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探析

2023-04-05 02:36肖勤新
活力 2023年2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岗位大学生

肖勤新

(三亚学院,三亚 572000)

引 言

当今时代,大学生就业“内卷化”现象越来越明显,竞争日趋激烈。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平台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价值愈发突出。如何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推动高校学生就业工作高质量发展,是亟须解决的现实课题之一。

一、当前高校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一)毕业生规模不断扩大,就业压力大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下,我国各大高校不断扩招,高校毕业生数量连年递增。根据教育部相关数据,2021届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909万人,预计2022届毕业生人数将突破1000万人。在当前社会及经济发展形势下,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难以满足大学生的就业需要,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考研、出国深造、创业成为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延缓就业的选择。虽然这些选择短期内延缓了就业,但几年之后大学生仍然要就业,此时他们甚至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近年来,高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就业难”问题不断引发家庭、高校乃至社会的关注。

(二)就业观念转变,个性化需求日趋增加

与以前相比,当前高校学生群体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家庭教育背景已大不相同。受此影响,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部分大学生面对工作岗位越来越“挑剔”,既考虑工作地点、薪资、工作量,也考虑工作氛围、发展前景及个人兴趣爱好,虽然岗位很多,但真正符合心理预期的岗位却很少,即使有少数这样的岗位,也面临着成百上千人的激烈竞争,就业“内卷化”现象越来越明显。

同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催生了大量新兴商业模式和职业类型,海量的网络信息也在不断改变着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明显增多,新兴就业模式成为一些大学生就业的选择。

(三)职业规划不够,就业技能不足

高校学习期间是大学生提前了解社会、提升就业能力的关键阶段。有的学生严格自律;不断学习各类知识,提升就业择业能力;有的学生则处于长时间的懒散状态,不考虑就业的事情:这就导致了毕业时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了很大差距。虽然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需求很大,但却缺少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提前做的准备不够,人际交往、社会实践、自我管理等就业技能不足,很难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无法找到令自己满意的工作岗位。在学习阶段没有做好充分的职业准备,是当下部分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机遇

(一)提升了就业信息获取的便捷性

网络技术的发展实现了信息的快速传递与共享,网络上关于就业的讯息称得上“海量”。通过用人单位在网络平台上发布的岗位需求,学生可以很方便地获取、筛选这些信息,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网络平台突破了信息传递的时空限制,大大提升了就业职位的人岗匹配度,提高了招聘就职成功率。

同时,在网络平台上有许多关于就业技能提升的内容,如职场礼仪、简历修改投递技巧、面试沟通技能等,这对大学生提升就业能力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在没有互联网之前,大学生们只能通过特定的学校培训课程等渠道才能获取这些信息,而在当前高度发达的网络环境下,大学生通过简单的搜索即可得到这些信息。同时,借助网络渠道,大学生可以提前了解就业岗位及入职企业的社会评价、发展前景等,极大地减少了信息的不对称性。

(二)催生了众多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引发了各个领域的产业变革。短短十几年乃至几年时间,人们见证了百度、阿里、腾讯、京东、字节跳动等众多“互联网巨头”的诞生与繁荣,“互联网+”与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深度融合,融入了大众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学习中。许多地方政府将“互联网+”作为地方经济的重要发展方向,投入了大量的资源鼓励和支持相关产业进行发展。在这场巨大的产业变革中,互联网催生了新业态,并由此带来了众多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与传统就业岗位相比,与互联网相关的岗位从业人员学历素质较高,薪酬待遇较好,同时工作氛围比较有活力,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较大。因此,综合考虑薪酬待遇与工作环境、氛围,许多高校大学生将进入互联网公司或从事互联网岗位作为自己的就业首选。

(三)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载体平台

自主创业是大学生灵活就业的重要方式,也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因此各地方政府都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但传统的创业方式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员及场所等成本,大大限制了大学生创业的参与度和成功率。

互联网的出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全新的载体平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积极投身创业队伍中。在互联网这个巨大的资源库上,学生可以提前充分学习创新创业知识与技能,为创业工作做好充足的准备。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智慧云等技术,可以创造新的商业模式,通过较少的成本快速实现用户积累,提升市场占有率,这为创业成功带来了更多可能。

三、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就业意识薄弱

调研发现,相当一部分在校大学生并没有明确的毕业后的目标,职业生涯规划也就无从谈起。他们在学校中时只是根据学校的安排按部就班地学习,或只是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一些感兴趣的实践活动,总认为就业、择业离现在还很遥远,对未来的打算和准备很少。

当前的生活、学习环境导致部分学生对学校及家庭的依赖性比较强,意识不到就业的压力,习惯于轻松、安逸的环境,自我奋斗的意识不足。很多学生会想当然地认为到毕业的时候自己会很容易就找到合适的工作,并不需要长时间的就业准备。主动就业意识缺乏导致学生对自身就业能力的认知不清晰,对所学专业的行业发展形势把握得不充分,容易引起就业观的偏差,在毕业时很难迅速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这是当前高校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高校就业指导体系不健全

