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晶书 吴莹
[摘 要]产教融合是应用型本科家政学专业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构建产教融合质量评价体系是检验产教融合效果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本科家政学专业产教融合质量评价的动因,基于产教融合质量评价的困境,构建了应用型本科家政学专业产教融合的多维质量评价体系。
[关键词]产教融合;质量评价;家政学专业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3.23.05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3)23-0184-04
[收稿日期]2023-06-07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一
般课题“基于CIPP模型的应用型本科家政学专业产教融合质量评价研究”(GH22669);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家政学专业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与实践”(2021090028)。
[作者简介]姜晶书(1988— ),女,吉林珲春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家政与社会发展;吴莹(1975— ),女,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家政与社会发展(通信作者)。
0 引 言
近年来,家政学人才成为国家着力培养的民生紧缺领域人才。应用型本科家政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升对于补齐民生领域短板,使人民群众能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产教融合是新时代背景下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与创新链有机衔接的高等教育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命题。而产教融合质量的评价具有重要的引导、调节、诊断、激励与管理等功能,是推进产教融合的重要依据和动力源泉[1]。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大力支持应用型本科和行业特色类高校建设,紧密围绕产业需求,强化实践教学,完善以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培养体系”;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中提出“支持院校增设一批家政服务相关专业、市场导向培育一批产教融合型家政企业以解决高端家政服务与管理人员紧缺的问题”;2020年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改进高等学校评价,探索建立应用型本科评价标准,突出培养相应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系列文件为研究应用型本科家政学专业产教融合质量评价提供了政策参考,同时也为应用型家政学本科专业依据本校办学特色和专业实际构建科学的产教融合质量评价体系提供了方向。
1 应用型本科家政学专业产教融合质量评价的动因
1.1 高质量家政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客观需求
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与研究型人才相比更加注重基础性、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对于本科家政学专业而言深化产教融合是当前破解发展瓶颈、提升发展能力、培養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因而做好应用型本科家政学专业产教融合质量评价、构建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既是强化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也是通过校企合作共同为社会输送高质量应用型人才检验方法。
近年来,我国家政服务业快速发展,但仍存在诸多现实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依托产教融合模式的大力推进。从学校育人过程角度来看,产教融合是学校育人活动的重要依托,产教融合质量评价是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效果与培养目标的达成度的核心环节,深入推进产教融合质量评价是高质量家政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它既有助于从根源上破解应用型本科家政学专业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也有利于构建符合应用型家政学专业发展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
1.2 产教融合利益相关者成果检验的现实诉求
爱德华·弗里曼指出,“利益相关者是能够影响一个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者受到一个组织实现其目标过程影响的人”。产教融合的利益相关者指的是产教融合的多元参与主体,是参与产教融合目标达成的个体或群体。在宏观层面,产教融合多元参与主体包括政府、行业组织、学校、企业组织等相关主体。在微观层面则包括这些主体内部的具体人群,如政府的管理者、行业的相关人员、学校的相关负责人、教师、学生、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等。产教融合多元参与主体的价值理念的差异性决定了产教融合质量评价需要构建多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以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为持续优化产教融合模式提供方向[2]。
在应用型本科家政学专业产教融合质量评价方面,政府关注的是社会价值的达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行业组织则聚焦于整合家政服务行业相关资源,服务人才培养和家政服务行业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服务产业发展需求,为家政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力资源是学校实施产教融合的育人价值基础;企业则更加关注产教融合过程中知识生产要素的流动,并通过知识的增值衍生出高附加值的家政产品和服务。产教融合多元参与主体通过应用型本科家政学专业产教融合质量评价,能够检验产教融合实施效果,为产教融合质量提升提供战略方向。
2 应用型本科家政学专业产教融合质量评价的困境
2.1 价值导向要素:产教融合质量评价的价值导向须
厘清
产教融合必须寻求多元参与主体共同认可的价值理念,在家政学产教融合质量评价的价值取向方面,广泛存在“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冲突所导致的质量评价导向不清晰,进而影响质量评价要素、质量评价标准模糊的现象。受“工具理性”的价值导向驱使,在家政学人才培养的实际过程中存在使用职业能力标准对标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现象,这就导致盲目地强调效益和结果的最大化,而忽视了产教融合背后的真正的价值和含义,造成对人的培养和对个体发展的关注缺位的后果。
2.2 评价主体要素:多元化的产教融合质量评价主体未形成
家政学专业的产教融合涉及到参与产教融合的多方主体,但受限于参与产教融合的多元主体的价值取向和利益诉求不同,多元化的产教融合质量评价主体未形成。高校将产教融合视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在参与产教融合质量评价中具有较强的动力,但行业组织、企业组织因缺乏明确的制度激励,加之参与产教融合评价过程中需要人力和经济成本支出,因此参与产教融合质量评价的动力不足,另外产教融合过程中多元参与主体的权利义务边界模糊,弱化了产教融合质量评价的功能发挥,进而对家政学专业产教融合质量提升形成阻滞。
2.3 评价标准要素:多维度的产教融合质量评价标准待完善
