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研究

2023-04-04 11:34丁燕
今日财富 2023年7期
关键词:预算编制绩效评价事业单位

丁燕

随着新《政府会计制度》、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颁布,新一轮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实施,在政府号召过紧日子的大背景下,本文以体育科研事业单位为研究对象,分析新形势下此类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以及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以期提高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促进长期稳健发展。

事业单位是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而设立的社会服务组织,其财务管理具有非常强的政策性。2019年,我国事业单位全面实施政府会计制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体系改革同步推进。经过3年的衔接过渡,逐步建立“双功能,双基础,双分录、双报告”的会计核算系统,2022年1月7日财政部发布修订后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108号),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伴随着新修订的《预算法实施条例》和财政部新一轮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国家对科研经费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对科研单位财务管理和财务人员的能力要求更严格,体育科研事业单位作为体育系统科研的主力军,需要进一步深化政策的理解和认识,转变财务管理理念,完善管理机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完善内控建设和项目经费管理,有力推动单位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和透明化,促进体育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一、体育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

(一)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复杂

体育科研事业单位经费主要包括一般经费和项目经费。一般经费是由省市财政资金拨付,预算、收支、绩效评价都按照本省市财政部门要求进行管理。科研项目经费较为复杂,按资金性质分为财政资金和非财政资金;按资金的支出是否与科研相关,又分为科研资金和非科研资金;项目经费还可以分为横向经费和纵向经费。各项科研项目经费参照的财务管理制度也不一样,对经费的管理要求也不同,对于项目经费较多的体育科研事业单位,管理相对更复杂。

(二)固定资产占比较高

体育训练场地以及体育训练器材、科研设备等是体育事业单位职能履行的物质基础,因此各种事业单位中,体育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占比相对较高。体育科研事业单位为保障体育场地、训练器材的先进性、安全性,研究的科学性,需要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固定资产维护、清理和新增,致使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较大,固定资产在资产占比中较高。

(三)非财政性拨款收入不断提高

随着国家对科研工作的重视,不断推动科技管理职能转变,给予科研单位更多自主权,赋予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各省相继出台了鼓励事业单位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科研单位发挥造血功能,体育科研事业单位依托单位资源和能力,不断提升单位科研实力,在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科技等方面加强与外单位、企业单位合作,创造经济价值,使得单位非财政性收入不断提高。

二、新形势下体育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

(一)会计信息质量提高

新会计制度实行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并行后,新政府会计制度引入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财务会计功能,使得单位财务管理具备了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功能,可以正确、全面地反映各个会计期间的收入与支出,使各期的收入费用、成本相配比,提高了体育科研单位资产负债及运行绩效情况的及时性,为单位科研管理工作提供更为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为单位的预算预测、编制、执行及绩效评价提供清晰的依据,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

(二)财务工作效率提升

随着财务一体化信息平台的推广,新会计制度下,弥补了原制度单一收付实现制核算模式的缺陷,完善了核算内容。单位财务人员在财务一体化系统上处理运行项目库、预算编制、预算批复和变动、资金支付、记账核算、财政财务决算等业务,实现信息变更、业务控制、结果反馈、辅助领导决策等流程化,实现了一体化管理+标准化管理+全过程动态管理,提升了体育科研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

(三)更重视预算编制工作

在新修订的《预算法实施条例》和财政部新一轮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背景下,国家对体育事业科研单位实行核定收支、定额等预算管理办法,单位须严格执行批准的预算使用资金,一般情况下不进行调剂,这要求体育科研事业单位对预算编制工作更为重视,将预算编制与单位工作目标相结合,科学合理编制年初预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新会计制度下体育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

(一)项目经费管理薄弱

体育科研事业单位在项目经费管理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项目种类多,体育科研事业单位承担的项目既有地方财政资金预算项目,又有体育彩票公益金项目,还包括了国家级、省级部门课题申报项目,除此之外还有与企业合作的非财政资金项目。不同项目的经费来源不同,导致体育科研事业单位经费项目种类繁多,规模与资金金额不一,不同项目的经费管理办法千差万别,使得体育科研事业单位的决算报表存在不准确、不科学等现象。二是项目经费预算存在不合理现象。现阶段,体育科研事业单位的项目主要由課题负责人独立编制预算。部分课题负责人在编制预算过程对经费管理办法缺少了解,导致项目预算可能出现不合理的问题,使得项目预算与项目的决算之间不对应,差别较大。三是项目经费绩效考核不完善。由于不同项目经费有不同的经费管理办法,导致存在不同科研项目绩效考核机制,但此类绩效考核机制较模糊,许多科研人员在项目申报及后期绩效考核时大多只是参考了往年指标和财务数据,只有简单成果指标,这就导致绩效指标脱离科研实际,影响了绩效考核机制的科学性。

(二)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

随着财政一体化系统的推进,各地财政部门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财务管理与实物管理不一致,在固定资产管理逐步从手工化过渡到电子化期间,存在着一些遗留问题,如账实不符;部分资产折旧不规范,固定资产购置、处置清理等未按规定程序执行。二是资产使用率偏低,体育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大部分是科研仪器设备,但实践中,为争取更多项目经费,存在着重复购置、盲目购置仪器设备,部分仪器设备使用次数少,部分仪器设备不适用,造成浪费与闲置。三是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意识不强。实践中,体育科研事业单位一般由财务人员和办公室人员共同管理固定资产,办公室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浮于表面,仅仅重视固定资产的采购,待采购完成后,仅在固定资产系统中做好账面工作,对固定资产后期维护、保养缺乏足够的重视。

