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腰椎功能及血清血栓素B2、前列腺素I2表达的影响

2023-04-04 03:41刘杨杰何成斌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6期
关键词:活动度腰椎间盘腹部

刘杨杰 高 英 何成斌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红星医院康复医学科,新疆 哈密,839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为临床上的常见疾病,是因腰椎间盘退变继而破坏纤维环、髓核突出等各种因素导致的神经功能障碍疾病[1]。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肢体麻木、脊柱侧弯畸形、活动受限等,可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2]。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伏案工作者较多,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人数逐年增加,据统计,我国腰椎病患者数量已突破2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5.2%,腰椎间盘突出症成为引起腰腿痛最常见的病因[3]。手术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治疗方法,能降低患者的致残率,但是对患者有一定的创伤,术后配合积极的功能训练能促进患者康复,包括推拿或牵引治疗等[4-5]。中医学把腰椎间盘突出症归为“痹证”“腰痛”“腰痹”等范畴,病机为风寒湿热邪气内侵、督脉空虚、肝肾不足[6]。保守方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具有很多经验优势,其中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的应用比较简单,但是治疗效果有待提高。牵引治疗对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要求比较高,部分患者难以长期达到依从状态[7]。腹部推拿可通过多种途径减轻腰椎间盘突出对神经根的刺激,可松解粘连与解除局部炎症,也可改善腰椎功能、缓解患者的腰部疼痛,促进患者康复,持续改善患者的预后[8]。当前研究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观变化之一是病变局部的缺血、缺氧等微循环障碍,其中血清血栓素B2(TXB2)/前列腺素I2(PGI2)系统平衡失调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作为血清疼痛物质,其含量可以反映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病情[9-10]。本研究具体探讨与分析了腹部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腰椎功能及血清TXB2、PGI2表达的变化,以明确腹部推拿的作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4月—2022年2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红星医院诊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信封随机分组原则把患者分为传统组与推拿组,各44例。两组患者的身体质量指数、病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得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红星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本研究所纳入患者对本研究内容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推拿组与传统组一般资料对比 ([±s)/n(%)]

表1 推拿组与传统组一般资料对比 ([±s)/n(%)]

组别 例数 身体质量指数(kg/m2) 病程(月)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性别(男/女) 年龄(岁)推拿组 44 23.78±1.22(18~27) 3.33±0.24(1~6)54.33±2.48(45~98) 20.09±1.11(15~33) 23/21 58.24±4.19(35~75)传统组 44 23.81±1.43(18~28) 3.38±0.18(1~7)54.98±3.18(46~100)20.48±1.48(14~38) 22/22 58.98±3.34(34~74)t/χ2 0.124 1.106 1.069 1.398 0.091 0.916 P 0.901 0.272 0.288 0.166 0.872 0.362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10],直腿抬高试验呈阳性;具有手术指征,顺利完成手术,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处于术后病情稳定期,依从性良好。

排除标准:存在椎管狭窄的患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合并有精神疾病患者;以往接受腰椎外科手术治疗者;合并高危传染性疾病者;风湿性疾病者;哺乳、妊娠或正准备妊娠的妇女;临床资料缺乏者;存在局部出血。

1.3 方法

传统组给予常规口服非甾体抗炎药治疗,每日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生产企业:德州德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70008,规格:0.1 g/片)100 mg/次,1次 /d。

推拿组在传统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腹部推拿治疗,具体措施如下。从术后第1天开始,选择患者气海、神阙、中脘、巨阙、关元等穴位进行腹部推拿。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揉腹、按腹、推腹以及运腹。操作人员站于患者右侧,以手掌按压患者关元、气海等穴位,患者腰部、腹部、双下肢以及会阴部形成胀感、微热、酸麻等为得气,且依据患者呼吸频率实行上提操作,按摩5 min;对中脘穴进行双掌揉,旋转揉动方向为顺时针,20~30次/min,进行5 min轻柔;对患者任脉进行拇指指腹推,从患者巨阙穴推到神阙穴,依据呼吸动作予以推腹,患者吸气的过程中收回手进行复位,双手拇指进行交替操作,大约进行36次,治疗5 min。以上治疗1次/d,连续治疗6 d,休息1 d,7 d为1个疗程。

推拿组与传统组都治疗并观察4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①所有患者在治疗后进行总体疗效判定(计算总有效率并进行对比)。总体疗效分为痊愈、显效、好转和无效四种。痊愈:临床症状消失,疗效指数[11]减少≥90%;显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疗效指数减少60%~90%;好转: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疗效指数减少30%~60%;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疗效指数减少<30%。其中,疗效指数=[治疗前Oswestry功能量表(ODI)评分-治疗后ODI评分)/治疗前ODI评分]×100%。总有效率 =(痊愈+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②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采用角器测量腰椎后伸及前屈活动度,测量3次取平均值。

③在治疗前后采用OD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判定患者的腰部疼痛及腰椎功能[12-13],VAS疼痛评分(0~10分)与疼痛程度呈现负相关性。ODI腰椎评分(0~45分)与腰椎功能呈现负相关性。

④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空腹抽静脉血3 mL左右,促凝后3 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层血清,将血清样本在2 h内送至检验科室。采用放射免疫法进行血清TXB2、PGI2含量测定,检测试剂盒购自武汉三鹰生物试剂公司,试剂盒批号分别为2737142、3184222。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总有效率对比

治疗后,推拿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45%,明显高于传统组的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推拿组与传统组总有效率对比 [n(%)]