家政学专业产教融合多元参与主体的价值导向决定了产教融合质量的评价标准要素需要多维度的指标来进行评价。行业和企业在参与家政学专业产教融合质量评价的内容和标准方面较为模糊,行业组织对用人和选人标准的评价统筹作用未充分发挥,而企业作为用人主体根据选人用人标准在对产教融合质量进行评价时的重要作用未被深入挖掘。人才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全方位融合,科学化、规范化、内涵化的评价指标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2.4 结果应用要素:产教融合质量评价结果价值未被充分挖掘
由于对家政学专业产教融合质量评价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产教融合质量评价的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价值未被充分挖掘,进而影响产教融合的深入开展。从产教融合质量评价结果应用角度来看,产教融合过程中的新发现、新方法等创新性研究还不足,产教融合的科学价值挖掘还有所欠缺;对于产教融合加速解决产业关键性技术问题,突破技术创新难题的技术价值挖掘还不够;对于产教融合预期效益、潜在风险等对行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经济价值未充分体现;聚焦于对家政服务业和产业发展,解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现实需要的社会价值还应持续探索。
3 应用型本科家政学专业产教融合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产教融合质量评价对产教融合的发展具有诊断、引导和规范的功能,能够发现校企合作中的问题,了解行业和产业的需求,检测人才培养质量[3]。产教融合质量多维评价体系的构建不仅影响应用型本科家政学专业产教融合的质量,更是家政学专业产教融合系统良性运行的重要保障。
3.1 明确评价价值导向,解决“评什么”的问题
应用型本科家政学专业在产教融合质量评价的价值导向上既应坚持以产教融合过程、成果和人才培养贡献为核心,又不能忽略对产教融合评价“合理性”的认知。马克斯·韦伯将合理性分为两种,即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工具理性指的是以个人自身利益为目的的世俗活动,首要考虑达到目的的手段,关注实现目的的功效性和精准性,而往往忽略目的的合理性和价值意义。在产教融合质量评价过程中应避免工具理性的过度膨胀而造成的对人文精神的禁锢,呼吁价值理性的回归。价值理性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家政学专业产教融合质量评价应呼吁价值理性的回归,构建理性的产教融合质量评价体系,将促进人的发展、实现人的发展作为产教融合质量评价的导向,全面反映产教融合的创新水平、成果应用、对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不囿于“教育逻辑”,又不盲目追崇“经济逻辑”,努力实现评价的客观性与主观性,科学性与人文性的整合。
3.2 推进评价主体联动,解决“谁来评”的问题。
产教融合不仅是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更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和专业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家政学专业产教融合质量评价既是对“政行校企”参与产教融合过程的质量检验,也是多元主体不断完善产教融合过程、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融通的纽带。政府、行业组织、学校、企业应明确在产教融合质量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各方优势,组建产教融合质量评价团队,形成多元联动的产教融合育人格局,逐步实现家政学专业应用型人才与家政服务行业发展紧缺人才的高效匹配[4]。另外,应鼓励具备条件的学校引入社会组织对家政学专业的产教融合質量进行评价,挖掘各类主体共同参与产教融合质量评价的价值,加快建立职责明确、科学规范、公正有序的多元评价体系,解决好产教融合质量“谁来评”的问题。
3.3 建立可操作的评价标准,解决“怎么评”的问题。
在解决家政学专业产教融合质量评价“怎么评”的问题时,应建立涉及评价的目标、内容、过程、方法和结果等相关性标准,不应仅关心评价的最终结果,同时应做好过程性评价的考量,判断产教融合的过程性举措是否有利于产教融合目标的达成,建立以过程导向为基础的产教融合评价模式,从诊断和改进的角度进行评价指标的考量,强调评价的发展性作用。可根据家政学专业特点,借鉴美国教育学专家斯塔弗尔比姆构建的CIPP四阶段评价模型,从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四个阶段入手构建应用型家政学本科专业产教融合质量的评价维度,并根据维度设定具体可操作化的指标。在评价的具体指标设计中,摒弃以学校标准为唯一考察因素的内适性评价方式,不仅考虑产教融合学校内部的质量要素,而且要关注外部质量要素,多维度考量“政行校企”不同主体的产教融合参与情况,全面反映产教融合的整体情况[5]。
3.4 促进评价成果应用,解决“怎么用”的问题。
产教融合质量评价是保障产教融合高质量运行的重要途径,而产教融合质量评价结果的应用则是推进产教融合的根本动力,家政学专业产教融合“政行校企”多元主体的质量评价结果可以为各利益主体的决策提供支持。例如,政府部门的评价结果可以为未来制定促进家政等紧缺领域产教融合相关政策提供依据,为评价学校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等提供参考。行业组织可以以此为基础进行家政服务与家政教育资源整合,为行业规划和标准化发展提供依据,加快链接企业资源与教育资源,优化行业发展。学校可以利用评价结果进一步优化校企共建机制、监督产教融合的过程性因素,服务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成果转化和社会经济效益增值。企业可以根据评价结果进一步改进和提升校企合作过程,加速多种形式的产教融合成果转化,不断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关键的技术创新难题[6]。从多元参与主体的角度,应用好产教融合质量评价的结果,实现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最大化。
4 结束语
产教融合是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国家大力推动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之际,应用型本科家政学专业应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可通过建立产教融合的多维评价体系,从价值导向、评价主体、评价标准、成果应用四个方面入手,解决产教融合“评什么”“谁来评”“怎么评”“怎么用”的核心问题,破解产教融合质量评价的困境,确保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可行性和可持续性,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和激励作用,促进产教融合的有效推进。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宏彬,胡晋月. 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以产教融合为背景[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713-719.
[2]唐显超.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质量评价指标构建研究[D].武
汉:湖北工业大学,2021.
[3]林昌意. 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 船舶职业教育,2021(3):63-66.
[4]朱菊香,张赵良,张馗. 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1234”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为例[J]. 高教学刊,2021(13):165-168.
[5]肖纲领,林荣日. 行业企业参与高职教育质量评价的困境与策略[J]. 高教发展与评估,2023(3):11-20,119-120.
[6]秦凤梅,莫堃. 基于CIPP模型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质量评价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194-203.