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瑞雪 许利民 齐 雨 王丹萍 梁桂华
新时代高校文化建设对研究生党建工作的作用
袁瑞雪 许利民 齐 雨 王丹萍 梁桂华
[北京化工大学]
高校的文化建设能够在润物细无声中为党建工作的展开做好铺垫、开辟道路,从而达到深度育德育人的效果,潜移默化过程中实现人才培养,进一步发挥党建工作的功能。基于此,文章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基础,讨论研究了党建工作在研究生党员、基层党支部、学院、学校四个层面上出现的问题,这些可以通过文化浸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继而进一步发挥党建工作的育人功能。
高校;文化建设;研究生党建;育人
高校作为21世纪建设者的摇篮,始终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一线阵地,肩负着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使命。而文化建设的内容主要是指学生在校园生活、党的建设中培育形成的共同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纪律规章等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的总和,可以从物质、制度、精神三方面体现。[1]物质文化是指校园基础设施,其承载着文化属性,如教学楼宇布局、校园景观设计、学校地标、“红色长廊”等;制度文化涵盖了校园和党建的各项规章制度;精神文化则是指学生的精神风貌、道德意识等;对于研究生来说,精神文化建设一般以各类型文化活动为具体形式,而此类活动的开展通常是以基层学生组织为单位,由学校领导学院、学院指导基层党支部、党员辐射带动周边同学层层展开,这与研究生党建的作用机制相似。因此,本文将试图探讨文化建设的开展如何在研究生党员、基层党支部、学院、学校四个层面上一定程度解决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在培养广大研究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信念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进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本文将在研究生党员、党支部、学院、学校四个层面进行剖析。
1.主体意识淡化,集体观念不强
部分研究生党员在入党后,容易出现认识偏差,认为只要完成组织交代的任务就是一名合格党员,对待支部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模范带头作用。另有一部分研究生党员十分注重自身发展,通常会刻苦投入学术,并积极参加各种课外竞赛活动,在专业学习上起到榜样带头作用。然而,由于他们把时间精力更多地花在专业领域,加上缺乏对党组织的正确认识,使命感和组织归属感淡薄,在个人与组织出现价值观方面的冲突时,很难厘清“小我”和“大我”的联系,集体意识和奉献意识不足,缺乏全心全意为他人和集体服务的思想。
2.重视科研专业知识,忽视思想政治教育
党员在入党之前一般会接受由党校统一安排的培训,而有些人在加入党组织后却松懈下来,逐渐降低对自己的学习要求,导致部分研究生党员对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尤为欠缺,没有对知识进行内在理解,不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变为自己的思想。有些研究生党员以科研任务重、需要外出实习等理由请假,多次不参加支部学习活动,没有意识到理论学习的必要性,更谈不上会自主学习理论知识;还有部分党员缺乏思想上入党的觉悟,忽视党性修养锻炼,对政治理论和思想的学习是任务式的、形式化的。
1.党支部凝聚力不足,党员组织意识薄弱
研究生班团结构相较本科生更为松散,传统的按照专业或班级设置的研究生党支部,其成员通常来自不同专业和不同课题组,党员们围绕着各自课题组,忙于学术研究或导师项目的现象较为常见,甚至碰面时不认识对方,不利于提高党支部凝聚力。有的研究生党支部除了必要的常规活动,如党员发展大会、转正大会、组织生活会等,其他党日活动较少,越到高年级越为普遍。也有部分高校探索了以课题组为单位构建纵向党支部,但也存在支部班子力量薄弱,换届不及时不规范,缺少专业党务老师的指导,党支部影响力和号召力弱,党员缺乏组织观念等问题,影响支部的发展建设。
2.支部制度和活动方式单一,党建工作内容空洞乏味
当前研究生党支部工作中较少出现已成型的制度和规定,支部台账没有定期填写,更多的是突击补充记录,支部基础性工作不扎实,没有形成好的工作经验和方法,难以完成党支部活动的常态化和品牌化建设。此外,高校研究生党支部的政治理论教育方式相对单一,如听报告、看红色电影、交流座谈会等,党建方法老套,缺乏创新性,学习成效不够明显。有些研究生党支部采取的党建措施没能考虑研究生群体特征,将党建工作内容与研究生的科研生活较好结合起来,导致党建活动较为空洞乏味,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党组织的政治影响力。
1.组织分散,集体意识不足
从目前大部分高校存在多校区办学的现象来看,研究生分布和管理分散,例如,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分散、不同学院分散、不同专业分散、不同年级分散等。[2]同时,学硕与专硕基于不同的学科培养计划,甚至培养年限也不相同,支部建设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学院层面的统一部署难以满足支部建设的差异化需求。这一问题的存在就导致整个学院的研究生组织管理呈现分散状态,造成党建工作开展也随之分散,难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2.与学院自身专业特点结合的不足
不同的学院所涉及到的专业并不相同,学院与学院之间大到文理差别,小到不同理科、不同文科差别,大部分党建工作难以利用这些专业差异形成自身特点,创立活动品牌,导致党建工作的创新性不强,缺少与专业相关的结合性。这一问题的出现造成研究生参与度和积极性不强,党建工作所带来的感染力和实效性也因此受到一定程度上的阻碍。
1.学校在多校区办学中的文化建设实践体系不健全
基于现如今高校建设和发展的现状而言,许多高校创办的新校区主要以地理位置较为偏远的郊区地带为主,校园外的很多基础设施还不够健全,造成了很多需要借用协调外部资源的活动难以开展,活动的组织和创新受到一定的局限;而对于众多位于市中心、区中心的老校区而言,虽然地理位置优越、周边设施齐全,但对于校区周围的环境资源没有做到充分利用,造成文化活动的开展形式单一,效果不够深入。
2.学校在研究生党建工作中对支部和党员的正向激励不足
现行的规章制度多为规范性文件,激励理念落后,对部分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党员日常管理松散、党委工作积极性较差、模式死板僵化等问题改善效果不明显。这是由于在高校党建管理的制度中缺乏以党员党委、基层党支部的需求为导向性的激励措施,没有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公平理念,以考核来督促党建是必要的,但规范性文件更加注重党建工作的量,缺乏评价反馈机制以考核党建的质。通过物质激励、心理激励等方法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能够保障提高基层党支部的动力与活力,高校应对建立健全党建工作正向激励制度给予高度重视。
