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泽钰 李 青
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优化路径探究
郑泽钰 李 青
[浙江工商大学;山东政法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的一门必修课,其课程效果在于教师用怎样的方式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学生又是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思政课,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要坚持问题导向,分析高校思政课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分别在教学方式、理论素养、师生沟通和学科兴趣、课堂抬头率、对待上课方式等方面所产生的问题,剖析师生在思政课堂的表现,探索改变现状的路径选择,以提高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高校思政课;教学问题;行为表现;优化路径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有引导的力量,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和思政课教师无疑承担起了这一责任。思政课教材以全新的视角、最新的理论、最有深度的阐述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要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融合起来,用有趣的叙事方法、成熟的教学方法传递给学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思考如何将理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洗涤自己的灵魂,锻炼自己的思维意识,坚定自己内心,从而促进自身发展。学生将学到的思政课知识融入内心,遇到问题认真分析和思考,力求解决问题,在将来的工作生活中更加坚持自己当初的信念,遇事冷静、果断处理,从而走的路更远、道更顺。
马克思主义认为,要促进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思政课以其特有的教育和引导方式,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学生在学习《思想道德与法治》这门课时,能够对社会的种种现象产生深入的思考,从而在自己大脑中建立警示牌。学生不断接受“三观”教育,会促进自己与同学、老师和家长之间关系和谐,对社会的不公平、不公正现象予以谴责并不断警戒自身。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对未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磨砺学生的意志;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塑造起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理论剖析社会现象,用最鼓舞人心的话语激励学生,用最真挚的感情感动学生,用富有特色的语言与学生产生共鸣。思政课教师不仅仅是思政课教师,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学生的说话人、知心人,学生在课堂中的得到的启发可以与老师进行交流,诉说自己的负面情绪,化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教师的贴心、思政课堂的活跃氛围都会提高学生应对消极情绪的能力。学生在教师与思政课堂的双重因素鼓舞下,坚定必胜信心,从而提高自己抗击负面情绪的能力。
思政课是学生学习党史的最佳场所。思政课教师以充足的史料,充分的史实再现党的历史上震撼人心的瞬间。教师要借上课时机,将自己所学所想并结合课本知识尽数传授给学生,并且抛出问题,在学生中间形成讨论氛围,锻炼学生思考能力。当前,除党史外,学生还要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史”学习齐头并进,让学生明历史、增强信心、坚定信念、不忘中华民族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激励学生明确自己身上的责任,为之矢志奋斗。
思政课教师教学过程中同样是学习的过程。面对全校的学生,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非常关键。教师要在教学中通过与学生的不断交流,明确学生喜爱的课堂氛围和教学方式。每位老师有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如果发现自己的方法不能促进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就要积极主动学习好的方法,这样一来课堂效果就会大大提升。通过思政课堂,教师不仅改进了教学方法,而且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这样的教学是成功的,教学的意义就在于此。
教师要仔细观察学生的表现,同时也要向学生了解对于思政课的认知情况。工科、理科、管理学等专业的同学,自己本身学习任务很重,对于公共课的学习只求修满学分,追求“60分万岁”,并不求从中学到知识,否则就会出现“专业课都学不会,为什么还要努力学习毫无相干的课程”等诸如此类的声音,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没有像对专业课学习那样用心,所以学生学习兴趣度不高。
思政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学生抬头率普遍不高。学生大多数不是本专业的学生,兴趣自然不高涨,课堂中“耍手机”,学习自己专业课程的知识,甚至扰乱课堂秩序的学生比比皆是。造成这种现象除了学生本身以外,与教师的授课方式有很大关系,如果教师讲的内容不符合学生的兴趣点或学习点,那富有个性的学生就不会选择抬头认真听讲。在学生看来,自己低头写作业、甚至聊天才是自己想要的,只要期末不挂科就万事大吉。
大多数学生对思政课教材基本认同,但是教材理论知识太多,高深莫测。部分同学认为教材没有很好的与实际相结合,不能将社会热点信息融入。有的学生的教材没有勾划、标注的痕迹,甚至是全新的模样,有的学生上课甚至不带教材,认为只需要听老师讲课,而不需要教材。这种现象要引起教师的关注,如果教材无用,那课堂就没有支撑点,不能达到目标教学效果。
很多学生虽然肯定教师的知识水平,但认为教师上课灵活度不够,只是在重复书本知识,照本宣科,没有将社会热点现象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没有剖析问题的本质。学生认为教师并不能真正了解学生想要什么的课堂,两者之间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对教师上课的方式产生怀疑,更有甚者会认为教师上课只是走个过场,没有传授给自己真正的本领。学生认为教师应该将思想放开,不能思想僵化,要敢于抨击丑恶现象,积极弘扬正能量,为学生群体树立榜样。
构建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与学生处在平等地位。在思政课堂中,教师传授知识仍以“灌输”为主,将课本知识强加给学生,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知识的兴趣和乐趣。同时,教师为了起到营造课堂气氛的作用,也为了迎合学生兴趣,所运用的事例虽然本身有趣,但是并没有真正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
大学生富有个性,对于喜欢的事物会拼尽全力去学习,对于不喜欢的事物就会拼命舍弃。思政课堂中学生抬头率低,各自做自己的事情,其实说明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教师与学生之间有年龄鸿沟、知识鸿沟,教师并不知道学生真正喜欢什么样的课堂,如果一味按照自己错误的教学方法讲下去,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经常性地沟通互动,以此了解对方更需要什么。
有的教师没有完全构建起本学科知识体系,对教学方法探索不够,课本内容吃不透,这在青年教师中较为明显。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课堂气氛的营造,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师运用启发式教学、思考式教学等创新方式不够,“有的教师片面追求思政课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只关注“如何教”而忽略‘教什么’”0。教师不能根据学生成长的特点设计教学方案,探索教学方式。所以思政课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创新和完善教学方式。