虽然大部分高校都会针对毕业生开展就业指导,但很多工作在开展时流于形式,很难真正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导致这些工作对学生就业的知道价值不大。其根本原因在于部分高校并未真正认识到就业指导的重要性,没有构建起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缺乏顶层设计,无法做到统筹谋划,导致工作开展不系统,收效甚微。高校就业指导体系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只是零散的就业知识分享和引导,缺乏深层次的教育及培训。

第二,就业指导师资队伍不够专业,多由任课老师兼职,工作缺乏考核评价,教师积极性、主动性不够强。

第三,就业指导内容过于笼统,不能做到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特点的学生开展精准的、有针对性的指导。

第四,在当今的网络时代,没有做到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推动就业指导工作有效开展,仅限于通过新媒体平台转发招聘信息,新媒体的巨大价值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

(三)创新创业能力不够

前面提到,网络技术给学生就业创造了很多机会,提供了很多岗位,同时也为学生创业提供了优秀的载体平台。但目前大学生面临的一个新的问题是虽然许多学生希望投身互联网行业,但是创新创业能力不够,很难在竞争中发展壮大。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专业能力不强。虽然大学生在校期间一直在学习,但大部分学生对于学习内容仅限于理解,缺乏深刻的把握,导致学习一直浮于表面,专业性并不强。

第二,缺乏社会实践能力。虽然大学生拥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但是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很少,对市场缺乏了解,“纸上谈兵”很容易导致理论与实际存在偏差,在遇到问题时容易变得手足无措。

第三,缺乏拼搏奋斗精神。部分创业的学生仅凭借一腔热情就开始了创业,对于创业中的困难认识不足,一旦遇到挑战很容易就放弃,缺乏创业成功的信心和决心。

四、互联网背景下促进大学生就业策略分析

(一)树立互联网思维,培树正确的就业观

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是促进就业工作效率提升的根本。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高校学生应树立互联网思维,提升网络意识,充分利用网络工具学习专业及就业知识,及时掌握就业信息,提高就业技能,把网络资源作为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大平台,切实提升个人核心竞争力。利用各类资源加深对当前就业大环境的理解和把握,对个人特色和能力形成比较清晰的认知,客观地评价自身的优缺点,培树正确的就业观。在此基础上,要明确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及规划,将其分解为不同阶段的能力提升任务,努力提高自身职业技能和本领,立足现实环境及个人实际,为毕业后的就业和择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构建完善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高校在学生就业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就业观念引导、就业知识技能培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要统筹谋划,从高校整体角度出发,整合校内外各类资源形成合力,构建完善的就业工作指导体系,不断提升学生就业工作质效,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第一,要形成系统的就业指导课程培训体系,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开展不同的就业知识分享,同时要面向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学生开发具有针对性的指导课程,提高就业指导的精准性。

第二,要建设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师资队伍,通过专兼职结合、内外部遴选等方式,打造梯队合理、专业水准高的工作队伍,完善考评机制,提升师资活力。

第三,要多措并举提高学生实践水平。要在专业课程学习之外引入丰富的社会实践、企业实习活动。有的学校联合外部企业建立了实训基地等场所,要充分发挥这些校企合作场所的作用,让学生提前了解职场文化,增加实践机会,将所学的专业理论应用于工作实践,提高就业择业适应能力。

(三)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平台,从电脑端到手机端,从网站到App、小程序,开放性和便捷性越来越强。近年来,这些互联网平台在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要充分利用好、发挥好平台的优势,促进学生就业工作高质量发展。

对用人单位而言,借助互联网平台可以广泛发布企业信息及岗位需求,在扩大宣传的同时,能更大范围地覆盖高校及学生,提高招聘成功率,找到优秀人才。

对高校而言,通过互联网平台可以充分整合就业信息及岗位需求,第一时间传递给学生。同时,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优化就业指导课程内容及呈现方式,提高指导工作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另外,在就业季,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开展24小时互动服务,随时随地地更新、分享就业信息,为学生答疑解惑。

对学生而言,通过互联网平台可以轻松地获取丰富的就业信息资源,对用人单位进行更为深入的了解,学习各种就业技能,对促进就业择业非常有利。

(四)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大学生作为高知识群体,虽然社会经验相对缺乏,但在创新创业上有着较强的专业方面的优势。积极创业,也是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去向。近年来,政府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成本补贴等支持政策,要积极响应并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有创业意向的高校学生,在学校期间就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积极关注行业发展趋势,结合自身的专业研究找到契合点,把创新行为转变为市场服务。高校每年都会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对学生而言,这是非常好的锻炼机会,不仅能让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应用,还能切实提升自己的实战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水平。

结 语

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对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互联网背景下,要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持续健康发展。要积极培养高校学生网络思维,对自身及就业环境形成客观认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要统筹谋划,内连外合,构建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提升服务质效。要以推动就业为导向,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岗位大学生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大学生之歌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