1.开展特色支部文化活动,提升支部组织能力
基层党支部一方面应在活动形式上进行创新,通过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等种种方法创新活动形式,另一方面也应在活动内容上进行创新,确保活动内容丰富并贴合研究生生活实际,从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邀请学术达人做报告、组织暑期社会实践和校内外志愿服务活动等,还可结合支部成员的职业规划开展企业调研活动,使党日活动更具实效性和深入性。用这种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引导研究生如何正确看待问题和辨别是非,做好支部的思想建设工作,进而增强党支部的组织力,提升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2.提升文化建设参与度,增强支部影响辐射能力
研究生党支部可以借助新媒体延展交流方式,提升文化建设参与度,做到人人参与,在讨论中提升支部宣传能力,向“智慧党建”方向发展。如借助微信、微博、QQ等线上交流工具开拓网络阵地,定期利用新媒体宣传支部活动和学习内容,在重大时间节点上推出。如及时追随新闻热点更新话题,通过“真理越辩越明”的方式,在讨论中引导广大研究生深入思考、提升责任担当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强化研究生党员的主体意识。
1.推动师生党建一体化,营造全学院文化氛围
首先,要让思政课教师积极参与研究生党支部的理论学习、座谈交流等,了解所在问题和不足,积极为其解答困惑,引导研究生党员逐步做到理论学习深入深刻,打造牢固的信仰之基;其次,可以利用公众号、学习网站、软件等先进互联网平台,积极开展学习和讨论。例如:可通过教师发表话题——研究生支部或党员参与讨论、观点分享——教师回复或视频讲解的形式,从具体的实际行动中强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最后,科研导师和其他专业课老师在科研和教学实践中,将思政理念与科研理论相结合,发挥课堂思政教育效益最大化。例如:在课堂中结合社会背景介绍专业发展的现状、重要性及前景等,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坚定科研报国的理想信念,强化学生的爱国情感,真正从日常文化活动中营造全学院良好的文化氛围。
2.开发学院特色文化,增强学生归属感
党建工作相关活动的参与度和感染力与活动内容和形式密切相关。首先,文化活动的开展要注重活动对象的特点和需求。例如:要考虑到研究生党员的年龄、时间、生活方式等特点,把握住研究生党员这一群体的关注点、兴趣点和切实需求,合理改善活动形式,追求内容与时俱进;其次,依托学院的专业特色,不仅能够提升活动的质量和影响,还能够打造特有的品牌文化活动,形成学院的特色文化,并且对增强学生归属感也同样有所助益。例如:研究生党支部可以到专业相关的企业等地点开展活动,通过真实环境的体验和与相关人员的交流沟通,将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从切实感受中培养研究生党员的使命感,从实践行动中提升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感。[3]
1.积极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校园凝聚力
首先,通过重要时间、重大活动中发放学校文创用品,促进学生进一步感受校园文化氛围,增加对学校的归属感,切实发挥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其次,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渠道宣传校园文化内涵、历史和先进人物、典型事迹等正能量,汲取榜样力量,提升校园文化和环境品质。同时,可以积极实现线上和线下的有机结合,利用APP或小程序的专栏设置、信息提醒等方式为新闻宣传、党员互动、党务工作等全方面综合服务的开展进行改善和提升。
2.进一步完善正向激励制度,强化基层支部活力
首先,要适当采取恰当的物质激励来激发基层党支部的活力。例如:开展样板支部、党员标兵、优秀指导老师等相应的评奖评优活动,刺激基层支部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促进党建工作不断积极发展。其次,高校要广泛促进各学院、各支部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及时对学生党员的近期思想动态、学习和工作情况进行了解和掌握。例如:可以参与基层党支部的理论学习,分享自身对理论学习主题的深入见解或对支部理论学习的开展提出意见和建议等,促进基层支部更好地完善党建工作,为支部注入不断发展的动力。
在研究生党建工作中要将研究生自身成长成才与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联系起来,把高校文化建设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联系起来。我国高校要引领积极向上的文化潮流,学院要落实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文化活动,基层党支部要创新工作方法,使学生党员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深化对党的认识,激发学生党员的参与感、认同感,在润物细无声中把广大青年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动员起来,充分激发青年人的能动力和创造力,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1]高云朵.新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的文化建设研究[J].党史博采(下),2020(03):38-40.
[2]陈燕霞.关于高校党建工作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以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为例[J].教育观察,2021,10(34):52-53+109.
[3]郑金召,王琦.基于高校思政教育视域下校园文化建设路径[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2(01):114-116.
本文系2022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微观增长视角下基于激励理论的高等教育评价研究(项目编号:ZY2205);2021年北京化工大学“三全育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专项-“三全育人”视角下大学生党员教育路径探析(项目编号:2021BHDSQYR04);2021年北京化工大学研究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课题-“五育并举”视阈下研究生“大体育”教育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G-SZ-YB-202104)
(责任编辑:赵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