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CARE沟通模式的肢体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3-04-04 03:42董红艳王素兰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6期
关键词:儿科常态肢体

董红艳 王素兰

(德州市中医院护理部,山东 德州,253000)

就诊期间通过沟通掌握患者诊疗信息,对护患和谐有直接影响。儿科就诊者年龄小,存在较多理解问题和认知问题,在遇到问题时很难表达出自身需求,其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常存在治疗抵抗情况,会延长患儿恢复时间,或增加其病变严重程度[1]。也有部分患儿存在语言障碍,对于滴注、肌注等治疗措施较恐惧,有肢体反抗情况,常陷入哭闹情绪,不利于儿科治疗顺利实施。家长对患儿均存在宠溺情况,在面对小儿抵抗情绪时,会降低治疗配合度,因此需重视与小儿及家属的沟通。普通沟通多局限于语言、儿科疾病知识的宣教,让家长对此知识有足够了解,但基于患儿理解障碍,很难让其对疾病有正确认知,无法配合疾病治疗[2]。部分家属出于担忧心理,会无条件满足患儿需求,和护理理念相冲突,常有纠纷事件。以流程为导向的沟通方式(CICARE)模式在现阶段重视与患儿沟通,能保持流程性,保证沟通效率。对于语言沟通困难情况,则增加肢体沟通操作,可发挥沟通作用,让患儿配合治疗[3]。基于此,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德州市中医院收治的124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CICARE模式下肢体语言沟通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德州市中医院收治的124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患儿分为常态组和沟通组,每组62例。常态组男33例,女29例;年龄为3~13岁,平均年龄(8.01±1.44)岁;病程2~11 d,平均病程(5.96±1.39)d;身体质量指数 18~26 kg/m2,平均身体质量指数(22.41±1.79)kg/m2。沟通组男34例,女28例;年龄4~14岁,平均年龄(8.69±1.25)岁;病程3~11 d,平均病程(6.64±2.60)d;身体质量指数 18~27 kg/m2,平均身体质量指数(23.37±1.88)kg/m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德州市中医院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儿及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在儿科就诊,未超过15岁者。

排除标准:①先天性听力障碍者;②家属对研究不配合者;③先天性语言障碍者;④先天性视力障碍者;⑤感觉功能障碍者。

1.3 方法

常态组采用普通沟通。向患儿、家长普及相关疾病知识,行相关介绍,根据患儿病情,向家属讲解各药物的使用方法,阐述药物的使用途径等,并指导患儿用药,严禁家属随意调整患儿用药量,用药时间点内经童趣的语言督促小儿用药,禁止使用不耐烦的语言,防止伤害到患儿。

沟通组在CICARE模式下行肢体语言沟通。(1)团队组建。根据儿科护理时间,在护士长统筹下,进行团队组建,各成员均需有5年经验,后组织培训讲座,成员学习CICARE模式相关知识,后进行考核,使成员深入掌握沟通内容。(2)实施过程。①接触(C)。知识讲解期间可轻拍患儿肩膀,予以鼓励支持,患儿情绪波动时,可拥抱患儿轻拍背部予以安慰。当患儿有不适感时,可用头部紧贴患儿头部,不仅能得到测温效果,还能鼓励患儿,拉近距离。②介绍(I)。在和患儿接触期间,需保持微笑,向患儿进行宣教时要保持温柔眼神,选择童趣的语言和患儿沟通,让其对自身疾病有初步认知,提高患儿对自身治疗的配合度,在阐述相关知识时,要询问患儿、家长掌握情况,此过程中可予以眼神鼓励,提高患儿治疗信心。③沟通(C)。护患沟通期间,需直视患儿眼睛,若患儿存在注意力不集中情况,可扮鬼脸吸引患儿,或佩戴童趣面具拉近和患儿的距离。此过程中严禁表露出严肃表情,以消除患儿害怕情绪。面对护士的制服,患儿常有害怕、担忧情绪,可适当调整儿科制服颜色,或在制服上绘出童趣图案,拉近和患儿的距离,让其配合治疗。④询问(A)。在进行相关语言沟通时可增加行为展示,如在用餐知识宣教时,对可食用食物,用双手向口内放置,若不可食用,则摇头摆手,通过此方式让患儿了解相关沟通内容。此措施实施后经手势进行询问,若患儿摇头,提示对此知识掌握不足,需再次介绍。⑤回答(R)。对于患儿提出的疑问,除进行语言回答外,需行手势、行为等共同操作,解答各问题。⑥离开(E)。各项护理完成后,需讲解下次护理时间,向患儿挥手,表示再见,并轻拍患儿肩膀,让其好好休息。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遵医遵从性。患儿可掌握护士表达内容,并能遵循指导行相关治疗,为高度遵从;对护士表达内容患儿能理解多数,经督促后能行相关治疗,为部分遵从;无法理解护士表达内容,经督促也不配合治疗,为不遵从。总遵从率=(高度遵从+部分遵从)例数/总例数×100%。

②比较两组SAS、SDS评分。在家属协助下评估患儿情绪,参考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量表),量表均为100分,SAS量表以50分为分界点、SDS以53分为分界点,分值达到此标准,即有焦虑或抑郁情绪,消极情绪越严重,则分值越高。

