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丞司
学院工会、团委协作联动机制探索——以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为例
吴丞司
[中央财经大学]
学院工会和团委同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团组织,在服务师生、组织集体活动方面最为活跃。双方的协作联动,能够为高校治理特别是院级部门联动提供新的思路、建立新的机制。文章结合作者的工作经历、具体案例及有关人员的访谈,发现:双方具有共同的使命、职能以及互补的优势;存在实现专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动机。以此为基础,研究进一步构建了双方在组织形式、信息互通和品牌创建方面的联动机制。
工会;团委;学院;联动机制
学院工会与团委同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团组织,是学院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广大师生最活跃的组织。二者在诸多方面,特别是活动组织方面存在广泛的协作基础和需求。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结合工会与团委的组织优势,积极探索双方协作联动的机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高校治理特别是部门联动提供了新的思路、建立了新的路径。
学院工会与团委拥有共同的使命。2022年5月10日,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陈刚出席“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并发言,他讲到:共青团和各人民团体都是党领导的群团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各界群众的桥梁纽带,肩负着做好党的群众工作的光荣使命[1]。在共青团组织如此重大的会议上,陈刚书记出席并讲话,这充分说明了两个组织深厚的友谊和协作的坚实基础;陈刚书记的讲话内容,也深刻阐释了两个组织做好党的群众工作的共同使命。学院工会和团委的协作联动,正是基于这一使命开展的探索实践。
学院工会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组织广大教职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团委领导的学生会同样具有组织活动的职能。虽然两个组织面向的对象不同,但针对活动组织存在诸多共同点:活动都旨在提升集体的凝聚力和成员的幸福感,都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活动开展主要集中在文体领域,因此活动的形式、内容高度相似;组织过程涉及的工作基本相同,均涉及策划、宣传、组织、总结等一系列步骤;随着技术发展带来的便捷,二者在技术、工具的使用上愈发趋同。
学院工会与团委在各自的组织架构、人员特点上存在差异,能够优势互补。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工会主要提供资源、指导和平台,偏重提升活动的定位和影响力;团委主要提供组织保障和人力资源保障,更多地提供专业领域人才,偏重提升活动的质量。二者各有所长,优势高度互补。
不同于由学生干部组成的团委组织,学院工会由教学科研人员和行政人员组成,具备专业知识和统筹策划能力,经验丰富,见多识广,能够调动更多资源。首先,学院工会有能力将活动定位为全院性活动,以充分调动人力物力。例如,在中央财经大学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师生合唱比赛中,学院工会牵头,与团委共同组队参赛。工会负责协调教职工参赛、经费、场地、服装、排练、演出等事宜,在活动定位、资源调动方面展现出充分的优势。其次,工会会员能够通过自身的社会影响力,邀请到专家学者,提供专业领域的指导,帮助学院开展活动。这样一来,不仅活动水平得到提升,而且服务范围可以扩展到全院师生。例如,“健康会院”系列活动曾邀请到资深的长跑教练,组织讲座及训练,参与人员包括教职工、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活动取得了卓越的效果。再次,学院工会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平台,让学生有机会参与组织教职工甚至是全院性师生活动。同样在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师生合唱比赛中,工会将训练及合唱指挥工作交由学生负责,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心理素质,为其在校级师生活动平台上提供了展示和锻炼的机会。
相比于工会,团委拥有更多的组织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学院团委管理全院的共青团员,同时下辖学生会、院级学生社团,是结构最完整、功能最强大的组织。学生会呈现典型的科层化组织[2]的特点:其架构包括主席团、部长和干事三个层级;其职能部门分工明确;组织制定发布文件,具有较为完善的议事规则和监督机制;成员依照规章制度履行职责。同时,学生基于共同的志趣建立社团,持续探索知识,积累活动经验,逐渐在众多领域形成了专业化的群体。团委这样一个结构完整、功能齐全、拥有专业社团的组织,在各级各类活动中展现出强大的创造力、组织力和执行力。依靠广大学生群体,学院团委拥有极其丰富的人力资源。首先,团学干部在工作实践中培养出一定的专业能力和组织能力、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团队合作意识和奉献精神,这些难能可贵的素质使其深受师生信任,堪当大任,在各级各类活动中成为教师的好帮手和学院的重要支柱。其次,学院团委所服务的学生群体人才济济。团委既拥有成建制的社团,例如篮球社、合唱团、舞蹈团等;又拥有擅长乐器演奏、程序编写、媒体剪辑、平面设计的学生,这些人才在各个领域发挥专业技能,大大提高了活动的组织效率和质量。
不论是工会活动,还是团委活动,其组织过程不断分化、细化、专业化。这样的变化大大提升了活动的水平,但也对工作负荷和执行人员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编制有限的工会和团委,增加成员扩展职能非常艰难。因此,协作联动就成为现实与理性的选择。
