多年的经验出发,细致梳理如何在科学学科学习中与科任教师积极配合,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家校互动,让家长受益良多。
整合资源,提升素养。博物馆课程是学校特色课程之一,借助社会资源,把学生带到更具科学氛围的环境中去,让他们感受科学的魅力。学生走进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艺术性于一身的科技馆,亲自体验实验过程,对展出的科技作品产生浓厚兴趣;走进黑龙江省博物馆参与“奇妙夜科普活动”,形式多样的体验性活动方式,结合新颖的高科技手段,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到相应的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
总之,本次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解读暨结果应用,不仅促使学校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还推动了学校结合新时代教育需要精准施策、提高质量。未来,学校将不断拓宽监测结果应用渠道,坚持“知行合一、止于至善”育人理念,大力推进学校长足发展,努力当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工作的领跑者、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