(三)预算编制工作质量不高

在实践中,体育科研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主要是基本支出预算编制及项目支出预算编制。基本支出预算编制是按照单位人数和本年度人均支出来进行下一年度的基本支出预算编制,可调整性不大。在项目支出预算编制环节存在着如下问题。一是项目申报主观性较强。项目申报数量基本由单位负责人说了算,有的负责人为了做出成绩,不顾单位现实情况,一味申报多个项目,有的负责人怕担责影响考核,对有利单位、社会的项目视而不见,导致预算编制与单位整体发展规划脱钩的问题,使得预算编制工作缺乏科学性。二是项目内容编制不达标,项目内容编制一般由业务人员填报,再由财务人员修改汇总后向单位负责人汇报审核,部分业务人员对填报项目要求不清楚,填报内容不规范,经费需求测算和项目绩效指标填写不准确,可靠性不高。

(四)绩效评价形式化

绩效评价是提升单位服务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作用的重要手段。在实践中,绩效评价存在如下不足:一是考核指标形式化,项目绩效评价的指标,一般是在绩效评价填报模板下,由项目上报人员自行填报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在指标设置时存在不符合单位实际,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事后绩效考核评价,是根据之前填报的指标进行监控和评价,这使得事后的绩效考核评价缺少科学性,财政部门注重经费执行进度,使得单位存在突击花钱的问题。二是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形式化。绩效评价目标是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和再利用,指导下年度预算编制工作,在实践中,评价结果只是作为一项业务工作,未形成有效的闭环管理,单位人员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完成了就不用管了,没有激励约束作用。

四、加强体育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单位人员财务综合素质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更好节用裕民。大力优化支出结构,保障重点支出,严控一般性支出。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和闲置资产。”在“勤俭办事业”的方针指引下,体育科研事业单位人员更需要树立良好的财务意识,提高自己的财务能力,促进单位更有效地使用有限的资源,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一要提升体育科研单位负责人的财务管理能力。单位负责人是财务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是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单位负责人应当有全局思维,落实好岗位职责、加强廉政建设、把好审核关,加强财务知识学习,规范单位财务行为、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二要提升体育科研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业务能力。在双制度的实施下,单位财务人员主要业务工作不只有会计核算,预算编制、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资产管理、三公经费管理、财政监督等业务逐渐成为重要业务内容,这对财务人员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新要求。单位财务人员应该通过大量的业务学习、交流培训、操作实践,构建知识体系,掌握全面预算绩效管理、资产管理、成本核算、内部控制等相关知识。丰富知识体系,提升业务水平,逐步实现从“核算型”财务人员到“参与管理型”财务人员身份的转变。三要提升体育科研事业单位业务人员财务知识水平。在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下,部分财务业务工作不仅仅是单位财务人员的责任,项目申报,预算编制、绩效评价,内部控制等业务工作是需要业务人员和财务人员共同完成,部分工作更是以业务人员为主。特别是在体育科研业财融合体系的建设中,更需要业务人员了解相关财务知识,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财务管理效能。

(二)加强体育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经济违法犯罪行为高发,除个人原因外,缺乏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导致风险评估不足,监督弱化也是重要原因。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要求,全面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和业务事项的覆盖最大化,贯穿权力运行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从而规范单位内部所有人员行为。一是增强内部控制意识,单位负责人是单位内部控制的责任人,应该加强相关知识学习、培训,增强风险意识,全方位掌握单位各层面风险防范措施,推进内部控制建设运行规范,确保内部控制建设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体育科研事业单位应该结合单位职责,全方位梳理经济活动和业务工作的特点和风险点,修订梳理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制度。在预算业务、收支业务、政府采购、资产、建设项目、合同等制度制定中,应结合工作实际,而不是照本宣科,增强制度建设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实用性。三是强化内部控制监督执行。有效的内部控制监督与评估工作,能提高单位风险防范,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体育事业单位应该坚持常态化,全覆盖化监督,将内控建设、财务风险管控与财务政策紧密结合,依靠内、外部双重监督防控体系,实现内部控制关键风险点前置管控,结合信息化系统,进一步降低内部控制风险。

(三)完善体育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新形势下,固定资产管理要求相对之前要更精细化,这要求单位健全资产管理机制、明确岗位职责和权限。一是依靠现有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规范资产入庫登记,确保资产信息完整。定期考核仪器设备,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二是重视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加强资产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沟通,明确仪器设备的采购、验收、使用、维护和报废流程,并将流程制度落到实处。三是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放管服”政策下,充分发挥科研资源优势,在满足系统单位科研需求的基础上,将闲置资产利用起来,与其他单位、企业合作,通过出租、出借或调配等措施,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对外开放,服务群众。提高单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提升体育事业科研单位预算管理工作质量

一是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在预算编制中,在项目申报填写中,业务人员和财务人员应该加强沟通,结合以前项目执行情况对本年的项目进行合理申报,预算指标设置尽量清晰、准确。二是加强预算执行动态监督。利用系统信息平台,对科研项目资金、业务、信息、数据全方位实时管理和动态监控,及时关注执行过程中资产变化情况、执行进度、收入费用结转情况等,定期汇报情况。三是合理运用绩效评价结果。预算绩效评价数据,反映了单位运行成本和资金使用效益,是编制下年预算的基础,也是财政部门项目资金拨款依据。在全面实施零基预算政策下,单位按照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加强绩效事前、事中、事后管理,申报优质预算项目,形成预算闭环管理,提高预算工作质量。

(作者单位:西藏自治区体育科学研究所)

猜你喜欢
预算编制绩效评价事业单位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对公共部门预算编制中讨价还价行为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