1.加强主体自律,明确自身学习任务
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不论是学习专业课程还是思政课程,都应该做好自己的规划,明确自身的学习任务。学生应该自觉地认识到思政课程是育人的主课程,可以纠正自身的错误,塑造自身健全人格,是成长成才道路上不可缺少的课程。针对学生自身上课积极性不够、抬头率不高等问题,学生本身应该加强自律,摆正态度,学习好这门对自身有利的课程。学生要积极思考,学习思政课程的意义是要真正应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加强自己各方面的训练。
2.坚定理想信念,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
思政课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学生要真正从课堂中、从媒体上、从社会上真正学到有利于自己坚定信念的知识,学生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不会觉得思政课“假大空”,从而提升自身的兴趣。学生在课堂中会积极主动发言,就自己思考的问题与任课教师积极交流,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生要凭借自己内心的信念和信仰,主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己应对社会、与人沟通的能力。
3.锻炼社会实践能力,扎根基层服务基层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学生要锻炼自己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在此过程中要坚持问题导向,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探索,真正使自己得到锻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主要目的是要锻炼自己的脑力、笔力、眼力和脚力,掌握社会调查的本领,与基层群众打成一片,将学到的知识用来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为基层干部出谋划策。学生应知道所有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都离不开调查研究,只有掌握调查研究能力,才能更有效地倾听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制定出符合人民利益的好政策。
4.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民族观
学生要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理工科的学生学一点文史的知识,文史类的学生了解一点理工科的知识。思政课贯穿每个学生的学生时代,并且会影响每个人的一生。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民族观,让自己能够理解思政课堂所学知识的道理,而不是认为它们都是“大道理”,毫无一点用处。思政课的奥妙之处就在于教育学生在涉及到民族大义、民族感情、国家利益的时候都不能犯错。所以每个学生都应该学习历史、掌握历史知识,这丝毫不是什么坏事。
1.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理论素养
一是思政课教师要十分重视自身理论水平的提升,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学习,强化备课的功能和作用,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尽数传授给学生,“做理论的研究者与传播者,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理论的魅力”0。二是教师教学内容要紧跟时代前沿,关注社会热点,将社会生活中的关键性事件融入课堂,剖析社会问题使学生看到其本质。三是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应用,把课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将社会正能量传递给学生。
2.以学生为主体,坚持双方地位平等
思政课教师要注意师生之间的平等地位,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塑造双方之间的良好关系。教师要关注学生需要什么,而不能一味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更不能以恐吓、威胁的方法逼迫学生。坚持学生主体地位,必须将学生置于第一位置,随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询问他们对于课程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不合理的地方,学习优秀的教学方式,积极融入教学课堂。
3.练就调查研究本领,充实课堂田野调查
思政课的课堂教学形式固然重要,如果教师没有丰富的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的能力,很难做到把思政课讲得有趣味。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到田野乡间走一走、看一看,把自己的教与学、学与思同我国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而不是从理论到理论,从书本到书本。我们国家培养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如果不从课堂里面走出去,就不能把握实际,更不能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师应该练就自己的调查研究本领,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深入乡村、深入企业等充分了解基层各方面发展现状,抓住关键问题,解决问题。在实地调研中掌握调查研究本领,以此本领巩固课堂教学。
4.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思政课理论性强,将理论性的课堂转变为有趣味的课堂是教师教学方法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是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二是教师可以把课堂搬到基层、搬到田野间、搬到具有红色气息的革命圣地或纪念馆,让学生亲身感受红色文化的感染力,净化自己的身心,从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应注意“实践教学只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方法和补充方式,而不能反客为主”0。三是教师要结合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并且根据学生特点的转化不断完善方案,优化教学内容。
5.加强对学生的考核力度,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思政课的课堂效果不好,很大原因在于学生对本门课程不重视,所以会造成不好的课堂效果。因此,教师应当对学生加强考核,完善上课签到形式,严格要求课堂纪律,对表现过分的学生应给予适当的处罚,避免学生采取变本加厉的做法。教师要对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做严格要求,期末考试不应该只采取集中的试卷考试形式,而是要创新考核形式,采取考试+考查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适当加大考核难度,让每个同学都能够重视思政课程。
[1]俞念胜.高校思政课教师践行立德树人使命的难题与对策[J].江苏高教,2021(04):102-106.
[2]曹月柱,江慧英.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实践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6):63 -65.
[3]魏燕妮.新时代讲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把握好“六个度”[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10): 103-106.
2020年度山东政法学院科研计划项目“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人文关怀研究”(项目编号:2020XQ03Z)
(责任编辑:杨书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