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婷婷
(太仓市中医医院手术室,江苏 苏州,215400)
髋关节置换术(THR)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手术方法,是利用人工髋关节假体代替人体已发生病损的股骨头、髋臼等部位,快速重建关节功能,缓解髋关节的疼痛与改善患者的活动能力[1-2]。髋关节置换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具有简单有效、创伤性小、患者术后恢复快等特点,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3]。但是很多患者伴有身体机能衰退,而髋关节置换为一种重要的应激因素,从而加大了应激风险,术后伴随剧烈疼痛,对术后护理的要求比较高。疼痛是大部分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首发出现的症状,也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4-5]。疼痛不仅使患者产生严重不适的感觉,而且可影响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诱发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对患者的生理、心理等多系统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提高致残率[6]。现代研究表明,护理质量是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保证,且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存在相关性[7]。而现代护理服务理念要求手术室的护理行为由从属行为到全面全程护理干预[8]。全视角手术室风险预控管理是一种先进的护理模式,贯穿整个手术过程,能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康复[9]。本研究具体探讨与分析了全视角手术室风险预控管理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以促进全视角手术室风险预控管理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9年1月—2022年1月在太仓市中医医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把患者分为全视角组与对照组,各3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手术部位、入院到手术时间、身体质量指数、术前1 d疼痛评分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见表1。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已被太仓市中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全视角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对比[n(/±s)]
表1 全视角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对比[n(/±s)]
身体质量指数(kg/m2)全视角组 33 13/20 65.69±2.85 5.33±0.23 9/11/7/6 17/16 4.02±0.21 24.29±1.35对照组 33 12/21 66.02±3.18 5.43±0.25 10/12/6/5 16/17 4.09±0.11 24.56±1.26 χ2/t 0.064 0.444 1.691 0.078 0.061 1.696 0.840 P 0.780 0.659 0.096 0.832 0.806 0.095 0.404组别 例数 性别(男/女) 年龄(岁) 术前1d疼痛评分(分)疾病类型(骨性关节炎/股骨头缺血/股骨颈骨折)手术部位(左侧/右侧)入院到手术时间(d)
纳入标准:年龄50~75岁;首次髋关节置换单侧手术患者;择期手术;思维正常,能进行语言沟通;生命体征稳定;依从性良好。
排除标准:凝血功能异常者;合并重要脏器功能异常者;合并严重的代谢性疾病或免疫系统疾病者;有心理疾病或入院前1年有严重心理创伤者;严重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者;存在手术禁忌证者;伴恶性肿瘤者;伴随高危传染性疾病者。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案管理。手术前协助患者完成术前相关检查,告知其手术方式、注意事项。术中室温保持22.0~25.0℃,注意保暖,术后及时调整体位。
全视角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全视角手术室风险预控管理。具体措施如下:(1)建立全视角手术室风险预控管理小组:组长为护士长,小组成员包括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配合护士、责任护士等。(2)全视角手术室风险分析:护士长组织管理小组成员,依据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身心特点及手术特点等进行手术室风险分析,明确可能存在的皮肤压力性损伤风险、深静脉血栓风险、神经损伤风险、切口感染风险等。(3)全视角手术室风险预控:护士长组织小组成员以已确认的风险项目进行循证分析,协助小组成员快速掌握手术室护理相关注意事项和方法。同时从全方位视角出发,拟订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全视角手术室风险预控手术室护理方案。(4)全视角手术室并发症风险预控:①切口感染风险预控:术前完善手术室与空气消毒,术前对切口部位进行消毒与杀菌,术野行彻底消毒,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必要时于围手术期行抗菌药物用药。②皮肤压力性损伤风险预控:手术台铺装隔凉垫,除手术切口处外,手术前后均给予患者覆盖保温毯,使患者体温保持在36.5℃左右。术后以轻柔动作行体位摆放,保持约束带最佳松紧度,在适当时间行受压部位按摩或双下肢抬高训练。③深静脉血栓风险预控:合理补液,特殊患者完善中心静脉压监测以及时发现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适当调整手术床,患者双手放置于托手板处以防挤压。④神经损伤风险预控:手术室护士配合护士、责任护士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护理监测,密切关注皮温、皮肤弹性、周围循环状态,维持内环境稳态。
①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②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4 d皮肤压力性损伤、深静脉血栓、神经损伤、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皮肤压力性损伤+深静脉血栓+神经损伤+切口感染)例数/总例数×100%。③术前1 d与术后14 d采用Harris评分评估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Harris满分100分,评分越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越好。④术后14 d采用简易生活质量评定量表(QOL)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生理机能、总体健康、心理状态、社会功能等4个维度,每个维度为0~10分评分,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⑤术后1 d、术后7 d与术后14 d采用模拟视觉评分量表(VAS)评估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状况,评分0~10分,评分越高疼痛状况越严重。