垂直领域的细分改变了活动组织过程各项工作的权重。以合唱活动为例,以往,指导教师、服装、训练和演出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其他方面的关注和投入较少。但是,随着社会服务水平的发展,各个环节在垂直领域不断细化:宣传动员、组织报名、现场报道已经各自独立发展成相当专业的领域。以宣传动员为例,传统的网页通知已经很难吸引广大教职工;如今,他们希望看到这样的宣传:全面、简洁、编辑精美的文本信息、引人入胜的文案、美丽夺目的配图、生动活泼的视频甚至专业人士的推荐。以统计报名为例,传统的表格经过各层组织分发汇总,界面单调且效率低下;如今,师生希望通过手机直观地了解内容,高效、便捷、随时随地报名。以报名统计为例,组织者希望及时了解报名情况,随时调整宣传策略。此类垂直领域专业化的例子数不胜数。
以网络媒体和在线办公为代表的技术的发展,对组织者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一个精心策划的宣传方案,往往采取媒体矩阵宣传策略,涉及微信公众号、微博、短视频平台等。宣传本身演化成活动的重要部分,宣传片经过策划、采集素材、整理编辑等一系列专业处理,其本身就是作品。直播技术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使活动获得了更多的关注,扩大了影响,活动过程允许观众参与,活动视频便于保留。各类图片和视频制作软件,使得宣传作品美轮美奂。线上调查技术和文档编辑技术,被广泛用来征集活动方案、组织在线报名、处理报名结果、多人协同编辑等。这些新技术大大提高了活动组织的规模、效率和水平。
学院工会和团委具有渴望自身发展的强烈动机,动机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上级部门的要求、组织内生的期望以及同级别组织的对比。
上级部门对活动的定位与要求,是组织投入更多资源、创办更高水平活动的重要动机。上级部门基于更高的站位、对活动的意义理解更加深刻;其提出的要求大多带有一定的理想性,或以某些成熟、全面、优秀的活动作为样板,这些要求常常涉及到活动的形式、内容和规模。面对上级组织全面、具体、高标准的要求,考虑到自身组织资源的局限性,寻求组织间合作,在完成要求的同时相互支持、借鉴和发展是较为理性的选择。
组织对于高水平活动内生的期望,同样促进组织间的合作。组织渴望拥有自己的品牌或者象征,这是组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组织在更大规模的系统中,取得合法性,争取话语权和影响力的重要保证。双方协作、优势互补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手段。尤其在学院领导层的统筹与协调下,这一协作过程更加顺畅,相互取长补短为双方均带来发展。
组织经常面对来自其他同类型组织的竞争。某一次活动的创新,提升了活动的水平,也常引来学习和效仿,当众多组织依次达到这一水平时,该水平就演化为约定俗成的标准。当再次组织同类活动时,曾经的创新成为理所应当、不可或缺的部分。久而久之,这样一点一滴的变化积累起来,大大提高了组织活动的水平和标准,但同时也增加了组织的压力。这种压力促使组织寻求协作。
通常联动机制的建立,是以组织的结构建立为基础,以一定的制度、协调程序为依托,形成的较为固定的机制。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它以组织的形式强化了联动机制的合法性;同时,由于制度或约定俗成的程序,使得联动得以在固定条件触发时自动开展,大大节约了沟通和协调成本。因此,对于学院工会和团委的联动机制保障,一定的组织基础是必要的。这个组织应包括学院领导、工会干部和团学干部等。学院领导负责统筹协调,不但对联动机制本身进行协调,而且积极调动全院资源,对联动机制给予必要的支持;工会干部和团学干部依托各自的岗位职责,制定具体的方案,并组织实施。特别要注意的是,联动的组织基础,应偏向“松散耦合”的组织形式。“松散耦合”的形式能够保证子系统既独立运行又相互联合。[3]这样的形式,一方面避免科层组织由于“繁文缛节”和岗位固定所产生的僵化问题,最大限度减少联动机制对工会、团委自身工作的影响;另一方面,使得联动机制在处理具体事务时,能够“轻装上阵”,更加灵活。
学院工会和团委应互相充分了解,提供各自的基础信息和业务内容信息。只有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才能精准地协作。基础信息中包括各自的组织架构、业务范围以及拥有一技之长的人员,具体包括:拥有学术威望、社会声望或是具备其他方面专业能力的工会会员,团委下辖的学生会各部门、学生社团以及拥有一技之长的学生等。
双方应基于活动的特点共同研发,创新品牌活动。首先,学院工会和团委活动最大的区别在于活动面向的目标群体不同。在这一点上,双方需要共同研究目标群体的特点,研发出更具有吸引力和操作性的活动。其次,按照面向过程的思路,一个完整的活动包括策划、宣传、动员、报名、组织、协调、总结等一系列模块,双方应对每一个模块精心研究设计,增强其普遍适用性和灵活调用性,以保证活动的质量、提高组织的效率。最后,与活动相关的各种理念、技术、工具是重中之重,在这方面要增强积累、总结与交流。
学院工会与团委的协作联动机制,为高校的治理特别是院级部门协作联动机制的探索提供了新的思路。由于联动机制在不同的环境、形势下呈现不同的特点,因此今后的研究探索应注重实践性和灵活性,逐步总结完善。
[1]陈刚.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发言[EB/OL].(2022-05-10) [2022-05 -25].https://www.acftu.org/xwdt/ghyw/202205/t20220512_809614.html?7OkeOa4k=qArKqAkktIYf.pEQhCr4arr0Z.P_1XgGopkVSZQWMVZqqqXw1XcqqAqqzA.
[2]唐启,任越.数字时代马克斯·韦伯科层制结构在文书档案工作中的重新发现[J].浙江档案,2022(02):38-41.
[3]周倩慧.基于松散耦合理论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培育协调发展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0,7(24):8-11.
(责任编辑:胡新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