2.2 VAS评分与ODI评分变化对比

推拿组与传统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与ODI评分都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推拿组也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推拿组与传统组治疗前后VAS评分与ODI评分变化对比( ±s,分)

表3 推拿组与传统组治疗前后VAS评分与ODI评分变化对比(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5。

ODI评分 VAS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推拿组 44 28.46±2.11 8.34±0.24* 6.27±0.36 2.33±0.29*传统组 44 28.76±1.42 12.87±1.67* 6.28±0.18 3.24±0.18*t 0.782 20.865 0.165 17.685 P 0.436 <0.001 0.869 <0.001组别 例数

2.3 腰椎活动度变化对比

推拿组与传统组治疗后的腰椎活动度-后伸、前屈都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推拿组也明显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推拿组与传统组治疗前后腰椎活动度变化对比( ±s,°)

表4 推拿组与传统组治疗前后腰椎活动度变化对比( ±s,°)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5。

组别 例数 后伸 前屈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推拿组 44 15.62±1.11 21.76±2.48* 41.49±3.11 48.76±3.87*传统组 44 15.87±0.98 18.47±1.74* 41.76±2.48 44.52±2.44*t 1.120 7.204 0.450 6.148 P 0.266 <0.001 0.654 <0.001

2.4 血清TXB2和PGI2含量变化对比

推拿组与传统组治疗后的血清TXB2值都低于治疗前,血清PGI2值都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推拿组的血清TXB2值低于传统组,血清PGI2值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推拿组与传统组治疗前后血清TXB2和PGI2含量变化对比( ±s)

表5 推拿组与传统组治疗前后血清TXB2和PGI2含量变化对比( ±s)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5。

组别 例数 TXB2(ng/L) PGI2(p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推拿组 44 46.56±3.2320.44±1.32*123.30±12.19178.30±16.23*传统组 44 46.23±3.3329.56±2.11*123.59±13.22150.32±12.03*t 0.472 24.306 0.107 9.187 P 0.638 <0.001 0.915 <0.001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现代人们生活节奏加快,长时间保持单一的姿势容易引起腰椎组织韧带的劳损,致使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较高,已经成为一种公共卫生性疾病[14]。传统上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多采用药物口服治疗,但是效果不太理想,且对于患者的依从性要求比较高。手术治疗是当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手段,但是患者的脊柱生物力学平衡和腰背肌力却无法得到改善,部分患者术后可能出现复发、肌力降低和腰腿疼痛等症状,因此在术后多需要配合其他功能恢复的治疗[15]。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学“筋伤”“痹证”等范畴,肝肾脾胃亏虚、瘀血内阻、风寒湿邪凝滞、气血运行失调可导致脊柱“不通则痛”[16]。本研究显示,治疗后推拿组的总有效率为95.45%,明显高于传统组的79.55%(P<0.05);推拿组与传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与ODI评分都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推拿组也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表明腹部推拿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的应用能提高总体治疗效果,促进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从机制上分析,腹部推拿可调理腹部经络的气血功能,达到行气活血而止痛之功,其也可缓解脊柱深层肌肉的紧张状态,缓解腰部疼痛感[17]。尤其是腹部推拿注重脏腑经络调节,具备通脉调神、调畅督任、畅气血、补督任、通脉调气的效果,可持续改善患者预后[18]。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丰富的经验,其中腹部推拿可改善腰肌高张力状态,可消除血管及神经机械性压迫,还可减慢椎动脉血流速度,纠正椎间关节紊乱,促进腰椎动静力平衡恢复正常[19]。本研究显示,推拿组与传统组治疗后的腰椎活动度-后伸、前屈都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推拿组也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表明腹部推拿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的应用能提高腰椎活动度。从机制上分析,腹部推拿可直接按压腹部前方肌群,减轻局部痉挛与腹腔压力,修复受损神经根,进而减轻椎间盘受压程度。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国内外脊柱劳损患者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了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西医对慢性脊柱劳损的病因病机了解比较多,不过在治疗上比较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口服非甾体抗炎药虽然近期疗效较好,但是长期使用所导致的不良反应比较大[20]。TXB2是血小板激活剂、血小板聚集剂之一,能促进血栓的形成。PGI2主要是由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对血小板聚集引起的血管痉挛有保护作用,是最强的内源性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和血管扩张剂。两者的作用效果相反,TXB2/PGI2相对平衡状态对维持体内正常的微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显示,推拿组与传统组治疗后的血清TXB2值都低于治疗前(P<0.05),血清PGI2值都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推拿组的血清TXB2值低于与传统组,血清PGI2值高于传统组(P<0.05),表明腹部推拿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的应用能抑制血清TXB2的释放,促进血清PGI2的释放。从机制上分析,腹部推拿可阻止免疫反应性炎症的生成,可调节神经体液通路,减少抗原抗体复合物生成,减轻局部的缺血缺氧状态,加速致痛物质、酸性代谢产物的清除,提高内源性镇痛物质的释放,从而持续发挥治疗作用[21]。本研究由于经费问题,调查人数相对比较少,且分析内容相对比较少,还有部分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没有纳入研究,将在后续研究中探讨。

总之,腹部推拿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的应用能提高总体治疗效果,促进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与腰椎活动度,还有利于患者血清TXB2、PGI2分泌保持平衡。

猜你喜欢
活动度腰椎间盘腹部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能量多普勒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价值
Gardner综合征的腹部CT表现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
术前膝关节活动度对TKA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
腹部超声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