③比较两组知识掌握程度评分。采用德州市中医院自制个性化问卷,在家长协助下进行填写,除进行用药知识、安全知识的调查,还需调查疾病、饮食知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沟通效果越好。

④比较两组沟通满意度。采用德州市中医院自制问卷进行满意度调查,肢体沟通不满意0~5分,肢体沟通较满意6~7分,肢体沟通很满意8~10分,沟通满意度 =(较满意+很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处理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遵医依从性比较

常态组遵医依从性低于沟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遵医依从性比较 [n(%)]

2.2 两组 SAS、SDS 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沟通组低于常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SAS、SDS评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SAS、SDS评分比较 (±s,分)

组别 例数 SAS评分 SDS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沟通组 62 57.84±4.63 24.09±3.13 53.62±4.79 21.33±3.02常态组 62 57.12±4.81 28.75±3.04 53.88±4.48 25.91±3.87 t 0.849 8.409 0.312 7.346 P 0.398 <0.001 0.756 <0.001

2.3 两组知识掌握程度评分比较

常态组知识掌握程度低于沟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知识掌握程度比较 (±s,分)

表3 两组知识掌握程度比较 (±s,分)

组别 例数 用药知识 安全知识 疾病知识 饮食知识沟通组 62 93.04±3.01 90.87±3.72 92.55±3.18 93.76±3.22常态组 62 85.29±5.16 82.95±5.44 84.90±5.33 86.66±5.01 t 10.215 9.463 9.705 9.387 P<0.001 <0.001 <0.001 <0.001

2.4 两组沟通满意度比较

常态组沟通满意度低于沟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沟通满意度比较 [n(%)]

3 讨论

护患沟通一直存在障碍,临床有诸多纠纷事件源于沟通不当。患儿则有特殊性,本身沟通、理解能力欠佳,即使经专业、童趣语言沟通,也很难让其掌握相关知识。面对创伤治疗,患儿的抵触应激情绪较严重,可增加患儿损伤[4-5]。家属对于患儿有担忧宠溺心理,若患儿不良情绪严重,可能会遵从患儿意愿,减少治疗措施,导致各病变得不到针对治疗,加重患儿机体损伤,延长恢复时间[6-7]。因此,临床逐渐重视患儿沟通,提出CICARE模式,此模式能保持程序性,在各规范沟通下,让患儿配合治疗。单纯语言沟通仍有限制,需联合肢体沟通,方能达到较好沟通效果。沟通方案实施的前提为团队组建,该团队对成员的工作经验有较多要求,保证成员对CICARE模式有足够认知,并能掌握相关知识,可保证沟通效率[8]。

3.1 CICARE沟通模式能提高遵医行为

本研究中,常态组遵医行为(77.42%)低于沟通组(93.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态组知识掌握程度低于沟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王宇等[9]学者的研究中,经各维度评估家长知识掌握程度,干预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说明CICARE沟通对提高遵医行为有较好作用,且能加深小儿及家属的知识掌握程度。此沟通模式重视患儿及家属的宣教,若患儿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此前提下进行宣教和沟通,常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在沟通中需抓住患儿注意力。根据患儿病变情况制作动画片,能提高宣教积极性,若遇到患儿疑问,需再次讲解,加深患儿的认知,提高其遵医行为。沟通过程中需添加手势,询问患儿是否知晓疾病知识,可用手指指头部,若患儿摇头则再次讲解。回答过程中也需借助手势,以达到较好沟通效果,提高知识掌握程度。

3.2 CICARE沟通模式能改善小儿情绪

本研究中,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沟通组低于常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CICARE沟通可达到较好的情绪平复效果。该沟通模式中予以接触,轻拍患儿肩膀,拥抱患儿,轻拍其背部,达到平复情绪的作用,必要时触摸患儿头部,能拉近距离,使患儿抵触情绪改善。在接触过程中予以患儿力量支持,让其得到心理安慰,达到较好的情绪安抚效果。知识宣教期间需保持微笑,经温柔眼神传递信息,能减轻患儿对医护人员的恐惧情绪[10-11]。

3.3 CICARE沟通模式能提高满意度

本研究中,常态组沟通满意度(80.65%)低于沟通组(9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CICARE沟通能提高沟通满意度。患儿对新鲜事物有一定的兴趣,沟通过程中为抓住患儿注意力,可扮鬼脸或佩戴童趣面具,让其能集中精神,对于白大褂带来的紧张心理,可对儿科制服颜色进行调整,使护患距离缩短[12-13]。CICARE模式中,最终阶段为离开,此过程中需摆手,告知患儿自己即将离开,可轻拍患儿肩膀,予以安慰。根据CICARE模式流程及相关特点,在各流程中增加肢体沟通措施,拓展沟通途径,增加沟通趣味性,让患儿对疾病深入了解,利于纠正遵医行为,提高沟通满意度[14-18]。

综上所述,关于CICARE模式的使用,所达到的效果有限,而结合肢体沟通后,能提高小儿遵医行为,保持较高的知识掌握程度,且能改善其情绪,提高沟通满意度。

猜你喜欢
儿科常态肢体
儿科专栏
肢体语言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肢体写作漫谈
圆梦儿科大联合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