选择SPSS25.0软件,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视角组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围手术指标对比 (±s)
表2 两组围手术指标对比 (±s)
术后住院时间(d)全视角组 33 99.28±1.32123.17±14.96 32.48±1.22 7.86±0.23对照组 33 99.82±1.55123.33±13.12 56.98±2.57 11.76±1.17 t 1.524 0.046 49.472 18.789 P 0.133 0.963 <0.001 <0.001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h)
术后14 d,全视角组皮肤压力性损伤、深静脉血栓、神经损伤、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n(%)]
术后14 d,两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都明显高于术前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视角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对比 (±s,分)
表4 两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对比 (±s,分)
组别 例数 术前1 d 术后14 d t P全视角组 33 45.68±2.44 74.50±3.68 22.599 <0.001对照组 33 45.98±3.16 62.09±4.46 21.572 <0.001 t 0.432 12.329 P 0.667 <0.001
术后14 d,全视角组生理机能、总体健康、心理状态、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术后14 d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s,分)
表5 两组术后14 d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s,分)
组别 例数 总体健康 生理机能 社会功能 心理状态全视角组 33 8.24±1.03 8.15±0.48 7.98±0.48 8.12±0.23对照组 33 7.11±0.76 7.00±0.46 6.78±0.34 7.23±0.45 t 5.071 9.937 11.719 10.117 P<0.001 <0.001 <0.001 <0.001
全视角组术后1 d、术后7 d与术后14 d的疼痛评分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变化对比 (±s,分)
表6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变化对比 (±s,分)
组别 例数 术后1 d 术后7 d 术后14 d全视角组 33 4.59±0.15 2.00±0.16 1.00±0.03对照组 33 6.63±0.32 3.11±0.14 2.10±0.25 t 33.159 29.992 25.096 P<0.001 <0.001 <0.001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髋关节置换术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技术效果,20年假体生存率超过90%,显著改善了患者的预后[10]。但由于患者年龄普遍较大,手术时间比较长,并且任何手术都存在一定的创伤,为此必须强化对于患者在手术室的风险预控管理[11]。有调查发现,绝大多数骨关节炎患者在关节置换术后都经历过中度以上疼痛,还有部分患者可因慢性疼痛而影响其日常生活[12-13]。本研究结果显示,全视角组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明短于对照组(P<0.05);全视角组术后1 d、术后7 d与术后14 d的疼痛评分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全视角手术室风险预控管理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应用能有效缓解术后疼痛,促进患者康复。从机制上分析,全视角手术室风险预控管理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手段,是开放、独立、系统的护理措施,能确保患者手术的顺利,促进患者术后尽快恢复躯体健康[14]。并且全视角手术室风险预控管理也可避免伤害性刺激敏化中枢,提高疼痛阈值,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患者的术后痛感[15]。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能够有效去除患者的病灶组织,使用人工股骨头替代,能有效促进患者的病变组织关节恢复。但由于患者年龄较大,多伴随各种基础疾病,且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还会给患者机体带来较大创伤,相应地增加了患者手术风险[16]。全视角手术室风险预控管理是以循证医学为依据,采用多学科合作模式来降低手术的应激反应,从而促进患者康复。特别是全视角手术室风险预控管理主动前瞻性地对诸多并发症风险因素施以针对性的护理管控,能对手术并发症风险因素形成良好的预防效应[17]。本研究结果显示,全视角组术后14 d的皮肤压力性损伤、深静脉血栓、神经损伤、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3.0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24%(P<0.05);术后14 d,两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都明显高于术前1 d(P<0.05),全视角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全视角手术室风险预控管理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应用能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机制上分析,全视角手术室风险预控管理以患者为核心、以疾病为目标,尽量缓解手术导致的应激反应,降低手术风险,提高医护人员与患者的风险管理意识,可以促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真实感受,改善患者的预后[18]。
全视角手术室风险预控管理是一种新型护理理念,可使护理人员能精准评估患者在手术室中的风险,发现其源头,同时以正确的方式进行对症干预[19]。全视角手术室风险预控管理促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真实感受,保证手术的进程,让患者默契配合手术操作,消除医生、护士与患者之间的隔阂,以增强自我价值感[20]。本研究结果显示,全视角组术后14 d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全视角手术室风险预控管理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应用能提高生活质量。不过本研究的观察时间比较短,且全视角手术室风险预控管理的内容还不够详细,调查人数比较少,观察时间比较短,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将在后续研究中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进行探讨。
综上所述,全视角手术室风险预控管理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能有效缓解术后疼痛,缩短患者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